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故事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故事
初次描述
因为胃液的强酸性,幽门螺杆菌很聪明的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正是因为胃液的强酸性,早期人们都认为没有细菌能在极酸的胃液中生存。一直以来,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
直到1875年,德国的解剖学家发现了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他们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可惜没能体外培养成功,慢慢的就被人们淡忘了。
1893年,意大利的Giulio Bizzozero博士也观察到胃黏膜表面有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存在,可惜,他没有更进一步研究它。
1899年,波兰的Walery Jaworski从灌胃液中发现了螺旋状细菌,他称之为小皱弧菌。他猜测这个细菌可能是胃炎的致病因。这是世界第一个提出此学说的人。此说甚至被收进当时的胃病手册。遗憾的是,他是用波兰语发表的文章,没引起足够重视。(可见,学好外语多么重要)
20世纪的早期,陆陆续续,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都发现了胃黏膜表面的这个螺旋状的细菌。但是1954年,美国的PALMER博士检查了1180个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后,没有发现可靠证据显示这种细菌的存在。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给幽门螺杆菌泼了当头一瓢冷水。
1975年STEER博士发表在临床病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胃黏膜中的这种螺旋状细菌的存在。再次将幽门螺杆菌热炒了起来。
马歇尔发现幽门螺杆菌
直到1979年,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1年,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
Warren给了Marshall大约20个胃病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都有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其中有一位就是Marshall的病人。这位病人之前抱怨胃部不适,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所以Marshall将这个女患者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那里,给她抗抑郁剂治疗。当Marshall看到这个报告后,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
他给其中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这个老病号欢喜的来告诉他,他再也没有感觉胃痛了。
Marshall受到极大鼓舞。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分离这个螺旋状细菌,试图体外培养以证实它的存在和致病可能。可惜,屡试无果。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幽门螺杆菌不同。那时候,他们常规只培养两天,两天后如果没有看见细菌,就果断抛弃了。
1982年的东圣节,他俩又再次尝试,将含有细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在培养箱中,就回家度假了。也许是节日的气氛过于热烈,或者是他们本不抱希望。欢快的节日让他们忘了实验室中还有细菌在培养。5天后的周二,Marshall接到实验室助手兴奋的电话,要他速来实验室。他们终于培养成功了(这说明休假有多么重要)。
培养成功的Marshall和Warren欣喜异常,开始到处参加学会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试图告诉医学界胃溃疡甚至胃癌可能是这种细菌引起的,根治细菌是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有效手段。
Marshall去了皇家澳大利亚医师协会年会,发表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然而,遭到的却是大多数医生的呲之以鼻,被认为太荒谬了。那时的医生普遍认为胃病是压力或者辛辣引起的。没有人相信胃病会是细菌造成的。
他们没有气馁,给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写信阐述他们的观点。可惜,换来的还是被无视。
然而,临床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病例,让他们深信自己的结论。可惜,两个医生,没有足够的经费进一步研究下去。Marshall开始到处写信求助。这一撼动传统药物公司治疗方式的提议没有意外地遭到了大多数药物公司的无视或者嘲笑。
最终,他俩得到了一家小药物公司赞助,开始做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用抗菌素治疗后的患者疗效显著,与之前的抑酸剂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Marshall拿着他的结果来到了布鲁塞尔的国际微生物学会发表。
参会的微生物学家们被深深震撼了。
回来后,他俩再次给柳叶刀写了一篇完整的论文。不出意外,被断然拒绝了。
之后,苦闷的Marshall到处参加学会,演讲自己的发现和观点。然而,抑酸剂当时是一个3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他所到之处,满是嘲讽和拒绝。
他俩于是试图在动物身上再现感染造成的胃炎模型。可惜,又是屡试屡败。
1984年,Marshall和Warren在柳叶刀发表了那篇石破天惊的论文“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部发现的不明弯曲杆菌”。
同年,Marshall又一次参加学会,发表幽门螺杆菌学说。午餐时间,他听到周围一群各国消化科医生均嘲笑讽刺,说一个澳大利亚医生荒谬的认为有细菌可以在胃液存活且导致胃溃疡,真可笑。
Marshall一怒之下,回到澳洲,拿起一大杯含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就喝。几天后,他开始腹痛呕吐。5天后,他清晨被痛醒。10天后胃镜证实了胃炎和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他此时才告诉他被吓坏了的妻子,他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
1985年,他俩将这一勇敢行为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不可思议的是,仍然没有得到应得的重视。这篇文章沉默了近10年。
在这沉默的十年间,Marshall于1986年移民到了美国。美国媒体,如读者文摘,开始以“豚鼠医生用自己做实验,治愈了溃疡“做题目开始报道。Marshall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9年,这个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终于,NIH和美国FDA开始接受并宣传这种新的观点。
到了1993至1996年间,全美的医学界开始转变观念。
Marshall和Warren的名字开始见诸世界媒体。
1994年,美国NIH发表了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
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Marshall可称得上有大智慧大勇气。他的坚持和勇气,造福了之后的千千万万胃病患者。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等于患上胃病吗
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并非都要治疗,沙卫红指出,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指南提出,做这项检查的基础,不是因为发现阳性才会进行治疗,而是为了做治疗才会去做这项检查,即是“抱着治疗目的去做检查”,如果没有准备治疗就不要查幽门螺杆菌。她建议胃溃疡、胃淋巴瘤、胃癌、胃癌高危人群者在治疗时要查幽门螺杆菌,对病情的治疗帮助极大,若没有这些病者无需检查幽门螺杆菌。
对于需要杀菌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规范性相当重要。沙卫红强调:“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者,一定要找大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治疗。现今由于部分医院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不规范,导致很多患者对幽门螺杆菌耐药,细菌很难杀死。原有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目前因耐药只有不到70%的根除率,现在已提倡用四联疗法除HP,疗程10-14天左右,可大大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此外,她还呼吁大众,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杀菌效果跟不吃药是一个样,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用药。
感染幽门螺杆菌别太担心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和沃伦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首次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继而成为30年来最著名的细菌。两位发现者因此荣获了200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是因为这两位专家的研究,人们才知道胃里有这样一种细菌:它的长度只有2到3微米,紧贴在胃黏膜的表面,而不是游荡在胃液中。在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近日举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上,专家介绍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传染病像幽门螺杆菌一样感染全球半数以上的人;世界上没有一种细菌像幽门螺杆菌一样诱发如此多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还与某些血液、口腔、皮肤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公众卫生健康的大问题。据介绍,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95%至1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85%至95%;胃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70%至80%;胃癌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
幽门螺杆菌是最大的传染病听起来可能有点儿吓人,有人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忧心忡忡,担心会变成溃疡病、淋巴瘤。北大医院胡伏莲教授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但是公众也不用过分担心。查体时发现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最好去医院看病。到底该怎么治疗,应该由医生来决定。有些人没有什么症状,可能就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初始治疗不规范,有可能会出现细菌耐药。细菌一旦耐药以后,即使找到有经验的医生,治疗起来也比较难。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传染给别人吗?专家的答复是肯定的。幽门螺杆菌的传染与环境有关、与卫生条件有关、与家里的经济状况有关。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传染源,人—人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胃—口传播已被医学界认可,粪—口传播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传播。我国居民饮食普遍不习惯分餐,家人朋友一块吃饭不用公筷,你给我夹一筷,我给你夹一筷,这就是感染的过程。还有一些老人看小孩的时候,把饭菜嚼嚼喂给孩子,如果大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传染给孩子。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因此如果夫妇两人中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治疗最好两个人一块儿去检查、治疗。
幽门螺杆菌传染吗
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消灭Hp,这些疾病可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它启动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和最终胃癌的发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预防胃粘膜癌前变化(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清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风险大大降低。幽门螺旋杆菌非常顽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规的治疗方案,否则自愈率接近于零。
注意:幽门螺杆菌原本就跟人类共生共存千百万年,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也有不同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幽门螺杆菌的差异,还可以作部族迁移的证据。所以能够与人类共存共荣,一定有其必要性的一面。幽门螺杆菌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整个消化系统内在的平稳受到破坏,幽门螺杆菌才大量滋生,也才导致溃疡。所以不恢复整个消化系统的稳定,汲汲追求消灭幽门螺杆菌,难免舍本逐末,最後还是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因
1、共餐: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腔传播,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使全家人都被感染。经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2、饮食不洁: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推荐阅读: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3、脾虚: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都容易导致脾虚,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脾虚有密切关联。脾虚型的慢性胃病患者大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这类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一定缺陷,给幽门螺杆菌侵入提供了机会。
4、接吻:科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唾液中。而爱人之间的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做胃镜吗 HP阳性没有症状也要做胃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很多人可能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并不代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很轻。曾经有过报道说有位患者发现幽门螺杆菌多年一直没有症状,有天突然感觉胃部不适去检查发现胃内布满了幽门螺杆菌,并且有发现早期癌变。所以没有症状的HP感染也要定期检查胃镜,排出疾病隐患。
幽门螺杆菌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微生物学中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黏膜上,是人类至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鸟体内找到。
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超过50%,约7亿人感染了此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居具有可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粪便传染,接吻、共餐、共用牙具等都有可能中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中国,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在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幽门螺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因此,如果有家人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人应特别注意。
怎么治疗才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全面检查
选择C14做初步检查,如果幽门螺杆菌超标,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方便治疗。
2、合理治疗
一般来说,一线治疗会选择经典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者益生菌治疗:卫悦可益生菌。经典三联价格便宜,经济压力小,比较容易坚持。益生菌根除率高,但是价格略贵。
然后在进行一个疗程后,进行复查。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恢复正常,会停止治疗做好愈后,避免过度治疗造成耐药性。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依然高,会调整用药方案,比如用呋喃唑酮替换甲硝唑,在经典三联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制剂,就能够提高根除率。
3、愈后护理
在复查幽门螺杆菌被完全清除之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严格遵守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注意事项,给胃部微生态形成创造时间,来恢复胃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4、定期复查
在之后的每年,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一旦出现反弹迹象,就及时采取治疗办法。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则使用一个月的卫悦可益生菌,维持胃部微生态环境,保护胃部免疫力。
根除小细菌预防胃癌变 不能忽视的幽门螺杆菌
发现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咋办?
胡伏莲教授称,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要惊慌无措,但也不要认为不要紧。
第一 你是不是需要去治疗,要找医生检查咨询,不要自行判断下结论。
第二 如果需要治疗,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千万不要自己在网上查找治疗方案,擅自治疗是不可以的。
第三 如何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至关重要。感染幽门螺杆菌你也不要惊慌无措,记住去找医生治疗就可以了。
第四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有家庭集聚性的,如果你家里有这么一个病人,必须注意。比如爸爸或妈妈有胃癌家族史,即使这个病人的病治好了,家人也都有被感染的危险。所以,如果家里的某人需要治疗,那么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有可能需要同时来治疗。
体内发现幽门螺杆菌必须根除吗?
如果是你有胃癌家族史,你平时生活习惯又不是那么好,建议你进行治疗,将幽门螺杆菌根除。根除幽门螺杆菌,明显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如果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萎缩、肠化、非典型增生等病症,虽然说不容易逆转,但是根除的话可以减慢这些癌前病变发展的速度,如果不根除的话,很容易诱发胃癌。
如果你长期有胃息肉,切掉,隔几天又有了,你首先应该想到根除幽门螺杆菌。举个例子,有个病人有胃息肉,胃里就像长了玉米一样,从胃颈到胃底再到胃窦,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胃息肉,没法切除。医生特别为他做了个治疗方案,先根除幽门螺杆菌,再抑制胃酸,第三进行保护胃黏膜,八个月以后再检查,胃里的那些息肉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