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常用诊断方法是什么
脑萎缩的常用诊断方法是什么
脑萎缩是一种见于多种脑病的,与脑组织退行性改变有关的,以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及CT检查发现脑沟增宽、脑室扩大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属于中医虚劳、健忘、振掉、呆病等病症范畴。乃由肾、肝、脾亏虚、脑髓失养或痰、瘀阻滞于脑络所致。
本病系多因性疾病。由遗传、脑外伤、中毒后遗症、脑梗死、脑炎脑膜炎、脑缺血、缺氧、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脑中风、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多发于50岁以后;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2.临床表现:
(1)记忆力减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书写、计算、认识能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痴呆。
(2)步态不稳:行动迟缓,步履蹒跚,站立不稳,甚至出现震颤。
3.辅助检查:
(1)CT检查示脑回变平,脑沟、脑裂增宽,脑室扩大。
(2)MRI检查亦可发现脑萎缩。
脑萎缩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该诊断方法可发现脑萎缩患者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线反射如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二三头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降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
2、影像检查: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萎缩患者的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迴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纹理粗重,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低密度已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形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小加宽、橄榄体变偏平或缩小。
3、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血管曲屈变细。脑血流面也可以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脑萎缩常见的分型有几种
脑萎缩常见的分型主要有以下点:
1、小脑萎缩:是脑萎缩常见的分型之一,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语言蹇涩、呛咳等。
2、大脑萎缩:以大脑皮层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这种脑萎缩的分型临床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和反映迟钝。
3、遗传性脑萎缩:这种脑萎缩的分型常常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临床根据病理改变特征分脊髓型、脊髓小脑型、小脑型和周围型几类。
4、局限性脑萎缩:是因局部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或手术引起的局部脑软化,均可在病变部位及周围产生局限性萎缩,也叫某种脑病或脑损伤后遗症,也是脑萎缩常见的分型。
经过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脑萎缩常见的分型了解了?希望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可以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脑萎缩了解脑萎缩,最后小编祝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降低脑萎缩的发病率,健康快乐的生活。
针灸治疗脑萎缩的方法
脑萎缩发病早期会出现一些脑萎缩的症状,只要大家掌握脑萎缩疾病的知识就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避免了延误治疗脑萎缩疾病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生活。治疗脑萎缩的方法与很多,很多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针灸是治疗轻度脑萎缩常用的方法,即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针灸,同时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轻度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针灸具体治疗脑萎缩的方法如下:
1、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治疗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针灸【译】: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余穴以补法为主。
2、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3、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治疗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4、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治疗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儿童脑萎缩的诊断要点
脑萎缩并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脑萎缩也可能发生在幼儿的身上,小儿脑萎缩的诊断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小儿脑萎缩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治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请权威专家来具体介绍。
一般常见的小儿脑萎缩的诊断要点有:
小儿脑萎缩的诊断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瞄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儿脑萎缩。
最精确的小儿脑萎缩的诊断方法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
不是所有类型的小儿脑萎缩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这也是常见的小儿脑萎缩的诊断方法。
小儿脑萎缩与橄榄核桥脑萎缩症有关,SCA第1,2,7型同时属于OPCA。不过并非所有OPCA都属于小儿脑萎缩,反之亦然。
大家对小儿脑萎缩的诊断的详细了解之后,就应该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细胞修复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得了极大的推广,得到了患者的高度好评。
小脑萎缩诊断详述
1.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
2.小脑性构音障碍
吟诗样语言。
3.眼球运动障碍
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
4.肌张力减低
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
5.非运动性表现
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的不同方面,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性疾病及成瘾行为等。
大脑萎缩最佳治疗方法
大脑萎缩的治疗方法:
1、脑萎缩常规治疗方法有膳食:均衡营养,养成少进食荤多进食素的饮食习惯,同时饮食应该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的,少进食油腻的东西,平时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品为主,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碘的食物。
2、脑萎缩常规治疗方法有调养:脑萎缩读者们要调节精神,清心寡欲,努力保持一个愉快和乐观的心情,遇事要豁达,心胸要开阔,不要斤斤计较,保持一个安静平和的心态,特别是中老年群体,这点尤为重要。
3、脑萎缩常规治疗方法有锻炼:做到劳逸结合,适量的锻炼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如何诊断脑萎缩
A、记忆:记忆能力,包括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
B、判定: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
C、计算:计算数字,倒述数字能力减退。
D、识别:识别空间位置和结构能力减退。
E、语言:口语能力,包括理解别人语言能力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文化程度高者阅读、书写能力障碍。
F、个性: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啰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故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等。
G、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例如不能解释谚语、不能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H、人格:性格特征改变,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
I、年龄:多见于60岁以上者。J、病程:起病发展缓慢,病程长。
如何诊断脑萎缩
脑萎缩诊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症状诊断:
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对时间、地点、定向力的判断下降甚至丧失(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思维呈片断性,大事被忽略、而小事则纠缠不清、智力降低、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动作迟缓、对周围事务漠不关心。
关于性格改变表现为自私、主观、偏执、焦虑、多疑、烦躁易怒、语无伦次。患者有谵忘或躁狂,甚至有非礼活动,行动上站立不稳,手脚颤抖、走路蹒跚、不能沿直线行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减退或丧失。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进而成为老年血管性痴呆。
大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头痛、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思维散懒、智力障碍、活动减少、寡言少动、对周围事务反应迟钝、失语、失认,幻听、幻视及性格改变。小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自主活动缓慢、站立不稳、步幅宽大、步态蹒跚、不能直线行走、语言不利、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震颤、持物不准、指鼻不能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并有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悸、排汗障碍、排便困难、性功能减退或障碍;
2、临床检查诊断:
大脑萎缩患者除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浅反射如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二三头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降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不能并脚站立、行动缓慢、下肢颤抖、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态步履,步态蹒跚、步幅宽大、病理反射有 伯氏征(+)、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划圈试验(+);
3、影像检查诊断:
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回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纹理粗重,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低密度已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形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小加宽、橄榄体变偏平或缩小;(有关图形请参考脑病CT/MR图集)
4、脑血管造形可见脑动脉血管曲屈变细:
脑血流面也可以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综上所述根据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等检查方法对脑萎缩的诊断并不困难。
常见的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
小脑萎缩疾病也是属于脑萎缩常见的类型之一,因此,想及时去治愈好小脑萎缩的胡,在平时也需要多加注意。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讲述下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具体是有哪些吧。
1、小脑萎缩患者应生活须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
2、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势太久,脑萎缩患者应该常变换姿势及活动方式。这是属于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之一。
3、小脑萎缩患者在整个白天活动太累的话,中午尽量卧床休息一会儿。但如果晚上睡眠不太好,则切忌午睡太长。这也是属于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
4、脑萎缩患者每天安排一些例行的事情做,让自己必须用心力去完成任务,有点困难更好,如娱乐、工作等,可以提高士气,制造生活乐趣或成就感。
5、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还需注意饮食不要太讲究,最好是自然食物形态。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剂越少越好。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小脑萎缩的注意事项具体的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脑萎缩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小脑萎缩。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脑萎缩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脑萎缩诊断方法是什么
1、 老年期的其他精神病是属于脑萎缩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抑郁症如初次发病与老年期,则应注意与本病加以鉴别。此类脑萎缩患者对答缓慢,思考困难,动作减少,颇给人以“痴呆”的印象。但他们又明确的发病界限,脑萎缩的病前智能和人格完好,临床脑萎缩的症状以情绪忧郁为主,尽管脑萎缩患者的智力测验时速度较慢,但耐心检查可发现其质量还是好的,对抗忧郁药的效应良好。
2、 老年期的脑萎缩患者还可能发生中毒性,脑萎缩的症状性或反应性精神病,需根据病史、体检和精神检查加以鉴别。有许多疾病可能引起痴呆,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贫血、神经梅毒、额叶肿瘤等。这些都是较为有效的脑萎缩的诊断依据。
3、临床表现症状:临床的表现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其中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力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及形体共济失调和震颤为主。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减退,二是痴呆等智能减退。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差、智能减退表现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
4、体格检查:大脑萎缩患者除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迟钝和减退。浅反射如胸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肱二、三头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跟膝键反射降低,偶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不能并脚站立、行动迟缓、下肢颤抖,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态步履。病理反射有巴氏征、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划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