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型肝炎症状

甲型肝炎症状

虽然说甲型肝炎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但是如果在生活当中做好护理和保健的话,那么这种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太过的慌张,下面就去看看关于甲型肝炎的症状表现,科学的去应对治疗。

症状体征

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

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HAV

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者。

甲型肝炎其实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所以说在生活当中积极的治疗是有必要的,所以说在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只要全方位的去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才可以帮助自己针对性的去解决和治疗。

儿童乙肝临床表现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 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

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甲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甲型肝炎症状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

甲型肝炎症状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甲型肝炎症状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

甲型肝炎症状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型肝炎症状5、发病较急,83%左右的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

甲型肝炎症状6、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型肝炎症状7、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

甲型肝炎症状8、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肝病的发病原因

小儿肝脏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有很大差异,年龄越小差异越为显著。若小儿患上一些疾病,无论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性疾病,均有可能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甚至黄疸,最终转化为肝病。

在我国,小儿肝胆疾病同呼吸道疾病一样极为常见。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除黄疸外,往往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但其危害性仍较严重,轻者仅有肝功能(sALT)轻度增加,重者则可发生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小儿肝病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病变为主的炎症,主要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传播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儿童甲型肝炎发病率仅次于乙肝,占总肝炎病例的17.3%,

乙型肝炎:我国儿童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且多为垂直感染,免疫耐受性强。小儿急性乙肝很少见,绝大多数为慢性乙肝,占乙肝总数的93.5%。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以损害肝脏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隐匿起病,无明显症状。小儿患丙肝多因有血制品接触史或输血手术史。

巨细胞病毒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在婴儿期常见,主要通过母婴接触传播。

感染中毒性肝炎和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寄生虫性肝病:常见病原有溶组织阿米巴、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疟原虫等。

肝炎的早期症状

肝炎疾病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我们来一一分析了解。

甲型肝炎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有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脏门管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增生。

乙型肝炎患者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患者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慢性丙肝患者常有轻重不一的乏力,有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其次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患者常自诉右上腹有沉重感。其他一些症状包括恶心和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症状的有无或其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比较不常见的肝炎,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呕吐、恶心、腹泻、乏力、易疲倦、肝区疼痛、尿黄等。

甲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年龄因素(15%):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环境因素(70%):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

易感性与免疫力(10%):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饮食因素(5%):

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3)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甲型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引起流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肿大,肝功能受损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炎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

第一名:乙型肝炎病毒

因为乙型肝炎在感染后并不是马上就有症状发现,患者也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而且如果乙肝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和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乙肝病毒还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将会严重的侵害人体的肝脏,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第二名: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病毒的,如果附近的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那么附近饮用水源的人群都会受到甲型肝炎的感染,甲型肝炎的传播范围可以使很大面积的传播,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要停产。学校流行要停课,增加了社会负担及恐慌。

第三名: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些相似,都是通过消化道的感染大范围的传播病毒,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还会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对于这些大范围感染的肝炎病毒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保持个人的卫生,不轻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第四名:丙性肝炎病毒

丙性肝炎病毒至今尚未看到确切的病毒形态。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样,但是丙肝病毒在血中的浓度远低于乙型肝炎病毒,精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中虽也有病毒排出,但是数量不大,传染性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那么的大。

第五名:丁型肝炎病毒

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缺陷病毒,它的外膜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部分才是丁型肝炎病毒的成份。因此丁型肝炎病毒是不会单独的感染的,它有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因为患者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一旦再感染丁型肝炎病毒,那么病人的病情会重上加重。

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传播途径:

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性肝炎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相关推荐

急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注意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应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乙、丙、丁型肝炎应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易感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主动免疫;还可使用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防止甲型肝炎,在意外被含有乙肝患者体液的注射器针刺后,可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来预防乙型肝炎感染。

乙肝大三阳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病原学诊断 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40%):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传播途径(20%): 一

甲肝化验单怎么看呢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在这五种肝炎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是通过口-粪传染,密切接触者也有可能被传染,这两种肝炎发病急,病程比较短,能够治愈,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肝炎。而乙型、丁型和丙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体液及母婴垂直传染,发病时,相比甲型、戊型肝炎,这三种的症状不明显,可以转化为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甲肝乙肝丙肝的症状和危害

1.甲型肝炎 病毒进入人体约2~6周,患者出现发热、厌食、腹泻、腹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90%以上的患者不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且因症状轻微,不经治疗而自愈。这是有些人不知自己曾感染过甲肝的原因。少数患者出现皮肤黄染才意识到患了肝炎。80%的肝炎患者可在肋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右上腹部有胀满感。甲肝一般为自限性疾病,极少数病例症状重,黄疸深,经过积极治疗也能痊愈。 2.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 (1)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无不适症状,肝功能正

肝脏疾病的误区

误区一肝脏疾病就是肝炎 肝脏疾病的范围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主要部分.不仅有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和阿米巴病),肝脓肿、肝脏肉芽肿变、肝胆系结核感染、麻风病、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回归热、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症、肝包虫病、胆道梨形鞭毛虫感染。另外,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积的局灶性肝脏坏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脏的改变。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损伤,如药

甲型肝炎患者需要禁忌哪些食物

在临床上,患有甲型肝炎的患者,很多都会反复发作,一方面可能是患者选取的医院不正规,治疗不够彻底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治疗之后没有做好相应的保健工作。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甲型肝炎患者在治疗之后,饮食上需要禁忌的一些食物。 1.肝炎与羊肉、狗肉、鸽肉 肝炎患者吃了羊肉、狗出会使病情加重。另外,鸽肉等食物对于肝炎患者来说也不宜吃,这已被临床所证明。 2.肝炎与蛋黄 虽然蛋黄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多,但肝炎患者食用蛋黄会大大加重肝脏的负扔,极不利于肝炎患者的康复。这是阅为蛋黄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而脂肪和胆

甲型肝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一般减少或在正常范围i,可伴有轻度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程早期尿中尿胆原增加,黄疸期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增加。肝功能检查以血清ALT,AST,总胆红素水平检测最为有用,有研究显示甲型肝炎患者的ALT平均峰值可达1952IU/L,AST可达1442IU/L,多数显性感染者伴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 病毒学指标: 1、抗-HAVIgM: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

肝炎潜伏期多久

肝炎病毒入侵入体后,直到临床最初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①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 ②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2周),最长可达30周,最短2周左右(见于血友病患者)。 ④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型肝炎)的确切潜伏期尚不清楚。有人用丁肝病毒阳性血液输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后14日即出现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