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人需要注意什么
疝气病人需要注意什么
1.体力劳动
患有疝气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因为重体力劳动会增加腹内压,导致疝气进一步突出。因为疝气在突出后,有可能会出现坎墩的情况,在坎墩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坏死现象。
2.咳嗽
当疝气病人患有咳嗽等疾患是,要尽早治疗,因为咳嗽会增加腹内压力,在腹内压增大后,有可能会导致内脏组织掉入到薄弱组织中。
3.小孩疝气
对于患有疝气的小孩,要尽量避免小孩出现哭闹现象,因为在孩子哭闹后,会增加腹内压,使得肠道内容物掉入到疝气囊中,如果长时间没有回纳,还有可能会出现肠坏死等现象。
4.大便
患有疝气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尽量保持大便稀软,避免便秘的发生,因为在发生便秘后,会增加腹内压,使得内脏组织更容易掉入到疝囊中。
5.疝气带
患有疝气的人,最好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幅度活动,在从事不可避免的活动时,最好戴上疝气带,疝气带对疝囊部位有压迫作用,可以防止肠内容物的脱出。
腹股沟疝应该做哪些诊断检查
腹股沟疝是在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咳嗽、便秘、剧烈运动,婴儿常在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入腹腔。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坠胀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影响劳动。
腹股沟疝常规检查为化验室B超,正规疝气专科医院采用专门疝气超导可视检查,诊断疝气病情包括疝气类型、大小、缺损疝环口大小等,然后由医师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疝气超导可视检查就是运用多普勒高频超声波对血管腔或心腔内血流检查的新方法,可从体外测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得出患处血流分布情况,并且能将病变情况打印成高清彩色图像,显示更直观。
婴幼儿小肠气怎么办
婴幼儿疝气治疗: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
1、婴幼儿可复性疝气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5%可获得治愈。
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疗法,但在接受手术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儿各部位器官和组织都较细微,输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疝气手术有可能影响到患者将来的生育,造成不育.
1.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手术后大哭大闹,易造成合并症,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较大。
2.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
3.因此小儿疝气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采用专科医院药物进行专业指导性治疗。
疝气的症状有哪些
疝气病脱出物可回到腹腔,肿块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回纳腹腔,发生嵌顿时间过久皮肤可见红肿,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介绍,疝气病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小儿疝气病对于小儿影响是很大的。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作出治疗手段。平时多了解一些疝气病的症状,有助于更好的发现疾病的到来。
疝气是怎么引起的呢
1、腹壁薄弱或缺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腹壁缺损常见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结构非正常地穿过腹壁,例如精索或子宫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腹环、脐血管穿过脐环等。腹股沟三角区的组织结构相对薄弱,是易发生疝气病的部位。后天的腹壁缺损主要是由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或腹壁外伤、感染等造成。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的腹壁肌肉萎缩或松弛也可造成后天性腹外疝。
2、造成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腹水、腹腔肿瘤、多次妊娠、举抬重物等。
疝气病有着三种分类:
1、根据疝气病发生的部位分类:按照疝气病发生的部位分类,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腹白线疝、切口疝等。其中以腹股沟疝最多见。其发病数可占疝气病发病总数的90%—95%,腹股沟疝又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其次为股疝,约占疝气病发病总数的3%—5%,而切口疝和脐疝则较少见。
2、根据疝气病发病的原因分类:按照发病的原因分类,有先天性疝和后天性疝。胎儿脐疝和小儿斜疝是先天性疝;切口疝则为后天性疝。
3、根据疝气病的临床表现分类:按照临床表现分类,有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即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回纳)和绞窄性疝(即嵌顿疝的动脉血流被阻断)四种。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是病情由轻到重的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发生了嵌顿性疝可引起腹膜炎。若嵌顿性疝的内容物是两个以上的肠袢(音判),则极易发生肠坏死。
幼儿得了疝气病用不用做手术
一岁以下的男孩易出现腹股沟疝气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腹股沟就会封闭,然而倘若婴儿的腹股沟不封闭,因而造成一小段肠子经由这个通道进入腹股沟部或阴囊,就会发生腹股沟疝气病。腹股沟疝气病会造成腹股沟局部皮肤或阴囊胀肿。疝气病通常会在清晨消失,但是稍后可能会再出现。
由于随着孩子的逐渐强壮,腹股沟有自行封闭的可能,这样患儿的疝气病即可痊愈。因此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做手术,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既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又给发育中的腹肌加强腹壁的机会,常能避免手术治疗。如果超过一岁,最多观察至三岁还不能自愈,则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小儿疝气病的危险是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或有些患儿长期应用疝带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这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小儿生命。
疝气病的两大预防方法
锻炼可增强腹壁力量
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小肠气的发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可与太极拳、体操、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结合进行,但不推荐 剧烈运动,特别是突然举重物。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有研究报道肥胖亦会增加疝气病的发病率。
长期大量吸烟的人不仅易引起肺癌,其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也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研究还发现,吸烟还会导致腹壁胶原纤维代谢紊乱,使腹壁强度降低。因此,避免吸烟,防止咳嗽、控制哮喘对老年防治疝气病同样重要。
老年平时去菜场买菜等均不受影响,但拿煤气罐、扛大桶饮用水等切勿尝试,因为提重物的瞬间腹内压力亦会急剧上升,导致疝气的发生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病的重要因素。
老年便秘较常见,而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不宜食用容易引起便秘、腹内胀气、或者过冷过热的食物。应多吃易消化 的食物,以此减轻肠道负担,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芹菜、韭菜等),多吃粗粮(全麦类)和水果(香蕉等),少吃油腻厚味的肉 类。此外,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确有便秘,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剂,及时治疗。
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可导致疝气病
在60岁人群中,有半数以上的男性有程度不等的前列腺增生,而到了80岁这一比例则可高达83%,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尽早治疗,避免在薄弱的腹壁上“雪上加霜”,导致疝气病的发生。
老年常练抬腿可防疝气病。腹股沟直疝多为老年发病,且老年疝气病的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年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总结:老年常练抬腿可防疝气。因此,老年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避免疝气病的发生。
走出小肠气认识误区
误区一:认为小肠气是小病,治不治没关系
由于小肠气在发病初期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且常可自行还纳,导致很多患者对该病并不重视,认为早治晚治甚至不治都没关系。事实上,小肠气若不及时治疗,也可引发严重后果。首先,不对疝气做处理,只会越来越大,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或缩小,大的结果不仅影响生活,也影响治疗。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疝好比衣服上的洞,不补只会越来越大,而且越大越难补。我们曾碰到过不少病人,由于畏惧手术,腹股沟疝直到进入阴囊如皮球大小严重影响生活才来手术,原本不复杂的情况变成了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再者,小肠气不及时治疗,还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某次咳嗽、屏大便等用力原因使过多的肠段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导致急性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所以外科医生均建议是尽早治疗。
误区二:不开刀也能治好小肠气
很多患者在发现小肠气后,都希望可以保守治疗。专家指出保守治疗只能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任何药物和疝气带都不可能治疗疝气,疝气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疝托、疝带是把一个硬物堵在疝的出口上,并不能真正地补洞,临床上只是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一个补充治疗,带过疝带的病人都知道那东西压在身上不舒服,而且时间长了局部组织受压变薄,最终疝还是会从旁边出来。还有个别患者因为佩戴不合理导致疝托直接压在肠管上造成肠管粘连,给手术添了不少麻烦。脐贴、中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疝的发展,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堵住缺损。还有不少患者选择打针注射硬化剂治疗疝气,花钱不少,堵不住洞不说,而且会造成手术部位解剖不清,导致手术困难。
误区三:认为年纪大手术风险大,不宜手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疝气病人越来越多。然而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年纪大了就不宜手术了。其实疝气手术前,手术医生常规要评估病人的手术耐受能力。首先,是了解病人平时的生活状况,如能否自理、能上几楼、活动和睡眠情况等等;其次,是询问病人过去有哪些内科疾病,然后选择性做一些检查,目的是评估器官功能。即使是七八十岁的老年疝气病人,如果没有严重内科疾病,平时生活能够自理,上楼没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完全可以耐受疝修补手术。
疝气病人术后怎么护理呢
食疗护理:
1、红枣红糖煮南瓜,[组方]鲜南瓜500g、红枣20g、红糖适量。[制法]南瓜去皮,切成小方块,加入红枣、红糖,清水煮熟即可。[用法]佐餐食用,空腹时食用更佳。[适用]术后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者。
2、黑芝麻豆奶,[组方]黑芝麻30g、黄豆粉40g。[制法]黑芝麻用微火翻炒至熟,研成细粉备用,将黄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调拌成稀糊状,浸泡30分钟,小火煨煮至沸,用纱布过滤收取豆浆,再加入锅中,用小火煨煮至沸,调入黑芝麻粉,拌和均匀即成。[用法]早晚分服,服时可酌加红糖。[适用]手术后气血两虚,肝血不足者尤适宜。
3、黄芪鲈鱼汤,[组方]鲈鱼1条(200g)、黄芪30g、怀山药30g、陈皮6g、生姜4片。[制法]将鲈鱼去杂洗净切成块。黄芪、山药、陈皮洗净,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煨1小时即可。[用法]饮汤食肉。[适用]健脾益气,开胃和中,手术后病人恢复体质尤为适用。
相信平时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食疗,因为食疗可以一边吃一边调理,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疝气术后,所以你只要知道你应该要吃些什么食物就可以了,这样你的身体肯定会慢慢的康复,而且还不容易复发,小编祝你可以早日好起来。
怎么远离疝气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疝气科的专家说,小儿疝气越来越多,几乎就是常见疾病了,很多的孩子在饱受着疝气疾病的痛苦,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是家长们必须做的。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小儿疝气是什么?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小儿疝气病因有哪些呢?
1、小儿疝气男孩的发病率比女孩的发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所以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又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如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会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2、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发生,这主要指的是一些儿童的腹壁膜发育不完善、过薄,造成器官容易冲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气。
3、小儿疝气形成的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咳嗽、便秘、哭闹等动作过大或用力过猛造成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腹壁膜破损器官外突从而形成了疝气。这些都是引起小儿疝气的病因。
4、腹壁强度减低。正常情况下,腹壁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结构组成存在一些相对薄弱区,尤其是小儿,其肌肉及筋膜张力不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等区更成为疝好发部位。
5、在临床治疗中,小儿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基本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这固然与以上共同发病因素有关,也存在着另一个特殊的胚胎发育因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