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易与什么疾病混一块
乙肝易与什么疾病混一块
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皋战、右上腹痛、M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原发性胆源性肝硬化
特点为: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痘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LP显著升高,大多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③肝功能损害较轻;④乙型肝炎标志物阴性。
肝豆状核变性
常有家旋史多表现有肢体粗大震颤,肌张力增高,眼角膜边缘有棕绿色色素环(K-F环)血铜和血浆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增高,而慢活肝血铜和铜蓝蛋白明显升高。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临床特点有:①发病初期有急性剧烈上腹痛,淀粉酶增高,似急性胰腺炎;⑦虽有黄疸很重,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尿胆红素常阴 性。国内报告此种现象也可见于急性重型肝炎供参考;③常于肝功能衰竭出现前即有严重出血及肾功能损害,ALr升高,但麝浊常正常;④B型超声检查为脂肪肝 波形以助早期诊断,确诊靠病理检查。病理特点为肝小叶至中带细胞增大胞浆中充满脂肪空泡,无大块肝细胞坏死。
肝外梗阻性黄疸
如胰腺癌总胆管癌、慢性胰腺炎等需鉴别。
脂肪肝
脂 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 肪量可逮40%一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脂肪肝比较少见。 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囊,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慢 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 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酒精性肝病
有 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吏,折合酒精量> 80g/d。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 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诊断,
药物性肝炎
特 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 氮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连渐好转,ALT恢复正常。
肝癌疾病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1.肝硬化结节:肝硬化结节最容易被诊断为肝癌。因为多数原发性肝癌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增生结节,这种结节与早期肝癌较难区分,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便准确诊断。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易混淆,其实血管瘤生长缓慢,一般没有慢性肝病病史,临床无乏力、纳差、腹胀等表现,体征也不会出现肝掌、蜘蛛痣、黄疸、双下肢水肿等。
3.不均匀脂肪肝:部分脂肪肝患者有不均匀的脂肪堆积,有时难以和肝癌区别。临床上,脂肪肝不会有肝癌患者的全身表现,如腹胀、腹泻、右侧肝区不适、消瘦等。
4.肉芽肿:一些女性患者因口服避孕药、寄生虫感染或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肝脏会出现孤立光滑且完整的结节,影像上难以和肝癌区别。建议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组织学检查。
5.肝脓肿:患者有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发病初期难以和肝癌鉴别,需要结合血常规、AFP、肝功等生化指标综合判断。
乙脑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中毒性菌痢 因乙脑发生在夏秋季,且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故需与该季节发病较多的中毒性菌痢鉴别,后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于发病24h内出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甚至呼吸衰竭,此时临床上尚未出现腹泻及脓血便等肠道症状,易与乙脑相混淆,但乙脑患者一般无上述迅猛发生的凶险症状,而中毒性菌痢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如获得脓血样便可作镜检和细菌培养以确诊,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中毒性菌痢脑脊液多无变化。
2.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与乙脑相似,但化脓性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多见于冬春季,大多有皮肤黏膜瘀点,脑脊液混浊,其中白细胞增多达数千至数万,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糖量减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可获得致病菌。
乙脑有时尚需与其他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及不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需参考发病季节,年龄,原发感染部位,并根据病情发展多次复查脑脊液,进行血及脑脊液培养,并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3.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婴幼儿多无卡介苗接种史,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较显著,而脑症状如意识障碍等较轻,且出现较晚,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薄膜涂片时常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作X线胸片检查,眼底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以鉴别之。
4.其他病毒所致脑炎
(1)肠道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目前发病率有增多之势,夏秋乙脑流行季节中有20%~30%为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主要病原为柯萨奇及埃可病毒,这两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脑炎起病不如乙脑急,临床表现较乙脑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不发生明显脑水肿及呼吸衰竭,预后良好,恢复后大多无后遗症。
(2)脑型脊髓灰质炎:为脊髓灰质炎中罕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表现酷似乙脑,起病急,高热,昏迷,惊厥,瞳孔缩小,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并可出现四肢痉挛性或强直性抽搐,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很高,流行季节亦在夏秋季,因此,需作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进行鉴别。
(3)腮腺炎脑炎:在病毒性脑炎中较常见,多发生于冬春季,大多数有腮腺炎接触史,脑炎往往在腮腺肿大后3~10天发生,少数在腮腺肿大前发生,亦可不发生腮腺肿大,血清淀粉酶测定及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4)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情重,发展迅速,常有额叶及颞叶受损的定位症状,脑电图显示局限性慢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至今病死率仍在30%以上,存活者大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脑脊液测定抗体有助于诊断。
5.脑型疟疾 不规则发热,肝脾多肿大,血中可找到恶性疟原虫,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
6.其他 乙脑患者还应与其他发热及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畸形等。
肝硬化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肝脾肿大
如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必要时可做肝穿刺活检。
2.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有多种病因,如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腹腔积液检查,与肝硬化腹腔积液鉴别并不困难,必要时做腹腔镜检查常可确诊。
3.肝硬化并发症
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
得了肝癌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得了甲肝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均可出现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特别是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极相似,更需要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中毒性肝炎
各种全身性感染均有可能出现肝肿大、黄疽、肝功能异常等。但均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证据,且随原发病痊愈而恢复,血清抗-HAV、IgM阴性等特点可鉴别。
盘点乙肝易并发的7大疾病
乙肝易并发的7大疾病
脂肪肝:机制尚不清,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单项ALT轻、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声检查可见脂肪肝波形,确诊根据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原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显增高而C肽正常。服糖后胰岛素明显升高而C太峰值仍较正常稍低。是因为肝脏对胰岛素灭活能力减低,促使胰岛素升高;另外胰高糖素在肝脏灭活减少,加以肝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产生抗力,因而虽胰岛素升高而血糖仍高;同时C肽受肝脏影响少,故C肽不高,提示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异常。为与Ⅱ型糖尿病鉴别,可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肝癌: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口腔疾病:肝病的出血除了口腔的牙龈出血外往往还可出现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和异常。如关节出血肿胀,皮肤破口后不易止血,以及全身可出现出血点等。另外化验可查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降低等,而牙龈出血往往不具有这些全身表现。
皮肤病变:有人称之为“肝皮综合征”。病人可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斑丘疹等,一般几天内即可消失。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痤疮、毛发脱落等。
脂肪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重度脂肪肝
重症脂肪肝是指临床症状凶恶,预后不良的脂肪肝。严格来说,它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脑病脂肪肝综合征。它与一般脂肪肝在临床症状、体征、疾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不同。
(一)妊娠急性脂肪肝
本病又称为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预后恶劣。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末三个月(30-40周)发病。据认为,妊娠期大量口服与滴入四环素,有可能诱发本病。
主要临床症状:骤发的持续性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伴有上腹疼痛,一周出现黄疸,常无瘙痒,以后黄疸迅速加深,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血清胆红素轻至中度升高,如合并DIC,则呕吐咖啡色液或鲜血。以及尿血,便血,紫癜,齿龈及注射部位出血,同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FDP值上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半数病人少尿,代谢性酸中毒等早期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二)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某种病毒感染,感冒样前驱症状和水痘,感染症状改善2-3天后,突然出现频繁呕吐,伴剧烈头痛,数小时内进入谵妄,痉挛,木僵和去大脑皮质状态,最后进入昏迷。常伴有发热,低血糖,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本病起病凶险,病死率高。
二、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肝脏疾病,在临床上可有恶液质、甲胎球的升高、肝功能异常、血沉增快等。但早期肝癌与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大多借助于CT检查。必要时作肝穿活检,以资鉴别。
乙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药物性肝炎
特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逐渐好ALT恢复正常。
2.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原发性胆法性肝硬化
特点为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疸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LP显著升高,大多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③肝功能损害较轻;④乙肝标志物阴性。
4.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常有家族史,多表现有肢体粗大震颤,肌张力增高,眼角膜边缘有棕绿色色素环(K-F环),血铜和血浆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增高,而慢活肝血铜和铜蓝蛋白明显升高。
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临床特点有:①发病初期有急性剧烈上腹痛,淀粉酶增高,似急性胰腺炎;②虽有黄疸很重,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尿胆红素常阴性。国内报告此种现象也可见于急性重型肝炎,供参考;③常于肝功能衰竭出现前即有严重出血及肾功能损害,ALT升高,但麝浊常正常;④B型超声检查为脂肪肝波形,以助早期诊断,确诊靠病理检查。病理特点为肝小叶至中带细胞增大,胞浆中充满脂肪空泡,无大块肝细胞坏死。
6.肝外梗阻性黄疸
如胰腺癌、总胆管癌、慢性胰腺炎等需鉴别。
丙肝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应与中毒性肝炎、胆囊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脂肪肝、阿米巴肝病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或血清胆红素升高者相鉴别。淤胆型肝炎应与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石症等)相鉴别。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靠HCV病毒学检查可以鉴别。
主要鉴别疾病包括: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肝癌容易与那些疾病所混淆
常规诊断措施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肝癌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