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误区常识
人际交往的误区常识
1、一味地附和别人、追随他人,失去个性:
“个性”这个词,在生活中是极有魅力的。可以说:个性的存在,才表明你的存在。我们知道,世上所有的事物从来都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两朵形态完全一样的云,更找不到两滴全然相同的水珠……世界正是以它那丰富多变、各式各样的面目显示着它的无比奥妙。作为主宰世界的人,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把本来就一人一样的个性隐藏起来或者强行变异。
因此友情的价值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创造性。靠双方掩饰自己而保持一团和气的友情,对双方都是有害的。合而不同,双方都保持个性,才能越发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建立真正的友情。当然,在某些特殊场合,为了帮助朋友,也需要损伤甚至牺牲自己,但这毕竟是在“万一”的时刻。平时,友情的基础应是双方都不歪曲自己而生活,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2、在胜过自己的同学面前颇不自在,或嫉妒,或自卑,或麻木:
胜过自己的同学是自己不断进步的最好推动力。在这样的同学面前,我们应该真诚地向他们学习,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急起直追,并努力超过他们,从而引导自己走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从某个领域、某个范围来说,经过努力,“我”一定会超过“他”,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所以“我”应该进行不懈的努力。
3、不做自我介绍:
无论何种场合,相互认识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动自我介绍是避免尴尬的关键点之一。
4、接电话时不回避:
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会特别显眼、甚至招人厌,最好先道歉并把音量放小声点,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宝。
5、夸夸其谈、自吹自擂:
聊天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给人以自恋、爱显摆的印象,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6、对待服务员态度粗暴:
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无论他人是什么身份,粗暴的态度、自以为是的神情,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可理喻。
7、总是迟到: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迟到虽然能找借口蒙混过关,但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视这段关系。次数一多,感情也会打折扣。
帮助孩子快乐的交朋友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幼年基本上都是在家中进行教育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需要接触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这就成为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立场、观点与感觉,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说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来扮演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孩子就能渐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关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比如可带孩子去参加亲子班之类的课程,在学习怎么育儿的同时,也让宝宝体验到与小朋友交往的乐趣。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在感觉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这样,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接触交往中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就像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往那样,孩子可迅速领悟到人际交往的要领。与此相反,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提问,往往会降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亲戚、邻里之间的交往。这项活动要在孩子婴幼儿时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等优秀品格,他还会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智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和灵活性及适应性。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闹笑话时,千万不要当众耻笑或斥责,否则孩子将很可能发展成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的个性。若是孩子碰到人际关系冲突,要鼓励他独立面对与解决。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社会技能,例如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些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越早越好。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而不是回避或拖延,也不要让父母出面代为解决。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孩子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
总之,人是要生活在群体当中的,一个充满欲望、爱撒娇、做事任性的孩子,其未来发展是很难想象的。童年的幸福不仅仅是有玩具,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人际往来的归属感。
精神障碍有哪些危害
一: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精神障碍患者不论在家庭或在社会中,也不论是工作或娱乐,他们程度不同地丧失了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一种情况是由于长期住院,使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退化,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之缺乏人际交往的动力,患者表现为不愿意活动或者是活动过多,在交往过程中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所以导致人际交往困难及失败。
二:丧失工作学习能力。有的患者严重到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由于病症导致失业,辞职,丧失生存技能,不能满足自己和家人生活底线,贫困潦倒,受到社会遗弃和歧视。患这类疾病不但影响患者自己,同时也影响周围的人。
三:语言、思维障碍。患者通常具有语言交流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困难,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活动,导致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由于精神障碍症状的影响,患者常常不能言语清晰地进行表述,有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一些近似的语言和符号来代替语言交流。患这类疾病的人群在表达能力上有一定的障碍,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
人际交往存在的误区
1、不做自我介绍
无论何种场合,相互认识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动自我介绍是避免尴尬的关键点之一。
2、接电话时不回避
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会特别显眼、甚至招人厌,最好先道歉并把音量放小声点,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宝。
3、夸夸其谈、自吹自擂
聊天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给人以自恋、爱显摆的印象,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对待服务员态度粗暴
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无论他人是什么身份,粗暴的态度、自以为是的神情,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可理喻。
5、总是迟到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迟到虽然能找借口蒙混过关,但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视这段关系。次数一多,感情也会打折扣。
6、不让座
让座给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现。如果光想着让自己舒服一点,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7、争账单
出手大方会让人觉得你很热情,但没必要死磕。有人建议aa制时,不要你争我抢、争得面红耳赤,否则下一次大家可能不敢在一起娱乐了。
8、占用公共设施
如果“没事占茅坑”,比如在公园占着健身器械当椅子座、随处放东西、擦抹汗渍等,这些小小的动作,只会惹人反感。
9、双手抱胸前
说话时双手抱于胸前,会让人感觉你对他是有防备的、想拒绝他,让人觉得不被信任。
10、小动作太多
说话时总是敲手指头、挖耳朵、玩指甲等,会让人感觉你心不在焉。
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则取决于他的社交能力,只有他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他才会拥有一个好人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因此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交往。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其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人们对各种信息和信息利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人际交往有利于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我们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才能对他人有更完整的认识,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关怀和帮助,才可能实现自我完善。并且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人际交往的技巧:
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必须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与人融合,并非深不可测。一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放松的谈心,一个会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可以换来健康、乐观、平和的心境,营造出放松和谐的人际空间。关键是,你有没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意识。
每个人的生命都由自己主宰,关键是要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要有所改变,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交往原则的认识与理解,使自己领悟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关于交往的知识,结合自己领悟的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儿童有哪些心理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人际交往的原则 团结友爱原则
都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就不容易折断了。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而大家的力量是强大的,主动去团结别人,关心别人,爱别人,在人际交往中是至关重要的。
固执自信过度的表现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人际交往中,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充分发挥长处,坦然自若,落落大方,以积极的姿态处理可能产生的各种人际矛盾。即使在自己处于不利境遇时,也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变不利为有利。
拥有自信心固然可贵,但切不可因过于相信自己而变得固执。如果说自信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一大优势,那么固执则是妨碍正常人际交往的一个阻力。固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固执之所以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障碍,是由于不能用理智来评价自身,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也由于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势必会造成别人的心理反感,从而使交往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心理对抗”;还由于固执己见就难免不与人发生争执,从而影响与人的思想交流和融洽相处。过于固执就无法与人沟通,会使你处于孤立无援、举目无友的境地,最终导致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甚至丧失自信。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不可失去自信,也不可过于固执。其实,自信与固执虽然很接近,但毕竟有着本质区别。有自信心的人不仅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勇于接受别人批评、忠告和建议。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文化因素
这是一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交往形成的影响因素。它主要表现为待人接物的理解或风俗习惯。但正是这些,很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态度和动作。孔子 曾经告诫过人们,当进入别国的过境时,应该先问清他们的禁令,进入别国的都城,则应该先问清他们的风俗,即所谓的“入境问俗”。例如,按照中国的习惯,女方如果邀请男朋友到家里去做客,拜见其父母,那就意味着女方对男方是比较满意的,希望能与男方订婚。而在美国,邀请好朋友到家里去则是很普通的事情,不管好朋友是不是和自己同一性别。这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行为的不同理解。
2、时空因素
主要是指时空上的接近。这往往是人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的一个客观外在条件。所谓“人熟是个宝”就是这个道理。时空上的接近往往表现为居住距离的远近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这样俩个方面。
3、社会因素
人类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友情的社会,人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有朋友、有知己的人际关系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与什么样的人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选择的。但人际间的吸引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时间内吸引主要是指猪蹄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时间和空间、直接和间接、实在的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它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现象,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际吸引像一个无形的磁场,将人与人“吸”到了一起,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种:外表的吸引性,一个人的体型外貌是由先天遗传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它不以个人的主管愿望为转移。但一般人在判断别人时,从心理上却往往无法消除由于别人外表所产生的影响。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外贸因素往往有形或是无形地左右着人际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生幸福的需要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人生才会幸福。首先物质上的满足,必定是要先成功,而人要成功的前提,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好的人际交往下工作,人的实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精神上的满足,更是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生活是枯燥无聊的,而有朋友的陪伴才是热闹开心的,生活在一个志同道合的人际圈中,会让人的心情感觉无比愉悦,当人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更是需要人际交往的陪伴和安慰。相反较差的人际交往,会让人有强烈的不幸福感。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原则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成功率,同时还能提升生活幸福率,统计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85%是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由此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尊重他人
无论与你交往的人身份多么卑微、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让你难以接受,你始终能尊重他,待他如一个与你平等的人,你就能获得他对你的尊重。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诚然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彻底摆脱世俗的影响。只是我们需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提醒自己逐渐以平等心待人,则会在人际交往中比较顺畅,少些挫折。
二、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在与人交谈时,要专注,积极倾听他的谈话,不时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提问。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倾听还体现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漫无目的地谈话时,礼貌地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认可当事人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在表明观点的同时避免了冲突,不伤及彼此的关系。
三、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看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或者美丽的外在变化时,大胆地给予赞美或认可,会给对方带来欢乐。这种欢乐和谐的氛围会影响到其中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赏识。赞扬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
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另外,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势必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四、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看我们自己,毛病与优点并存,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想想他人的长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人,就像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一样。对于别人的错误甚至无理取闹,不要揪着不放,得理不让人,斤斤计较,针尖对麦芒。不宽容对方,以牙还牙或者坚决对立,那么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只会增加更多的麻烦。可见,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人际交往中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必须始终能意识到双方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换言之,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谈才能使对方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和方式。
一是选择话题。
与熟人交谈,自然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出各种话题,但与人初次相识,或参加一次社交活动,则应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话题。初次见面,难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如运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动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给你带来种种困难。那么,怎样作自我介绍才能获得交际的成功呢?一般说来,自我介绍要讲究适度。有人喜欢先作一番自我贬低式的介绍,以示谦虚和恭敬,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况下,对方或许是觉得你是老生常谈,言不由衷;或许可能真的认为你不屑一谈,那就弄巧成拙了。当然,也要避免一开始就炫耀自己博学多才,显得锋芒毕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觉得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才能给人以诚恳坦率、可以一谈的印象。
在自我介绍之后,就要选择话题了。为了能使话题成为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和纵情畅谈的开端,话题应达到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讨论的余地,好谈。找话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中心开花法。面对众多的陌生人,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题,围绕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许多人的议论,"语花"四溅,形成"中心开花"。②即兴引入法。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 ③投石问路法。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 ④循趣入题法。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生发,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谈也最乐于谈的。
二是讲究对话。
社交性谈话,既不同于个人的自说自话,也不同于当众演讲,而是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在于你一句我一句地轮流说话,而在于相互间的呼应。真正成功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对对方的每句话都应作出反应,并能在自己的说话中适当引用和重复。这样,彼此间心理上就真正沟通了。
为了能成功地进行对话,应避免以下九种不正确的对话方式:(1)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别人的思路;(2)忽略了使用解释与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3)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4)像倾泻炮弹似的连续发问,使人穷于应付;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不着边际;(5)随便解释某种现象,妄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6)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7)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微末节,使人厌烦;(8)当别人对某个话题兴趣盎然时,你却感到不耐烦,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9)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为错误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人际交往带给我的心理成长
人际交往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和锻炼的一项基本技能。进入大学之后,这项技能变得尤为重要,我面临了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新的生活内容也成了我的一门必修课。而且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的礼节和禁忌,就可能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印象,甚至给以后的交往带来问题。人际交往不仅是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自我完善、完善自我的手段。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因此我也怀揣着“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目的,选修了这门课。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而开放的社会则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大学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在我看来,人际交往重在“交互”和“往来”。我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我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对待别人和管理自己。在这一学期的人际交往课程中,我了解了更多的人际交往知识,掌握了科学的交往方式,同时我也明白了以下几点。
坚持做人原则,处理好人际关系。 为人坦诚,言而有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无形的“名片”,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和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切向钱看”,不讲诚信,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敢蒙骗,由此使得人际之间信誉度降低,严重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面对诚信的缺失,光是呼唤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诚信大厦的砖瓦,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不要失信千人,对别人有求于我们的事,我们一旦答应了就要尽全力去办。如果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就应向人家解释清楚,求得对方的谅解;要尽可能本色地做人,不要总是带着一副假面具与人交往,虚以委蛇;不要抱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想法,以一种“利用”的心态与人交往,甚至做出“过河拆桥”的卑鄙之举;防人之心固然不可无,但也不必处处设防,总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人,须知猜疑是人际关系的暗礁。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诚信,相信诚信之火定能成燎原之势,到那时和谐的人际关系何愁不能建立?
坚持平等原则,尊重他人。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性别不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一尺,有意与对方“横着一条沟,隔着一堵墙”,给别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如果在交际中出现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强凌弱,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把别人看得一钱不值,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人平等,不可能有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有的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贵贱,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个性习惯、他人的权力地位、他人的情感兴趣和隐私,还要尊重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不要轻易地去突破它,破坏它,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冒犯,势必造成对方的戒备、反感和疏远。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其实做到尊重别人并不难,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敬称、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张不刨根问底散布流言蜚语的嘴巴,就会给别人的心情带来阳光和温暖,当然也会为您自己带来真挚的友谊与和谐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