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

老人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

老年人要在熟悉各种药物、各种剂型特点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针对病症的安全药物,切不可自行选择药物,或随便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加减。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用起,即按药品说明书上“成人量”的1/5、1/4、1/3、1/2、2/3、3/4等顺序用药。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半量或1/3量为起始剂量,然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病情改善的情况,调整稳定至合理剂量。

但要说明的是,有些口服药物不能掰开或碾碎,因此需要通读一下说明书的用药指导。如一些肠溶片、控释片、缓释片,由于表面有特殊的材料,往往不能掰开服用,但是表面有特殊划痕的除外。

总之,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剂量可相差数倍,如解热镇痛药、β—受体阻滞剂等,所以主张实行个体化给药,有目的地进行药物检测,细致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找出个体用药规律。老年朋友应该积极配合医师,尽快掌握最合理的用药剂量。

咽喉痛老人用药需注意

嗓子疼痛原因很多,感冒初期嗓子发炎、喉咙上火等都会导致嗓子疼痛,止疼药和消炎药都是老人常用来治疗嗓子疼的。但是很多时候吃多了也没有用,仍然疼痛不好。

首先,老人用药量要小

老人嗓子痛并不是大病,如果用药量过大,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一般老人的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二分之一,用药时间根据老人的肝脏功能状况而定。老人嗓子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个人最适合的剂量,才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

其次,老人用药种类和用药次数要合理

老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的机会与用药种类也增多。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用了两种药。老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次数多,治疗疗程长,对药物的依赖性也会变强。老人应合理用药,减少对肝肾的负担。

最后,老人用药时间要短

老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使药物吸收少,因此老人嗓子痛,用药的时间要短,不宜长期用药。

老人嗓子痛如何正确用药?老人嗓子痛用药还要注意不可操之过急,不是价格越贵的药越好,不是药物剂量越大越好,不是药物种类越多越好,并不是打广告的药物就一定好。老人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只有科学合理地用药,老人嗓子痛的疾病才会在短时间内治好。

长期服药的老人应当遵循五个原则

老人用药有特殊性: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用药的剂量问题,很多人呼吁药厂生产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小剂量药品。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老年人用药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用药有所不同:

①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而中毒,并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调整药物和剂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用药五大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 (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服用的药物要经过医生仔细的审批的,不要盲目的吃一些药物,是药三分毒,老年人的排毒系统已经不如年轻了,所以在生活中要食补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子女也要好好的监督父母。

老人如何合理用药

1、选择适当的剂量

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2、药物治疗要适度

患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3、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常常造成服错药,而且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和患者家人都应该格外关照他们。

​长期服药老人要定期体检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专家介绍,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规律性

在临床用药上最忌讳的就是乱投医,乱用药,所以用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既然如此,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规律性

老年人用药的规律性一般是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投药。其次,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性大的药物。再有就是老年人最好不要用新出现的药,这些药物疗效不确切,安全程度也很难估计。

一般来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品,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药物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老年人用药的规律性还包括:

第一: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选用疗效可靠、方便安全价廉易得的药物制剂,注意发挥自身内在的抗病能力,祛邪扶正并举。

第二:选择适当的剂量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第三:老年人在选用治疗或保健药品时,要从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最好、疗效最高、副作用最小、价格最低的角度出发,明智地选择最佳地治疗措施。坚持循证用药,不要凭经验和看广告用药,也不可道听途说,随便换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个体化用药治疗非常重要,切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换,停药换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老人安全用药有哪些常识

一、不用或少用药物 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避免应用一种药物去治疗另一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能判断是哪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停掉这种药是最好的治疗。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如尽量用一种药物去治疗两种或更多的疾病。要和其他医生沟通,避免重复开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

二、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如必须应用须加钙剂及维生素D。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弊多利少,要尽量少用。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患者,因为它们易引起血糖升高和痛风发作。噻嗪类利尿剂还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或过快。

三、选择适当的剂量 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可以采取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延长每次给药间隔时间等办法。

四、药物治疗要适度 患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五、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如同时患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中枢神经疾患。在老年人中枢神经疾患的药物治疗中,有不少药物具有抗胆碱作用,如不加注意,可引起尿潴留和青光眼恶化。

六、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常常造成服错药,而且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因此医生和患者家人都应该格外关照他们。

99药剂师温馨提示老人常常出去散步,慢跑等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减少生病。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适合哪些人 石斛儿童常用量是多少克

药用石斛的剂量一般是干石斛6-12克,鲜石斛15-30克,一般建议成人用石斛泡水养生保健的话剂量用药用量的最小剂量,石斛干品6克或鲜品15克是比较妥当的,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脾胃娇嫩易受刺激,因此建议儿童用石斛泡水的量比成人减半,或在成人用石斛的量以下是比较合适的。

老人嗓子痛如何正确用药

首先,老人用药量要小。老人嗓子痛并不是大病,如果用药量过大,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一般老人的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二分之一,用药时间根据老人的肝脏功能状况而定。老人嗓子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个人最适合的剂量,才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

其次,老人用药种类和用药次数要合理。老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的机会与用药种类也增多。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用了两种药。老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次数多,治疗疗程长,对药物的依赖性也会变强。老人应合理用药,减少对肝肾的负担。

最后,老人用药时间要短。老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使药物吸收少,因此老人嗓子痛,用药的时间要短,不宜长期用药。

老人用药应遵循五个原则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

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专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药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剂量和用法上都应加以注意。

老年人用药有特殊性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用药的剂量问题,很多人呼吁药厂生产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小剂量药品。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老年人用药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用药有所不同:

①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而中毒,并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调整药物和剂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老年人用药五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 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儿科用药最缺小剂量注射剂

儿科用药有自己的特点,与小孩的生理各方面都有关系,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从现在我们医院用药情况来看,儿科常规治疗用药,相对还好一些,但一些专科用药确实缺乏。

常规儿科用药,如治疗感冒,一般用小儿感冒颗粒,止咳药,这些看上去不是特别缺乏。抗生素也有一部分,比如阿奇霉素、头孢克洛等,剂型也比较丰富,有颗粒剂、混悬剂、口服液等。

但一些专业病用药,确实缺一些儿科的;部分药有,也缺乏合适的剂量。比如心内科的用药,准确性很重要,目前仅有双鹤制药为儿科特别生产了地高辛酏剂。其他心内科治疗用药,基本都是片剂和胶囊剂。片剂或胶囊剂,剂量都很大,儿科每次用到一片以上的可能性很少,都需要掰开用,有些要掰到四分之一以下,这是很难的,也掰不准。护士为了准确,要把药研碎了,拿水化了,再用针管抽上去,确定剂量,准确用药。

儿科用药分口服药和注射剂。口服药,基本上是剂型问题;注射剂,基本上是剂量问题。现在儿科最缺的是小剂量的注射剂。孩子从出生到18岁,全都要在儿科就诊,年龄跨度太大,大部分儿科注射剂,剂量都太大,有些药最小剂量就到0.5,但孩子可能就用到0.2,这时候就要浪费掉多余的部分,费用成本很高。

成人药品不可直接用于儿童

一般的成人药品非针对儿童而设计研发,也未经儿童临床试验验证。儿童的生理机能和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着自己的药物代谢特点,如果直接将成人药物用在儿童身上,有时会产生非常危险的后果。

从用药剂量来说,成人药物的剂量根据成年人的生理特点设计。有的家长将成人药片掰成两半,或者用勺子当成量器给药,却往往因为剂量不精准造成过度剂量给服或剂量不足,达不到既定治疗效果,可能反而造成儿童用药危害。

因为没有适宜儿童的剂型和规格,儿科临床和患儿家长就会拆分药品原有的规格给孩子服药。可能会发生分装误差、分装损耗、分装后黏附在包装纸上的浪费,再加上药品分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使药品质量不能保证,给药剂量不确定。

老人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

1、老人应该不用或少用药物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

2、老人需要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如必须应用须加钙剂及维生素d。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弊多利少,要尽量少用。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患者,因为它们易引起血糖升高和痛风发作。噻嗪类利尿剂还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或过快。

3、老人用药防止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4、老人不适宜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尤其对那些毒性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

相关推荐

老年人用药切记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即便符合用药适应证,但如果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小于1,也不应给予药物治疗。2.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老年人同时使用5种以下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同时使用6~10种药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因此,凡是疗效不确切、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大

老年甲减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市场上治疗甲减的方法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并不多。适合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更是少之又少。药物是治疗甲减的一种主要方法,那么,药物治疗老年甲减效果好吗? 老年甲减的发病常为隐匿性,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老年甲减者多数表现为精神淡漠、抑郁,一般状态较差等,常迁延3~5年以后才被确诊。因此,建议老年朋友在平时体检时要检查甲状腺相关项目,以便尽早地发现甲减,及时治疗。 甲减的治疗一般是补充甲状腺激素,服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绝大部分病人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治疗要有耐心。 而且多数老年甲减患者同时

老人用药需要注意哪些

选用合适药物 诊断一经确立,就要首先权衡治疗药物的利与弊,特别要注意持续用药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多药合用时,更应考虑可能发生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 掌握最佳用药量 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 老人不适用药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

老年人眼病用药需要特殊对待

老年人运动固然是好,但我们也经常听到老年人运动受伤的消息。怎么样才能够让老人安全地健身呢?怎么样才能防止老人运动不摔倒呢?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老人运动时需注意的事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代谢排泄功能减退,个体差异较大,用药时较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不可一开始即用成人常用量。 2.某老年人些老年眼病患者,常是几种眼病共存,此时不可采用多种药物包围,企图将多种疾病“一网打尽”的甩药方法,只能先治疗急病和重病,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以避免某些药物间的拮抗作用。 3.部分名年级病

服用银根胶囊有哪些正常的生理反应

1、由于产品本身有很好的调理脾胃功能,对于脾胃功能不太好的服用者,在服用初期,会有肠胃蠕动增强的反应,比如大便量大、次数多、味臭、屁多等现象,但大便质软,而不会拉稀,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对于大便干结的老年人效果尤其好,因为大便干结的问题解决了,血管就不容易发生意外; 2、少数久病、瘦弱、体虚、肠胃黏膜损伤的患者,服用时,因肠胃蠕动增强,会有轻微肚疼、腹胀的表现。可从小剂量开始,一天三次,一次一粒或改为吃饭中间服用。 3、对产品比较敏感者,服用后几天就会出现血压或血糖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从安全的角度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讲究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改变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过饮食(低脂、少盐、少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调整,以及不良习惯或危险因素(吸烟、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纠正,达到身体健康、减少病痛、延缓衰老的目的。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保持乐观心态,防病于未然往往胜过吃药。 选用药物忌品种过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用药的品种也较多,约1/4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因此药物

癫痫病的最新治疗方法

误区一 药物副作用大不敢吃 对服用抗癫痫药物存在恐惧心理,认为这些药物副作用太大,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智力低下等,从而拒绝服用药物治疗。 分析:目前抗癫痫药物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但是只要患者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科学正确地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是能够得到很好控制和解决的。相反如果不用药物治疗,任由癫痫发作,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智力水平下降,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误区二 药物剂量越大控制越好 不少患者控制发作的心情迫切,开始服药时就把剂量用得过大或者把药物的剂量增加过快,从而导致副作用发

服用降压药注意3件事

1.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虽然高血压可以很好得到控制,但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治愈。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 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甚至会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反跳”。血压“反跳”得太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人若平时血压较

痛风怎么治最有效呢

1、一般治疗。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3

羊癫疯患者的日常护理

首先,应当给医生提供准确、详实的病史资料,包括羊癫疯发作前的情况,发病后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促发因素以及发作以来的(包括发作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智能等方面)情况。当然,能顺序准确地记录下来便更准确、更可靠,既可避免因相隔时间长而造成记忆上的遗漏,也可以避免因知情人不能到场而影响病史的可靠性。 其次,临床上多数羊癫疯和羊癫疯综合征的诊断往往并非一次发作就能确定的,一是因为与羊癫疯相似的病很多,临床上常难以鉴别,另一方面就其本身来讲,羊癫疯的类型也很多,很难准确的定下来是哪一类型。同时,在诊断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