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癌与肝胆脾胃的关系

胆囊癌与肝胆脾胃的关系

中医对胆囊癌并无固定命名,在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中属于“症瘕”、“胁痛”、“黄疸”、“腹痛”等疾病的范畴,常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表现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胆与肝互为表里,秉春木之气,其性刚阳,内藏精汁,又为奇恒之腑,扼守消化要冲,其病多因郁化火,灼津为痰,结而成疾;七情内伤日久,肝气郁结不解,饮食不节乃是引发胆囊癌的主要原因。

与胆囊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脏腑为肝、胆、脾、胃,肝主疏泄,胆为中清之腑,胆汁源于肝,贮于胆囊,排出后可助消化,以通为顺,若七情内伤日久,肝气郁结不解,胆汁淤积,不通则痛,右胁下遂发胀痛或绞痛。气滞日久则发生血瘀,积结于胆而形成癌肿。若肝气郁结化火,或饮食失节,脾胃受损,湿寒不化,日久则湿热蕴结肝胆,多以黄疸症多见。湿热阻滞中焦,脾胃失和则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脾主升清、运化,胃主降、受纳。故胆囊癌病虽在胆囊,病机则与肝脾胃关系极为密切。

检查肠胃消化系统的方法

(一)化验检查

粪隐血试验及尿三胆试验均为简单而有价值的检验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对于胃及胆道疾病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肝功能检查项目多,意义各异,应适当选择。细胞学检查对食道、胃及结肠癌的诊断颇有帮助。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AFP、CEA及CA19-9都有一定价值。自身抗体检查如抗线粒体抗体等对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肝、脾、胆囊的大小和轮廓,有助于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还能显示胆囊结石、脾门静脉内径,胆管扩张,以及肝、胰囊肿和腹内其他包块,检查方法安全易行,对诊断颇有帮助。

(三)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病变,由于亮度大,视野清晰,盲区少,操作灵便,用途日益扩大。纤维胃镜对胃癌早期诊断帮助甚大,由于胃镜检查的应用,30%以上的胃癌可能在早期(指癌组织尚未侵犯肌层者)得到确诊。ERCP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纤维结肠镜可插入回肠,而纤维腹腔镜可帮助诊断肝胰和腹内包块,确定腹水原因。

(四)X线检查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有助于了解整个胃肠道动力状态,对肿瘤、溃疡、憩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近来应用气钡双重造影已提高了阳性率。胆管胆囊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浓缩功能,判断有无结石;经皮肝胆管造影可区别梗阻性黄疸的原因。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肝脏及其他肿瘤,消化道出血等都有诊断价值。CT和MRI已用于腹内肿瘤的诊断,病人乐于接受。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测压及造影,血流量和耗氧量测定有助于柏一查综合症及肝癌的诊断。

对于检查肠胃消化系统的方法在医疗上是有很多种的,具体要使用哪种方法会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因此我们平时对于肠胃的保护一定要多多关照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是超人每天什么都吃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肠胃的消化系统功能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爱护他会给你带来伤害的。

肝与胆的关系

1、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肝与胆在病变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胆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异常两个方面。

3、病理上

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生成、排泄并引起消化机能异常。若胆汁排泄障碍,亦可引起肝之疏泄异常,临床可见口苦、纳呆、腹胀、胁肋胀痛,

胆结石为什么会导致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肝胆专家提示,胆结石如果长期拖延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引发患者胆囊癌变,引起胆囊癌。肝胆专家介绍说,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有数据调查显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所以胆结石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造成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癌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 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关系

一、胆囊炎的症状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二、胆石症的症状

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三、胆囊炎并发胆石症出现的症状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是有可能的。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

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1、当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胆囊炎 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胆结石。

3、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疽或穿孔,胆结石的危害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4、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胆囊癌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的危害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脏纤维化,胆结石的危害最终导致肝硬化。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是很危险的信号。

5、胆囊结石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胆结石的危害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囊癌胆道出血、胆囊炎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胆囊癌还可诱发糖尿病。

胆囊炎和脂肪肝有关系吗

1 胆囊炎和脂肪肝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尤其是在发病因素上两者的诱因基本是一致的,比如两种疾病常见的诱因是经常的食用油腻的食物,不洁的饮食习惯,以及经常的大鱼大肉等等。

2 如果病人得了胆囊炎以后,不尽快的积极的治疗的话,慢慢拿的是会累积到肝脏的,因为胆囊和肝脏都是人体的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得了疾病不积极治疗的话,是会发生器质性的病变的。

3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防止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发生进一步的恶化,建议患者的日常的饮食习惯要改一改的,比如多吃一些豆类的食物,对肝脏和胆囊都是很好的,尤其是可以减轻两者的消化负担。

胆囊癌的病因

胆石病(25%):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Strauch从18篇文献中统计胆囊癌与胆石的关系为54.3%~96.9%,Jones报告3/4胆囊癌伴有胆石,Balaroutsos等报告胆囊癌病例77%伴有胆石,Priehler与Crichlow复习文献2000例胆囊癌伴有胆石者占73.9%,动物实验证明从胆酸,去氧胆酸,胆固醇制备的甲基胆蒽(Methyl- cholanthrene)做成丸剂植入猫的胆囊,可以形成胆囊癌,Lowenfels认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这些脏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有关,Hill等在2/3的胆石中发现梭状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可使胆酸脱氧化后转化为去氧胆酸和石胆酸,二者是与多环芳香碳氢化物致癌因素有关物质,胆石可引起慢性炎症,胆囊钙化的瓷胆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恶变率高,但是,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可以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美国印第安人妇女胆石病20年,胆囊癌发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式计算出胆石患者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出7倍。

胆囊癌患者中40%~50%有慢性胆囊炎症,有人研究胆囊切除标本发现,胆囊慢性炎症严重组比不严重组的异型细胞增殖和恶性变的比率高;在非癌部位有很高的肠上皮化生率;在癌灶内有类似肠上皮的肿瘤结构,从而认为肠上皮化生是发生癌变的重要病变,胆囊癌的发生可能是:正常胆囊黏膜→慢性胆囊炎(含结石)→肠上皮化生→分化型胆囊癌(肠型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胆囊腺瘤(10%):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Yamagiwa及Tomiyama研究1000例胆囊的组织学检查,不含胆石者有4%肠化生现象,含有胆石病例,肠化生者占30.6%,发育异常者69.8%,胆囊癌占61.1%,36例胆囊癌的组织中,发育异常与腺瘤分别为22.2%与8.3%,所以认为肠化生到发育异常到胆囊癌,可能有发病顺序的意义。

胆囊腺肌增生症: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胰管合流异常(5%):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其他因素(5%):

此外,Ritchie等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发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增加,亦可能为病因之一,有报告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发病机制

胆囊癌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但无一种有其固定的生长方式和特殊的临床表现,胆囊癌绝大多数为腺癌,约占80%,其中60%为硬性腺癌,25%为乳头状腺癌,15%为黏液腺癌,其余为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瘤或棘皮瘤占1%,尚有其他罕见的肿瘤包括类癌,肉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

肉眼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癌的扩散方式主要以局部浸润肝脏和周围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以及前腹壁为多见,如胆囊颈或Hartmann袋的肿瘤直接浸润肝总管,则在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检查上很难与胆管癌相鉴别,早期病变可直接浸润到胆囊窝,也可通过血源性播散,经胆囊静脉沿胆囊颈而侵及肝方叶,胆囊壁具有丰富的淋巴管,有利于肿瘤早期向胆囊管,胆总管和胰十二指肠区周围的淋巴结扩散,直至肿瘤晚期,方可见远处转移及经腹腔播散,临床上仅有10%的患者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发现肿瘤局限于胆囊,另有15%早期已侵犯胆囊窝或周围淋巴结,在此期若行扩大性根治手术,仍有治愈的可能,Piehler等(1978)收集文献报道的984例胆囊癌,侵犯肝脏占69%,区域性淋巴结受侵者占45%。

75%的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发生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和结肠,60%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者约占15%,腹膜转移者不到20%,沿神经鞘扩散是肝胆系统癌肿特点之一,在进展期胆囊癌患者中有近90%发生神经侵犯,是本病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胆囊癌的病理分期:1976年,Nevin等首先提出了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级方案,其依据是胆囊癌组织浸润生长和扩散的范围以及细胞的分化程度,由于其简便实用,很快为广大外科学者认同并广泛采用,具体分为5期3级,方案如下:分期:Ⅰ期,癌组织仅限于胆囊黏膜;Ⅱ期,癌组织侵犯胆囊黏膜和肌层;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即黏膜,肌层和浆膜层;Ⅳ期,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全层并有淋巴结转移;Ⅴ期,癌组织直接侵犯肝脏或有肝转移,或者有任何器官的转移,分级:Ⅰ级,高分化癌;Ⅱ级,中分化癌;Ⅲ级,低分化癌,分期和分级与预后单独相关,分期和分级的相加值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数值越高,预后越差。

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95年公布了统一的胆囊癌TNM分期标准,成为全面衡量病情,确定治疗策略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研究表明,行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Ⅰ,Ⅱ期肿瘤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累计生存期均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如组织分级,病理类型等,但以病理分期最为重要,此外,正确判定胆囊癌的TNM分期在制定手术方式,辅助治疗计划时非常必要。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一、对症治疗

1.助消化药物如胰酶片、复合维生素B、山楂丸等。

2.解痉药物出现胆绞痛时,可含化硝酸甘油片或肌注阿托品、654-2等,严重者可同时应用解痉药及镇痛药派替啶、阿法罗定、美沙酮等。

3.制酸药物 胃灼热反酸病例可服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胃达喜、丽珠得乐、瑞倍等药物治疗。

4.促胃肠动力药对胃部撑胀、嗳气之病例,可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舒丽启能等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应慎重,有明确的病理改变如胆囊管梗阻、胆囊排空障碍者,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好。但部分这类病人切除胆囊后消化道症状存在,治疗效果欠佳,而且可使诊断治疗复杂化。

慢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

l.发作时疼痛剧烈,且伴有黄疸者。

2.在胆绞痛发作时,有急性胆囊炎之症状或体征者。

3.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

4.经内科治疗疗效不好,反复发作者。

三、中医辨证论治

论治原则:慢性胆囊炎虽病位在胆,但常常涉及肝、肾、脾、胃。胆与肝互为表里,同脾胃是“木”与“土”的特殊关系,肝与肾为“乙癸同源”.关系密切。加之病程较久,使本就复杂的关系失去常态,病虽不急不重,但却不易痊愈。治疗时要掌握:治胆勿忘肝、脾、肾,通利兼顾气、血、阴,补不滞腻,利不伤正,才能切合 病机,提高疗效。

腹痛是什么引起的

(1)炎症:

①胃肠道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假膜性肠炎、急性弥漫性出血性胃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憩室炎(包括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憩室炎)、胃黏膜脱垂症并出血、急性胃扩张、急性罔幽门梗阻、急件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

②急性肝胆胰脾炎症:急性肝脓肿、急性肝淤血或炎症、肝内胆管结石阻塞伴炎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胆道蛔虫症、胆囊或胆道出血(外伤、炎症、肿瘤、血管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脾脓肿、脾周围炎、急性肾盂肾炎、肾输尿管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膀胱炎、急性肾出血、积水梗阻等;

③腹膜和淋巴结炎:急性原发与继发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出血、急性输卵管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2)腹腔内脏器穿孔与破裂:

①穿孔: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等)、胃癌穿孔、伤寒肠穿孔、憩室受穿孔、胆囊炎和癌瘤穿孔、子宫穿孔(刮宫)、胃肠金属异物穿孔、小肠和结肠癌瘤穿孔、膀胱外伤穿孔等;②破裂:肝脾肾破裂(外伤)、膀胱破裂(疾病、尿潴留)、异位妊娠、卵巢瘤破裂、卵巢滤泡和黄体破裂等。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肝脏调气养血

按摩方法:按摩手法同心脏调气血法相似,意念集中在肝区。

功效:肝脏是肝,胆经络循行之处,肝区的按摩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胆囊,而加强肝胆的疏泄功能,使肝的疏泄功能得到加强,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调畅,舒肝利胆,脾胃运化正常,同时还能间接对肺,膈肌,胃,肠等脏器起到按摩作用。

腹部肿块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右上腹部肿块

(1)肝脏肿大:如肝炎,肝脓肿,肝脏肿瘤,肝囊肿等。

(2)胆囊肿大:如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水,胆囊积血,淤胆性胆囊肿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原发性胆囊癌,胆囊扭转等。

(3)肝曲部结肠癌。

2.中上腹部肿块

(1)胃部肿块:如溃疡病,胃癌及胃部其他良恶性肿瘤,胃黏膜脱垂症,胃石症等。

(2)胰腺肿块:如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囊性腺瘤,胰腺癌等。

(3)肝左叶肿大。

(4)肠系膜与网膜肿块: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囊肿等。

(5)小肠肿瘤:如小肠恶性淋巴瘤,小肠癌,其他少见的小肠肿瘤。

(6)腹主动脉瘤。

3.左上腹部肿块

常见的原因有:

(1)脾脏肿大:肝硬化,游走脾,副脾等。

(2)胰腺肿瘤与胰腺囊肿。

(3)脾曲部结肠癌。

4.左右腰部肿块

(1)肾脏疾病引起的肿块:如肾下垂与游走肾,先天性肾囊肿,肾积水,肾积脓,蹄铁形肾,肾包虫囊肿,肾脏肿瘤等。

(2)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其他肿瘤。

(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5.右下腹部肿块

(1)阑尾疾病:如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类癌,阑尾黏液囊肿等。

(2)回盲部肿块:多见于回盲部结核,克罗恩病,盲肠癌,回盲部阿米巴性肉芽肿,回盲部放线菌病。

(3)大网膜扭转。

(4)右侧卵巢肿瘤。

6.中下腹部肿块 可见于膀胱肿瘤,膀胱憩室,子宫肿瘤。

7.左下腹部肿块 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癌,直肠,乙状结肠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左侧卵巢囊肿等。

8.广泛性与不定位性肿块 常见的病因有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肺吸虫病,腹部包虫囊肿,腹膜转移癌,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等。

(二)发病机制

腹部肿块虽然病因繁多,但其发病机制不外以下几点。

1.脏器肿大 腹腔实质性脏器常因为炎症或脏器肿瘤组织增生使脏器肿大,循环障碍,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缩窄性心包炎时,肝脏可因淤血而肿大,肾脏可因输尿管堵塞,狭窄或受压而引流不畅致肾积水使肾脏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脾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脾脏肿大,也可由于脏器的扭转或异位形成。

2.空腔脏器膨胀 空腔脏器常可因炎症,肿物或脏器扭转而引起梗阻,梗阻以后使腔内积液积气引起脏器膨胀,如幽门梗阻时可在上腹部见到胃的膨胀,肠梗阻可在梗阻的上段见到肠型,下尿路梗阻使膀胱积尿致膀胱膨胀,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使胆囊肿大。

3.腹腔的炎症 腹腔脏器或组织发生炎症时,如果形成脓肿就可出现炎性包块,如肝脓肿,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脓肿,腹腔的炎症可使脏器与脏器,组织之间相互粘连形成包块,最常见的是结核性腹膜炎。

4.腹腔肿物 腹腔脏器的良恶性肿瘤,由于组织的不正常的增生常在所在部位形成包块,如胃癌,胰腺癌常在上腹部见到肿块,肿物压迫邻近脏器,如胰腺癌压迫胆总管引起胆囊肿大,腹腔的良性肿物多见于囊肿,可为先天性或继发于炎症,一般生长速度缓慢,但体积可以很大。

相关推荐

小腹疼痛是什么病

①脏器炎症 常见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肾盂肾炎等。 ②脏器穿孔 常见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及肠穿孔。 ③脏器阻塞或扭转 常见于胃粘膜脱垂、急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肾与输尿管结石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④脏器破裂出血 常见于肝脾破裂、宫外孕等。 ⑤脏器血管病变 常见于肠系膜动脉硬化及梗塞、门静脉栓塞、脾梗塞、肾梗塞、腹主动脉瘤及夹层主动脉瘤等。

肚子疼是如何引起的

1.腹部疾病 (1)炎症:①胃肠道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假膜性肠炎、急性弥漫性出血性胃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憩室炎(包括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憩室炎)、胃黏膜脱垂症并出血、急性胃扩张、急性罔幽门梗阻、急件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②急性肝胆胰脾炎症:急性肝脓肿、急性肝淤血或炎症、肝内胆管结石阻塞伴炎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胆道蛔虫症、胆囊或胆道出血(外伤、炎疵、肿瘤、血管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脾脓肿、脾周围炎、急性肾盂肾炎、肾

腹部疼痛的原因 多半这几种病

1)急性腹痛由多种原因引起,按照其病变的部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腹腔内病变。 ①脏器炎症--常见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肾盂肾炎等。 ②脏器穿孔--常见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及肠穿孔。 ③脏器阻塞或扭转--常见于胃粘膜脱垂、急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肾与输尿管结石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④脏器破裂出血--常见于肝脾破裂、宫外孕等。 ⑤脏器血管病变--常见于肠系膜动脉硬化及梗塞、门静脉栓塞、脾梗塞、肾梗塞、腹主动脉瘤及夹层主动脉

为什么会得胆管癌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

胆囊炎对身体危害有哪些

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而胆囊炎对身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胆囊炎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

急腹症的病因

外科急腹症 1、感染与炎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憩室炎,急性坏死性肠炎, Crohn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膈下、肠间隙、盆腔脓肿)。 2、空腔器官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伤寒肠穿孔,坏疽性胆囊炎穿孔,腹部外伤肠破裂。 3、腹部出血:创伤所致肝、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破裂,自发性肝癌破裂;腹或腰部创伤腹膜后血肿。 4、梗阻:胃肠道,胆道,泌尿道梗阻。 5、绞窄:胃肠道梗阻或卵巢肿瘤扭转致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常导致腹膜炎、休克。 6、血管病变:血管栓

胆囊癌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多发现贫血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生化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胆固醇也可升高,α-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等阻塞性黄疸的表现,其升高与胆道梗阻的程度成正比,血沉加快。 3.血清放射免疫学检查:目前尚未发现胆囊癌特异的肿瘤标记物,较常用的有血清癌胚抗原(CEA) ,各种糖链抗原(CA19-9)的测定,唾液酸(SA)和DNA聚合酶(DNA-Plca)等的增高有助于诊断,其中CA19-9的阳性率较高,有报道达81.3

胆囊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

小腹疼痛是什么原因

1.腹腔内病变 ①脏器炎症 常见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肾盂肾炎等。 ②脏器穿孔 常见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及肠穿孔。 ③脏器阻塞或扭转 常见于胃粘膜脱垂、急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肾与输尿管结石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④脏器破裂出血 常见于肝脾破裂、宫外孕等。 ⑤脏器血管病变 常见于肠系膜动脉硬化及梗塞、门静脉栓塞、脾梗塞、肾梗塞、腹主动脉瘤及夹层主动脉瘤等。

黄疸临床表现

1.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瘙痒,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浓茶样尿,陶土样便。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2.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