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在调养心脾
夏季养生重在调养心脾
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可用陈皮理气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专家表示,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
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真正能够对人体起到降温作用的两个途径,一个是顺畅排尿,另一个则是适当出汗。”
夏季养生小提示
少量多饮,别等口渴才喝水中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专家表示,中老年人夏季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饮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饮水。”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防中暑
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
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此外,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专家指出,有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情绪中暑”导致的。
“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专家表示,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
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
除了“养心”之外,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专家指出,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他解释说,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实际上也起不了多少降温的作用。“真正能够对人体起到降温作用的两个途径,一个是顺畅排尿,另一个则是适当出汗。”
中暑分三类“阴暑”也要提防
中暑也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三类:“中阳暑”、“中阴暑”及上文提及的“情绪中暑”。一般人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中阴暑”则多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比如在天气酷热、频降大雨的夏季,长时间在空旷的露天、过道及风猛之处纳凉,致风寒郁于表、暑湿困于内而出现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等。
中老年人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曝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也不宜坐卧湿地。同时,还要避免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防止暑湿之气侵袭机体。
夏季吃红豆祛湿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夏季气温炎热容易汗流浃背而流失钾元素(缺少容易疲劳),而且夏季暑湿重也容易导致脾虚而疲劳感加剧。中医认为红豆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还能为身体补充钾、镁、磷、锌、硒等营养元素。
红豆可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了可增进食欲外,还可大量补充钾离子,避免夏季低钾症。此外,夏末的时候,人们汗多尿少,特别是心、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更易发生双下肢水肿。红豆和鲮鱼或鲤鱼一起煲汤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的功效,也是治疗脚气、腹水、体虚困倦的食疗良方。
红豆养心的功效 自古就得到医家的认可,五色配五脏,红豆颜色赤红,红入心,故李时珍把红豆称之为“心之谷”, 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从临床上看,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 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夏季养生是怎么回事
夏季养生是怎么回事?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只有了解了夏季养生是怎么回事,我们才会为此找到适合的养生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对夏季养生是怎么回事做详细的解答。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要不要争取“天人和谐”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不接受这个观念,硬要与大自然“拧”着干,逞“英雄”,行不行呢?不行!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男性补阳四季调养准则
中医学十分重视四季养生之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四季养生原则,同时告诫人们要注意藏精保肾,不然则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时男性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男子以阴气为主,春夏阳气发泄,气血趋于肌表,养生需要顺应春发之气,使阳气充盈,以固护阴精;秋冬则阴精收藏,气血趋向于里,养生应顺应收藏之势,使阴精蓄积,以确保春季阴气的生发。
春季万物萌生,天气沉降,地气上升,春风化雨,气暖天晴。天之阳气随之上升,易发急病,易受感染,易因外感而致病。阴痒、尿赤、茎肿、绣球风等病易发。尤应注意预防之。
顺天时而养生,到野外效游,宾朋良友,共赏大自然之美,切不可自生郁闷,使气郁积不发。肝之子的心、肝郁气滞易使心病发作,因此,消除郁积,忘却烦恼,顺天时,法阴阳,调护心肝,以开通阳气。另外,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常有乍寒乍热之日,当谨防感冒,以护阳气。仲春之际,饮食应忌辛燥之物,以免火动伤及脾阴。可用小麦、大米、花生、葱、姜、豆豉、枣、橘之属调之,忌猪肝、香菇之类等补肝气之物。对于生病之人,恰当选加时令之要,能在治中加防,收效亦佳。
夏季万物生长,阴气浮长,气候炎热,酷暑初蒸。火热易伤心,暑湿易伤脾,调理心脾,重在保持情绪愉快,调养心神,劳而勿倦,慎防阴湿贪凉,科学锻炼,辅以药物清补。夏季房事,应避风雨雷电之日,更忌嗜酒过度,贪凉饮冷,适以清暑化湿之品调之,老幼体弱者则防疰夏的发生,可以药茶解之。
重午休补眠寡欲养心
1. 午休补眠
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人就容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如果有了午觉时间,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一般情况下,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此外,PCLADY编辑特别提醒大家,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风湿入体而生病。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来为宜。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
2. 寡欲养阳
中医认为,四季五行和人体的五脏都是相对应的。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烦躁易怒的情况。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莫要大喜大悲。
所谓“夏季养阳,冬季养阴”,夏季养阳不外乎就是适当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寒凉食物吃太多极伤身;二是晚上睡觉时即使是吹风扇或空调,也一定记得拿一床薄被捂肚子。因为人体腹部是气血运行的重要场所。人在睡眠时,进入安静的状态,气血运行较为缓慢,寒邪易于入侵,因此睡眠时一定要让腹部温暖;三是适当运动以助阳。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适量出汗可使体内的阳气得到宣泄。
3. 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逆之则伤心。”现代医学专家同样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立夏”标志着漫长的夏天就要开始了。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加上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故立夏养生要注意“养心”。夏季养生莫若养性,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避免心火内生,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所谓“心静自然凉”。此时多吃一些养心食物也是极有好处的。
中医养生重在调理经络
捏揉手指疏通经络
没事的时候可以经常捏揉手指头,因为在手指头的两侧,分布着人体经络的井穴,井穴一般是经络的端点。
捏揉手指头能够疏通经络、调节阴阳。
小腹养生三妙招
小腹是人体的中心,所以对平衡气血起着关键的作用。
每周一次拍腹排毒在肚脐两边脂肪最丰厚,或摁上去有脂肪结块的地方,用双手手掌连续拍打10分钟,稍用力,以拍出红、紫、青、黑等不同颜色的淤斑为度,这是内在寒湿火毒淤滞的表现。拍完以后马上喝一杯温水,加速排毒。每周拍打一次,连续拍打几次后,会发现淤斑逐渐减少,到最后基本上淤斑不会再出,这样便是起到作用了。
每天两次敲天枢敲天枢穴(肚脐两旁,旁开三横指处)可通肠道、排宿便,肠道通,脂肪不会堆积,顺畅代谢。每天至少两个时间段去敲打,每次敲打5~10分钟,至小腹发热为止。
每天揉腹至少36圈小腹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经常以手心的劳宫穴(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去按摩小腹至发热,可以补养元气,滋阴潜阳。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最低以36圈起,或36圈的倍数,揉的力度要适中。
女性秋季养生知识
秋季养生重在调养,应做到:
1、“多事之秋”先调睡眠。
2、秋风秋雨不要秋愁,消除抑郁情绪。
3、调整饮食防止秋燥,以清补为主。
4、秋季养生总在养肺、肺主秋饮食应增酸少辛。
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因此,秋季注意以下几点:
1、调理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2、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3、增强体力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4、预防疾病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所以,一些女性朋友也需要在秋天注意这些高发病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