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常按4养胃穴位 按赢春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胃不好大多都是由日常的一些坏习惯造成的,想要养胃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养胃的10大禁忌,一定要避免。
七大穴位调理肠胃防胃癌
养胃穴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穴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穴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
养胃穴之四:外关穴
外关穴
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外关穴位处,正反各旋揉36次。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旋揉右手臂。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宁神和胃。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官能症等。
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治疗热 症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我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养胃穴之五:中脘穴
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人体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指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四指用力下压,6 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每日进行2~3次,并要注意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养胃穴之六:神阙穴
神阙穴
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 按摩80—100下。可双手交换,逆时针方向以同样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胃功能,让肠胃受到负载压力,如果长期坚持,肠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时,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胀肚。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养胃穴之七:足三里
足三里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在中医经络上,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擅治脏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治疗。
养胃三套小动作
一、摩拳、擦掌、叩手腕。
具体方法是:吃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就是将一个手握成拳头状,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左右旋转摩擦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为止,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从而刺激到大陵穴。只要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这样好胃口来了,消化功能也就增强了。
二、脚趾抓地
从经络看,胃经是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一般胃肠功能良好者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尤其现在岁末将至,不少人应酬多、饮食无节制,易吃伤脾胃,常活动脚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脾胃减负。
活动脚趾时可采取站立或坐位,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连续做抓地——放松的动作60至90次,对脚部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每天洗脚时,还可在脚盆里放些大小适中的椭圆形鹅卵石等物体,泡脚同时练习用脚趾 反复钩抓这些物体。温水泡脚有利疏通经络,脚趾抓物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持之以恒会逐渐增强胃肠功能。但糖尿病患者用此法时需注意所选物体表面要光滑, 以免划伤局部皮肤、诱发感染。
三、按摩小腿
此外,坐、卧时还可从下到上按摩小腿,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如脾、肝经的足三阴经在小腿内侧,胃经、 胆经的足三阳经在小腿外侧。
如何制订养胃时间表
7:30早餐不能省。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吃的速度不宜过快,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持续20~30分钟。
10:00起身走一走。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11:30午餐补蛋白。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冬季午饭前可以喝点汤,因为在食物比较干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汤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饱餐后宜站立一会儿,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腹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餐后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痉挛痛。
13:00打盹儿助消化。如果有时间最好能美美地睡个午觉,只要半个小时,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最好别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压迫腹部,造成胃肠胀气。
17:30晚餐宜清淡。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因为晚上睡眠中心跳和血液循环都比白天慢,胃肠运动也会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脂高,使血流更缓慢,不但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杂粮和蔬菜不但可预防高血脂,还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19:00散步防受寒。饭后尽量不要躺着或久坐,可散散步、做做运动,但应注意,餐后半小时内最好别做剧烈运动。此外,由于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因此,在冬季外出散步、锻炼身体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运动时护好腰腹。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者更要防寒防感冒。
胃痛的中医疗法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均有胃痛的表现,像一般性的胃痛只要按摩第二掌骨中的脾胃穴,3分钟左右立竿见影,很快胃就不痛了。
【取穴位置】:首先找到手部与食指相连的第二掌骨,将拇指内扣掌心,其余四指内收握住拇指,虎口朝上。全身各脏腑器官依照从头到足的次序排布在第二掌骨上。在头穴与足穴之间的中点就是脾胃穴。
【方法】:按揉的时候要选准穴位并使其产生酸、胀、重、麻等感应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按时要略带揉的动作,左右手的脾胃穴都要按揉,手法要柔和,压力宜垂直深透。
另外当吃了不适的东西后,胃肠难受,就从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到足穴,只需推2分钟,胃难受想吐的感觉就可以消失,继续推,两只手都推,一边推一边用劲按,不出半小时,很快就有要大便的感觉。当你及时排出吃下的不易消化食物,人很快就舒服了。记住:不能多用,多用泻气。
如果严重的胃病建议到医院去治疗,该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一般性的胃痛,应用该法均有良效。
耳穴减肥贴什么穴位
1、耳穴减肥贴什么穴位
耳朵上的胃穴、脾穴以及内分泌穴可以利用中药来按压。可以在饭前半小时按压2~3分钟。耳朵贴穴位减肥还可以选取肺、脾、肾、三焦以及内分泌为主要穴位,而肝、胃、神门、皮质下及饥点等可以作为配合穴位。耳穴皮肤要先消毒,中药放在胶布上,直接贴在耳穴上。每个穴位每天可以按压8次,每次五分钟左右。
2、耳穴减肥贴的原理
耳针及耳贴都是经常被使用的减肥方法,其中耳朵贴穴位减肥又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了。耳朵贴穴位减肥比起耳穴针刺和埋针等,操作起来都更加简便,而且效果更可靠,也不会产生痛苦或引发副作用。在耳朵贴穴位减肥期间,也不会出现失眠、便秘和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关节炎等并发症。这就是耳朵贴穴位减肥的优点了。
那耳朵贴穴位减肥有哪些机理呢?利用耳贴敷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脏器功能。临床上有许多肥胖患者会在进食后或饥饿状态下来贴耳穴,由此可以控制饥饿,阻止脾胃消化功能。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明显变轻了,体重真的有在下降哦。
养胃护胃必知的四大养生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 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 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养胃按摩穴位
1、中医首先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中医常用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中医推荐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养胃
“养胃药”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药”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药”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在此,特别介绍一套小动作,将其称为“摩拳、擦掌、叩手腕”。具体方法是:吃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就是将一个手握成拳头状,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左右旋转摩擦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为止,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从而刺激到大陵穴。只要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这样好胃口来了,消化功能也就增强了。
穴位治胃疼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接下来是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按摩哪些穴位能养胃
1、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2、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
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3、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按摩3穴位可帮你养胃暖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身体暗藏三大养胃穴
日常按摩养胃步骤
按摩能养胃首先进行中脘穴的部位按摩。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按摩能养胃其次是进行天枢穴的部位进行按摩。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按摩能养胃三是在足三里进行按摩。足三里穴在我们的外膝眼下的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按摩手上穴位摆脱胃部不适
“养胃药”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药”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药”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睡前按摩养胃
睡前或起床前,排空小便,洗净双手,仰卧,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最后再由剑突至下腹部自上而下抚摩10次,每天最少做一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胃痛按摩手上哪里 胃痛按摩手部穴位
取手掌中心线,肠区,胃区,脾区,肾区,胃肠点,大陵,脾点,十二指肠穴,前头点,胃穴。将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摩擦手掌心,推按手掌中心线,按肠区,胃区,脾区;点按胃肠点,大陵,胃穴,十二指肠穴;掐点脾点,前头点;可用牙签刺点,压,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次,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