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的治疗
幽门梗阻的治疗
1、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根据情况每日静脉输复方氯化钠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者应注意补充。明显代谢性碱中毒者可缓慢地以2%氯化铵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肝肾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补充热量并适量给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2、胃管减压:插入胃管抽尽胃内潴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盐水洗胃一次,并测定胃内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况。经过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显著好转,则提示幽门梗阻为功能性。此后可给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逐渐增加流食量,并给抗酸药物等治疗,但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3、手术治疗经1-2周上述治疗未见好转者,提示梗阻为器质性,应外科手术治疗。
胃溃疡病人出现呕吐有可能是幽门梗阻
胃溃疡病时,胃的排口常常延迟而使胃内潴留增加,可以反射性的引起呕吐;另外,在消化性溃疡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幽门管的溃疡。
幽门管位于胃的末端,约2.0厘米长,其远端的部位是显微镜下的胃十二指肠交界处。幽门是消化道最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径约1.5厘米,所以位于幽门附近的溃疡,可以因为粘膜的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而引起幽门不全梗阻,引起呕吐;还有就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粘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阻塞了幽门管的通道,也造成了不全梗阻,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
病人常因进食后出现腹胀而不愿进食,呕吐后腹胀、腹痛减轻。病人的呕吐物通常为数小时前所进的饮食,不含胆汁,有明显的腐败气味。
如果幽门梗阻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由于幽门痉挛和粘膜水肿所造成,则经过内科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胃肠持续减压等,幽门梗阻可以解除。
如果以瘢痕挛缩为主所致的幽门梗阻,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首先是解除梗阻,其次是根治溃疡病。
瘢痕性幽门梗阻的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突出症状是呕吐,定时发生在下午或晚间,量大,1000~2000Ml,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自觉胃部舒适。查体见上腹膨隆,有时有胃蠕动波,可闻及“振水音”,梗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及严重营养不良、低血钾、低氯硷中毒。X线钡餐:24h后仍有钡剂存留。诊断:据长期溃疡病史和典型胃潴留呕吐征,结核X线钡餐检查结果,可诊断。治疗:瘢痕性幽门梗阻时手术的绝对适应症。目的是解除梗阻。对胃酸高、溃疡疼痛较剧烈的年轻患者行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对胃酸低、全身情况差的老年患者,作胃空肠吻合术。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很容易发生阻塞,当幽门梗阻的时候,胃里的内容物不能很好的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在胃内积聚引发的一系列的症状,另外由于食物不能进入肠道更好的吸收,患者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症状。引起幽门梗阻的原因有很多,有幽门黏膜水肿造成的,肿瘤压迫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幽门粘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造成的,其中瘢痕性幽门梗阻对内科治疗不太敏感,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有相当一部分瘢痕性幽门梗阻病人病程都比长,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可能是腹部轻微疼痛,这个时候不容易引起重视,等到逐延长之后,患者身体日益消瘦,身体时常无力,还容易便秘尿少。在比严重的时候患者的精神状况会出现异常,并且有可能导致手足抽搐。
幽门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位于幽门或幽门附近的溃疡可因为黏膜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
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
因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约占10%。还有的成年人也可因幽门肌肥大而产生幽门梗阻。
幽门痉挛的发作或加重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解除梗阻。黏膜水肿可随炎症减轻而消退。
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
幽门痉挛属功能性,其余均属器质性病变。幽门黏膜水肿与胃的炎症有关,虽属器质性病变,但可自愈。
只有瘢痕性狭窄非手术不能解决。产生幽门梗阻往往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所致。因肿瘤造成的梗阻可参见胃癌。
胃溃疡为什么呕吐
胃溃疡病时,胃的排口常常延迟而使胃内潴留增加,可以反射性的引起呕吐;另外,在消化性溃疡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幽门管的溃疡。幽门管位于胃的末端,约2厘米长,其远端的部位是显微镜下的胃十二指肠交界处。
幽门是消化道最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径约1.5厘米,所以位于幽门附近的溃疡,可以因为粘膜的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而引起幽门不全梗阻,引起呕吐;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
慢性溃疡所引起的粘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阻塞了幽门管的通道,也造成了不全梗阻,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病人常因进食后出现腹胀而不愿进食,呕吐后腹胀、腹痛减轻。病人的呕吐物通常为数小时前所进的饮食,不含胆汁,有明显的腐败气味。
如果幽门梗阻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由于幽门痉挛和粘膜水肿所造成,则经过内科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胃肠持续减压等,幽门梗阻可以解除。如果以瘢痕挛缩为主所致的幽门梗阻,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首先是解除梗阻,其次是根治溃疡病。
工作虽然会忙应酬也多,但是身体还是要注意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尽量避免应酬的场合,少喝酒,切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和控制压力,太酸或辛辣食物会增加胃酸,加剧胃痛,压力也是,并且会拖长溃疡复原时间。
消化性溃疡的三级预防
1.对并发症的预防
(1)对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进行正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暖、预防感染、禁用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的药物。
(2)对久不愈合的溃疡及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溃疡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胃镜以防癌变。
2.外科治疗
主要适应证有:①急性溃疡穿孔。②穿透性溃疡。③大量或反复出血。④器质性幽门梗阻。⑤胃溃疡癌变或癌变不能除外者。③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
3.并发症的治疗
(l)大量出血:采取补充血容量,口服或胃管注射止血药物,胃内降温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措施。如采取以上措施后患者溃疡出血仍不止,则应考虑紧急外科手术处理。
(2)急性穿孔:急性穿孔一经确诊就应禁食;放置管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腹腔继续污染;静脉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和控制感染。
(3)幽门梗阻:治疗措施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放置胃管抽吸胃内滞留物;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口服或注射马受体桔抗剂;口服制酸药等。
幽门梗阻的病因
溃疡(10%):
位于幽门或幽门附近的溃疡可以因为黏膜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因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约占10%。
瘢痕挛缩(20%):
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瘢痕性幽门梗阻,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幽门痉挛纯属功能性,其余均属器质性病变。幽门黏膜水肿与胃的炎症有关,虽属器质性病变,但可自愈;只有瘢痕性狭窄则非手术不能解决。
幽门肌肥大(30%):
还有的成年人也可发生幽门肌肥大而产生幽门梗阻。幽门痉挛的发作或加重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解除梗阻,黏膜水肿可随炎症减轻而获得消退。产生幽门梗阻往往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并存所致。因肿瘤造成的梗阻可参见胃癌。
发病机制
1.病理分型:胃幽门梗阻分为3型:
①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梗阻为间歇性。
②幽门梗阻为水肿性,也表现为间歇性。
③瘢痕性,为持续性,是绝对手术指征,在梗阻的初期,胃壁通过加强蠕动促进排空而代偿性胃壁增厚。
2.病理生理:梗阻一旦发生,则食物及胃液发生潴留,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小肠,甚至发生呕吐,不但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且可造成大量水与电解质的异常丢失,从而引起全身与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①营养障碍:由于摄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与吸收,再加之以呕吐,必然导致营养障碍,包括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
②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1500ml,胃液2500ml,共4000ml左右,每升的胃液中平均含氯140mmol,钠60mmol,钾12mmol,当幽门梗阻时,分泌的液体非但不能回吸收,反而因呕吐使电解质大量丢失,水分的丢失首先影响细胞外液,结果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分外移,使细胞内脱水,如继续呕吐,又得不到补充,则可出现循环衰竭,由于呕吐物中尚含有大量电解质,故可出现下列情况:
A.缺钾:由于胃液内的钾含量高于血清钾,故当胃液大量丧失时,钾离子即可大量丢失,加以患者不能进食,从食物中不能获得,肾脏又不断继续排钾,可使钾更加缺乏,在饥饿状态下,体内发生分解代谢,结果使钾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此时虽有较重之缺钾,但血清钾可仅稍低于正常,易被误诊。
B.缺钠:胃液内钠的含量虽比血浆低,但如大量呕吐,且又不能经口摄入,亦可引起缺钠,幽门梗阻患者,由于大量呕吐,细胞外液减少,血液浓缩,故血浆钠只轻度降低,亦易被误诊。
C.酸碱平衡的紊乱:正常胃的壁细胞可使水与CO2生成碳酸,后者离解为H+及HCO3-,H+进入腺管腔和Cl-结合为盐酸(HCl),HCO3-则反回循环,肠黏膜上皮在碱性环境中亦可制造碳酸(H2C03),离解后成HCO2-和H+,前者进入肠液,后者则回至血循环,与血循环内的HC03-中和;胃液内的HCl至肠内又与HC03-中和,从而达到酸碱平衡,幽门梗阻时,因大量呕吐,使胃内HCl大量丢失,使上述平衡遭到破坏,血内HCO3-逐渐增加,破坏了(HCO3-)/(H2CO3)的比值,使血内缓冲碱总量增加,pH上升,造成代谢性碱中毒,此类碱中毒,多有低氯及低钾,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为幽门梗阻特有的代谢紊乱,由于血液内钾的缺乏,则在远端肾小管细胞内钾离子也减少,故只有氢离子(H+)与钠离子相交换,尿排H+量增多,使尿呈酸性,这种代谢性碱中毒的患者因而有酸性尿的矛盾现象,也是幽门梗阻所特有的现象,说明患者除有低氯性碱中毒外,还有低血钾的存在。
(2)局部病理生理改变:幽门梗阻常为逐渐形成,即由部分梗阻逐渐加重至完全梗阻,在梗阻初期,为了使食糜能排入十二指肠,胃蠕动增强,胃壁肌层呈代偿性肥厚,但胃无明显扩大,随着梗阻不断加重,胃虽有强烈的蠕动,亦难克服幽门的阻力,胃乃逐渐扩张,蠕动减弱,胃壁松弛,胃发生潴留,呈袋状扩张。
由于胃内容物潴留,使幽门窦黏膜受到刺激,产生胃泌素,促使胃壁细胞分泌增加,胃黏膜发生炎症变化,甚或产生溃疡。
幽门梗阻的中医诊断三证型
1、脾胃虚寒夹瘀(痉挛水肿型幽门梗阻)证候:
胃脘疼、喜暖恶寒,疼有定处,得食稍减,多食则胀满,易于呕吐 。或劳倦之后,困惫乏力,面色晄白或灰暗,甚者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 淡或紫暗,脉濡数。
辨析: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胃不受纳,脾失运化,水食停胃,故胃 脘疼;喜暖恶寒,得食稍减,四肢不温是虚寒之象;胃脘疼有定处,拒按,舌质 紫暗者是有血瘀;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或劳倦困乏,眩晕作呕,大便溏薄 ,舌质淡,脉濡弱者乃脾阳不足之候。
2、食滞痰阻证候:
食后脘腹胀满或疼,时有上腹局限隆起,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 出宿谷不化,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
辨析:脾胃虚寒,运化失司,饮食停留,湿浊凝聚,渐成积聚;食后脘腹 胀满或见肠型;吐出宿谷胀减;由于久吐伤气,不能化生输布水谷精微,则神疲 乏力,面色少华;脾胃虚寒则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是幽门梗阻的常见病症 。
3、阳衰欲脱证候:
宿食持久,吐出隔餐或隔二餐不化宿谷,量大且臭。形体消瘦,四 肢不温,起坐或略活动即头晕目眩,心慌脉速,气喘自汗,体倦乏力,面色晄 白,舌质淡,脉沉细,唇干口燥,大便不行。
辨析:久吐伤津,气血无生化之源,故形体消瘦;肾阳虚弱则四肢不温;舌 质淡,脉沉细,津亏血少甚者至极度疲乏,动则头晕目眩,脉速自汗,四肢不 温,大便不行,此阳虚欲脱之候。
幽门梗阻的中医诊断我们已经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幽门梗阻 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也提醒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值得信任的专业医院,不要盲目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