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捏脊健脾胃 揉肚脐

捏脊健脾胃 揉肚脐

经常揉肚脐能够有效缓解胃寒、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而且揉肚脐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手掌搓热,将掌心紧贴脐部,按照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揉动就行。当然,力度只要能够感觉到脐部有挤压感、感到舒适就行。操作虽简单,但要坚持哦。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脾虚吃什么 脾虚之按摩调理

捏脊疗法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通过捏脊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明显,对因脾虚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等症状效果佳。

操作方法:双手沿着脊柱两旁,又下而上的连续挟提脊柱周围的皮肤,双手交替向前边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起一下,注意力度使用,不可拧转;并且必须直线由尾骶部向上推至颈枕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方3寸处,每日用拇指指腹俺有50-100次,能够刺激穴位,达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是人体的保健要穴,经常按揉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适用于各类型的脾胃病变。

推揉肚脐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宜于脾虚症状,消化功能不良,经常腹胀、便秘的人群自我调理使用。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将右手的掌心紧贴肚脐,再用左手按住右手的手背;用左手发力,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按揉约5分分钟左右,每日2次,也可于腹胀等不适时进行按揉。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便秘推拿方解

清大肠,揉天枢,涤肠腑邪热积滞;清脾胃,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疏肝理气,顺气滞;揉龟尾,推下七节骨,退六腑,以通便清热;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补养气血,健脾调中,强壮身体。

健脾胃有4招

1.捏脊。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脾胃失调,健脾胃有4妙招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则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腹胀、腹泻、大便不成形,导致消瘦、倦怠和气血不足。下列方法,选择第一个加上其余三法中的任一个,都能帮您健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3、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

4、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捏按此处可治疗胃部疾患。当然这仅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对严重胃病者,则应去医院诊治。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按摩调理脾胃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坚持按摩2-3次,过一周就可以缓解脾胃不和的相关症状。

儿童泄泻怎么办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4招按摩护理宝宝便秘不再怕

1、捏脊

为孩子捏脊是通过刺激调理整个脊神经,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在22℃-24℃温暖舒适的房间,将孩子的后背脊柱部分充分的暴露。

第一步、是推脊柱,四指并在一起或用我们的大鱼际在孩子的脊柱皮肤上,从尾骨到大椎穴,来回推5到7次左右。推脊柱相当于活畅督脉气血。

第二步、是点脊,点压脊柱两侧的夹脊穴(脊柱旁开0.5寸)。用食指和中指齐跨脊柱两侧,同时把两侧穴位点到,从上到下。每一次点穴,可顺时针点按,每一组穴位点按9次,9是至阳之数,督脉又为阳脉之海,所以点9次可以最大程度的兴奋人体的阳气。

第三步、捏脊。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向前推进,从尾骨到大椎穴,从下往上重复5次左右。

第四步、提脊。在捏脊时前3次是捏皮肤,后1次是将皮肤连捏带提。捏3下提1下,就是所谓的捏脊中的捏3提1。

2、揉腹

我们的食物传递是从胃传递到小肠,然后传递到大肠,最后传递到肛门排出,所以我们按摩的顺序也是如此。

首先,对我们的胃进行按摩,目的是促进胃向肠道传送食物,促进胃的蠕动。

按摩的方法就是从剑突到肚脐到上脘、中脘、下脘,每个穴位按压九次,从剑突下方一直推到肚脐,可以用拇指行推,也可以食指和中指一起,推27次或81次。还可以分推腹阴阳,就是顺着我们的肋缘左右两手一起分推各20次到30次,这就完成了食物从胃到肠的传递。

接下来,要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消化。

先说揉肚脐,揉肚脐可以用我们的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在一起按在肚脐上,顺时针揉三百下。揉的过程中每揉九下往肚脐里面深按一下,就是揉九按一,补胃肠之气。

然后就是摩腹。然后是摩腹,摩腹就是用我们的大小鱼际以肚脐为中心,顺着整个腹部进行顺时针揉腹。揉200-300下左右,这个力度要渗透到胃肠,对整个胃肠道进行深层的按摩。

3、手部穴位推拿

大鱼际属于我们的脾胃土,而小鱼际对应的是我们五行的水,如果大便干的话,就是肠道的水分不足了,我们使用的手法是运水入土,就是由宝宝小拇指的下侧,推到大鱼际。如果是腹泻的话,那就是胃肠道里的水液过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土入水,由大鱼际推到小鱼际,一直走到小指的下方。

4、四肢按摩。

中医有个观点叫脾主肉,而人体肌肉最丰厚的地方就是下肢,而且下肢循行着人体先天之本的肾经、和后天之本的脾经,所以孩子下肢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家长要给孩子足部进行按摩,如果觉得孩子脚底发凉了,就代表阳气不充足,或者足部受凉,这时候要给孩子泡脚,泡完脚再把足底的涌泉穴和整个脚心搓热。

腿部内侧分布着脾经和肾经,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捏拿内侧的肌肉,从内踝、膝盖内侧、捏到大腿内侧,从下往上每天捏拿九次,以促进经络气血上行。外侧对应的是人体的胆经,外侧也是从下往上捏拿九次。

相关推荐

宝宝口差试试推拿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先找到髌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在两侧有个凹陷,外侧(足小趾那侧)的是“外膝眼”,内侧(足拇指那侧)的是“内膝眼”。外膝眼下3寸(小儿四指并拢的长度),下方找到胫骨,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小儿中指的宽度)处为足三里。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做50次。 中脘 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家长用中指指腹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连续做50

宝宝腹泻按摩哪里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外劳宫,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龟尾,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脐,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脐,龟尾能促进止泻。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清补脾经,清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清经能清除脾的湿热,清大肠,天枢,清小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龟尾能止泻。 如果孩子是脾虚弱

孩子口不好试试推拿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我家的宝宝总是长不胖?口不好,吃饭是个大难题,身体羸瘦,稍有风吹草动就发烧感冒,补品吃了不少,可就是不管用。 专家说,像这类患有积滞的孩子,本身的消化功能较差,长期体弱多病,年轻家长又乱投以肥甘厚味,或滥服滋补药品,反倒超越了脾正常的运化能力,加重孩子的厌食症状,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其实,补益的方法并不限于食补,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强身健身的保健方法。 家长在家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推拿按摩,这种亲密的肌肤接触,既可增进亲子感情,又可在家随时进行。对象一般是6岁以

宝宝一岁多了不爱吃饭怎么办 推拿按摩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作用: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补气血,适用于脾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 推拿方法: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大鱼际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推拿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

婴儿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按捏疗法 妈妈们可用按捏的手法为宝宝解决积食,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 让宝宝面对仰卧,用双手拇指的父母,食指和捏脊椎两侧的中指,与按捏,从底部到顶部,再从顶部,捏3-5次,晚上的时间。 2、中脘 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每日两次。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 脾虚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常反复发作,水谷不化,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块,食后即泻,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腹胀食少,舌质淡苔薄,脉沉缓。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脐, 龟尾,捏脊。 推拿方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指尖直推至虎口。 摩腹:用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200次。 脐:用食指,中指指端或掌根脐部100-300次。 龟尾:用中指指端尾椎骨端100-300次。 捏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外劳宫100次;脐及

宝宝大便干燥推拿手法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膊阳池,上马,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膊阳池及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板门,中脘,摩腹,脐,脾俞,俞;腹痛者,加外劳宫。

拉肚子什么穴位

1、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