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种类
青光眼的种类
1. 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25-30%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 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查眼压,可能正常,而眼底检查不好配合,所以缺乏青光眼丰富俅簿。
2.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有的患者查出来青光眼,但自己错误的认为,我现在又没有什么感觉,视力也可以,不可能象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真正失明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渡过终生。
青光眼能活多久
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现在社会上最常见的眼科疾病,除了干眼症就属青光眼最为严重。这种疾病的出现,严重为了患者的眼睛,让患者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工作,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常常会担心自己还会活多久,其实青光眼是不会有致命的伤害的,不过不及时治可能会导致失明,所以一定要重视治疗。
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是降低或控制眼压,促使房水排出,因此根据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治疗,先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房水生成,如0.5%噻吗心安等;眼压控制不满意加用缩瞳剂,如1%匹罗卡品等,使小梁网间隙增加,促进房水排出;通过单用和联用两类药品仍不能控制眼压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1%肾上腺素,该药也能增加房水排出。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宜采用激光小梁成形术,术后常需辅用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治疗眼压控制仍不理想,只能选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是小梁切除术或其它滤过手术。术前眼压较高者可口服醋氮酰胺,口服甘油或/和静注20%甘露醇,尽可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术后用5-Fu等抗代谢药球结膜下注射,减少术后滤枕疤痕形成。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限于为手术作准备及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或手术危险很大等情况下。现在由于许多医院能作激光周边虹膜打孔,使绝大多数患者免除了根切手术,但如不具备条件,还是应尽早作虹膜根切术。急性发作期患者眼压高,应先用药物降眼压,首选20%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可用1%匹罗卡品和噻吗心安点眼,或加用醋氮酰胺口服。有条件时可作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或激光瞳孔成形,解除瞳孔阻滞。术前务必使眼压降至正常,眼压控制后,检查房角,如50%以上房角开放,仍可选择虹膜根切术,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手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应辅用药物。
先天性青光眼宜尽早手术。常用手术有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也可二者联用。术前、术后可辅用药物控制眼压,常用噻吗心安,避用缩瞳剂。
继发性青光眼种类很多,治疗上差异较大。原则是原发病与青光眼同时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大致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处理需特别谨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条件许可时首选全视网膜光凝术。晚期青光眼丧失视功能,有严重疼痛,大泡性角膜炎时,可选择睫状体冷冻或眼球摘除。
青光眼是否遗传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应该尽早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不可挽救的损害。
根据英国一项新近研究显示,如果你有兄弟姊妹患有青光眼,那么你眼睛发生损害的风险可能是一般人预期风险的4倍。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有青光眼病人的兄弟姊妹最好每两年要做一次眼睛检查。
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
青光眼是一种会影响光学神经,而且导致失明的疾病。研究人员检查了青光眼病人的271位兄弟姊妹并且发现,大约12%的人患有青光眼;那些最初筛检结果没有罹患青光眼又再被筛检的人中(159个人),7%的人在之后6到8年的追踪研究期间发展了青光眼,而19%的人被怀疑患有青光眼。这些数据显示青光眼会在家庭中遗传,而且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青光眼症状
一、早期症状有四种:
1、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2、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3、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4、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闭角型
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2、亚急性闭角型
(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 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3、慢性闭角型
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如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进展,晚期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4、原发性开角型
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先天性青光眼一般在幼儿或少儿时出现临床表现。如在3岁以前发病,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三、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
1、先天性: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2、原发性: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3、继发性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4)外伤性青光眼。
4、混合型: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四、并发症
急性闭角青光眼,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发生。慢性闭角青光眼,常伴有视蒙、虹视。本病最严重得并发症是失明。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婴幼儿性青光眼
婴幼儿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有很大的联系,这是先天性青光眼疾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也并不是非常明显,并且,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疾病,一般都是双眼性病变,当然,也并非是一定同时发布,一定要对青光眼疾病有足够的警惕,对青光眼疾病最好是能以预防为主,毕竟,青光眼疾病的伤害性是非常大的。对于青光眼疾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光眼的早期症状青少年性青光眼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疾病,一般都是发病年龄3~30岁之间,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隐蔽,并且,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另外,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疾病,也往往都是合并与近视眼疾病的患者,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大约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3、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疾病,也往往都是发病于40岁以上的人,临床数据显示,大约会有25%的患者都会有青光眼家族聚集性的特点,早期的症状一般都不是很明显,有些患者甚至在即将失眠之后,才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
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应该尽早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不可挽救的损害。
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
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得知:从儿童到老人,所有年龄人都可能发生青光眼,年龄超过35岁或40岁以上的人,高度近视者,患糖尿病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得青光眼的机会比正常人会多一些。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从各位眼科权威专家那里得出的结论,也是目前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希望可以对广大青光眼患者有所帮助。
继发性青光眼的种类有哪些
继发性青光眼的种类一: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我们眼睛中的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水肿膨大,或者是导致前房相对狭窄,眼睛肿的房水排出受到阻碍,这样就可以引起眼压的升高,一旦是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就容易很快导致视神经萎缩,最后失明。
继发性青光眼的种类二:外伤性青光眼
虹膜根部断离、房角撕裂,或前房积血、视网膜震荡、玻璃体积血,使得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到阻碍继发青光眼萎缩,可以采取中药进行治疗预后比较良好,手术只能是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是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这个类型的患者在经过西医治疗后往往认为已经治愈,就不再治疗,一旦是发现出现了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就已经晚了。
继发性青光眼的种类三:屈光不正继发青光眼
由于青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出现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就会出现失衡,加上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到阻碍,从而引起眼压出现升高,这类患者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出现视疲劳或者是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是戴眼镜却无法矫正视力。所以一旦是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需要立即找具有青光眼经验的医生进行检查诊治。
继发性青光眼的种类四:角、结膜、葡萄膜继发青光眼
眼内的炎症引起房水出现混浊、虹膜、睫状肌、角膜出现水肿、房角变浅,或者是瞳孔粘连、小梁网堵塞,从而导致房水无法排除,引起眼压的升高,目前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抗生素与激素进行对症治疗,这样就造成人为干扰了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得病情会出现反复的发作,迁延难愈。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青光眼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而且这种疾病正在想年轻患者伸出魔掌,目前,青光眼的病因还不是非常明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光眼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的疾病,今天小编就来帮大家介绍一下,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应该尽早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不可挽救的损害。
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
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得知:从儿童到老人,所有年龄人都可能发生青光眼,年龄超过35岁或40岁以上的人,高度近视者,患糖尿病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得青光眼的机会比正常人会多一些。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从各位眼科权威专家那里得出的结论,也是目前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希望可以对广大青光眼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