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血管瘤的误区
脊柱血管瘤的误区
在所有脊柱原发性肿瘤中,脊柱血管瘤一直饱受争议。大多数人提到血管“瘤”,就直接想到肿瘤。实际上,血管瘤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血管畸形,仅仅是被称为“瘤”而已。实际上,血管瘤如果“加上修饰字”,一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如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血管肉瘤。
脊柱血管瘤(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病变,约占脊柱原发肿瘤的2%~3%。10%~11%正常人都有, 也就是说,在国内约有1~2亿中国人有脊柱血管瘤,只是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毫不察觉。多见于胸椎,97%无需处理。
大约仅仅3%的脊柱血管瘤需要治疗。 这部分人会慢慢由无症状进展为有症状,称为脊柱侵袭性血管瘤。一般来说,这种侵袭性血管瘤进展也很缓慢,偶尔有突然加速的。它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其中多见于40岁以后。总的来说,即便是侵袭性血管瘤,本质上还是血管畸形,而非恶变。(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
治疗血管畸形,需要到血管外科就诊;而脊柱上的问题,则需要到骨科就诊,决定是选择手术(包括微创),还是选择放疗。在北医三院里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如果骨科医生发现,骨科问题不严重,就会将患者转到放疗科;而如果骨科方面的情况非常危急(骨折或者瘫痪的风险高),这时就会先骨科处理,之后按照病情,可能再转入放疗科做后续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将脊柱血管瘤分类为:无症状无压迫、有压迫无症状、有疼痛症状、有神经损害表现(特殊类型:妊娠期急速进展)四种。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可将有侵袭性和侵袭潜能的血管瘤分为四类。
根据病变部位,还可将血管瘤分为两种:局限于脊椎骨质内(三种:单纯位于前柱或后柱、前柱+后柱)和侵入软组织(椎旁和/或椎管内)。再将椎管内侵入分为脊髓轻微或严重受压两种。
脊柱血管瘤症状
脊椎血管瘤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或海绵状血管构成,是通常发生在脊椎骨内的原发性血管病变。脊椎血管瘤的发病率相当高,发病部位一胸椎及腰椎多见,通常为一侧,但也有少数患者两侧同时发生。 赵主任分析常见的脊椎血管瘤的症状:局部疼痛和触痛、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脊柱强直甚至截瘫,大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本病是良性肿瘤,大多数骨血管瘤病人是年轻人,长骨的血管瘤极少引起临床症状,偶尔有不明显和不明确的局部疼痛,逐渐转为持续性跳痛,当肿瘤侵及软组织时可发生患处局部肿胀。 发生于脊柱血管瘤症状常为局部疼痛和局部肌肉痉挛,这可能是肿瘤的生长使骨皮质向后方膨胀以及椎体变形压迫脊髓而引起,血管瘤扩展及其血管瘤内出血,血肿均司能蔓延至硬膜外间隙,从而引起脊髓压迫症状。脊柱中胸椎段椎管较窄,因此更容易造成脊髓受压,有时椎体侧凸与后凸,临床神经学检查可发现感觉异常,神经根受累以及横贯性脊髓损害表现。
血管瘤治疗的几大误区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铜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放射(同位素锶90)治疗及冷冻治疗。
各种治疗方法各具有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症,并非像某一些媒体所说的,某一种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血管瘤。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患者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存在几大误区。
治疗血管瘤误区一:认知误区,即患者家属及部分医务人员往往把所有可见的皮肤血管病变都称之为血管瘤。以往,血管瘤的命名和分类按形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因其概念混乱,不仅对病程了解和治疗指导帮助不大,有的导致过于积极治疗产生医源性并发症,而有的过于保守,病情发展后病变扩大,错过早期治疗的良机。例如,按传统分类,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同属毛细血管瘤,但前者出生后迅速长大、高出皮肤,以后大部分能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适当干预治疗控制其快速生长即可;而后者随身体生长缓慢长大,颜色变为紫红或增厚,对激素治疗无效,不会自然消退,需积极治疗。
目前,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草莓状血管瘤是真正的血管瘤,其瘤体经历快速增长期、退化期和消退完成期,对激素治疗有效,大多数可以自然消退;而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均属于血管畸形,其不会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无效。此分类方法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处理,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仍有不少医生对血管疾患存在认识上的混乱,造成患者在不同医院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治疗血管瘤误区二:观念误区,即部分患者家属认为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患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反对治疗,认为病变是胎里带来的,不能也不需要治疗。当病变扩大,已经严重影响患者功能与外观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当发现幼儿患有皮肤血管病变时,须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微杜渐。
治疗血管瘤误区三,手术误区。一是怕患儿太小不能耐受手术,二是对手术存在本能的恐惧,部分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而去尝试激光、冷冻、放疗等非手术方法。这样,反而错过了血管畸形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上是非常慎重的。只有范围较小、病变局限的早期血管畸形,医生才首选手术切除;而当血管畸形进入破坏期和失代偿期,其范围往往较大,已经侵犯主要器官,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医生一般不会选择手术切除。所以,当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手术治疗时,该患者家属应该感到庆幸。
椎管内肿瘤和脊柱肿瘤有何不同
众所周知,脊柱是支撑起人体形态的最主要结构之一,脊柱主要由一节节椎骨构成,上下椎骨中间的椎孔相连,就形成了一种管状结构——椎管。椎管内衬有一层层的膜性结构,并有脑脊液浸润,共同将中间的脊髓包裹起来,保护脊髓。
所谓的椎管内肿瘤就是椎管内的这些组织结构上长了肿瘤。一类椎管内肿瘤是先天形成的,多发生于婴幼儿,在胚胎生长发育时期,出现发育异常,就容易形成椎管内肿瘤。另一类是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放射线等因素导致的,多见于成年人。或者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转移而形成的椎管内恶性肿瘤。
然而,椎管内肿瘤往往容易被认为就是脊柱肿瘤,因为二者很难从症状上进行区分。但是,这两类肿瘤的生长位置有明显区别,脊柱肿瘤是指长在脊柱或者椎间盘等处的肿瘤,影响脊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般要去骨科或者脊柱外科就诊;而椎管内肿瘤是长在椎管内壁或者椎管内的肿瘤,直接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功能损伤,或者压迫脊髓周围的血管,导致脊髓缺血,甚至坏死,较少影响到脊柱,少数的椎管内肿瘤有可能通过椎管间隙,突出到椎管外,侵犯到脊柱,但这与直接生长在脊柱上或者破坏脊柱的肿瘤,对骨质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椎管内肿瘤往往需要去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处理神经和血管方面的问题。
虽然脊柱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所导致的症状很难区分,但是在症状出现的早晚上还是有区别的,椎管内肿瘤往往早期就会出现疼痛症状,而脊柱肿瘤运动障碍的情况更为常见,疼痛感出现得较晚一些
治疗脊柱侧弯的三大误区
治脊柱侧弯,应避开三大误区:
●误区一:心存侥幸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好了,还有些家长认为轻度的弯曲不碍事,可以进行观察,严重到了一定程度再去治疗,结果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孩子一生的痛苦。脊柱侧弯患者大都集中在10~1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平时穿着衣服不易发觉,发展起来非常快,一般一年时间弯曲会增加5~10度。而且,治疗脊柱侧弯的最佳时机是骨骼成熟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误区二:脊柱侧弯不用治,成年后就不发展了
进入成年期后,仍有65%~75%的脊柱侧弯患者病情会继续发展,特别是骨骼成熟时弯度在30度以上的,仍会以每年1~2度的速度弯曲。
●误区三:过度相信保守治疗
不少医生不了解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甚至向患者灌输“成年后再做手术”的错误认识,结果耽误病人。另外,因脊柱侧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一些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医院,为了留住患者,常建议保守治疗。实际上,脊柱侧弯超过30度,保守治疗的效果就很差了。
草莓状血管瘤与其他血管瘤区别
血管瘤根据生长的位置及形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草莓状血管瘤因长得像草莓而得名,那么草莓状血管瘤现其他血管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认清了什么是草莓状血管瘤以更好的注意平时的饮食而减少病痛的危害。
草莓状血管瘤与其他血管瘤区别
1、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区别
混合型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和草莓状血管瘤的同事存在的,所以既有草莓状血管瘤症状也有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存在,有很多时候混合型血管瘤容易和草莓状血管瘤误诊。是因为草莓状血管的症状比较严重,掩盖了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如果家长们不能判断到底是混合型血管瘤还是草莓状血管瘤,请专科医生确诊。
2、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区别
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皮下组织,位置有深有浅,位置深的海绵状血管瘤皮肤表面看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只是看到一个突起的包,或需要结合辅助检查才能发现有血流的信号,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表面能表现出蓝色、紫色、紫红色、蓝紫色等异常颜色,通过彩超等辅助检查能看到明显的血流信号,而草莓状血管瘤症状则完全表现在皮肤表面,均为红色、深红色等,突出皮肤表面,比正常的皮肤高出一些距离。
通过以上几种血管瘤症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草莓状血管瘤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血管瘤类型的判断也更加的清晰,不同类型的血管瘤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而草莓状血管瘤应该属于最有特点,最容易辨别的一种.我们只有在完全了解了草莓状血管瘤症状之后,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草莓状血管瘤。
脑膜瘤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原发性皮肤脑膜瘤罕见,临床表现多不一致。均发生于头皮或脊柱旁区域。可呈小而硬的纤维性钙化结节,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常见于生后1年内。或见脊柱旁及背部肾区有肿块伴脊柱侧凸。也可见额部发际后出现隆起肿块,无压痛或自觉痛。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确诊。
以上是对于皮肤脑膜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皮肤脑膜瘤并发症,皮肤脑膜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皮肤脑膜瘤常见并发症:
多重肺部感染、脊柱侧凸
一、并发病症
可有脊柱侧凸,也可无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枕骨后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部分脑膜瘤患者有前驱症状,如起病前数天感头痛,疲劳,纳差,呕吐,睡眠障碍或精神活动减退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有精神障碍,瘫痪,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
混合型血管瘤复发怎么办
血管瘤中的类型很多,但是治疗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最好是选择血管瘤专科进行治疗。建议混合型血管瘤最好是不要采用手术治疗,因为,目前手术治疗血管瘤,是复发几率最大的一种。因为,手术切除不干净,不但会留下疤痕,而且还导致反复发作。
【治疗中没有坚持】
混合型血管瘤是一种肿瘤疾病,并且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要拥有一定的时间以及耐心。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但是很多的患儿家长就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发生治疗了几个疗程后,发现病情可能会有好转,有消退的迹象。从而就停止治疗。这样不但不能彻底的根治混合型血管瘤,反而会治疗后复发。
【治疗方法的改变】
很多的患儿因为费用上面的问题,以及路途遥远、工作、学习等原因。就可能会出现一种急于求成心态,从而造成了中途改变治疗方案,这是血管瘤治疗过程中的一大误区。这样导致了治疗方案配合病人,而不是病人配合治疗方案了,给治疗带来了难度,导致治疗不彻底。从而反复发作。
【多发性血管瘤误解】
血管瘤疾病随处都可能发病,而有些混合型血管瘤患者把某一部位的血管瘤治愈后,发现其他的部位又有血管瘤出现,误以为混合型血管瘤没有治愈、复发或转移,其实有些并不是如此,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办法预防,所以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治疗。
脊柱血管瘤饮食护理
血管瘤的饮食护理措施: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身体必需的膳食纤维除了谷物,主要来自蔬菜和水果,同时还可促进鱼、肉、蛋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不要吃太咸的食物,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也可以控制与血压有关的其它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病等。
3、油脂的摄入量也要控制,不可多吃。油脂包括动、植物油。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脊髓病变的病因分析
一、依病变的解剖部位
1、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瘤等引起。
2、椎管内脊髓外病变:如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肿瘤、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
3、脊髓内病变:如肿瘤、结核瘤、出血等。
二、具体的病因分析
1、先天发育异常因本病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脑脊液动力异常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工作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病变(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为常见),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
3、血液循环异常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特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导致脊髓病变。总之,在不同情况下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