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应如何防治

骨质疏松应如何防治

宜早不宜迟现代医学认为,骨量的丢失年龄段女性为35岁,男性为40岁,骨质疏松的防治也特别强调年龄段,宜越早越好。70岁以上的老人,“五脏皆衰,筋骨懈堕”,此时要想通过治疗来延缓骨量的丢失,就难上加难了。因此,中年以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峰值,防患于未然。宜动不宜静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运动还能促进骨细胞的活性。有报道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坚持长跑,可使骨龄年轻20年。宜补肾不宜伐肾实验证明,补肾方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补肾方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所以,人至中年,应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常服补肾之品。若肾阳虚,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服用肾气丸、右归丸等;如肾阴虚,则"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宜健脾不宜损脾在骨组织的代谢过程中需要适量的钙、磷及维生素D。某些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时,则影响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造成骨质疏松症。还有老年人肠黏膜对钙的吸收功能减低,也属脾虚之列。临床应用健脾调脾法治疗胃肠道病症和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行之有效,可用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老年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腰背疼痛,或伴四肢放射痛、带状痛、肢体麻木、无力,或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痉挛等。通则不痛,血滞必用通法,但宜养血活血以通之,可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鸡血藤等。

认识骨质疏松的六个误区

误区1: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得癌。专家提示:对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短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如无更年期症状则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2: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专家提示:一碗骨头汤含钙量仅约10mg,且其中溶有大量脂肪,而等量牛奶含钙量则为200 mg,靠喝骨头汤防止骨质疏松并不可取。

误区3: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卧床休息,静养能防骨折。专家提示:生命在于运动,骨骼也不例外,运动可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阳光下活动,还可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可导致骨骼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4: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专家提示: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但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对于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补钙、坚持运动者,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低,或可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和发病进程。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专家提示: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接受正规治疗。成功的药物疗法、脉冲电磁场等物理疗法不仅可延缓骨量丢失,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误区6: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专家提示: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能等到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对于绝经前期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骨密度检查。另外,对于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的患者,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以防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3大误区

1.骨折后不能活动

多数人认为,老年髋部骨折了,要好好养病,要尽可能卧床休息不能活动。殊不知老年人骨折后不能静养,越养病越多。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如长期卧床,除可引起褥疮等局部并发症外,还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脂肪栓塞综合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卧床期间骨丢失加速,骨质疏松加重,极易发生再骨折。

因此在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减少卧床时间。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骨质疏松补钙就行

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衰老:随着身体老化,骨的新陈代谢功能会减慢,钙吸收能力降低,骨骼中的钙质会渐渐流失;

2、雌激素下降:雌激素会刺激骨质的形成及抑制骨质的分解,妇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雌激素停止或减少分泌,就会加速骨质疏松;

3、营养失调:钙摄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盐的食物,或嗜烟、嗜酒;

4、生活不正常:缺少运动、少晒太阳;

5、疾病:罹患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或某些癌症;

6、药物: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

7、遗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性。

因此,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当均衡营养、适度锻炼。饮食中要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这些都能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

3.不重视轻微外伤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但不要觉得受伤轻,也不是很痛,就认为是伤了筋没大事。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所以,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位稳定不活动,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站立或行走。

粉碎性骨折预防

平时在生活中注意避免损伤。

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当均衡营养、适度锻炼。

饮食中要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这些都能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

3个细节看出是否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才能诊断出,其实发生骨质疏松时,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发生一些改变,可以通过观察以下部位来自我诊断是否患有此病。

一、看牙齿

人到中年,原本没有牙病的人,出现牙齿松动,这时你要警惕是否骨质疏松在捣乱。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来越低,导致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二、看指甲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会流失,引起指甲变软。用大拇指的指腹去触摸无名指的指甲,看是否平整,是否有沟壑存在。如果存在沟壑很有可能是患有骨质疏松,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三、看皮肤

皮肤厚提示骨骼好。因为钙参加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细胞代谢,同时也具有营养皮肤及治疗皮肤病的作用,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同时也会伤及皮肤,使皮肤粗糙、干燥。

中老年人补钙四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不少中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男性老年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对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毫克。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使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健康。

误区四:轻信广告中夸大其词的说法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喝浓茶、咖啡和可乐以及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等。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运动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多少知道一些医疗的知识,就会出现有些疾病不愿去医院自己私自就进行诊断了,其实这样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对于这个骨质疏松的疾病来说更是如此了,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就是缺钙。事实上骨质疏松是一个综合性的疾病,它的发病有很多因素,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有这个骨质疏松的问题,应该如何运动才行哪?

1首先一个就是那些冲击性强的运动,你像是跳跃和跑步等等,这类运动会增加脊柱和下肢末端的压力,使脆弱的骨骼发生骨折,为了那些需要前后弯腰的运动,我们的骨质疏松的患者也是不能做的。

2再有就是进行这个柔韧性训练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有助于身体平衡并防止肌肉损伤,同时有助于保持体型。伸展运动应该在肌肉充分活动后缓慢和温和地进行,应避免过度弯腰,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

3还有就是这个负重的有氧运动,你像是这个散步和跳舞以及爬楼梯或者园艺劳动等。这类运动可以锻炼下肢及脊柱下部的骨骼,减少骨骼矿物质的流失。游泳等水中有氧运动同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注意事项: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骨密度都会有所下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在平时的时候进行这个适当运动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最后,还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分型,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多见。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

治疗骨质疏松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 一些中老年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骨质疏松的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

怎样才能看出骨质疏松

1,一般骨质疏松是能在X片中的看出来,在检查的时候要是看到骨质透亮性明显增高,一般就是骨疏松的表现,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x光检查看看自己的情况,要是已经确诊是得了骨质疏松的话,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和调理,患了骨质疏松该考虑使用雌激素,常用的是:乙二醇和乙烯雌酚,还可考虑补钙和维生素D,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平时也需要适当的多出去运动一下,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也会有好处。 2,有多种药物用于骨质疏松,的症状,但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可以,患者还需要在饮食中多补充一些含

三大症状当心骨质疏松

三大症状别轻视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约有75%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及时治疗。 陶敏芳说,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寂静之病”,因为大多数人在患病初期到中期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当发现腰背疼痛甚至骨折了才去诊治,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少女性患者即使平时有不适感觉也常常误以为是更年期的正常表现,从而疏忽了及时治疗。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和最多见的症状,患者起初只是觉得全身骨骼不适,随着病情

骨质疏松该怎么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I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

骨质疏松该做哪些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

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防治

一、骨质疏松症流行及危害 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生活条件改善、体力活动减少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现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乳腺癌的总和。在我国,情况也不乐观。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男1534万,女5410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

老年人驼背往往是骨质疏松的表现

概 述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驼背的现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驼背现象和人的年龄增大只是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骨质疏松的出现以后才导致了驼背。所以老年人驼背往往是骨质疏松的表现。因为个人体质差异等等因素,导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驼背,而且出现驼背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步骤/方法:1首先,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若,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在于任何轻微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没有早期的预警症状,往往骨折是首发征象,还包括身高逐渐下降、脊柱侧弯、驼背、腰背痛、呼吸功能障碍等。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脊柱、前臂远端和髋关节。其中,髋关节骨折危害最为严重,约90%的髋关节骨折归咎于骨质疏松。 想要预防骨质疏松从儿童期就开始。首先,需要摄取足够钙质,若是年轻人可做适量的负重运动,老年人除了增加运动量,家居生活也要关注安全,以防摔跤发生骨折。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 1. 您是否曾

骨质疏松该怎么辨别

一、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二、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三、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四、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