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啥原因 足跟痛食疗吃什么
足跟痛是啥原因 足跟痛食疗吃什么
(1)枸杞羊肾粥
原料:鲜枸杞叶500克,粳米250克,羊肾1对,葱、姜各适量。做法:先将羊肾洗净,再将鲜枸杞叶去筋,均切碎,加适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粥,然后加葱、姜等调味。分顿服食。
功效:适用于足跟痛患者的治疗。
(2)高粱根煮鸡蛋
原料:高粱根7个,鸡蛋2个,白糖少许。
做法:高梁根水煎去渣,用汤煮鸡蛋,加白糖少许。日常食用。
功效:适用于足跟痛患者的治疗。
(3)补肾养血化淤汤
原料:熟地、鸡血藤各30克,杜仲、当归各12克,白芍、牛膝、黄芪各15克,淫羊藿、红花、狗脊各9克,肉苁蓉20克,木香3克。
做法:以上原料用水煎服。每次例,日服2次。
功效:壮阳补肾,养血化淤,软坚止痛。适用于足跟痛患者。
(4)骨剌增生疼痛缓解方
原料:杭白芍30~60克,生干草10克,野木瓜15克,黄精、威灵仙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骆12克。
做法:以上原料用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去邪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5)牛膝羌附酒
原料:牛膝(去苗)、草乌、虎腔骨(涂酥,炙微黄)各150克,羌活125克,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防风(去芦头)各100克,白酒1000克。
做法:以上原料均细剄,用胜绢袋盛,浸酒于瓷瓶中,7日之后可以服用。每次吃饭之前服一小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适用于腰脚疼痛、行立不利。
(6)巨胜薏米酒
原料:巨胜(胡麻)100克,薏米30克,干地黄250克,白酒1000克。
做法:将巨胜、薏米、干地黄装入纱布口袋内,扎紧袋口。白酒、纱布药袋放入酒坛内,浸泡7日即成。每天饮用1次,每次30克。
功效:强筋益骨,祛风除湿。
右脚后跟疼是预示什么
1、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3、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治脚跟痛的方法是什么
足跟痛是一种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经历。比如说突然走了很多路就有可能足跟痛。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足跟破皮之后出现了感染而导致疼痛。足跟痛的时候还有可能红肿发热,让人行走非常不方便。如果事项想要治疗,一定要找出导致足跟痛的具体原因,这样治疗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中医治疗足跟痛方面早有研究,现有西医中医之分,西医以内服药物和手术为主,西药是以化学成分而制药物,虽能治病但同时也含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脾胃肝都有一定的损害。手术治疗足跟痛上存在必然的风险性,复发率较高,而且有几率会存在有后遗症。所以建议采用中医治疗足跟痛,中医自古强调标本兼治,通过养护肝肾治本,祛除病痛去标的原理,使中医治疗足跟痛成为人们的首选。
现在的膏药琳琅满目而在众多膏药贴剂里面,真正的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足跟痛侒康膏”)无可置疑,其独有的珍贵药草配方加独特秘制组方,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有效缓解足跟疼痛,坚持治疗使足跟痛不再复发。
需要注意,如果是足跟痛的问题没有康复,那么平时要避免穿太硬的鞋子,可以在足跟的地方垫上一个护垫,这样会减少足跟受到的压力。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泡一下脚,要用温水,这样可以缓解疼痛。如果是持续性疼痛,可以考虑用非甾体类的药物治疗,但用药之前必须征求医生的意见。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脚后跟底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由于脂肪垫萎缩和足底筋膜炎引起的足跟底痛较常见,以下我们集中叙述这两种病症。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脂肪垫萎缩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一
脂肪位于足跟底厚皮内。脂肪的厚度介乎2 -
3厘米,脂肪内有一些韧带分隔支持,使脂肪不至在压力下被压扁。脂肪垫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震荡,减低压力经由足底传送至脊骨及头顶的机会。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二
研究发现在40岁后,这层脂肪垫的弹性便慢慢减低,减低的程度与体重和足底是否有骨刺相关。过重和骨刺都会减低脂肪垫的弹性,容易引起脂肪垫综合症从而引起足底痛。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三
脂肪垫综合症引起的足底痛症与足底筋膜发炎引起的痛症有一些区别。前者的疼痛部位处于足跟底中间;后者的痛楚则处于足跟底的前缘。患者感觉足跟底呈深层钝痛,按下足跟底时患者感觉疼痛。这痛症通常都是由于足跟着地时太用力所致。从高处跳下,足跟着地亦会引起这种痛症。突然步行过多亦可以引起这痛症。
上面的文章也我们介绍了脚后跟疼痛的具体原因,现在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后脚跟疼痛是很难受的,小编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鞋子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宽松的休闲鞋,还有就是要经常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疲劳,疼痛等现象。
站久了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足跟痛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建议你最好还是要到医院去做一个专业的检查也可以拍个片子,确定了是什么疾病之后,在进行一些专业的治疗,这样会比较的安全可靠,平时还要注意休息,尤其是脚后跟疼的时候最好不要在站着,自己适当的做一些按摩,推拿都是很好的。
足跟痛是啥原因 足跟痛需要注意什么
(1)坚持睡前用温水泡脚。工作一整天,除了身体疲乏,其实我们的双脚也很疲惫,因此在临睡前泡泡脚,可以使双脚充分放松,并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对睡眠质星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状态。双脚处于疲乏状态时,足心会很僵硬,这样不利于足部的血液循环,使得双脚得不到放松。因此,可以通过脚踏圆棒的锻炼方式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利用圆棒的前后滚动来改善足底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疲劳的跖肌组织。
(3)经常自己按摩足部。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做脚底按摩,不一定非要去足疗场所才可以做。可以在家盘腿而坐,以手掌推脚底板,从足跟部向趾骨方向推按,不限次数。
(4)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多进行锻炼,可以保持足跟部关节、韧带的良好弹性和韧性,可以选择慢跑、散步、骑车、打乒乓球等运动方式。
(5)减轻对足部的挤压。如果是参加较长距离的远足,如旅游、爬山等,最好选择穿软底、弹性较好的胶鞋,或加厚鞋垫的布鞋,这样可以减轻足部受到挤压,同时保持双脚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
(6)多吃可以补充骨质营养的食物。
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呢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一
脂肪位于足跟底厚皮内。脂肪的厚度介乎2 -3厘米,脂肪内有一些韧带分隔支持,使脂肪不至在压力下被压扁。脂肪垫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震荡,减低压力经由足底传送至脊骨及头顶的机会。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二
研究发现在40岁后,这层脂肪垫的弹性便慢慢减低,减低的程度与体重和足底是否有骨刺相关。过重和骨刺都会减低脂肪垫的弹性,容易引起脂肪垫综合症从而引起足底痛。
[脚后跟痛]脚后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三
脂肪垫综合症引起的足底痛症与足底筋膜发炎引起的痛症有一些区别。前者的疼痛部位处于足跟底中间;后者的痛楚则处于足跟底的前缘。患者感觉足跟底呈深层钝痛,按下足跟底时患者感觉疼痛。这痛症通常都是由于足跟着地时太用力所致。从高处跳下,足跟着地亦会引起这种痛症。突然步行过多亦可以引起这痛症。
脚后跟走路疼是什么原因呢?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对于经常感觉到足跟的位置有疼痛感的朋友,平时应该尽量的减少长时间的行走,在感觉到疼痛比较剧烈的时候,也可以用温水来进行热敷,这样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脚部所出现的疼痛感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产后足跟痛如何进行居家调理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臣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产后足跟痛的原因
1.在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迅速增加,足部也会增大,这时产妇没有选摺适合自己的鞋子,这是引起产后足跟痛的一大原因之一。
2.妈妈在月子里没有适当的下地运动,足跟脂肪垫会出现退化现象,同时会出现脂肪垫水肿、充血等现象,从而引发行走足跟痛的症状。
3.妈妈在产后淋雨受湿。由于妈妈产后子宫受伤出血,导致元气大伤、血脉空虚、经络空虚等原因而过早淋雨,外邪趁虚而人就会造成肌肉和关节疼痛、怕风怕冷症状,从而出现足跟痛的症状。
偏方治疗老人足跟疼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痛风会脚跟痛吗
1足跟痛又叫做脚跟痛,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疾病,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都带来极大影响。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我们从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没有什么明显的视觉症状,但当站立或行走时就会感到疼痛,给行走带来了极大不便。
2引起脚后跟痛的症状原因有很多,比如:脚后跟痛可能是跟骨上长有骨刺有关,患有痛风病、键鞘炎等也可引起此症状。多数人的脚跟痛是因为长骨刺后,引起了跟骨滑膜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当然还有可能是跟腱损伤、跟腱炎引起,或者跟腓、跟胫韧带等周围组织损伤等原因。
3再说说痛风,痛风的症状通常会被小关节:脚趾和手指节感受到的一种关节性病变,疼痛的同时通常伴有肿胀和僵硬,而且这种疼痛是对称性的,痛风的常见表现之一就是脚后跟痛,但不能说脚后通就是痛风,还应该到医院进行确定。
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选择穿高跟鞋或是鞋底薄的鞋子,常穿这样的鞋子易导致足跟痛的产生或加重。要经常进行足部锻炼,可以增强跖腱膜张力,降低足部炎症的产生。
风湿引起脚跟痛怎么办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 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
1,休息;
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
4,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3,局部封闭治疗;
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另外,现在中医说的肾虚的人,也会出现这个脚跟疼痛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女性,或者产后,或者有些比较长的体质比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这种疼痛中医说与肾虚有关.
老“糖友”谨防假性足跟痛
医生意见是:如果你排除了骨质疏松症,其他的检查也未见异常,那基本可以断定你的情况是由于假性足跟痛所致。
足跟痛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表现,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足跟脂肪垫炎症等原因引起。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则可能加重足跟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脚跟不能着地,特别是久坐之后站起时,脚跟疼痛明显,但前脚掌着地时疼痛减轻。
温馨提醒
假性足跟痛原本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特别是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常常会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足跟痛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足跟痛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足跟痛英文名称:heel pain定义:一侧或双侧足跟部位疼痛,站立、行走则加重。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诊法(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疾病简介临床表现疾病病因临床表现中医疗法西医疗法食疗展开疾病简介临床表现疾病病因临床表现中医疗法西医疗法食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