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脊液压力的注意事项

脑脊液压力的注意事项

(1)颅内压升高显著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为避免脑疝形成,一般慎做或禁做腰穿取脑脊液。必须做时亦不可放脑脊液过多、过速。

(2)脑脊液标本由医生做腰椎穿刺采集,并要求在1h内送检。

良性颅内高压症,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高原脑水肿,咳嗽晕厥综合征,小儿脑震荡,小儿硬脑膜外脓肿,小儿急性中毒性脑病,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散发性脑炎,高血压脑病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压力动力学检查

(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

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精确测定时,使用血压计气袋缠于颈部,分别充气至2.7-5.3-8kPa(20-40-60mm汞柱),压迫30秒后放松30秒,其间每5秒记录一次压力,并绘制成图。有颅内压力增高或疑有颅内肿物,出血者忌行。

结果判断:

无梗阻时脑脊液压力应在颈部加压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点,去压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压水平;或加压至8kPa(60毫米汞柱)时可升高至4.9kPa(500mm水柱)以上。部分梗阻时压力上升、下降均缓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压水平;完全梗阻时,则在颈部加压后,测压管脑脊液压力不升或上升极少。

(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

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正常时压力升高约为初压的两倍,压迫停止后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若压力上升缓慢或不升谓之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蛛网膜下腔梗阻。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须予注意。

(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骶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可以粗测腰椎2-5之间有无梗阻。

(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提示该侧侧窦或颈内静脉有梗阻,如血栓形成等。

终压

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5ml后压力下降大于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的部位愈低,这种现象愈明显;完全性梗阻时,终压有时可下降到零。若放出数亳升脑脊液后,脑压下降很少或很快恢复到初压水平,则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脑血栓和脑梗塞有什么区别 脑脊液检查不同

脑梗: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脑血栓: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

正常颅内压值是多少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

颅内压,即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

这是因为颅脊髓腔虽然是一个闭合的空腔,但并非闭合得绝对严密,在枕骨大孔及颈静脉孔处都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影响。另外采用的测压方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一现象说明颅内压与单纯的脑脊液静水压是不同的。颅内压对静脉压的变动很敏感,侧压时如压迫颈静脉,颅内压立即升高。

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坐位时腰穿压力可达3.3~4.0kPa(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

关于颅内压的正常值在什么范围内上文中的介绍已经很清楚了,可以看出,只有保障自身健康,才能免受很多的伤害与困扰,也就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了,其实颅内压一旦发生变化,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必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液质,一定情况下,它的一系列改变都在提示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发生了病变,医院里的医生也会提示患者有必要进行脑脊液检查,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人体患上了哪一种疾病,并更加有效地找出治疗方法,防止严重的病情发生,下面就来列举一下脑脊液检查的方方面面:

【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正常时压迫颈动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动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压力后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以上就是脑脊液检查的详细说明,因为它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成分,所以,在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求医生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时刻严密观察病人在进行穿刺时会发生的各种反应,是否立即终止操作,当然也要做好对病人术前的安抚与讲解,以便病人积极配合。

脑脊液压力的临床意义

(1)升高:

①颅内各种炎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未破溃者)等。

②颅内非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积水(脑水肿)、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癫痫大发作等。

③颅外疾病:高血压、尿毒症、脑动脉硬化症、铅中毒、肝衰竭(暴发型肝炎)、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大量服用黄体酮、维生素A、四环素药品、胸腹压升高时、脑压亦可轻度升高。

(2)降低:

①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的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②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致脑脊液漏、持续性脑室引流、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

③脑脊液分泌减少。

④慢性消耗或衰竭:虚脱、重症脱水、慢性衰竭、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痴呆、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晚期。

⑤良性低颅压综合征。

⑥穿刺针头未完全进入椎管内。

脑脊液化验有什么意义

脑脊液可以提供脑细胞一部分的营养,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炎症、肿瘤、外伤、水肿和阻塞等都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

通过对脑脊液压力、一般性状、化学成分、微生物、免疫学的检查,达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作出判断的目的。

脑脊液压力的基本信息

新生儿0.29~0.78kPa 儿童0.69~1.96kPa 成人0.69~1.76kPa

增高:颅高压综合征(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脓肿、脑肿瘤、高血压脑病、脑水肿、水中毒等),心衰,心包积液,纵隔肿瘤,颈部肿瘤,巨大甲状腺,气胸,屏气,腹肌紧张,精神紧张,惊厥,躁动,咳嗽,癫痫持续状态等。 降低:颅低压综合征,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休克,椎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穿刺针位置不当或不通畅等。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是起病急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检查可见失语、偏瘫等体征。结合脑脊液、脑血管造影、头颅CT扫描等不难诊断。其次,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意识障碍和局灶体征的疾病相鉴别。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明显,脑脊液压力可以不高。若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脊液可以不含血。原发或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常高于200mm水柱,外观呈血性。

二、特殊检查

1、脑电图。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脑电图可见弥漫性异常,慢波增多,病侧半球较明显。一般2~3周后可逐渐恢复。

2、颅脑超声波检查。脑梗塞急性期中线波常无偏移大面积梗塞除外;脑出血急性期中线波常向病灶对侧偏移。

3、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脑梗塞2~3日后梗塞区可见楔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影;脑出血早期可见血肿区放射性核素浓聚影。

4、脑血管造影。脑梗塞急性期可发现闭塞血管,有时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的充盈缺损影像,但也有不少脑梗塞病例未能发现任何异常。脑出血时可见到脑血管受到血肿的推移,这可帮助诊断出血区。

5、头颅CT扫描。对诊断脑梗塞和脑出血具有高度价值。脑梗塞2~3天后梗塞区呈低密度变化;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呈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影,提示水肿区。

三、鉴别诊断

1、急性颅脑损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瘤等。应询问有无头部外伤史,病后是否进行性加重,根据头颅X射线照片及脑血管造影、CT扫描等不难诊断。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此时常出现意识障碍、局灶体征、脑膜刺激征等。但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发病数日后才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局灶体征。脑脊液压力升高,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含量可增高。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常无重要发现。结合发病季节,某些脑炎、脑膜炎不难诊断。

3、一氧化碳中毒。根据病史及急性期血液-氧化碳浓度测定可帮助确诊。

4、代谢中毒性脑病,如高渗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的昏迷,可根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有关化验检查协助诊断。

温馨提示:脑梗塞和脑出血的病程视病变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而异。大面积梗塞或重症脑出血如继发脑室出血、严重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者,因脑水肿严重,多于病后数日内死亡。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

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明显),脑脊液压力可以不高。若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脊液可以不含血。原发或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常高于200mm水柱,外观呈血性。

二、特殊检查

1、脑电图。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脑电图可见弥漫性异常,慢波增多,病侧半球较明显。一般2~3周后可逐渐恢复。

2、颅脑超声波检查。脑梗塞急性期中线波常无偏移(大面积梗塞除外);脑出血急性期中线波常向病灶对侧偏移。

3、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脑梗塞2~3日后梗塞区可见楔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影;脑出血早期可见血肿区放射性核素浓聚影。

4、脑血管造影。脑梗塞急性期可发现闭塞血管,有时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的充盈缺损影像,但也有不少脑梗塞病例未能发现任何异常。脑出血时可见到脑血管受到血肿的推移,这可帮助诊断出血区。

5、头颅CT扫描。对诊断脑梗塞和脑出血具有高度价值。脑梗塞2~3天后梗塞区呈低密度变化;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呈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影,提示水肿区。

三、鉴别诊断

1、急性颅脑损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瘤等。应询问有无头部外伤史,病后是否进行性加重,根据头颅X射线照片及脑血管造影、CT扫描等不难诊断。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此时常出现意识障碍、局灶体征、脑膜刺激征等。但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发病数日后才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局灶体征。脑脊液压力升高,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含量可增高。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常无重要发现。结合发病季节,某些脑炎、脑膜炎不难诊断。

3、一氧化碳中毒。根据病史及急性期血液-氧化碳浓度测定可帮助确诊。

4、代谢中毒性脑病,如高渗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的昏迷,可根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有关化验检查协助诊断。

脑脊液压力是多少

于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CSF)压力随年龄、腰椎穿刺时所 采取的体位以及检査时病人是否放松而有不同。正常脑脊液开放压

在侧斜卧位测量时,新生儿可至50inmH2O,婴儿为85 ~

110mmH2O;屈曲侧卧位测量到的脑脊液压力较高,儿童为100~ 280mmH2O。如取坐位测量,则平均压力更高。

脑脊液检查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正常时压迫颈动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动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压力后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以上就是脑脊液检查的详细说明,因为它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成分,所以,在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求医生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时刻严密观察病人在进行穿刺时会发生的各种反应,是否立即终止操作,当然也要做好对病人术前的安抚与讲解,以便病人积极配合。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免疫球蛋白测定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

3.病原学的依据

(1)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

(2)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3)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

相关推荐

脑溢血与脑梗塞有哪些不同

1.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死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2.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死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3.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死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4.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5.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

脊髓炎的检查项目

一、实验室诊断: 血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脑脊液脑脊液压力不高。脑脊液中可见白细胞。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个别病例可因病变部位水肿明显而出现脊髓腔部分梗阻。 二、影象诊断: ⒈脊髓造影: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或可为正常。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疾病鉴别。急性期检查可致病情加重。 ⒉脊髓CT:常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⒊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多有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三、血象诊断: 多无异常改变,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

脑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 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 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4)脑肿瘤 起病缓慢,常有头痛、

咳嗽引起腰腿痛的原因

咳嗽时,胸腔内的压力升高,作用于胸腔内由脑到心的静脉外壁,使向心回流的血流受阻、内部静脉压立即升高。这种突然的变化几乎同时影响到脑脊液,使其压力也随之升高。 咳嗽引起腰痛可能是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机制稍复杂。脊柱椎管上端与颅腔相连,内部还有一个比较坚韧的内套管——硬膜囊,里面充满了清澈透明的脑脊液。脊髓及由它发出的神经就浸泡于其中,并由它保护,防止在身体剧烈活动时受到震荡和冲击。大部分腰骶段的神经再穿出硬脊膜、椎管,组成坐骨神经,经臀部分布到大腿后方和小腿、足踝部。穿出硬膜之后、未出椎管之前的一段神经通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尿蛋白阳性。急性期血糖增高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2.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的脑脊液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指标,注意起病后立即腰穿,由于血液还没有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往往是阴性。等到患者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后,或患者几小时后腰穿阳性率会明显提高,脑脊液表现为均匀一致血性

心脏穿刺手术方法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000~20000/mm,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期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3)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个别可高达1000/mm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

新生儿吃药有什么副作用 神经系统反应

四环素、肾上腺素、维生素A、氨硫脲等,可使小儿脑脊液压力增高,甚至脑水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可引起小儿手足抽搐症;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等易使小儿的听神经受损。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