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放射治疗科教授王绿化: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放射治疗科教授王绿化: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河北、东北、广东等地),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早期食管癌90%都可以治愈。
乳腺癌的发病率是多少
发病率每年上升3%
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徐光炜教授介绍说,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每8位妇女当中就有一位在其一生中会患上乳腺癌。目前,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低,但发病率每年上升3%,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徐教授分析,遗传、营养失衡、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等都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然而,引发乳腺癌主要的原因是人体内的雌激素在“作怪”。乳腺癌是一种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疾病,体内的激素分泌一旦失去平衡,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就会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正常发育到异常增生,进而有癌变的可能。
三点建议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可以预防的,建议女性从三个层面上注意乳房保健。第一个层面是减少致癌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运动,避免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体重胖的人,患乳腺癌的几率较大。妇女绝经以后,卵巢功能没有了,月经没有了,但身体内还是有雌激素的,这是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转化而来的。肥胖的人之所以发病率高,是因为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要在脂肪组织里进行。胖人脂肪多,转化的就多,因而得病的机会就多。再者,有些女性保健品含有雌激素,盲目服用后,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因此,保健品不能随便吃。
第二个层面是加强高危人群的预防。35岁以上仍未婚未育、母亲或姐妹在绝经期前患了乳腺癌、家属中有两个以上的人患过乳腺癌、乳房有非典型增生等都是高危因素。徐教授说,医院可以通过拍摄乳腺X光片,将乳腺分为各种类型,其中导管型、混合型等被认为是有癌变危险的。但是各种类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因此,特别建议有乳腺增生的女性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第三个层面是重视肿瘤筛查。Ⅰ期乳腺癌90%可以治愈,Ⅱ、Ⅲ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70%和45%,Ⅳ期乳腺癌则不可能治愈。患者需要采用哪种治疗手段,也要由肿瘤分期来决定。徐教授说,乳腺肿瘤在Ⅰ期筛查出来,只要做个小手术,不用化疗,患者痛苦少,费用小。早期诊断出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把乳房保存下来,对女性心理是极大安慰,还可保持良好的劳动能力。徐教授表示,许多女性将健康体检和肿瘤筛查概念混淆,35岁以上的女性每一年半就应做一次专门针对乳腺癌的筛查。
防治结直肠癌误区
早期筛查不重视
筛查和普查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肠癌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分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的筛查年龄和筛查的频度不同,年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年龄发生率是不同的,所以筛查的价值是不同的。
事实表明,推广筛查、普查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0年以前,欧美一些国家就已在全国推广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2001年至2012年,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蔡三军教授说,筛查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50%。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列第三,高达31/10万,直追欧美国家。然而,患者的早诊率远落后于国外,确诊时约60%的患者是中晚期。自2008年,上海市科委启动了重大专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针对10万对象筛查,通过大便潜血、肠病、病理检查,发现阳性23%,结果发现了腺瘤和其他癌前病例61.1%。
“筛查技术很简单,难在转变观念。”解放军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徐建明教授指出,大便潜血检查和肠镜检查就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患者,有家庭史的高危人群尤其应定期检查。他建议,如果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泻常规治疗无效等症状,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因为这些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易被忽视
只关注治疗环节,忽视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是癌症治疗中普遍存在的严重误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曾多次指出,目前,我国在癌症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医院缺乏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沟通和规范治疗的教育,结果就是良好的治疗方案未能在实践中完美实施。
目前,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存在失访、随意停药换药或过量用药等情况,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患者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临床实践表明,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治愈率的最佳途径。然而,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正在普遍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在治疗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只有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上的全方位关怀,帮助患者科学地管理疾病,才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术后护理、患者心理等环节常被忽视,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恶性淋巴瘤发病正在年轻化
近年来,淋巴癌相继夺走了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演员李钰、央视名嘴罗京等人的生命。专家提醒,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工作压力过大,且长期身处手机、电脑辐射环境下的白领阶层是淋巴癌高发人群,要高度重视肿瘤预防,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全球每9分钟就有1名新发病例
淋巴癌每一次都以残忍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线,它到底是何方妖怪?
“现在通常所说的淋巴癌,医学上其实被称为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院长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南方医院副院长罗荣城教授解释道。
根据病理特点,恶性淋巴瘤分为两种,分别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约占我国淋巴瘤患者的80%,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则占20%。
淋巴瘤并非只钟情于名人,据统计,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名淋巴瘤新发病例。它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十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
据罗荣城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淋巴癌的发病率约为3.5/10万,新发患者每年约4.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死亡率为1.5/10万。淋巴瘤的总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罗荣城教授表示,淋巴瘤的许多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与很多其他的疾病相似。有的患者就诊仅仅是因为感冒、流感或者呼吸道感染长期未愈。据其介绍,淋巴瘤常见的症状有:淋巴结肿大(痛性或无痛性)、发热、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盗汗(通常为夜间)、寒战、乏力、瘙痒。大部分具有这些非特异性症状的人并不等于患了淋巴瘤,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的话,最好能到医院检查排除。
压力过大是高发因素之一
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如此?
对此,罗荣城教授表示,淋巴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但既往研究认为该病主要与感染、免疫功能改变及遗传倾向有关。“长期情绪压抑、过度紧张、压力过大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成为淋巴瘤高发的因素;而从遗传学上来看,某些家族成员的遗传易感性可以增加后代发生肿瘤的风险。”罗荣城教授称。
罗荣城教授还指出,从环境因素上看,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砷、苯等化学物质可导致淋巴瘤发病增多,染发剂便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电离辐射、吸烟、光污染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瘤发病几率增高。
此外,年龄也是患淋巴瘤的风险因素。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6-34岁或55岁以上,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50-70岁发病率增高。某些疾病也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HIV、人类T淋巴细胞1型病毒(HTLV-1)、EB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需要抑制免疫系统的疾病及其他免疫缺陷疾病。
应启动三级预防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
罗荣城教授表示,因为淋巴瘤发病原因多样,发病部位也多样,所以淋巴瘤的治疗也是一个多样化的选择过程,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他表示,淋巴瘤治疗最怕治疗后肿瘤无明显缩退或缩退后出现反弹,当年罗京就是因为治疗后出现反弹导致病情恶化。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往往不是淋巴瘤治疗的首选治疗,必须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术治疗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罗荣城教授表示,一般来说,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模式是淋巴瘤的首选疗法。
罗荣城教授指出,淋巴瘤发生在人类身上任何部位,体表淋巴结、咽部、鼻腔、腹部、胸部、皮肤、骨髓等,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他建议从临床特征、病理活检、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淋巴瘤确诊率。
“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淋巴瘤预防也要启动三级防护。”罗荣城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可以从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着手预防淋巴瘤的发病。
病因预防是一级预防,要避免接触那些已知的可能导致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如苯、砷等化学物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肿瘤而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能够一定程度上远离疾病缠绕;加强了解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提高警惕性。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二级预防。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
临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则是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记者 赵兵辉 通讯员 吴剑鹏)
1/3癌症可早期治愈
在肿瘤科的医生们看来,谈癌色变的观念早该抛弃,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检查、治疗水平已能绝大多数淋巴癌早期治愈率实现90%以上,即使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也可实现治愈。关注健康的人们更应去做的是,不要像李开复那样在“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生活工作,否则小心癌症盯上你。
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致癌
据创新工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透露,根据医生的说法,李开复患病的原因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和承受压力太大。他经常和年轻人比赛熬夜,半夜回邮件。跟他工作的人不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下半夜两三点给他发邮件,他很快就会回复,他的睡眠质量很差……他对工作对家人一直都是温和理性的状态,遇到压力的时候,也会自己扛,默默消化掉。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肿瘤科李冬云主任医师介绍,精神因素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大脑皮层对人体各器官的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神经系统持续地受到压力的刺激,可导致大脑控制失调,细胞生长失去控制而异常增殖。“其实不止是淋巴瘤,其他的多类恶性肿瘤都与精神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越是在密闭环境中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越可能患癌。”罗京生前就曾表示,他“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始终感到相当大的压力”,他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他每天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
李冬云还谈到不良生活方式也是罪魁祸首,生活无规律,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参与调节机体器官组织的代谢功能,这种过程与癌症病理过程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参演琼瑶《情深深雨蒙蒙》电视剧的李钰,虽然平时身体很好,性格也开朗,但是三五天不睡觉连续拍戏是家常便饭。“长期的拍戏工作实在很难保证睡眠,有时拍夜戏到深夜两三点,睡不了一会儿又该开工了。最夸张的一次连续5天都没睡过觉。”这是李钰生前在接受一个时尚节目的专访时对主持人说的话。医学理论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劳累、缺乏睡眠等可以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此情况下如同时伴随相关感染,则淋巴瘤的发生率非常高。
癌症治疗应及早
之所以谈癌色变,邓艳红说,是因为我们目前所发现的大多为中晚期癌。癌症从基因突变到失控形成肿瘤、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有较长的演变过程,通过早期癌症筛查可使这部分临床前期的癌症病人较早得到确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病人,其治疗效果能远远高于晚期病人,甚至可以治愈。
国际抗癌联盟(UICC)1981年就明确指出:通过积极预防,可以免除三分之一潜在癌症患者得癌症;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得到治愈;另外三分之一经积极治疗后可能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上述治愈率、治疗效果都早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邓艳红介绍,筛查是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日本是胃癌大国,胃癌发病率世界第一,但其人口平均寿命也是世界第一,这正是由于日本注重进行癌症筛查。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居世界之首,这也很好地佐证了癌症治疗应当以“三早”为好。早在50多年前,癌症筛查诞生伊始就受到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几十年来,癌症筛查被视为是使人们得以逃脱癌症这种致命疾病袭击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邓艳红还以结直肠癌为例说到,在美国,在政府建议下,通常5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做肠镜筛查,这使得美国近20年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约10%。
癌症筛查并非常规体检
最初的癌症筛查主要集中于对宫颈癌的早期检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筛查领域不断扩大。血液检查指标,B超、X光、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胃镜和肠镜等都是常用的癌症筛查方法。但是,很多人将癌症筛查与常规体检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并不相同。普通体检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发现早期癌症或是癌前病变的性状,换句话说,常规检查并不是衡量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与美国人对癌症筛查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宣传和健康教育滞后、费用不菲等因素,目前中国很多民众对于癌症筛查并不了解,也不关注,只有当体检项目出现问题时才会向医生做相关咨询。邓艳红说,癌症筛查在国内并不普及,即便在“北上广”这样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仅是少数富裕人士去关注去做癌症筛查,不过筛查向普通人群扩展是今后的趋势,目前也显现出苗头,“比如在我们医院体检中,来做癌症早期检查的人逐年在增加。”
而事实上,对于癌症治疗,早期筛查只是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要真正降低癌症风险,应提高民众的癌症防护和检查意识,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哪些防癌体检不能省
1、肺癌筛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所以,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
2、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河北、东北、广东等地),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早期食管癌90%都可以治愈。
3、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4、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在一些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由于乳腺癌的疗效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中老年女性要重视乳腺癌的筛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而且受X线照射的剂量也更低,副作用更小,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做此项检查。
5、宫颈癌筛查。
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宫颈癌尤其需要引起女性的重视。
建议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年轻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最好能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是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操作简单、无痛,只需要用一个小刷子把宫颈脱落的细胞刷下来即可。同时,还推荐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如盆腔B超检查、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对几乎所有妇科肿瘤都能起到有效的筛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饮食,洁身自好。出现月经不正常、绝经后出血等异常信号都要警惕。
中国人最容易得的14种癌
中国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和情况曾作出报告,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1人死于肺癌。“但其实,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中国癌症基金会烟草与肺癌防控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说,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
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广超教授指出,近亲结婚、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过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不过,张广超也指出,白血病等儿童肿瘤绝对可防可治。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吴敏媛教授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架势。“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说。“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因此建议,男人50岁后一定要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徐光炜教授说,婴幼儿切忌过胖、儿童期不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年时期定期检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最能避免的癌:子宫癌。“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成效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会避免70%的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美国癌症学会营养和体育活动部主席科勒·道尔说。此外,食管癌和口腔癌在“最能避免的癌症中”,紧随其后。
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宫颈癌。“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诱因。但宫颈癌在这方面却已取得了突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说:“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此癌的最直接原因。也正因为此,自从2006年第一种宫颈癌疫苗上市后,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治疗效果最好的癌:乳腺癌。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技术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筛查是狙击乳腺癌的第一道关卡。手术、内科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携手作战’,不仅让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也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照样能活得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说。
病情最温和的癌:甲状腺癌。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力军”的甲状腺癌近年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认为,大部分甲状腺癌恶性度低,病情进展慢,治疗效果理想,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甲状腺癌和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大、接触X线等放射性物质关系密切,如能避免这些致病因素,预防都不是难题。”
和饮食最相关的癌:消化道癌。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肠癌;维生素C缺乏、爱吃酸菜、吃得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罪魁”。因此,天津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巴一教授建议,“吃饭七分饱”、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不会得癌的地方:指甲和头发。除此之外,人体其他各器官都会和癌症扯上关系。但还是有灾难鲜少波及的区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门癌、间皮瘤、外阴癌、阴道癌、肾上腺癌等疾病,其发病率也都在0.1/10万以下。
最难治疗的癌:胰腺癌。“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胰腺癌疾病研究所所长倪泉兴教授说,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最复杂的癌:淋巴瘤。2009年,罗京、青年演员李钰等人的逝世,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淋巴瘤。事实上,虽然它是分型最多的癌症,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般可怕。化疗让部分淋巴瘤从过去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变成了现在九成以上都能治愈。“另外,如果防范装修污染、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体重,尽量避免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就可以很好预防。”天津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华庆解释道。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说。肝癌有四大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针对此,国家制定了肝癌的一级预防方针:第一,改水,不吃沟塘水,吃深井水,吃自来水;第二防霉,不吃霉变玉米;第三,接种疫苗。
抽血可初筛胃癌
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费用高,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很多患者都是出现了明显不适,不得已才去做胃镜,这时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病人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已在不少国家广泛开展。据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兴祥介绍,该院消化科已引进了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在做这项筛查时,受检人只要抽2ml的静脉血,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风险。抽血检查微创、安全、经济、便捷,适用于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有意义。
哪些人应该进行胃癌初筛?何兴祥提醒说,胃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有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他建议,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
Step2:
初筛异常应做胃镜
何兴祥介绍说,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数都没有特殊症状,但如果进行血清胃功能检查,指标往往提示异常。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建议进一步做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
Step3:
及早检查,同时可治疗
李兆申教授介绍说,对于早期胃癌,医生在胃镜检查发现时,甚至可以进行胃镜下早癌病灶的完整切除,而不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且5年生存率超过90%。
如果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则需要接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且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乳腺癌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志敏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多数是45至55岁的女性。和欧美等国家乳腺癌发病集中在绝经后的老年妇女不同,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危害性更大。
专家表示,在临床上,初次就诊时即出现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往往是乡镇和农村的老年女性。对于非高危人群,一般推荐B超、钼靶和临床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查;筛查年龄建议从40岁开始,每2年一次。
虽然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随着发病的增长,死亡率也同步上升。目前我国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投入正逐步加大,科普教育提高了相当比例妇女的防癌意识,但有些正确的诊治信息仍需要不断明确和提升。“制订符合患者个人特点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可以更科学地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风险。”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教授说,乳腺癌的治疗在国际范围内正向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多途径方向发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特别适合内分泌治疗。
除了少数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治愈,超过70%以上的患者需要接受化疗以达到降低复发风险等目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也提出,内科肿瘤化疗对病人伤害非常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生存改善主要来自内分泌药物。
中老年人体检的6个防癌体检项目
1、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在一些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由于乳腺癌的疗效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中老年女性要重视乳腺癌的筛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而且受X线照射的剂量也更低,副作用更小,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做此项检查。
2、宫颈癌筛查
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宫颈癌尤其需要引起女性的重视。建议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年轻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最好能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是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操作简单、无痛,只需要用一个小刷子把宫颈脱落的细胞刷下来即可。同时,还推荐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如盆腔B超检查、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对几乎所有妇科肿瘤都能起到有效的筛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饮食,洁身自好。出现月经不正常、绝经后出血等异常信号都要警惕。
3、肺癌筛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所以,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
4、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5、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河北、东北、广东等地),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食管镜、胃镜检查。早期食管癌90%都可以治愈。
早期肺癌的筛查 胸片or低剂量CT
为什么首选不是做胸片呢?事实上,拍胸片就像拍照片,医生只能看到肺部的一张平面图,如果肺里长的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就很难看到了。等到能看到时,往往肺癌已经发展到中晚期,甚至转移了。此外,做胸透和拍胸片,如果心脏、食管、膈肌、肋骨挡住了肿块,特别是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医生就看不见了。
而CT可以对人体的某一部位,作逐层的断面扫描。换言之,CT呈现给医生一个三维立体图,这样就能更清楚地发现肿瘤。
夏教授指出所谓低剂量CT检查,其实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将普通CT剂量调低后进行检查。之所以调低剂量,是因为肺部与人体其他组织不同,密度较低,因此用很低的剂量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还能尽量减少射线对患者的辐射。
据统计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低剂量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这类患者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可达92%。
因此,夏教授建议大家到了中年以后每年要进行定期体检、防癌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出现癌症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囊肿吃虾惹的祸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很多乳腺囊肿的妇女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偏好就是,爱吃虾。在海产品中虾具有高蛋白,偶尔吃会对身体好,但是长时间大量食用就会产生副作用,再加上养殖中可能添加了一些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虽然微量,但是吃多了还是会有影响。
X线(钼钯)检查助早发现
“乳腺癌的筛查,目前还是有争议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乳腺病防治中心教授王颀表示,美国等国家坚持以乳腺X线(即钼钯)为乳腺癌筛查的基础。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为40岁以上的妇女免费开展每年一次的乳腺X线筛查乳腺癌,二十年后发现,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了,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也下降了。因此,欧美国家认为,40~50岁开始以X线为基础的乳腺癌筛查是有意义的,但在我国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他指出,欧美女性的乳腺大,乳腺发病主要是50岁以后,而亚洲女性身体特征不同,乳腺癌发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早10年,所以我们开展的是医生手检、超声、X 线联合筛查的方式,即医生手检发现异常的,做超声,超声还不能确定的就用X线,这也能节约成本,因为X线成本比较高,基层医院难以配备。但也要重视乳腺X 线检查,因为早期筛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最早期的原位癌筛查出来,发现后治疗就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筛查原位癌的重点就是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只能发现少数,这就是X线检查很重要的原因。
我国坚持个人自检仍必要
在欧美国家已经取消的乳腺自检,在我国还大力提倡?是不是太脱节了?王颀对记者强调,在我国,还是要提倡乳腺自检。
他称,欧美X线检查太普及了,所以他们取消自检,甚至在乳腺癌防治指南里面把乳腺自检取消掉,因为自检相对于X线检查,发现乳腺癌的效果没有后者好。但在我国,很多专家都认为,乳腺癌的知识普及比较低,仍有很多人不知道通过自检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所以有必要让大家知道用最便捷的方法帮助发现乳腺癌。“很多病人摸到乳房有肿块,一问竟然已经摸到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来看病。”王颀叹息,对乳腺癌自检防治常识的缺失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认为,在我国还是鼓励自检,自己检查一下,发现有异常就到医院,尽管不能达到我们讲的很早诊断和降低死亡率,尽管通过自检发现的乳腺癌也不属早期,但至少不会太晚。
王颀指出,如果说自检会造成过分担忧,主要因为科普知识宣传不够,其实自检发现有异常并不见得就是乳腺癌。他称,40岁以上的年龄组自检发现异常到医院来检查,80%都是良性的,只有20%才是可能需要处理的,这就是“二八定律”。知道“二八定律”就不必过分担心。他称,主动来检查的人,发现的癌都很早,特别是原位癌。
专家建议
少吃养殖虾防乳腺疾病
才二十多岁的姑娘,乳房就长了一颗大囊肿。和病人交谈中医生得知,她特别爱吃虾,一次能吃一斤!“虽然没有科学的系统研究,但我们发现虾卖得便宜的时候乳腺囊肿的病人比较多,很多都说平常爱吃虾。”王颀表示,他在门诊中问了很多乳腺囊肿的病人,10个有9个有这种偏好。首先,虾含高蛋白,经常吃就对健康有影响,再加上养殖中可能添加了一些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虽然微量,但是吃多了还是会有影响。他建议,吃任何食物都不要盯着一味吃,要换着吃,什么都吃一点但不吃多,这样相对安全些。
热疗真的可以治疗癌症吗
由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肿瘤热疗学术研讨会今天起一连三天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位肿瘤热疗专家参加了会议。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崔书中教授称,目前,肿瘤热疗被列为肿瘤治疗第5种治疗方法,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有协同作用,由于毒副作用轻微,被誉为“绿色疗法”。
47岁的刘先生,体重急剧下降,还出现上腹部疼痛。到医院一查,原来是晚期胃癌,肿瘤大小约6×4cm。面对这种恶性肿瘤,大多做全胃切除术。崔教授称,像刘先生这种情况,癌症已侵润胃浆膜,有近50%的机会发生腹膜转移。即癌细胞脱落在腹腔,而且癌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散布在腹腔内,成为复发的“种子”,预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仅为7%。为延长生存期,崔教授认为,如果在手术时能进行热灌注化疗,可消灭散落在腹腔的癌细胞,防止癌症复发。
“腹膜种植好比在肚子里撒了一把芝麻,外科手术捡也捡不干净,目前仅凭手术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崔教授称。如何清扫这些“种子”?崔教授说,从2006年开始,广州各大肿瘤医院就开始实施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方法来消灭癌细胞。针对刘先生的晚期胃癌,很有可能出现腹膜转移,因此崔教授给他做了一次热灌注化疗。处于麻醉状态下,在患者盆腔、腹部开三个小孔,放置“一进二出”三个硅胶导管,输入3000-4000毫升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让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抗癌药液中。这药水的温度维持在43℃左右,持续60分钟,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又不产生热损伤。
10个月后复查,刘先生精神状态良好,CA199(肿瘤标志物)正常,复查PET-CT也未发现肿瘤细胞。据统计,目前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一共做了600多次的热灌注化疗,其中胃癌、肠癌、卵巢癌的病例数排在前三位。
癌症可以通过自检及早发现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疾病负担沉重,防治难度大,是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个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我国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死亡率为144.3/1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被查出癌症,每分钟有5人死于癌症。
9月20日,一场以“为天下无癌而爱行天下”的癌症早期检测“筛查一号”产品发布会在长沙召开,对促进全民自检意识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为积极做好癌症防治工作,尽快遏制我国癌症上升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杭州欣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终于攻克早期癌症发现难的瓶颈,为人类带来了“筛查一号”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液检测试剂。 “筛查一号”顺应了国际卫生组织的“三早”康复理念,能够检测出早期微灶癌症,提前预知癌症危险;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朱建华副所长告诉记者,“只需要将3ml尿液,仅需静置3min,就可以获得检测结果。“筛查一号”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液检测试剂类似于市场上热度非常高的早早孕尿液检测试剂,是无痛无创的体外检测,非常安全;且经过数万次临床检测,准确率高达90%以上。
据悉,欣叶“筛查一号”已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地区癌症高危人群筛查的必要的产品项目;2015年8月获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针对“筛查一号”新科技创新项目的大力支持;同年,CCTV奋斗栏目组也针对“筛查一号”发明人兼欣叶生物创始人进行了专访。
朱建华表示,目前“筛查一号”已通过大量临床验证,同时随着各个省份物价逐渐获批,筛查一号必将顺利进军各大医院。届时,对提高全民的健康教育意识、打开家庭快速预检之门、增加高危高发人群筛查比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做胃镜检查可预防胃癌
2014年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消化道早癌学术研讨会上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恶性肿瘤总发病数一半以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常委兼外科组组长林教授表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上占据重要一席,喜欢烫、老拖着、畏惧检查是消化道肿瘤患者三大特点。
以广东为例,林教授介绍,胃癌、食管癌是广东粤东地区尤其是潮汕地区的高发肿瘤。“潮汕人热衷饮滚烫的功夫茶、腌制食品、喜吃夜宵,长此以往,都容易诱发消化道病变。”过热的饮食会导致食管黏膜严重的物理损伤,过快进食则使食管运动出现协调障碍,容易诱发食管炎等,久之就可能转变成食管癌。滚烫的粥很快进到胃腔里,同样也“烫坏”了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溃疡,可能演变成胃癌。
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增加了治疗困难。”林教授指出。我国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率仅为7%~10%,而每年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人数平均100人中仅有1~2人!林教授坦言,很多人对内镜检查手段畏惧,被动或主动的忽视了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
“我会每两年做一次胃镜,”专家表示,“现在的消化内镜无论从器械还是技术上都在不断的进步,都能极大地缓解患者体检的痛楚。他强调,消化道肿瘤高发区和高发家庭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均应定期接受内镜检查;如有肿瘤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规律、或出现上腹部疼痛、突然消瘦等症状的人群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癌体检真有用吗
“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查,而是谁给你查”
一滴血究竟能否查出癌症?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确实表示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但并不能确定是患了癌,需要再次做针对性的检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青云也认为,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有异常,可能有很多原因,不能光靠几项检查就说明一定患了癌症。“事实上,在临床上,通过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大多用于对已经患有恶性肿瘤的人进行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而不是早期肿瘤的筛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明说。
防癌体检是一个由大到小筛查肿瘤的过程,和普通体检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后将范围一步步缩小。李明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医生。在防癌体检中,专业的医生会仔细询问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针对具体情况做相应检查。进行防癌检查的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比如简单的肛门指诊,很多体检都会做。实际上一半以上的结直肠癌和前列腺异常都能通过手指摸出来。可惜,即使是在防癌体检中,也不是所有医生都具有‘摸出癌’的丰富经验。”
“可现在很多体检机构都走形式、走过场,以牟利为主。”何裕民说,上海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某银行老总在某私人体检机构检查完,结论是完全健康,但一个月后,他死于肝癌晚期。“这就是明显的体检医生不专业、不敬业的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袁凤兰教授也强调,对于有家族肿瘤史的癌症高危人群,更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专业检查。
选适合自己的防癌检查
“90%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90%的早期癌症靠专业普查来发现,90%的癌症患者有了自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时期。”因此,袁凤兰认为,进行定期专业的癌症检查,现在仍是人类抵御癌症的最佳方法,关键是要选择具有检查、诊断、治疗系列服务的体检中心或医院进行筛查。35岁—60岁的人,每年应做一次防癌体检,有肿瘤家族史的特定高危人群则应每年做1—2次。
防癌检查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有针对性。袁凤兰指出,男性要特别注意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的征兆;女性则要注意检查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张青云也提醒,女性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最好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一年一次;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史、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则应重点进行乳腺癌检查;中老年人、嗜烟者,则是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查次胸部X线或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