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绒促性素的用法用量
注射用绒促性素的用法用量
1.成人用量:
①男性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所致性腺功能低下,肌内注射1000~4000单位.每周 2~3次,持续数周至数月。为促发精子生成.治疗需持续6个月或更长.若精子数少于500万∕ml.应合并应用尿促性素12个月左右。
②促排卵.为女性无排卵性不孕或体外受精,于尿促性素末次给药后一天或氯米芬末次给药后5~7天肌内注射一次5000~10000单位,连续治疗3~6周期.如无效 应停药。
③黄体功能不全,于经期15~17天排卵之日起隔日注射一次1500单位,速用5次.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作调整。妊娠后,须维持原剂量直至7~10孕周。
④功能性子宫出血.1000~3000单位肌内注射。习惯性流产、妊娠先兆流产1000 ~5000单位肌内注射。
2.小儿用量:
①发育性迟缓者睾丸功能测定.肌内注射2000单位.每日一次.连续3日。
②青春期前隐睾症.肌注1000—5000单位,每周2~3次,出现良好效应后即停用。 总注射次数不多于10次。
女性患上功血可用促进排卵治疗
功血这种疾病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月经不调,所以很容易被一些女性所忽视,目前对于功血的治疗来说人们也是非常关注的,其实女性患上功血可用促进排卵治疗。功血的促进排卵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功血的促进排卵治疗,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和育龄期功血尤其不孕患者。其中常用的药物有克罗米芬、绒促性素和尿促性素等。
目前常用治疗功血的药物有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绒促性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四种药物。克罗米芬为非甾体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它在下丘脑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服50mg,连续5日。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氯米芬剂量逐渐增至100-200mg/d。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引起多胎妊娠。排卵率为80%,妊娠率仅其半数。
尿促性素每安瓿含FSH及LH各75U。FS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LH而诱发排卵。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尿促性素1-2支,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停用尿促性素,加用HCG5O00-l0000U,肌内注射,以提高排卵率。应注意应用尿促性素时易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故仅用于对氯米芬效果不佳、要求生育的功血患者。
绒促性素具有类似LH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FSH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大剂量肌内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以诱发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过去应用GnRHa小剂量脉冲式给药起增量调节作用,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现多主张先用GnRHa作预治疗,约需8周时间达到垂体去敏感状态,导致促性腺激素呈低水平,继之性腺功能低下,此时再给予GnRHa血脉冲治疗或应用HMG及HCG,可达到90%的排卵率。仅适用于对氯米芬疗效不佳、要求生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一)一般治疗
维持正常体重可预防PCOS的远期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
(二)药物治疗
(1)氯米芬
在治疗期间,应记录治疗期间的基础体温、促排卵、血清孕酮和雌二醇的测定。无排卵和妊娠后克罗米芬治疗6到12个月,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加氯气,溴隐亭治疗或HMG、FSH及GnRH治疗。
(2)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
停用氯米芬后第7天加用绒促性素(HCG)2000~5000U肌注。
(3)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基于它可抑制来自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过多雄激素。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泼尼松每天用量为7.5~10mg,2个月内有效率35.7%,闭经无排卵者的卵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用氯米芬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在治疗周期中同时加服地塞米松0.5mg,每晚服2.0mg,共10天,以改善氯米芬或垂体对促性腺激素治疗反应,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4)尿促性素(HMG)
主要用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减少的患者,促性腺激素(HMG)是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纯化,含有FSH和LH,两者比例1:1,每含FSH和LH的75u安瓿。
尿促性素(HMG)被视为治疗无排卵不孕的备选诱发排卵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多,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危险性较大。一般开始每天肌注HMG1安瓿,3~4天后如血清雌二醇水平逐渐增加则继续用药,若雌二醇水平不上升可再增加0.5~1安瓿,3天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用量。
当尿雌激素水平达50~100μg/24h,或血清雌二醇在500~1000pg/ml时或卵巢增大明显者应停药。绒促性素(HCG)的治疗剂量应因人及治疗周期而异,并备有严密的卵泡成熟监测措施,防止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可促进垂体的FSH和LH释放,但长期应用使垂体细胞的GnRH受体不敏感,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减少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其作用可逆,开始对垂体的FSH、LH和卵巢的性激素起兴奋作用,14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28天达去势水平。
(6)FSH
FSH有纯化的和重组的人FSH(rhFSH)2种。FSH是多囊卵巢较理想的治疗制剂,但价格昂贵。并可能引起OHSS。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卵巢变化。剂量以75U较安全。FSH也可与GnRH-A联合应用,以提高排卵成功率。
(7)溴隐亭
适用于伴有高PRL的ICOS患者,初始剂量1.25mg,2次/d,可逐渐增加到2.5mg,2~3次/d,餐后服用。
改善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方法有哪些
理疗:高频理疗中的短波或超短波理疗,有促进内分泌失调不孕患者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营养的作用。
雌激素:用以诱发排卵和改善宫颈黏液质量,方法有单纯雌激素周期治疗和雌-孕激素联合的人工周期治疗,炔雌醇(乙炔雌二醇ethinylestrodiol,EE),0.05mg,内分泌失调不孕患者每晚1次,20天为1个周期,连续3~6个周期,停药后排卵,妊娠率为18%,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不增加多胎率,B超证实卵泡成熟,宫颈黏液评分高,仅为轻度排卵障碍可以用大量雌激素(常用苯甲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等)模拟雌激素生理峰值,停药36h后产生LH峰值,促使排卵,已烯雌酚由于孕期使用影响胎儿发育,使用减少。排卵前给予少量雌激素可以改善宫颈黏液,提高妊娠率,用法是炔雌醇0.025mg/d,自月经第5天起连续7~9天。
氯米酚(克罗米酚)+绒促性素(HCG):本方法适宜于单用克罗米酚后卵泡发育良好,但不能自发排卵者,方法是内分泌失调不孕患者月经周期的第5天起,50mg/d,连续5天,停用克罗米酚后第4天起,通过宫颈黏液评分和B超观察,待卵泡成熟时即用绒促性素(HCG)10000U,共2天,第3天再用5000U,绒促性素(HCG)能促发排卵和维持黄体功能,加用绒促性素(HCG)后排卵疗效提高50%。
注射用绒促性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可促排卵,可增加多胎率,而使的新生儿发育不成熟,并有发生早产之虞。
2.有下列情况应慎用:前列腺肥大、哮喘、癫痫、心脏病、偏头痛、肾功能损害等。
3.发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卵巢肿大,胸水、腹水等合并症时应停药或征求医生意见。
4.使用前应向患者说明有多胎妊娠的可能性。使用中询问不良反应和定期进行有关的临床检查。
5.对妊娠试验可出现伪阳性,应在用药后10天后进行检查。
6.运动员慎用
7.高血压患者慎用。
8.本品应用前临时配制。
9.用药期问需注意以下随访检查:
①用于诱导排卵时,用药前应作卵巢B超,检查卵泡的数量和大小,雌激素浓度开始上升后,应每天复查,了解卵泡成熟情况并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每天测量基础体温,如有排卵可出现双相体温;在用绝经后促性激素后须测雌激素水平,在雌激素高峰出现后24小时开始用绒促性素触发排卵,测定雌激素也可榆测卵巢过度刺激的情况。孕酮的测定和宫颈黏液检查,也有助于了解卵泡成熟程度或是否已有排卵。
②用于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症:测定血清睾酮含量,既可排除其他原网所致的性腺功能低下,也可以用来评价疗效。此外,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力的检测亦可用以评价疗效。
10.除了男性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为促发精子生成以外,其他情况本品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11.治疗隐睾症时,偶可发生性早熟,而使骨骺提前闭合,致最终不能达到成人的高度。
12.废弃药品包装不应随意丢弃。[1]
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A.低促性腺激素类(FSH LH均低于5U/L):其原因不明,有的为希恩综合征等。治疗方案为:先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以纠正因长期闭经所引起的子宫内膜萎缩;随后采用氯米芬(克罗米酚)或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若用氯米芬(克罗米酚)无效,最后可用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治疗,或克罗米酚+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疗法。
B.正常促性腺激素类(FSH、LH值介于5~40U/L):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适用于月经延迟而无定期者。方法:先用孕激素引起撤药性子宫出血;随后采用氯米芬(克罗米酚)或他莫昔芬治疗;若伴有高雄激素症可选用泼尼松+氯米芬(克罗米酚)治疗;用氯米芬(克罗米酚)无效,改用尿促性素(HMG)-绒促性素(HCG)或氯米芬(克罗米酚)+尿促性素(HMG)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治疗目的应以恢复排卵为主,不愿生育者可在恢复排卵后,选用其他方法避孕、尿促性素、
(一)一般治疗
维持正常体重可预防PCOS的远期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
(二)药物治疗
(1)氯米芬:是PCOS的首选药物,排卵率为60%~80%,妊娠率30%~50%。氯米芬与下丘脑-垂体水平的内源性雌激素竞争受体,抑制雌激素负反馈,增加GnRH分泌的脉冲频率,从而调整LH与FSH的分泌比率。氯米芬也直接促使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于自然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子宫出血的第5天开始,每天口服50mg,连续5次为1疗程,常于服药的3~10天(平均7天)排卵,多数在3~4个疗程内妊娠。若经3个治疗周期仍无排卵者,可将剂量递增至每天100~150mg,体重较轻者可考虑减少起始用量(25mg/d)。服用本药后,卵巢因过度刺激而增大(13.6%),血管舒张而有阵热感(10.4%)、腹部不适(5.5%)、视力模糊(1.5%)或有皮疹和轻度脱发等副作用。
治疗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监视排卵,或测定血清孕酮、雌二醇以证实有无排卵,指导下次疗程剂量的调整。若经氯米芬治疗6~12个月后仍无排卵或受孕者,可给予氯米芬加HCG或糖皮质激素、溴隐亭治疗或用HMG、FSH、GnRH等治疗。
(2)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停用氯米芬后第7天加用绒促性素(HCG) 2000~5000U肌注。
(3)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基于它可抑制来自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过多雄激素。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泼尼松每天用量为7.5~10mg,2个月内有效率35.7%,闭经无排卵者的卵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用氯米芬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在治疗周期中同时加服地塞米松0.5mg,每晚服2.0mg,共10天,以改善氯米芬或垂体对促性腺激素治疗反应,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4)尿促性素(HMG) :主要用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患者,尿促性素(HMG)是从绝经期妇女尿中纯化的提取物,内含FSH与LH,两者比例为1∶1,每安瓿含FSH和LH各75U。尿促性素(HMG)被视为治疗无排卵不孕的备选诱发排卵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多,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危险性较大。一般开始每天肌注HMG1安瓿,3~4天后如血清雌二醇水平逐渐增加则继续用药,若雌二醇水平不上升可再增加0.5~1安瓿,3天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用量。当尿雌激素水平达50~100μg/24h,或血清雌二醇在500~1000pg/ml时或卵巢增大明显者应停药。绒促性素(HCG)的治疗剂量应因人及治疗周期而异,并备有严密的卵泡成熟监测措施,防止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可促进垂体的FSH和LH释放,但长期应用使垂体细胞的GnRH受体不敏感,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减少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其作用可逆,开始对垂体的FSH、LH和卵巢的性激素起兴奋作用,14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28天达去势水平。
临床上,可用GnRH-A 150μg,每天皮下注射1次,从卵泡期开始,或从上1周期的黄体期(第21天)开始,待性激素达到去势水平后,再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剂量同前。这样可以避免月经周期中的LH峰出现过早而造成卵泡黄素化。但由于GnRH-A价值昂贵,用量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6)FSH:FSH有纯化的和重组的人FSH(rhFSH)2种。FSH是多囊卵巢较理想的治疗制剂,但价格昂贵。并可能引起OHSS。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卵巢变化。剂量以75U较安全。FSH也可与GnRH-A联合应用,以提高排卵成功率。
(7)溴隐亭:适用于伴有高PRL的ICOS患者,初始剂量1.25mg,2次/d,可逐渐增加到2.5mg,2~3次/d,餐后服用。
干扰素用法用量
多采用皮下注射、肌注、脑脊髓腔内或腹腔内、局部灌注给药。一般剂量多用一次1×10^6~3×10^6单位,皮下注射或肌注,每周3次,可连用数月或更长。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减剂量。该药有时间依赖性,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抗癌效果较好(即连续治疗为佳)。
不良反应: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发热和不适。剂量超过44×10^4单位/m^2时,注射2~6小时后即可出现发热。随着疗程延长,发热可逐渐减轻,一般7天后可停止发热。为避免发热,事先可使用醋氨酚。若仍发热,与IF-α含杂质有关,不宜再用。2.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状红细胞减少。减少剂量在8.5×10^4单位/m^2以下,可减轻骨髓抑制发生。3.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并有压痛,24小时后即可消退。4.其他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一过性肝损伤。偶见过敏性休克,用药前作过敏试验。相互作用:泼尼松或其他皮质激素有降低干扰素生物活性的作用,应予注意。
注意事项:1.心肌梗死、重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慎用。2.如发现冻干制剂萎缩、变色,液体制剂混浊、有异物或不溶性沉淀等均不宜使用。3.不宜口服与静注。4.置1~4℃处保存。
疗效评价:1.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 干扰素用于毛细胞白血病有效率可达80%;用于慢性白血病CR可达69%,IF-α仪疗法已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标准治疗;对非何淋巴瘤有效率为65%;对骨髓瘤为15%-25%;对急性白血病仅有中等疗效;对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也有一定疗效;对黑色素瘤IF-α有效率为15%~25%;对艾滋病发生的Kaposi肉瘤有效率为35%~50%。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与DTIC并用治疗播散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较好;与ADM并用治疗卵巢癌、胰腺癌等表现有协同作用。5-氟尿嘧啶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特别是结肠癌和食管癌总反应率最高达63%。3.在临床应用中多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 如与放疗并用治疗膀胱癌可减轻放射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4.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明显的是由乳头癌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鼻病毒引起的感冒以及带状疱疹等。对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
女性患上功血可用促进排卵治疗
目前常用治疗功血的药物有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绒促性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四种药物。克罗米芬为非甾体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它在下丘脑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服50mg,连续5日。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氯米芬剂量逐渐增至100-200mg/d。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引起多胎妊娠。排卵率为80%,妊娠率仅其半数。
尿促性素每安瓿含FSH及LH各75U。FS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LH而诱发排卵。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尿促性素1-2支,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停用尿促性素,加用HCG5O00-l0000U,肌内注射,以提高排卵率。应注意应用尿促性素时易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故仅用于对氯米芬效果不佳、要求生育的功血患者。
绒促性素具有类似LH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FSH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大剂量肌内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以诱发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过去应用GnRHa小剂量脉冲式给药起增量调节作用,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现多主张先用GnRHa作预治疗,约需8周时间达到垂体去敏感状态,导致促性腺激素呈低水平,继之性腺功能低下,此时再给予GnRHa血脉冲治疗或应用HMG及HCG,可达到90%的排卵率。仅适用于对氯米芬疗效不佳、要求生育者。
注射用绒促性素的禁忌证
1.垂体增生或肿瘤。
2.性早熟。
3.诊断未明的阴道流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卵巢肿大。
4.血栓性静脉炎。
5.男性前列腺癌或其他雄激素依赖性肿瘤。
6.生殖系统炎症、激素性活动型性腺癌、无性腺(先天性或手术后)患者。
7.卵巢功能低下或缺如的疾病,如Turner’s综合征、单纯性腺发育不良、卵巢早衰。对绒促性素过敏者禁用。
注射用绒促性素的不良反应
1、用于促排卵时,较多见者为诱发卵巢囊肿或轻到中度的卵巢肿大,伴轻度胃胀、胃痛、盆腔痛,一般可在2~3周内消退,少见者为严重的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由于血管通透性显著提高而致体液在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迅速大量积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血容量降低、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腹腔出血、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为腹部或盆腔部剧烈疼痛、消化不良、浮肿、尿量减少、恶心、呕吐或腹泻,气促、下肢肿胀等。往往发生在排卵后7~10天或治疗结束后,反应严重可危及生命。
2、用于治疗隐睾症时偶可发生男性性早熟,表现为痤疮、阴茎和睾丸增大、阴毛生长增多、身高生长过快。
3、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乳房肿大、头痛、易激动、精神抑郁、易疲劳。
4、偶有注射局部疼痛、过敏性皮疹。
5、用本品促排卵可增加多胎率或新生儿发育不成熟、早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