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艾灸疗法
肾阳虚艾灸疗法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穴
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测肾虚男人看指甲可知晓
神阙穴
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另外尿频患者也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呃逆艾灸哪里
呃逆艾灸治疗以理气宽膈,和胃降逆为主,多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治疗。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中医降呃逆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包括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滞痰阻;虚证包括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肾阳虚。艾灸主要适宜于治疗胃中寒冷证,气滞痰阻证,脾胃虚弱证及脾肾阳虚证。
胃中寒冷致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或渴饮热饮,舌苔白等。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艾灸取穴:主穴取胃俞,膈俞,上脘;配穴取足三里灸之以温胃散寒。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 5-7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气滞痰阻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呃逆连声,上冲胸胁,呃声响亮,伴随胀闷不舒,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纳减,恶心嗳气,肠鸣矢气,苔薄腻等。
治则:理气化痰,和胃止呃。
艾灸取穴:主穴取膈俞,丰隆,期门,太冲。食入格拒加中魁可运化气机而消瘀。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5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1次,中病即止。
脾胃虚弱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
治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胃俞,气海,中脘。脾俞配章门健脾益气,中脘配足三里使脾阳得运,运化有权。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5-7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脾胃阳虚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低长或短促不能连续,脘腹不舒,喜暖怕冷,泛吐清水,手脚发凉,食少倦怠,面色无华,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便溏,舌淡,苔白等。
治则: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膈俞,脾俞,肾俞,命门,关元,配伍足三里温养脾肾。
施灸方法:
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5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隔日1次。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艾灸对不孕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不孕症主要是由于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阻滞,两精不能相合所致,通过艾灸疗法能达到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补肾益精之功,有效改善不孕症。
不孕症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取穴:气户,子宫,关元,命门,三阴交,中极,合谷,太冲
艾灸方义:阴交乃任脉,肾脉,冲任会聚之处,可调补冲任;气户,子宫为种子验穴;命门与关元,取其补肾精,助气化之功效。中极理冲任,调胞脉,通经化瘀浊,合谷配三阴交理气血,调月经;合谷,太冲配合开四关,调肝胃二经。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肾虚型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肝郁型
主证:不孕,精神抑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胁肋撑胀,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气海,气穴,肝俞,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胸胁胀痛加灸内关,膻中;腹胀加天枢。
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痰湿型
主证:形体肥胖,不孕,进行后期,量少或经闭,带多粘稠, 面色㿠白,头晕心悸,胸闷,纳呆,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足三里,丰隆,四满,中极,气冲,中髎。经行涩滞加地机。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呃逆艾灸治疗方法 呃逆辩证灸疗
呃逆艾灸治疗以理气宽膈,和胃降逆为主,多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治疗。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中医降呃逆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包括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滞痰阻;虚证包括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肾阳虚。艾灸主要适宜于治疗胃中寒冷证,气滞痰阻证,脾胃虚弱证及脾肾阳虚证。
中医养生巧用艾灸治阳痿
关元穴是强身保健的要穴,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补肾壮阳,治疗肾虚、阳痿等。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下具体做法:
关元穴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人体元阴元阳关闭潜藏之处,故名关元。
关元穴功效:为全身三大强壮要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之一。本穴也是治疗肾虚所致的男科病的要穴,以治疗肾气不足型的性功能障碍为主,尤以阳痿效果最显著。
关元穴灸法:
操作时,先将艾绒制成高约0.5厘米,炷底直径约0.5厘米中型艾炷。施灸时令患者仰卧在床上,暴露关元穴,在其皮肤表面上除以石蜡或凡士林少许,以防烫伤和艾炷倾倒。把艾炷置于关元穴,用火点燃,燃烧时患者稍觉烫就去掉,另换一炷。每燃烧1个艾炷,即为1壮。每次100-200壮。以灸至皮肤红晕、无烧伤,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术者应密切注意掌握温度,避免烫伤。每周1次,每3次为1疗程。
艾灸关元穴治疗阳痿,有较好疗效。该法对由精神因素引发的阳痿疗效较好;有明显手淫史者,疗效则差;病程短者、疗效高,反之则低。
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火大小适中,避免烫伤。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
1、阳虚艾灸神阙穴
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2、阳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3、阳虚艾灸气海穴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1.5寸。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此穴有培补元气,补益阳气,延年益寿之功。操作:艾灸,以艾灸条在穴位上旋转施灸,灸到皮肤发红即可。
4、阳虚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阳虚体质者,可艾灸此穴,以达到补阳之功效。
5、阳虚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补阳等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艾灸治阳痿
1、艾灸治阳痿之关元穴灸法
关元穴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人体元阴元阳关闭潜藏之处,故名关元。艾灸治阳痿
关元穴功效:为全身三大强壮要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之一。本穴也是治疗肾虚所致的男科病的要穴,以治疗肾气不足型的性功能障碍为主,尤以阳痿效果最显著。
关元穴灸法:
操作时,先将艾绒制成高约0.5厘米,炷底直径约0.5厘米中型艾炷。施灸时令患者仰卧在床上,暴露关元穴,在其皮肤表面上除以石蜡或凡士林少许,以防烫伤和艾炷倾倒。把艾炷置于关元穴,用火点燃,燃烧时患者稍觉烫就去掉,另换一炷。每燃烧1个艾炷,即为1壮。每次100-200壮。以灸至皮肤红晕、无烧伤,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术者应密切注意掌握温度,避免烫伤。每周1次,每3次为1疗程。
艾灸关元穴治疗阳痿,有较好疗效。该法对由精神因素引发的阳痿疗效较好;有明显手淫史者,疗效则差;病程短者、疗效高,反之则低。
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火大小适中,避免烫伤。
2、艾灸治阳痿之命门火衰疗法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
艾灸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艾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膈俞。
隐匿性肾炎:可以艾灸腰阳关(督脉)、肾俞、太溪、复溜和涌泉穴。每天一次,温和灸,每次30-50分钟。
上述穴位可以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说明:复溜本身可以益肾固表,利湿消肿;涌泉穴能交济心肾,两穴配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按摩腿内侧一个点,反应就分三种情况:如果靠腿下边疼,属于肾寒不足。
如果中间部位疼,属于肝血淤滞。
如果上面部位疼痒,属于脾血虚。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治疗失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很多人对于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怎么样产生疑问,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带下病艾灸哪里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艾灸肚脐的最佳时间点是什么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总的来说,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灸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为比较温和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带下病艾灸哪里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湿毒型带下病艾灸
湿毒蕴藉,带下黄色量多,质粘稠有异味,甚则状若腐渣,伴随有胸闷纳呆;热重于湿;带下黄赤。质黏如脓,奇臭难闻,常兼口干烦热,头目昏重。
治则:清热燥湿,泄毒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配穴取气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