养生健康

秉风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秉风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端坐手臂内收,先找到天宗穴,再向上可摸到一个凹陷处,即为秉风穴。也可取正坐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上缘中点向上1寸的肩胛冈上窝中,与臑俞,天宗成三角形处取穴。

秉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会穴。该穴有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肩周炎,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症。

维道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前下0.5寸。该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少腹,为足少阳与带脉交会穴。少阳经循少腹抵阴部,带脉环循腰胁一周,制约经带,故维道能调经止带,治疗各种妇科疾患,及少腹腰胁疼痛,另外该穴还具有较强的通调下焦经气,通利三焦水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

秉风的准确位置图片 秉风穴穴位解剖

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秉风是什么意思

秉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太阳与手、足少阳之会。

别名:肩解。

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

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

秉风穴怎么找简单

秉风的简单找法

科学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上窝中点,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与臑俞,天宗成一三角形,举臂有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肩胛部,先取天宗,由天宗直上跨过一斜向骨头(肩胛冈)至凹陷中点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

天宗定位: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臑俞定位: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秉风的功效与作用

秉风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具有疏风活络,消炎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臂疼痛不举,上肢酸麻诸症;肺气不利之咳嗽症。

秉风穴保健按摩手法

1.取坐位,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揉秉风穴,每天早,晚各按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有效圆润双肩,同时还可以治疗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病症。

2.选俯卧位,按摩者站于被按摩者身旁,俯身,用一只手掌按住被按摩者的秉风,轻轻按揉,每次1-3分钟,能调整人体气息,改善肩部不平衡,为肩部减重。

秉风的简单找法

秉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2大穴位改善颈椎病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委中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委中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取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显露明显的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该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具有强腰止痛,活血通络,祛风湿的作用,是治疗腰背疾病的常用要穴,也是腰脊保养要穴,具有散瘀活血,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泄热清暑的功效,几乎所有的腰背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摩委中来缓解。

揉总筋的方法和功效 总筋加一窝风的作用

一窝风穴也是一个推拿穴位名称,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有温中止痛、行气通络、发散风寒、宣通表里的功能作用,总筋加一窝风穴对于腹痛、肠鸣、胃痛、消化不良、小儿急、慢惊风、口舌生疮等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关节不利、汗出不畅等经络不通之症,亦用于惊风之症。

秉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秉风穴的作用功效

秉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会穴。该穴有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肩周炎,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症。

腰椎颈椎不好怎么办呢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2、按揉秉风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相关推荐

承扶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承扶穴在臀横纹下,大腿与臀部交界处,即臀沟中点处,按压酸胀感。 承扶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是性感带密集的地方,常按承扶穴舒筋活络,通便消痔,活血化瘀的功效,坚持按摩,对腰腿痛,下肢瘫痪,生殖器官疼痛等病症,具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不少人在腰痛的时候,常伴随大腿部后侧正中的疼痛或麻木,这时除了按揉腰痛的局部以缓解疼痛之外,点按承扶也可效缓解腰痛,该穴位于大腿后侧正中上部,两侧臀横纹中点,其深层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通过的地方,时常点揉,可以刺激坐骨神经,使之兴奋,以减轻腿部疼痛,麻木等不适感,

天溪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天溪穴在胸外侧,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该穴属脾经,位居胸部,内应于肺,故可宽胸理气,宣肺止咳,治疗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该穴又位于乳房部,故疏通乳络,清热散结,消肿止痛,益气增乳的作用,可以治疗乳痈,乳汁少。

地机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取侧坐位,在小腿内侧,从足踝尖向上摸至阴陵泉,阴陵泉下四横指处,胫骨内侧缘后方,按压酸胀感处即为地机穴。 1.地机归足太阴脾经,健脾益气,理气和胃之功,主要用来治疗脾经发生病变的一些急性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痢疾等症。 2.本穴为脾经郄穴,主治水证,活血化瘀,止血之功,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及产后病。 3.脾主运化水湿,本穴归脾经,故健脾,祛湿,利水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4.地机出现压痛多提示胰腺疾患,刺激该穴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平衡,改善糖尿病。

筋缩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筋缩穴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筋缩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在两肝俞之间,乃肝气横贯之处,肝主筋,故本穴治疗肝血不足,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或肝风内动的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的作用;并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治疗肝气犯胃的胃痛,肝胆湿热的黄疸,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 故可通调督脉,治疗脊强,癫痫;此外还舒筋活络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一定作用

耳门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耳门穴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聪耳开窍,泄热活络,降浊升清,养心安神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促进耳部循环,预防并缓解耳部疾病。

缺盆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缺盆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缺盆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缺盆,内应肺脏,居于咽下,故可清肺利咽,理气通经,化痰散结,治疗胸,肺,咽喉诸疾。 手三阳经均从缺盆入体腔,故此穴很强的疏经通络作用,可以治疗上肢痿痹诸症。 其通络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以治疗瘰疬。

角孙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角孙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角孙穴位手少阳三焦经之穴位,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按摩此穴,具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穴。适用于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等症;配足临泣治眩晕;老年人易罹患白内障,齿龈肿痛等疾病,只要经常按摩此穴,就会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调理作用

带脉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带脉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该穴是奇经八脉之一,人体内的经脉都是上下走向,唯带脉是横向环绕一圈,从“长相”看,带脉如同一条绳子,把别的经脉都给捆住了,因此,带脉“总束诸脉”的作用,管理着通过腰腹之间的所经脉,可以通过它来调节和疏通其他的经络,起到清热利湿,健脾通经,调经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

大迎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大迎穴在下颌角前方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大迎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颌部,以疏利面齿风邪,消肿止痛,通利牙关见长;此外,由于大迎位于胃经上,负责将胃经中的精微血气传到头部,因此具过滤浊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面浮肿,牙关脱臼;风热上攻之齿痛,颊肿,瘰疬诸病证。

至阳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属督脉,位于背部,督脉循行脊中,故本穴可通调督脉经气,治疗督脉经气不利的腰背疼痛,脊强;至阳适当第7胸椎直下,乃上,中焦之交界处,既可上调心肺,宽胸理气,治疗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又可下调肝脾,利胆退黄,治疗脾虚湿重的腹胀腹痛,四肢重痛,及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