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症状
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症状
一、慢性中耳炎
1、流脓: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流脓。脓液的状态可以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感染性脓液质地稀薄,没有异味,预后也比较好。而感染性脓液量少粘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强烈的异味。
2、听力下降:慢性中耳炎会根据程度不同患上轻重不一的听力下降。由于多数都是一边耳朵听力下降,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小朋友和家长忽略。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二、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会根据发病进程分为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以及坏死性中耳炎。芬兰一项最新研究说,幼儿如果经常患急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处理功能受影响。
1、早期(卡他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又被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听觉障碍为此类中耳炎的最常见症状。卡他性中耳炎的听觉障碍很有特色。患上卡他性中耳炎的小伙伴们听外面的声音会非常低,但听自己说话声却是会变大。在吞咽时,患耳内有回声。有时体温会有轻微的升高。小儿患病后会比表现为高热,哭闹不安。小儿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分泌性中耳炎在3岁幼儿当中患病率最高。武汉市儿童医院历经三年时间,对市属15家幼儿园内36岁的7469名儿童调查发现,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为百分之六点六七,其中3岁患病率最高,而中耳炎因症状极易被家长忽略,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耳聋。
2、中期(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害耳底。顾名思义,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以疼痛、脓液为主要症状的中耳炎症。小朋友患上化脓性中耳炎后会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和消化道症状。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40°C。惊厥,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晚期(穿孔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可以说是发展到最晚期的急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会由于鼓膜穿孔会有大量的脓液外流。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着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粘脓性或脓。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知道宝宝中耳炎症状后,那么如何预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中耳的感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三种类型。相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来说,急性中耳炎的危害虽不如后两者大,但它若不能及时治疗也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说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它的危害主要有: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颅内并发症则包括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有生命危险。
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 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 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究竟儿童患上中耳炎该怎么护理呢?百分之六十五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比较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 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 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
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 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宝宝如果出现中耳炎是话不仅要治疗,护理对患儿的宝康复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专家建议大家在给宝宝治疗中耳炎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宝宝恢复的更快。
宝宝中耳炎的预防
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
避免病菌感染。
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专家指出,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 不可拖延。
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最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补。
急性中耳炎的护理办法有哪些呢
中耳炎疾病带来了特别多的苦恼,会给耳部方面的健康带来相当多的危害,因此大家要重视中耳炎的出现,这种疾病的到来是要注意治疗的,那么疾病的护理工作也是要加强起来的,关于中耳炎的护理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 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 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究竟儿童患上中耳炎该怎么护理呢?65% 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比较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 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 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 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宝宝如果出现中耳炎是话不仅要治疗,护理对患儿的宝康复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专家建议大家在给宝宝治疗中耳炎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宝宝恢复的更快。
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 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 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宝宝如果出现中耳炎是话不仅要治疗,护理对患儿的宝康复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专家建议大家在给宝宝治疗中耳炎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宝宝恢复的更快。
以上的内容带朋友们了解到了中耳炎的护理办法是什么了,中耳炎的出现会困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且严重的侵害到了耳部方面的健康,因此大家要将中耳炎疾病认识清楚,必须要积极的做一些中耳炎的预防,耳部的护理也要加强起来才可以。
宝宝中耳炎推拿手法 小儿中耳炎日常防护
1.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宝宝,应遵照医嘱用抗生素,最好连续使用一周。有高热者可同时酌情用退热药,按医嘱每天给宝宝耳部上药,但在滴药前要先揩去耳道内的脓液;在鼓膜没有愈合之前,应避免水进入耳道。
2.宝宝感冒后,父母应用干净手帕或纸巾帮助其轻轻擦去鼻腔分泌物,对于较大的宝宝,要指导其正确擤鼻涕,即交替将鼻翼压向鼻中膈,分别擤左右两个鼻孔,切忌用手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反流至中耳内,诱发中耳炎。
3.不论是发生急性中耳炎还是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重视,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不可拖延。饮食最后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以免孩子应咀嚼导致疼痛。
4.治疗中耳炎期间尽量不要再给孩子清利耳屎,以免不小心加重对耳膜的损伤。
宝宝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导致耳朵进了水,使液体常在中耳积聚,就有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我们通常熟知的“耳道进水会引起中耳炎”的说法,实质上说的是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使得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或者是脏水中的细菌留存在耳道内,增加耳朵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耳朵只要进水就会发炎。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时候进入一点水是没有关系的。
宝宝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当水流入宝宝耳朵,应立即将宝宝头部向入水一侧倾斜,用消毒棉球(棍)轻轻将水吸出,并擦干净,一般棉签只能擦到耳朵外周,做这些动作时要小心轻柔,以免捅伤鼓膜;如果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一旦内耳有积水,应立即去医院进行专门处理。
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