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可以刮痧吗
类风湿可以刮痧吗
类风湿是可以刮痧的。
类风湿可引起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由于动脉炎引起梗死性病变、雷诺现象,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指尖坏死、脱落的情况。典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多对称性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在关节间游移不定,亦可同时累及几个关节。受累关节不化脓,有时可波及手、足小关节及脊柱关节。
通过刮痧可以健脾益气、凉血消肿、化瘀止痛,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痛苦。
如何通过刮痧治疗便秘
1.常用刮痧器具 刮痧器具的种类较多,材质各异,大凡是边缘圆钝、质地较硬但不会对皮肤造成意外损伤的物品都可用来刮痧。常用于刮痧的器具主要有硬币、小蚌壳、汤匙、瓷碗边、梳子背、有机玻璃纽扣、特制刮痧板等。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刮痧板出售,在几何形状上,做成不同的边、角、弯,并有不同的厚度,以便更方便地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2.常用刮痧介质用于刮痧的介质较多,常用的普通介质有水、香油、植物油等。也可根据疾病辨证属性之不同选用相应的药用介质,如葱姜汁或肉桂、丁香、川乌、草乌制成的油剂,具有温里散寒之功效,适用于中医辨证属虚寒之患者;红花油具有活血祛瘀之作用,适用于淤血阻滞之患者;提炼浓缩配制的威灵仙油,具有祛风除湿作用,适用于风湿痹阻之患者等。
【取 穴】 大椎、天枢、曲池、支沟、上巨虚(注:穴位的选取方法参考艾灸治疗便秘常用的穴位,下同)。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先用湿热毛巾擦洗大椎穴处的皮肤,再用消毒好的刮痧板蘸水由上而下刮拭大椎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为度,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刮腰骶部,时间3~5分钟。接着患者取仰卧位,以同样的方法刮双侧天枢、曲池、支沟、上巨虚穴,时间约3分钟。通常每周刮治2次。
【适应证】 肠胃积热型便秘。
感冒刮痧刮哪里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功效: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热;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痛。
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功效: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中脘,然后上肢内侧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功效: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暑湿内蕴,升降失权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降浊;膻中可理气化痰,解胸闷;支沟可调三焦气机,祛暑化湿。
刮痧后多久可以洗热水澡
1、刮痧是通过疏通体表经络,来达到排毒、治病强身的目的。刮痧后人体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寒气、病原体等邪气容易入侵,所以刮痧后不宜立即洗澡,应该根据痧象程度在刮痧后1~6小时洗澡。如果呈现轻度痧象,则在1小时可洗澡;中度痧象者在3小时后洗澡;重度痧象者6小时后洗澡。
2、刮痧是一种补泻疗法,帮助人体打开毛孔排毒祛湿,与此同时,外界风邪湿气也容易经过毛孔进入人体。如果刮痧后立即洗澡会减轻刮痧疗效;此外,刮痧是通过刮破毛细血管而出痧的,体表的毛细血管破裂后,再受到热水的温热刺激,可能会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不适的症状。而且刮痧后的皮肤比较脆弱,洗澡时可能比较容易弄破。
3、最好在刮痧24小时后用温水洗澡,刮痧和拔罐以及针灸都是这样,当天内不要洗澡,因为此类的治疗把汗毛孔都打开了,风邪和湿气很容易进入体内,所以要注意保暖为宜。
4、如果有人忘记刮痧后不能洗澡而洗了澡,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除了出现重度痧象的人,一般人的自愈能力都比较强,不会造成大碍。
刮痧可以治疗荨麻疹吗
可以。
刮痧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通过正确的手法刮痧,可将体内毒素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另外,荨麻疹伴随瘙痒症状,中医理论认为,瘙痒痒和湿气有关,体内有湿气,一定要往外排,因此起疹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排毒过程。刮痧可以促进身体内部毒素排除,有助于荨麻疹病情的恢复。
荨麻疹患者刮痧的时候可以分2组穴位进行刮痧,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委中;另1组为曲池,鱼际,足三里,三阴交,并随症配穴,风寒束表配风池,肺俞;风热客肺配大椎,风池,神门;脾胃湿热配脾俞,胃俞,肾俞;气血两虚配中脘,郄门,大都,膈俞;冲任失调配气海,关元,膈俞,内关,公孙,地机,气冲穴。
刮法:先刮第一组穴,再刮第二组,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
背部刮痧后皮肤发紫是为什么
专家认为,背部刮痧后皮肤发紫为正常现象,也可以见于感受风、寒、湿等引起的人体的风湿性疾病,常出现了身体肌肉的疼痛、酸困不适,在局部刮痧后出现了皮肤的发紫或发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刮痧后皮肤发紫到底属于哪种病症吧。
1、青色:青色为风,侵犯到皮肤,皮肤易过敏,吃银杏。
2、紫色:紫色为寒,侵犯到关节浅筋膜(连结骨骼)。
3、黑色:黑色为湿,侵犯到滑囊,吃什么也不好使,用拍打法。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专家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刮痧的历史及发展
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桃草子”。《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疗痧症,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湿热温疟疫毒之疾,皮肤每每出现花红斑点,亦称“夏法”。元明以后,民间治疗痧病的经验引起医学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就对“搅肠沙”进行了记述:“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欲谓搅肠沙。”又如,杨清叟《仙传外科秘方》、王肯堂《证治准绳》、虞博《医学正传》、龚廷肾《寿世保元》、张景岳《景岳全书》等均记载有关痧症及治痧的经验。至清代,郭志邃撰写了第一部刮痧专著《痧胀玉衡》,从痧的病源、流行、表现、分类、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在治疗方面指出:“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沙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此后又有另一部刮痧专著—陆乐山的《养生镜》问世。此二书成为能使刮痧跃为一门专科技术的基石。从此,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有10多部,其他著作中记载刮痧医术的则更多。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刮痧的起源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刮痧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四、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五、 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六、 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老人刮痧常见的刮痧工具
木鱼石刮痧板:木鱼石刮痧板是现今为止最好的刮痧板之一,其刮痧效果非常明显,风靡各大刮痧美容机构。
黄牛角刮痧板:选用天然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凉血、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
刮痧油:凉性油:薄荷油、清凉油等可清凉解毒。
热性油:活络油、红花油、麝香风湿油等可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中性油:茶油等,可普遍使用热毒,行气活血的功效,还可以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刮痧的不宜人群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暑夏刮痧细节要注意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做完刮痧如何避开风寒等邪气入侵?可以采取先洗浴再刮痧的方法。即在洗澡时候,趁着身上的水没有干透就抓紧时间进行刮痧。或是洗完澡后确保皮肤的毛孔全部闭合,恢复到正常情况后才能进行刮痧。为什么这么做呢?在洗澡时因为温度的作用人体毛孔全都微张,这种时候刮痧不仅花费的时间少而且效果会更好,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是几时
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5、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感冒刮痧刮哪里
风寒感冒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功效: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热;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痛。
风热感冒
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功效: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暑湿感冒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中脘,然后上肢内侧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功效: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暑湿内蕴,升降失权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降浊;膻中可理气化痰,解胸闷;支沟可调三焦气机,祛暑化湿。
刮痧可以缓解感冒鼻塞流鼻涕
感冒是非常难受的,咳嗽、流鼻涕、浑身没劲,工作学习都没有精神,现在很多人养生也都会选择刮痧,因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刮痧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效果更好。下面小编就教你如何……
感冒是非常难受的,咳嗽、流鼻涕、浑身没劲,工作学习都没有精神,现在很多人养生也都会选择刮痧,因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刮痧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效果更好。下面小编就教你如何刮痧治感冒。
刮痧可以缓解感冒症状
“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火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病,刮痧对于治疗感冒有一定的功效。”
刮痧可以宣泄肺卫,从而帮助机体抵御外邪。对于体质好,尤其是轻度和初期的风寒感冒患者疗效较为明显。因风寒刚刚入里,易于“刮”出。
感冒是因为寒邪或者热邪进入体内了,而刮痧可以帮助人体祛湿驱寒,还可以去、疏通经络呢、
刮痧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缓解感冒症状。
刮痧后还应注意防风防寒,避免二次病程加重。在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不要洗凉水澡;而重感冒患者还应及时就医,刮痧只可作为辅助疗法,千万不要延误病程。
刮痧更适合风寒感冒
刮痧主要起到通经络、散风寒的功效,对风寒感冒疗效更佳,而对于风热感冒,可能会适得其反。特别是体虚者,如果刮痧,容易使气外脱,引起多汗、心慌、气短、无力、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