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初春如何锻炼
心血管疾病患者初春如何锻炼
1、不宜过早
初春晨练不宜过早,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外出锻炼太早,易受寒风侵袭,且各种细菌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加上如果是在粉尘较多的雾霾天,则更不适合锻炼。
2、准备充分
初春,人的肌肉和韧带还比较僵硬,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容易扭伤。准备活动可选择步行、跑步等全身运动,帮助打开全身肌肉。适量进食也很必须,空腹锻炼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建议适当喝些粥,补充点水分,增加身体热量较好。
3、强度适中
在运动中,还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节奏比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比较合适,比如:慢跑、散步、太极、爬山、放风筝等,注意调节好自身节奏,科学运动。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
4、谨防感冒
运动后要注意预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随时擦干,不要穿着湿衣服让冷风吹,以免着凉引起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锻炼
现在好多心血管病患者不会锻炼,不知道应该去如何正确运动,专家认为,步行简便易行,相对安全,应成为年老体弱者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首选保健运动。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
运动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告诫心肌梗塞病人尽量少活动,以减少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心脏破裂的风险,病人和家属便以为心梗后卧床休息时间越长越好,活动越少越好。专家认为这里存在误区,因为“不能运动”使病人惶恐不安,感到生活无望,长期卧床之后很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严重问题。
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运动能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包括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
心血管患者锻炼首选步行
如果身体条件好一些,行进方式上,分为常规慢跑和间歇跑,前者速度一般在30~40秒内跑完100米,后者是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
考虑到运动本身对老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是一种考验,专家提醒:锻炼要科学而安全地进行。运动强度决定了效果:强度过低,只能起安慰作用,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强度过大,无氧代谢的比重增加会让心血管负荷过度,还会损伤运动器官。
因为睡眠后人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且一夜没有喝水使血液黏稠,睡眠中血流速度减慢,若晨起突然出去大幅度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又被清晨室内外的温差刺激,易发生心梗或脑梗。应等太阳出来后,或者黄昏再去锻炼为宜。
小编希望每一位心血管病患者积极正确的去运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会终生受益的,合理的运动会使自己更加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忌高糖
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忌高钾
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若服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由于其有促进排钾的作用,则可多食用些这类食物。
忌豪饮
虽然有报道说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病人有益,但不能因此而不加节制地饮酒。饮酒过量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成为心血管急症的诱因。
忌高脂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否则会削弱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降低疗效,甚至超过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
忌高盐
吃盐过多是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的大忌。过多摄盐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也可引起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患者不拿这个病当回事,而且不知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所以若果你身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让她看看这些禁忌。
心血管疾病患者
笑
现代人心目中标本式的笑容,当属微启双唇,露出八颗白牙的职业化微笑。其实,“笑”对人类来说,最初并不是这样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而是一种特殊的天然保健品。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结合多项科学研究指出,看喜剧、听笑话时最自然、最舒畅的“傻笑”,对下列五类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癌症患者
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目的癌细胞,所幸我们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正是癌细胞的天敌,这些免疫杀手能够摧毁肿瘤细胞。而研究表明,由衷地笑至少能让14基因得到更好的表达,从而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动。因此,对癌症患者来说,笑确实是既不花钱又很安全的良药,当然,它对普通人预防癌症也大有好处。
心血管疾病患者
“大笑能使血管舒张,从而增加内脏血流的供应。”为多家医院提供“大笑康复训练”的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森说,这种效果与有氧运动类似,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对于大多数心脏病人的康复,也是十分有益的。
哺乳期妇女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处在哺乳期的妈妈更有理由开怀大笑。有研究指出,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后,母亲乳汁中褪黑激素的水平会得到提高,皮肤过敏的婴儿喝了这种奶,过敏反应会大大降低。
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愁眉不展?小心会错过康复的良机。通过多项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饭后实在应该笑一笑,因为发笑带来的肌肉运动和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能防止血糖水平升高!
体质差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在绽放笑容之前,人们对欢笑的期待也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喜剧开幕前,研究人员抽取了观众的血样,结果发现其内啡肽的含量已经增加了27%,生长激素的含量增加了87%。内啡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生长激素对肌肉、骨骼和内脏有益,这种健身效果可以算得上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开怀大笑好处
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里,语言文字可能不相通,握手、拥抱、鞠躬等动作的含义也千差万别,但真诚的笑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代表着友好与快乐。对保健也有良好功效。
中国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谚语则认为:“开怀大笑是剂良药”。笑对健康的益处,得到了中西方医学专家的普遍认可。美国《观点碰撞》杂志又最新刊文向大家介绍笑的趣闻与好处,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专家,教大家正确认识“笑”,学会“笑”。
笑是人天生的本领
“笑很简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笑也很复杂,蕴含着许多人们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的学问。”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逊是“世界欢笑旅行”组织的创始人,他对笑进行了多年研究,号召人们大笑。同时,他还与同事一起发现了许多关于“笑”的科学趣闻。
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有时可以调用53块肌肉,有时则只用到5块肌肉。
人一生下来就会笑。芬兰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在睡梦里微笑。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女人比男人更爱笑。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容易大笑,女婴也比男婴爱笑。这是因为女人的感情容易外露。调查还发现,69%的人认为微笑的女人比涂一脸化妆品的女人更迷人。
笑分为两类。笑虽然有19种,但只归为两类,一种是社交类的礼貌性笑容,调动的肌肉较少;另一种是发自肺腑由衷的笑,牵涉两颊的肌肉比较多。
笑比皱眉更容易。相对于皱眉来说,脸部露出笑容所调动的肌肉数量更少、用力也要小一些。既然绽放笑容如此简单,何不少一些愁眉苦脸,多一些开心的笑呢?
开怀大笑有六大好处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教授迈克尔·米勒称,大笑可以提高内啡肽水平、强化免疫系统、增加血管中的氧气含量。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认为,笑对抑郁症患者有很大帮助。研究显示,笑主要有以下六大好处。 笑是特效止痛剂。研究证明,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风湿、关节炎的人,也要经常笑笑,以减轻病情。
燃烧卡路里,帮助减肥。大笑是保持身材苗条的最佳方法。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笑10—15分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使人心跳加速,燃烧一定能量的卡路里。
增强免疫力。笑能令体内的白血球增加,促进体内的抗体循环,这都能增强免疫能力,对抗病菌。另外笑也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给人很有活力的感觉。
使心脏更强壮。研究显示,风趣幽默、喜欢与人谈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低。由于笑能使血液循环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因而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减少心脏病发生的机会。
笑助人升职。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善社交、充满自信,还能促进自我价值感上升,帮助人们有勇气克服难关。爱笑的人最容易得到晋升。
赶走压力。一个人大笑的时候,身体立即释放内啡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强迫自己笑也能有同样效果。
小习惯让你笑口常开
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人笑得越来越少了。其实,要想做到笑口常开,就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专家们建议可以培养以下一些习惯: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笑容,遇到朋友、同事或者匆匆行走的路人,要尽量对他们微笑;多结交乐观的朋友,遇到快乐的事情一定要与周围的人分享,也耐心聆听他人快乐的事情,因为笑能传染;如果你性格内向不爱笑,可以尝试看些喜剧片或笑话,并尝试讲给别人听;有颗豁达的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着想;强迫自己笑,慢慢地笑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笑一笑,十年少。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怎么锻炼才好
不宜发怒心血管病人往往因大怒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平静的情绪,不急躁,不激动,豁然大度.不宜突然用力突然用力时机体与环境间不适应,可以引起机体应激瓜,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肌张力增加等.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管腔本来就变窄,所以特别容易在突然用力时引起心肌梗塞
早晨不宜剧烈运动早上起床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是造成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早上进行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会比运
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用药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于是,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久病成医,无视医生的指导,凭老经验自行用药,以致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一些悲剧。迷信药价贵就是好,有一患者老张患高血压三年了,一直服用一种价格较低的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最近,老张听说药价贵的药副作用小、疗效好,尤其是进口药,于是,老张自行寻来一些进口药服用,结果血压反而不正常了。殊不知,所谓好药,应该是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的确,有不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都比较贵,而且贵的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同类型的便宜药好一些,但贵的药不一定是好药。要知道,有些药的价格贵,可能是因为该药是一种新药,前期投入较多而产量较少之故,但有些药的价格贵,仅仅是因为换了更加花哨的包装而已,或是将原来就有的几种药重组,改头换面而提高了价格。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患者应该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以药的价格高低来取舍。
间断治疗自行停药。忙碌的李某患有高血压,平时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轻了,就把药扔在一边。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高达200/120毫米汞柱。像这种服药吃吃停停的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症状控制了,血压量了几次都不高,就是疾病治愈,可以停药了。实际上,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而只能将血压控制好,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
还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停药,其实毫无必要。因为任何一种药物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药品说明书止列出的种种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实验和应用中曾出现过的反应,一般比例都很小,并不是说每个服用该药的患者都会发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仍然是利大于弊。
道听途说盲目用药李大伯得了高血压,听邻居老马说,用某药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自行服用这种药。服药后,血压是降下来了,可他却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等症状。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钟左右。原来,老李以往心率就很慢,而该药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并不适用。因此,用药忌生搬硬套,由于个体差异,适合他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你。况且,降压药是一种处方药,应该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提醒心血管病患者要加强保健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期,主要是因为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痉挛,此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流加快、心率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头疼、头胀、头重等症状,甚至引起心肌梗死、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因而建议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突发。
防寒保暖第一位
天气寒冷,为保持自身体温,耗氧量剧增,加之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上升,更易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陈院长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冬季保健首先当注意保暖防寒,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因冷发病。
不可随意停药
近日,一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七旬老人,自行停药后引发了急性心衰,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陈小中院长介绍,老人来到医院时高压260mmHg、低压120mmHg,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冬季不宜晨练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陈院长建议冬季不宜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太阳升起后或下午锻炼,锻炼中也不要选择激烈的运动项目。
睡前一杯水,室温适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凌晨起病的很多,陈院长建议在睡觉前喝一杯水,可缓解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要减少起夜次数,睡觉时房间要保持适度的温度。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心血管病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而且应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口袋里。当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最后陈院长提醒,除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作息时间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在这个时间段,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等)及其家属尤其要特别警惕,避免因冷发病。一旦感到胸前闷痛、头晕、气喘、冒冷汗,或是疼痛转移到下巴,左臂麻木等现象,很可能是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前兆。患者必须迅速就医或及时告诉旁人,帮忙拨打120急救。
提醒心血管病患者要加强保健
防寒保暖第一位
天气寒冷,为保持自身体温,耗氧量剧增,加之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上升,更易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陈院长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冬季保健首先当注意保暖防寒,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因冷发病。
不可随意停药
近日,一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七旬老人,自行停药后引发了急性心衰,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陈小中院长介绍,老人来到医院时高压260mmHg、低压120mmHg,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冬季不宜晨练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陈院长建议冬季不宜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太阳升起后或下午锻炼,锻炼中也不要选择激烈的运动项目。
睡前一杯水,室温适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凌晨起病的很多,陈院长建议在睡觉前喝一杯水,可缓解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要减少起夜次数,睡觉时房间要保持适度的温度。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心血管病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而且应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口袋里。当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最后专家提醒,除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作息时间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在这个时间段,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等)及其家属尤其要特别警惕,避免因冷发病。一旦感到胸前闷痛、头晕、气喘、冒冷汗,或是疼痛转移到下巴,左臂麻木等现象,很可能是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前兆。患者必须迅速就医或及时告诉旁人,帮忙拨打120急救。
患了糖尿病心脏病还能做运动吗
运动形式可以非常简单,如经常步行、跑步或游泳。运动能防止妇女2型糖尿病(通常称谓成年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
首席研究人员,波士顿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弗兰克. 胡博士指出,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美国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千六百万人。同大众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机率高出2—4倍,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机率则高出3—5倍。
众所周知,锻炼能减少大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效却一直不清楚,因为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过去,医生对让不让糖尿病患者进行锻炼一直比较谨慎。因为运动能够改变血糖水平,诱发低血糖症,或者可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胰岛素量,使医生必须相应地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另外,糖尿病患者运动也非常困难,因为疾病引起的腿部或足部神经损伤使跑步和步行等负重训练成为一种负担。
不过,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尽管存在潜在的局限性,适度的运动(如快步走)对糖尿病患者极其有帮助。
实验时间为1980—1994年,实验对象为5,125名患2型糖尿病的女护士。胡和同事们发现进行锻炼的女性患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减少。同不活动者相比,那些每周至少保持4小时的适度到激烈的体育锻炼者,心肌梗塞和中风发病率几乎降低了40%。
胡说,“我们发现,如果女性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超过一小时的适度的锻炼,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减少45%。这一结果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相当显著,因为她们极易诱发心脏疾病。”
研究证明,即使是快步走,其效果与更为激烈的锻炼方式,如奔跑和慢跑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同慢跑相比,步伐加快能使发病机率降低。
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要谨慎
很多老年人的牙齿都有一定的问题,因此,不少老年人选择拔牙治疗,但是,老年人也有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拔牙时要特别注意。
拔牙是一种具有损伤性外科手术,紧张、恐惧、疼痛等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等,因此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拔牙需谨慎。
具有以下情况者: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塞,半年内发生脑中风,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Ⅲ~Ⅳ级、有端坐呼吸、紫绀、双下肢水肿等,心脏病合并高血压,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血压高于180/100mmHg等,视为拔牙禁忌禁忌症。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赵吉宏
对于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视为拔牙相对禁忌症。如果病情稳定,自我感觉良好,可术前服用消心痛等药物,通过笑气镇静,采用计算机控制下的无痛麻醉,在心电血压等监护下,接受预拔牙处理。根据预处理时患者的状况及监护情况,决定拔牙或暂缓拔牙。
温馨提示:根据上述介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要提别注意,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颈椎病患者锻炼法
游泳游泳是一项好运动,因为游泳时经常要把头抬起来呼吸,有利于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的保持。活动了颈椎,协调了全身肌肉和骨骼。
放风筝
孩子们很喜欢放风筝,放风筝时抬头向天看,不知不觉就活动了颈椎。这些传统的娱乐项目实际上非常好的,老抱着手机和电脑,自己的身体也就慢慢废掉了。
仰天长啸两腿分开站立,十指交叉置颈后,两肘自然下坠,两手给一定力量向前、下拉,头后仰,后仰时要慢慢深吸气,注意用力不要过大,身体后仰时应该是身体最放松的时候,此时慢慢呼气。
回头望月
两腿分开站立,双臂下垂,双腿微屈,上体前倾并向右后旋转,头随即旋转向后,做望月姿势,左手上举置头后方,还原。再按相反方向重复做。望月时间要长一些。
举天压地两腿并立,双肩下垂。右手心向上提起,翻掌向上托出,尽量向上伸直手臂,左手掌用力下按,头后仰,向上看天。每次做的停留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
桥上观鱼两腿分立,双手叉腰,头颈向前伸并转向左下方,双眼向前下看鱼儿嬉戏。停留时间可长一些。
伸颈顶球双腿分立,双手叉腰,头顶部向上伸,看天花板,如头顶球,每次持续一段时间,这招还会对高血压很有效。
猫伸懒腰
四肢着地对于颈椎以致整个脊椎都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整个脊椎的灵活性。还可以改善椎间盘的新陈代谢。
扩胸运动站立,双脚同肩宽,调整呼吸,双手握拳,掌心相对。水平方向缓缓地扩展双臂至身体两侧,使身体呈现一个字,这时感觉后背部夹紧,停留5秒,返回,做10-20个。
抬头望月站立,双脚同肩宽,调整呼吸,抬头向上看,双手抱住后脖颈。然后双肘往后夹。这时感觉夹着后背部,停留五秒钟,返回,做10-20个。
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用药
我们出门旅游时候,由于旅游相关因素,如旅游地点、气候、压力、疲倦等,加上飞机在高空时导致缺氧等原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旅游造成死亡的原因中,高达50%与心血方面疾病有关。而预防强过治疗,事前充分准备及留意,其实多数疾病与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于是,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久病成医,无视医生的指导,凭老经验自行用药,以致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一些悲剧。迷信药价贵就是好,有一患者老张患高血压三年了,一直服用一种价格较低的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最近,老张听说药价贵的药副作用小、疗效好,尤其是进口药,于是,老张自行寻来一些进口药服用,结果血压反而不正常了。殊不知,所谓好药,应该是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的确,有不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都比较贵,而且贵的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同类型的便宜药好一些,但贵的药不一定是好药。要知道,有些药的价格贵,可能是因为该药是一种新药,前期投入较多而产量较少之故,但有些药的价格贵,仅仅是因为换了更加花哨的包装而已,或是将原来就有的几种药重组,改头换面而提高了价格。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患者应该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以药的价格高低来取舍。
间断治疗自行停药。忙碌的李某患有高血压,平时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轻了,就把药扔在一边。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高达200/120毫米汞柱。像这种服药吃吃停停的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症状控制了,血压量了几次都不高,就是疾病治愈,可以停药了。实际上,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而只能将血压控制好,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
还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停药,其实毫无必要。因为任何一种药物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药品说明书止列出的种种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实验和应用中曾出现过的反应,一般比例都很小,并不是说每个服用该药的患者都会发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仍然是利大于弊。
道听途说盲目用药李大伯得了高血压,听邻居老马说,用某药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自行服用这种药。服药后,血压是降下来了,可他却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等症状。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钟左右。原来,老李以往心率就很慢,而该药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并不适用。因此,用药忌生搬硬套,由于个体差异,适合他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你。况且,降压药是一种处方药,应该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身体状况、患病时间等因素都有所不同,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药物,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各种误区千万不可踏入。
哪些人不宜冬泳 心血管疾病患者
如果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不宜进行冬泳,水压对人的心脏血管会造成较大的负担,身体不适应的话很容易加重病情。
番茄红素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些含有番茄红素的药丸能够帮助改善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不过研究人员提醒,比起吃药丸人们最好还是选择实实在在的水果食用。
研究人员发现在两个月内每天摄取7毫克番茄红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提升了53个百分点,获得提升前这些病人并未刻意摄取番茄红素。
英国阿登布鲁克医院内科医师兼临床药理学顾问,剑桥大学副讲师Joseph Cheriyan博士告诉我们,研究已经清楚的展现出番茄红素对患有心血管疾病个体血管功能的提升作用,这种物质能够为心脏病及中风高风险群体的饮食健康提供保障。
不过血管功能得到提升是否意味着心脏病风险降低尚不能确定,Cheriyan博士表示,还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测试才能够进行判断。
先前已有研究发现在采取地中海饮食的民众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低,而这种地中海饮食的特点之一就是包含许多能够提供番茄红素的西红柿、蔬菜和橄榄油。虽然其他研究已经发现了番茄红素摄取与心血管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但这些研究未能显示番茄红素对人体血管功能的作用。
在目前的研究里,3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36名健康人按要求服用了乳清番茄丸或安慰剂,由于是双盲实验,药丸不通过研究人员分发,参与者们也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否是安慰剂。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参与研究前也服用了一些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只是这些病人的血管功能与健康的参与者相比依然是受到了损伤的。
糖尿病患者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
锻炼应避开降糖药物作用的最强时间。锻炼要持之以恒,除有急性 病外切勿中断。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运动后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锻炼;根据运动前后血糖变化,适当减少药量;运动时或运动后吃一些东西;餐前胰岛素注射改为腹壁皮下。
有发热、严重感染、酮症、严重心脑肾、视网膜合并症及高血压者,应禁止锻炼。
近期血压偏高、水肿、蛋白尿、轻度心脑供血不足、屈光改变者,运动时脉搏应限制在本人最快脉搏的80%左右,或仅限于步行活动。
血糖忽高忽低的脆性糖尿患者不宜急于锻炼,若要锻炼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勿作大运动量锻炼。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精微物质,都是靠它来推动,脾虚则运化不畅。加上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度等几个方面,诸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最终导致脾虚,甚至脾气下陷。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脾气不足、脾气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