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调理宝宝体虚方法
中医怎么调理宝宝体虚方法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常出现汗出恶风,动则加重,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治疗上宜补虚敛汗。
1.成药:可以服用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
2.汤剂:黄芪15克,白术、防风、麻黄根、浮小麦各10克,生牡蛎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食疗:可用瘦猪肉50克,浮小麦、黑豆各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
4.外治:取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粉末。取10克药粉,用适量蜂蜜调成两块2 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治疗自汗。
宝宝脾虚中医来调理
脾虚腹泻
玉米:又称包谷。有健脾和胃功能,可强壮肌肉、强体力、除湿利尿,适用于脾虚泄泻。
糯米:又称江米。有暖脾胃作用。用于胃受寒后疼痛、纳减、便稀、多汗。
莲肉:即莲子。有健脾止泻功效。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苹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作用。用于纳呆、脾虚、腹泻或便秘。
石榴: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用于口渴咽干、小儿疳积、久泻脱肛、肠虫腹痛。
红枣: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安神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睡眠不安、纳食不香、大便稀薄、贫血乏力、面黄肌瘦等症。
苡仁:又称苡米仁。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作用。用于小儿腹泻,舌苔厚腻、口臭、食欲不振。
推荐疗法:
1. 取山药30克,苡仁15克,粳米50克。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2. 取红枣15枚,去核,用小火先煮1小时,后加入广木香5克,煮5分钟,去渣温服,每日2-3次。
3. 取山药30克,芡实30克,莲子15克,磨成粉状,每次取3匙,加白糖少许,水调成饼状,蒸熟作点心食用。
脾虚便秘
甘薯:又称红薯。有健脾胃,润便的功效。用于小儿便秘、消瘦、纳减。
白木耳:又称银耳。可健胃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干咳,大便干燥小儿。
无花果: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的功用。用于食欲不振,便秘等症。
白萝卜:又称莱菔。可宽胸利气、消食化痰、通便。用于食积不消、便秘、腹胀疼痛等。
推荐疗法:
取黄芪15克,黑芝麻50克,蜂蜜50克。先将黄芪加水小火煮1小时,取汁去楂备用。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状,再加黄芪汁及蜂蜜调后服用。
取鲜菠菜200克,麻油一茶匙。先将菠菜洗净放入沸水中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食,每日2次。
脾虚厌食
粟米:又称小米。有补脾胃、益气滋肾的功效。用于食欲减退,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
南瓜:有益气补脾胃,驱虫的功效。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南瓜子尚可驱虫。
扁豆:有健脾开胃、消暑化湿的作用。用于梅雨季节食少、水肿等。
山楂: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鸭肉:有滋阴养胃、补血功效。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厌食症,腹泻小儿不宜吃。
鹌鹑蛋:有益气补血、强壮筋骨作用。用于小儿营养不良、纳呆少食、精神疲倦、发育不良等。
鳝鱼:有补虚损、补气血、强筋骨效果。用于小儿久病、气血不足、疲倦少食等。
推荐疗法:
1. 取瘦肉120克,无花果6个。先将瘦肉切成小块,与无花果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水及少许盐,煲1小时食用。
2. 取猪肚250克,山药50克,扁豆15克,红枣5枚。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状,加入扁豆、山药、红枣、料酒及盐少许。加水后煲2小时便可食用。
宝宝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中医食疗调理
1参芪红枣汤
做法: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颗,煎汤口服。
功效:针对体弱体虚者,可以帮助改善体制,增强抵抗力。适用于体虚多汗宝宝食用。
枸杞桂圆紫米粥
做法:取紫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入洗干净的枸杞子、桂圆肉各50克,煮至黏稠即可。
功效:有补虚益精、补血益气、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体虚多汗者食用。
黄芪炖鸡
做法:将生黄芪50克洗净,装入净膛的母鸡腹内封口后,放入冷水内慢火炖之,烂熟,给宝贝喝汤吃肉。
功效:固表止汗、补益脾气。
及时更换衣物
2宝宝体虚多汗时,衣服被汗液浸湿,如果不及时更换,宝贝就得用自己身体的温度来捂干,这样容易让宝贝受凉,引起感冒、发热及咳嗽等不适。
多给宝贝补充水分
3体虚的宝贝大部分都有多汗的表现,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较多,如果不及时补水就有可能脱水。可适量喂宝贝一些淡盐水,补充身体失去的钠、氯、钾等电解质,避免因脱水而导致虚脱。
勤洗澡
4妈妈要勤给宝贝洗澡,以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不让汗液伤害宝贝的皮肤。因为,宝贝的皮肤十分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容易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中医怎么调理宝宝脾胃
如何调理孩子脾胃?先找原因再进行调理。
一、原因
1、饮食不节。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饥一顿,饱一顿,不按时吃饭,或零食太多,都可影响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等症,日久则“面黄肌瘦”。
2、过食寒凉。小儿本为“阳盛”主体,易产生内热,所以喜食寒凉。如果不加以节制,过食寒凉之物,就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功能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摄取。
3、不合理的用药。小儿患病后,家长非常着急,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大量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镇痛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红霉素等,这些药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并引起恶心、呕吐等症,这样,病虽治好,却留下了胃受损伤的后患。长期下去则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而致“面黄肌瘦”。
4、人体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锌可导致腹泻、厌食症;缺钙导致生长停滞、抽搐等;缺铁等致贫血、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上这些都可使人体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日久则使小儿“面黄肌瘦”。
5、营养失衡。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吃东西没有节制,一旦吃得过多,就会损伤到脾胃,出现消化紊乱,吸收不好,面黄肌瘦。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营养不够,变本加厉给孩子做好吃的,结果反而增加了肠胃负担,脾胃进一步受损,进入恶性循环。
二、调理
1、饮食:杂粮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的小儿,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膏等情势,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长要注意食有控制,避免过饱伤及脾胃。要给小儿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适脾胃虚热有反胃的小儿。小米粥上的一层黏稠的“米油”营养极为丰盛,对恢复胃肠消化功能很有辅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进步小儿胃肠功能及助智力开发;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其含蛋白质高,且易消化。
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豆类或豆类制品,如黄豆也有健脾益气作用,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小儿颇有益;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小儿。
家长给脾虚小儿吃杂粮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黄豆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使小儿容易接收。
2、药物:中药分型调节
脾胃运化不良型:厌食伴有嗳气、恶心、腹胀,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苍术9克,陈皮4。5克,枳壳9克,鸡内金6克,谷芽9克,麦芽9克。煎服。
脾胃虚弱型:以消瘦、进食少为主,伴有面色苍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药15克,炒白术9克,党参9克,神曲9克。煎服。
胃阴不足型:纳呆,多饮,大便干结,手足心热,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参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保健:按摩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逐日给小儿推拿足三里穴5~10分钟,可使小儿消化体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黄肌瘦好转。
捏脊法对婴幼儿可采取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能够改良食欲、减少感冒、加强体质。
中医按摩调理宝宝脾胃
通过穴位按摩,经络推拿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简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
揉腹: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 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推三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按压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宝宝体虚有什么表现 注意事项
以上是体虚的常见表现,对孩子来说,虚的各种临证表现不一定全部出现,往往只出现一两种。宝宝体虚常出现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生病,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症,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请中医师辨证分析后,对症调理。
什么是孕前中医调理
从优生的角度来考虑,小夫妻要孩子前最好做好相关的备孕措施,将双方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调整至最佳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男女结合后怀上的宝宝一般来说质量相对较高。孕前中医调理其实就是备孕的一种手段。与着重处理表层症状的西医不同,中医更加关注本质问题,通过专业手段的调理,女性的体质和身体状态都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如今,人们对待怀孕的态度越来越谨慎,这是值得欣喜的现象,同时,为了能把宝宝生的健康,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尝试孕前中医调理。此处的孕前中医调理的对象专指女性。
孕前中医调理
如果你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例如会头晕头痛,很容易烦躁不安,还感觉自己每天都会很疲劳,这种身体条件去孕育一个小宝宝可能是冒险的呢,有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中医来调理好身体,孕前中医调理一番,令小宝宝更加愉快的在“小海洋”里生活哦。
孕前中医调理一般就是补一下脾肾、舒肝养血,以及调好月经以帮助女性更快受孕。一边调理好身体一边备孕,令身体变强健后即使以后当了妈,可能身体也不会吃不消呢。
宝宝体虚的症状 宝宝体虚的表现
宝宝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气虚之体的宝宝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弱等,胃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血虚之体的宝宝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疲劳乏力、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午后潮热、低烧、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质红,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等。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食,食生冷则腹痛腹泻,乏力,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宝宝体虚的表现 宝宝体虚的原因
1、先天不足:母体中的胎儿,由于发育不良,以致胎儿产后体质虚弱,即先天不足。
2、后天失调:宝宝由于脾胃功能欠佳、或饥饿、或营养不足,以致人体失养而体虚。
3、环境欠佳:宝宝居住的环境欠佳,对人体有坏影响而致虚。如天气过于寒冷,寒邪伤阳而使人体阳虚;天气炎热,汗出伤津,热能伤气,致使气阴不足。
4、邪盛伤正:疾病造成人体阴阳失调所致。如宝宝腹泻、呕吐等。
吃鹿茸多久见效果
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才会有效果,中医调理是需要时间的,跟个人体质也是有关系的。
鹿茸是一种具有滋补功效的中药材,只把它与那些营养丰富的肉类食材一起炖制后食用,也能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能缓解体虚也能滋阴壮阳延缓衰老。
宝宝脾虚中医来调理
推荐疗法:
1. 取山药30克,苡仁15克,粳米50克。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2. 取红枣15枚,去核,用小火先煮1小时,后加入广木香5克,煮5分钟,去渣温服,每日2-3次。
3. 取山药30克,芡实30克,莲子15克,磨成粉状,每次取3匙,加白糖少许,水调成饼状,蒸熟作点心食用。
脾虚便秘
甘薯:又称红薯。有健脾胃,润便的功效。用于小儿便秘、消瘦、纳减。
白木耳:又称银耳。可健胃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干咳,大便干燥小儿。
无花果: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的功用。用于食欲不振,便秘等症。
白萝卜:又称莱菔。可宽胸利气、消食化痰、通便。用于食积不消、便秘、腹胀疼痛等。
推荐疗法:
取黄芪15克,黑芝麻50克,蜂蜜50克。先将黄芪加水小火煮1小时,取汁去楂备用。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状,再加黄芪汁及蜂蜜调后服用。
取鲜菠菜200克,麻油一茶匙。先将菠菜洗净放入沸水中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食,每日2次。
宝宝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中医食疗调理
做法: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颗,煎汤口服。
功效:针对体弱体虚者,可以帮助改善体制,增强抵抗力。适用于体虚多汗宝宝食用。
做法:取紫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入洗干净的枸杞子、桂圆肉各50克,煮至黏稠即可。
功效:有补虚益精、补血益气、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体虚多汗者食用。
做法:将生黄芪50克洗净,装入净膛的母鸡腹内封口后,放入冷水内慢火炖之,烂熟,给宝贝喝汤吃肉。
功效:固表止汗、补益脾气。
中医怎么调理宝宝肠胃
一、按摩穴位调理宝宝肠胃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逐日给小儿推拿足三里穴5~10分钟,可使小儿消化体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黄肌瘦好转。
捏脊法对婴幼儿可采取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能够改良食欲、减少感冒、加强体质。
二、中药分型调理宝宝肠胃
1、肠胃虚弱型
以消瘦、进食少为主,伴有面色苍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药15克,炒白术9克,党参9克,神曲9克。煎服。
2、胃阴不足型
纳呆,多饮,大便干结,手足心热,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参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肠胃运化不良型
厌食伴有嗳气、恶心、腹胀,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苍术9克,陈皮4。5克,枳壳9克,鸡内金6克,谷芽9克,麦芽9克。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