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
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
虽然说新生儿体温会根据新生儿的活动状况发生一些变化,但同样的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
1、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尤其是夏季)。宝宝在麻麻的怀抱中待得太久的话,体温也是会上升的。不过这种发热的时间不会太长,只需要麻麻们将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用扇子扇一下就好了。
2、当宝宝穿得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冬季)。在季节变化多端的时候,麻麻们常常会给宝宝穿很多的衣服,避免宝宝受凉,这时候宝宝的体温也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时候麻麻们需要适当给宝宝减少衣服。
3、有少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5天内会出现所谓“脱水热”或称“一次性发热”,体温可升至39℃—40℃,往往持续几个小时甚至1—2天,新生儿可伴有面部发红、皮肤干燥、哭闹不安等,这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少、室温过高或衣被太厚所致。通过多喂母奶或喂点温的白开水后,体温会很快就降下来。
影响宝宝社交的因素
▼宝宝社交何时开始
宝宝的社交活动开始得要比人们想象的早很多,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社交活动。当宝宝出生以后,家长要转变以往传统的育儿理念,学会主动与宝宝交流,比如坚持用母乳进行喂养,鼓励在宝宝出生的半个小时内就开始用母乳进行喂养。当宝宝含住妈妈的奶头吮吸第一口母乳时,就是宝宝和妈妈社交的开始。宝宝的社交是从跟家人的接触开始的,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
▼影响宝宝社交的因素
1.尝试型:孩子愿意主动去和别人交流,他们往往会用提问,分享自己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意见,用这些能让他人注意到自己的方法来与别人进行接触。
2.强制型:这些孩子愿意与他人交流但,但是与第一种孩子不同的是,如果小伙伴不回应他们,他们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同伴。
3.逃避型:这类孩子对于与别人交流存在着恐惧的心理,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别人忽略他。
以上三种类型的孩子,在社交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结果。尝试型的孩通常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加能受到喜爱。而强制型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受到欢迎。逃避型的孩子常常与前面两种都不同,他们既不会十分受欢迎也不会令人特别讨厌,往往是被人忽略的那一方。
▼如何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1.积极了解孩子的现状
多与宝宝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当宝宝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如果从老师处得知孩子不合群,可以建议老师,让老师帮孩子找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小伙伴,在进行活动时尽量安排他们一起行动。
2.让孩子积极参与游戏
在游戏中,宝宝的社交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因此父母要多让孩子与他的小伙伴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如何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如果孩子的小伙伴乐意的话,不妨邀请他们来家里玩耍,然后通过这个机会来教宝宝如何接待客人,比如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一旦宝宝做到了,父母可以进行鼓励,在得到父母的鼓励之后,宝宝会更乐意与朋友和谐相处。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家里专门为宝宝和朋友设立一个进行游戏的场地,让孩子们能够在里面玩耍。如果孩子们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时,家长应该要及时疏导孩子,告诉他们在玩耍时要互相谦让,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3.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参照榜样,宝宝会参照父母的社交方式来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父母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让宝宝能够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一些良好的交际习惯。很多父母会会认为孩子还小还不能够决定事情,便会帮宝宝决定一切,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父母应该主动询问小朋友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到了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们自然就会去尊重别人,这样就会扩大朋友圈。
宝宝生长缓慢怎么回事 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也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宝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营养不足,首先会导致宝宝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还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像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父母必须保证宝宝正常的营养供给。
这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体温
和大人一样,宝宝的体温并不是不变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洗澡、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的体温也会有所升高。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并且没有其它疾病症状和体征,通常不用考虑是生病了。
不同部位体温值不同
测量体温时,可以测量腋下、口腔或直肠,不同的部位,正常的体温值范围也会不同。
1.不同部位正常体温参考值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
腋窝体温范围:36.0℃-37.4℃;
直肠体温范围:36.9℃-37.9℃。
2.不同部位体温测量方法
腋下测温法:先将汞柱甩到35℃以下,将水银头放在腋窝中间,用手臂把温度计夹住。如腋下有汗要擦干,5分钟后取出体温表查看。
口腔测温法:测温前先对口表消毒,将水银端斜放于舌下。让孩子放松,闭口用鼻呼吸,注意不要用牙咬体温计,不要说话,3分钟后取出,查看读数。
肛门测温法:肛门测温要使用肛表。先将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头上抹一点石蜡油或食用油,让孩子侧躺在膝上,将表从肛门轻轻插入2-2.5cm,3分钟后拿出,用纸巾擦干净,看体温。
颈部测温法:在孩子熟睡时将体温计放在脖子下面,紧贴皮肤,轻轻夹住,如有汗液要先擦干,过5分钟检视体温。
红外测温法:采用红外感温技术,无需接触就可快速测得体温,一般是测耳道或额头,操作非常方便。
7个月宝宝发烧怎么护理
1、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室内定时通风。
2、当宝宝的体温在37.5℃时他可能发烧了,然而当体温在低烧情况下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体温超过38.5℃时妈妈们考虑带宝宝就医。
3、令宝宝处于一个舒适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让宝宝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多喂宝宝喝水;睡觉的时候,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衣服也不宜穿得太多。家里常备一些退烧药,适当用药,用药前先咨询医生。
4、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妈妈们随时监护宝宝的情况,每隔一个小时为宝宝测量体温,防患于未然。
最后,是否当宝宝体温有稍微上升,或者出现轻微发烧现象,就需要立即为宝宝退烧?这一点长久以来备受争议,主张不必立即退烧的认为发烧时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一味退烧反而不好。不过,也有很多人赞成适度退温,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在宝宝抵抗力不强的情况下,退热是合理的。
影响宝宝社交的因素
尝试型:孩子试着和别人接触,使用一些让别人注意的手段,比如提出问题,诉说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意见等。
强制型:孩子强行和别人交往,如果同伴不答应,他可能会以骂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对待同伴。
逃避型:孩子害怕和别人接触,总躲避别人的注意。尝试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受人欢迎,强制性的孩子是经常遭人拒绝的,逃避型的孩子则容易被人忽视。父母可通过观察,或者和孩子的老师交谈,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在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儿童往往赞同其他孩子的愿望,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乐于帮助同伴。在学校里,受欢迎的儿童通常是学习成绩好,能够听取其他孩子的意见,但又能提出自己见解的孩子。
四个月宝宝体温多少正常 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
宝宝的体温并不是不变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洗澡、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的体温也会有所升高。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并且没有其它疾病症状和体征,通常不用考虑是生病了。
宝宝发烧妈妈常犯的几个误区
一、不能用肉汤补充营养
高烧也可以导致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宝宝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在宝宝发烧的时候,应该给宝宝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宝宝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二、不能以为烧退就是病愈
在日常生活中误认为烧退了就代表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这样的误区往往导致宝宝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宝宝的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但这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真正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三、别认为体温一高就是病
宝宝患病容易发烧,但体温高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宝宝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要高一些;还有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宝宝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而达到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
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因此,宝宝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以认为正常。但当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则应该引起重视。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小儿体温正常值是多少
小儿体温正常值: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会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过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者发热。
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2、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现象,爸妈可以在就医的时候,把之前记录的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作为病情判断参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因为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容易造成危险。
在对小儿体温正常值认识后,小儿体温出现异常变化,需要根据小儿身体情况进行缓解,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这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小儿身体有疾病,药物使用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得对小儿身体不会有影响。
新生儿体温标准
新生儿正常体温是多少呢?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会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过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者发热。
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2、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现象,爸妈可以在就医的时候,把之前记录的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作为病情判断参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因为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容易造成危险。
婴儿体温多少算正常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会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过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者发热。
家长可以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宝宝身体是否健康。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2、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现象,爸妈可以在就医的时候,把之前记录的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作为病情判断参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因为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容易造成危险。
七个月宝宝能吃鸡精吗
七个月宝宝不能吃鸡精。
1、鸡精中含有较多的钠成分,七个月宝宝的脾胃较为虚弱,进食较多的钠容易给其肝脏带来负担,影响宝宝的健康。
2、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容易与宝宝体内的锌结合,形成谷氨酸锌后排出体外,使宝宝体内锌缺乏,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人体正常体温影响因素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