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头状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食管乳头状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症状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Carr等人报道的25例EP中6例出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4例为咽喉及肺部的癌肿,其余为皮肤癌及膀胱癌。
用药治疗
因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因此应积极治疗,肿瘤小可在内镜下摘除或激光切除,肿瘤巨大需经食管局部切除或对病灶进行监测。因为有的EP与HPV有关,所以上述操作能否触发传播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故切除时应小心操作。伴HPV的EP预后是否差些,需进一步调查。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这种疾病问题,大家千万不能够忽视,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样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注意利用最正确,而且最科学的治疗方法,有效的降低这种疾病病变的可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管乳头状瘤怎么治
到了医院,妈妈跟医生详细的说了一下自己的症状,医生马上就个妈妈做了胃镜,发现妈妈的胃部有一个肿瘤。为了确认,医生又对妈妈进行了X线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最后诊断妈妈这是食管乳头状瘤。
2还好妈妈这是良性的肿瘤,通过肿瘤切除手术可以彻底的切除妈妈的肿瘤。医生马上根据肿瘤的情况确定了手术方案,然后对妈妈进行了手术。
3妈妈的肿瘤是在内镜下摘除的,也可以进行激光切除,这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手术时十分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触发肿瘤的传播。还好手术过程都很顺利,叔叔的肿瘤被完整的切除了。
关于上皮乳头状瘤详情全在这儿
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大多数为单侧病变,双侧罕见。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瘤体常见于鼻腔,累及鼻腔外侧壁多见,其次是上颌窦和筛窦,累及蝶窦、额窦和鼻中隔的较少。绝大多数内翻性乳头状瘤仅有一个原发部位。晚期累及多个部位,常难以分辨原发部位。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及鼻内肿块,可伴有流涕,有时带血,也可有头面部疼痛和嗅觉异常等;随着肿瘤扩大和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检查见肿瘤外观呈乳头样,表面颗粒状不光滑,色粉红,质较硬,触之易出血,病变可来源于鼻窦黏膜,向前脱出至鼻腔,向后延伸至鼻咽及口咽部。
2.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多数基底较广。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
3.咽部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为咽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男性占多数,多为单发。
肿瘤多发生于腭弓、扁桃体、软腭缘、悬雍垂,其次见于软腭背面、下咽后壁、杓会厌襞等处。多数肿瘤表面呈砂粒状、带蒂小蘑菇状,也有无蒂可移动的扁平状、桑葚状,呈淡红色或灰色,质较软,瘤体多为几个毫米大小,也有达数厘米的。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在咽部检查时发现,少数可有咽干、痒、异物感等,较大者可有吞咽及呼吸不适或障碍。多数患者是单发,但在小儿可呈弥漫性、多发性。
4.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为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
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做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的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患者在挤压乳腺时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个别患者可出现疼痛或有炎症表现。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瘤体小,多数情况下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有些中央型乳头状瘤可在乳晕附近摸到结节状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轻压肿块时可引出溢液。
有哪些常见的食管疾病应与食道癌进行鉴别
食道癌应该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年龄较轻,女性多见,病程长、吞咽困难,多呈间歇发作,X线乔钡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鸟嘴样。(2)食管良性狭窄:多由误吞渔酸、强碱、反复发作的反流性食管炎、异物损伤食粹或食管、胃手术等引起。仔细询问病史、食管镜检查可资鉴别。(3)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现胸骨后灼热痛或疼痛,有时伴咽下困难,食管镜检查可见粘膜炎症、糜烂或溃疡。(4)其他咽、食管良性疾病:如慢性咽炎(中医称梅核气),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结核均有类似食道癌的症状,其鉴别主要靠食管镜和食道吞钡。(5)食管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瘤、食管息肉、食管乳头状瘤、食管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其鉴别主要依靠X线检查、食管镜检和病理活检。(6)食管恶性肿瘤:诸如食管肉瘤、食道癌肉瘤、食管黑色素瘤、食管恶性淋巴癌等,确诊须经病理活检。(7)贲门痉挛:多见于青年女患者,咽下闲难的症状反复发作多年。。吞钡检查可见贲门外狭積呈漏斗状。
食管癌应与哪些疾病区别开来
首先是,食管炎,食管炎与食管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症,但是食管癌期初的病症与食管炎有些相似,只不过食管炎会表现食管下部灼热,吞咽时会有轻度疼痛,少数还会伴有粘膜水肿、痉挛等。可出现类似于食管癌病症的吞咽苦难和胸骨后疼痛病症,但这些病症经过治疗后会逐渐消失,而食管癌则不会,且会加重病症。
其次是,食管肉瘤。食管肉瘤以平滑肌、纤维组织、横纹肌组织来源为多见,瘤体较大,临床症状与食管癌相似,这不过这个是良性瘤体,通过确诊手术治疗后,完全可以治愈。
第三是,食管乳头状瘤,它是一种由食管粘膜局限性增生形成的分叶状或分支状肿瘤,腔内突起,表面覆正常的粘膜,偶尔变成食管鳞形细胞癌,需通过病理诊断鉴别。
第四,梅核气。这种多见于女性,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放射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什么叫做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又被称之为称大导管乳头状瘤,囊内乳头状瘤等,是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 。肿瘤由多个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常为孤立、单发,少数亦可累及几个大导管。本病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以无痛性乳头溢液就诊,部分在检查乳房其他疾病作病理学检查时被发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衄”,认为乳头为肝经所系,脾虚失摄,肝气郁结,淤血阻络则局部肿硬;郁久化热,热分血络则乳头溢血。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占乳房良性肿瘤的20%。本病男女中发病,以女性居多。男性占3.6%。发病年龄在20~74岁,但以35~50岁最多见(70%),平均年龄46.3岁,与乳腺癌相似或偏低。本病病程长短不一。短者为7天,长着可能会更久一点。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中年女性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如果广泛发生于各级导管,医学上又称之为乳头状瘤病,后者的特点是容易复发且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可以临床观察,如果反复发作可考虑皮下腺体切除以预防复发并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也可考虑口服他莫昔芬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食管乳头瘤的病因
发病原因
EP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也有争论,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黏膜损伤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机械操作等常引起EP,Carr等报道有两例先前活检证实有食管炎,以后随访时发现EP,EP在食管远1/3段多见,此处受这些病变的影响最为严重,内镜检查所致损伤,慢性食管异物嵌塞,反复用探条扩张狭窄的食管及外科手术创伤均有引起EP的报道,很多EP病理检查均有炎症证据。
2.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HPV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有人在增生的食管黏膜中发现HPV感染的免疫组化证据,还有人认为挖空细胞是诊断HPV感染的一个组织学指征,然而各家EP的HPV检出率很不一致,甚至有作者报告HPV为阴性,因此HPV与EP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3.致瘤物质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口服特殊的化学物质如N-乙基-N-亚硝基胍可以引起EP,以互隔交链孢霉菌的食物喂饲大鼠,结果发现此菌对大鼠前胃及食管的鳞状上皮有选择性致瘤作用,其病变有胃乳头状瘤(25.6%),前胃乳头状癌(2.6%)及食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和乳头状瘤(5.1%),在研究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维生素C联合应用对预防Bap诱发大鼠肺癌的效果时,意外发现了预防组大鼠大都出现了食管上皮乳头状样增生,发生率雄鼠为68.7%,雌鼠为91.3%,病变发生于食管的上段和中段,均未见异型增生,为什么Bap组,维生素组,正常组皆无此现象,仅在Bap加维生素组中出现高发生率的食管乳头状瘤样增生?说明多种物质协同作用可以致瘤。
4.遗传因素:有人认为EP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皮肤病,Goltze综合征可伴EP,具有不正常的核型和O-raf-l基因缺失的病人有胃肠道的多发性息肉,包括EP。
5.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多数人认为EP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害化学物质和慢性刺激的存在附加或激活了HPV感染,而HPV也可作为其他因素如黏膜刺激引起病变的加重,两者起协同作用,这一观点为多数人所接受,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食道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当您出现轻度下咽不畅、烧心、反酸、腹胀等症状时,不要以为这是身体的小毛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有可能是食道良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就医诊断,一旦确诊,就要积极治疗,手术是食道良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食道良性肿瘤的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食管壁内肿瘤可行肿瘤摘除;突入腔内带蒂的肿瘤可在内镜直视下用圈套器摘除。
1.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平滑肌瘤一般位于食管肌层中,不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手术时切开食管肌层即可将肿瘤与粘膜下层分离而摘除。
2.食管息肉:内镜直视下圈套摘除或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3.食管血管瘤:本病有恶变的可能,以手术切除治疗为宜。
4.食管乳头状瘤:一般认为乳头状瘤是癌前病变,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切除。
中年妇女乳头溢液应引起警惕
中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出现乳头溢液,大多数为浆液性,少数为血性或粘稠脓样分泌物,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情况通常是由乳腺良性疾病引起,其中以导管乳头状瘤及导管扩张囊肿为多见。导管乳头状瘤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使腺乳小叶实质性增生,小叶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发生异常之故。导管扩张性囊肿是由于小叶导管,未稍导管高度扩张而成,其囊肿直径可大可小,大者可过数厘米。无论导管乳头状瘤还是导管扩张性囊肿,其溢液产生多为自发性,无红肿亦无疼痛,但可在局部触及条索状囊性肿块。
根据年龄在40岁以上,自发性溢液,无痛性条索状乳房囊肿,溢液呈浆液性或血性,偶因感染呈粘稠脓样等特点,确定诊断并不难,如果能明确为导管乳头状瘤或导管囊肿病,一般采取局部肿块切除,个别病变界线不清,呈条索状向周围生长者,可采取范围较大些的乳腺区段切除,预后良好。
不容忽视的是,乳头溢液中有极少数(约为5%以下)可能是由乳腺癌引起的。这种情况多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除溢液多为血性外,常可在乳房区域触及边缘不清的质硬肿块,部分可见典型的桔皮样病变。如果遇到这类特点的乳头溢液,应尽早行乳腺根治术并于术后送病理检查以确诊。
总之,中年妇女出现乳头溢液现象大都意味着乳腺有某种病变,遇此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早期治疗,切不可忽视了它。
食管乳头瘤的检查
食管内镜下绝大部分食管乳头状瘤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0.4~0.6厘米,罕有超过1厘米,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食管乳头状瘤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关的食管乳头状瘤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有的EP大体形态可误诊为棘皮病或疣状鳞癌,需由组织学进行鉴别,故对EP提倡取活检。
X线配合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内镜下绝大部分EP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约0.4~0.6cm,罕有超过1cm,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EP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关的EP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食道平滑肌瘤发病率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在食管良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占食管壁内型良性肿瘤的3/4,与食管癌之比为1∶127~233。
食管平滑肌瘤一般都比较小,常无临床症状。其实际发病率仍不太清楚,绝大多数作者认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应高于文献统计数字,尸检发现率为1100∶1。
有的作者认为尸检中发现的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可能比较准确,接近实际发病率。但许多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Lewis和Maxfield复习Smith报道的36000例尸检资料,其中只有2例食管平滑肌瘤;Barazyoul报道的18847例尸检中,也只有1例食管平滑肌瘤。Daniel和Williams在一组4000例尸检中,未见食管平滑肌瘤。而据Moersch和Harrington报道,在7459例尸检中发现32例食管平滑肌瘤,发生率为0.4%。
1974年,Postlethwait和Musser对1000例未经任何选择的尸检食管标本做组织学检查,发现51例平滑肌瘤,发生率为5.1%。1981年,Takubo对342例尸检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为7.9%。前者报道绝大多数肿瘤的直径为1~4mm。
Anderon和Pluth(1974)报道的Mayo Clinic的246例食管良性肿瘤、囊肿和重复畸形中,食管平滑肌瘤共145例,食管囊肿55例,食管息肉12例,食管乳头状瘤5例,食管脂肪瘤5例,食管血管瘤4例,食管腺瘤3例,食管颗粒细胞瘤3例,其他食管良性病变14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占59%(145/246),在全组病例中居首位。
据Seremitis等于1976年的统计,截至1971年底,国外英文及俄文文献共报道食管平滑肌瘤838例,占全部食管良性肿瘤的67%;其中593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占71%(593/838)。
据近年来的大宗文献报道,食管平滑肌瘤占整个消化道平滑肌瘤的5%~10%,占全部食管良性肿瘤与囊肿的50%~80%。
食管乳头状增生怎么诊治
细嚼慢咽少磨擦 虽然食管的鳞状上皮(内衬)和其他上皮相比,具有一定的耐磨特性,但毕竟程度有限。细嚼,可使口腔“击垮”食物中的一些“硬家伙”,还可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光滑的食团。慢咽,可使食团得到食管分泌的黏液润滑的帮助,顺利下移到胃,使食管不会受到磨损。如果吃东西时狼吞虎咽,那么食管难免会受到损伤。
当心鱼刺、鸡骨惹祸端
吞下尖刺状的鱼刺、鸡骨,轻者可刺伤食管,重者可穿通食管引起纵隔炎症,甚至扎入邻近的大血管、气管者也有报道。
戒烟酒、慎用药
烟、酒及某些常用药(如阿托品、654-2、颠茄片、心痛定等)进入食管,易诱发胃—食管反流,久之可形成食管炎。另一些药物如四环素、阿莫西林、氯化钾、去痛片等,如服用方法不当,因其化学性质,亦可损伤食管。烟、酒还可削弱食管清除酸的能力和上皮的保护功能,反酸、烧心患者尤应戒烟、酒。有材料认为烟、酒还是食管癌的诱因,不可不加警惕。
服药方法要科学
卧位、半卧位服药,干吞药片或喝水太少(少于15毫升),一次大把大把地服药,都是不科学的服药方法,容易使药片“卡”在食管里。应该直立、端坐位服药,多饮水,一次少服几片,多服几次。
讲究食物质量
所吃食物最好是新鲜的。国内某些地区的人们有长期(特别在冬季)食用盐腌菜的习惯。这种习惯有时可导致食管霉菌病,因盐腌菜含有促癌和致癌物,有时可发生食管癌。而新鲜蔬菜和肉类含有维生素A和C,对食管癌发病有预防作用。
避免重大精神刺激和体力过劳
精神上的重大刺激、体力过劳,不但促使胃—食管反流发生或加重,也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
近期食道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这些都是由于大家没有注意以上的问题导致的,食道的粘膜比较脆弱,不可使用过烫或者是过辣的食物,以免灼伤食道粘膜,引发炎症,多食用粗粮杂粮,多食用蛋白类食物,可以修复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