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巨细胞包涵体病
谈谈巨细胞包涵体病
巨细胞包涵体病是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因为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增大,核内胞浆内可见特殊的包涵体,因而得名。有人称之为唾液腺病毒,是因为此病毒首先是从唾液腺分离出来的。
CMV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几乎达%,先天感染(宫内感染)或后天感染(如产道感染等)是其主要的传染方式,临床大约%为隐性感染,约—%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全身重要脏器都可受到CMV感染。因此,新生儿或婴儿期,如出现下列情况,结合其母亲有CMV感染史,临床就应高度怀疑巨细胞包涵体病:
新生儿期出现的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或小头畸形。
外周血象出现红细胞、血小板下降。
新鲜尿液或咽拭培养病毒分离阳性者。
血清抗体检测,如CMV特异性L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CMV特异性LgG有倍增高者。
新鲜尿液沉渣,在显微镜下见到猫头鹰眼样包涵体的巨细胞者。
CMV感染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药物,尤其是先天性CMV感染,因其发病率高,而且具有活性,感染后多半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近来对CMV感染常选用丙氧多苷,疗效达%-%,剂量为—mg/Kg,分—次静脉给药,疗程—天,但停药后易复发,而且对骨髓抑制作用大。故有人主张给用β-干扰素,无环多苷等联合用药,这对提高治愈率,减轻毒副作用有一定的疗效。
怀孕早期如发现CMV感染,应及时中止妊娠,如发现孕妇有产道排毒现象,也可选择剖腹产分娩,至于乳母已受CMV感染或带病毒时,则宜停止母乳喂养为好。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1、近年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分子杂交技术直接从尿液,各种分泌物中检测CMV抗原和DNA是既迅速又敏感,准确的方法。
2、不论是初次感染或复发感染,当病毒血症时,可用葡聚糖液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涂片,加CMV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抗原。
3、电镜检查
由于CMV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因此可用电镜直接检测尿标本或感染组织中的病毒颗粒,也可再用特异性的荧光抗体检测此病毒颗粒的特异性。
4、血清学检查
应用免疫荧光、补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乳胶凝集等血清学技术可检测CMV特异性的IgG及IgM,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单份血清IgG阳性说明曾有过感染,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说明新近感染,但有时抗体增高需数周之久,因此急性期取血后应于2-8周后各取恢复期标本检测。单份血清IgM 阳性,即有诊断意义,由于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新生儿脐带血如获阳性即可诊断先天性感染。
得过病毒性脑膜炎能留下后遗症吗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5岁以下的东方马脑炎患儿多有后遗症,表现为精神迟钝、抽搐及瘫痪。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约半数的存活者中有后遗症。胎儿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发生小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侵犯多种脏器,当侵犯脑组积时,其预后都比后天性脑炎为差。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大脑性瘫痪、小脑畸形、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偶见脑积水。先天性风疹脑炎患儿可发生小脑畸形、耳聋、甚至进行性精神及运动障碍。狂犬病毒脑炎的病死率最高,几乎为100%。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脑炎、埃可病毒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好,大多数患者能逐渐痊愈。某些埃可病毒脑炎及柯萨奇病毒脑炎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但很少留下后遗症,极少数腮腺炎脑炎患儿可有偏瘫,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对遗留的后遗症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及训练等方法治疗。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因
由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CMV是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仅在人与人间传播,其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对宿主或组织培养细胞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人类CMV仅能在人胚纤维母细胞中分离、培养。
1.传染源
患者和不显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从唾液、泪液、宫颈分泌物、尿液、精液、粪便、血液或乳汁中排出此病毒,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先天性感染 孕妇感染CMV后,通过胎盘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机会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
(2)后天获得性感染 包括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密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经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年龄愈小,易感性愈高,症状也愈重,年长儿多呈不显性感染。CMV为细胞内感染,虽血中有抗体。也不能避免细胞内此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初次感染后,CMV很难被宿主完全清除。
孕妇前三个月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避免感染
怀孕初期的女性一定要注意避免感染,尤其是一些病毒性感染,因为很多病毒性感染疾病容易导致胎儿畸形。
例如:患风疹,就会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神经性耳聋、智力障碍等。如果妊娠早期孕妇患了严重感冒,可引起胎儿唇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都可以使胎儿流产、畸形等。
建议:怀孕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有病人群,防止传染各种疾病,一旦发现身体不适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孩子夜间惊厥怎么办
(1)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2)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3)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4)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1、遗传基因缺陷,家属或直系家属中有先天性遗传疾病,如变性病、精神障碍、智力障碍、家族先天畸形、晚期妊娠、频繁流产、先兆流产、死产等的。这是引发先天性脑瘫的原因之一。
2、母亲妊娠期间受外伤或患重症感染、妊娠毒血症、糖尿病以及放射性照射皆可影响胎儿脑发育而致永久性脑损害。
3、母亲妊娠早期患风疹、带状疱疹、巨细胞包涵体病、弓形体病等均可使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遭受损害而发病。
4、早产儿,有20%-25%的患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包括早产儿、小样儿、多胎,胎龄越小,发病者愈多。
巨细胞和巨细胞包涵体什么区别
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全身感染综合征感染,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唾液腺病毒症,是无症状限局性感染,多数成为唾液腺的不显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而长期存留。另一种是全身性疾病,比较少见,主要侵犯小婴儿,其特点是在很多器官组织内发现含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的巨大细胞,并伴有全身症状,是宫内病毒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呢
一、多胎妊娠时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故脑瘫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多胎妊娠时胎盘功能相对不足,特别是某些双胎胎盘所特有的病理情况,如胎儿间输血综合征,则会出现供血胎儿贫血、低体重,受血胎儿血容量过高、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胎位不正,产钳夹伤。胎位不正,正常的胎位是头朝骨盆的,可能有的孩子并不是头朝骨盆,然后妈妈又特别坚持要自己生,这种情况下要是剖腹产可能侧顷利就出来了,自己生可能就会造成生产时间过长,难产,导致孩子缺氧而引发脑瘫。产钳夹伤会导致脑部的受伤。
三、宫内感染是引起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原因,常见的有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常伴有脑瘫、癫痫、弱智等中枢神经后遗症,在脑瘫、癫痫、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弓形虫igg检出率显著增高。
四、早产儿和胎儿发育不良。早产儿因为整个身体都没有发育好,没有瓜熟就先蒂落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身心都会有一些不足。另外就是新生儿的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据相关统计,有40%的脑瘫孩子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
妊娠期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
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巨细胞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特性,多为潜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
传播途径:
1、成人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亦可经唾液、精液、血液、尿液传播。
2、孕妇感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①宫内感染:②产道感染;③出生后感染。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诊断常用方法有: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
(2)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后,在光镜下检测脱落细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见到巨大细胞包涵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3)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此法简便、快速、敏感;
(4)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短时间内获满意结果。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除根据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史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若为宫内感染,出生时从新生儿尿液或脑脊液中能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从脐血或新生儿血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IgM,具有诊断价值。若为产道感染,至少于生后2周方能从新生儿尿液中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此外,新生儿尿液、胃洗出液、脑脊液沉渣作涂片并染色后,在光镜下查到巨大细胞内含典型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同样具有诊断价值。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处理
1.于妊娠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立即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等待至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或脐静脉血检查特异性IgM,若为阳性应中断妊娠进行引产,以免出生先天缺陷儿。
2.于妊娠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从宫颈管分离出病毒,无需特殊处理,妊娠足月临产后,可经阴道分娩,因胎儿可能已在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由于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CMV,故应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巨细胞病毒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发病率为0.4%~2.4%,严重者引起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感染的存活新生儿巨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近约10%出现低体重、黄疸。紫癜、肝脾大、视力障碍、小头症等。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巨细胞包涵体的讨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胎儿在子宫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毒在受感染的器官内会一直繁殖,并引起血管发炎、组织缺血、损伤,而且感染常常在多个器官发生。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根据感染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感染,另一种是后天感染。先天感染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或怀孕前感染了巨细胞病毒,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受到传染而引发的疾病。后天感染是指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才感染了病毒,不会影响胎儿各器官的形成。
虽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已会有损害,但有初步数据显示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会减少婴儿的损害,因此出生后仍可考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