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田鸡的外形特征

田鸡的外形特征

头部特征

虎纹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快速游动。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上方和下方

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在潜水时,瞬膜上移可以盖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个鼻瓣,可以随时开闭,以此控制气体的进出。雄性头部腹面的咽喉侧部有一对淡蓝色囊状突起物,叫做声囊,是一种共鸣器,能扩大喉部发出如犬吠一样的洪亮叫声,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

肢体特征

躯干部有两对肢体。前肢稍短,各有4趾,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作用,还能协助捕食及游泳的身体平衡。后肢较长,各有5趾,趾间有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跳跃时起推进作用。全身呈金黄色并带黑色斑点。

鳟鱼的外形特征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公牛鳟鱼 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鲫鱼的外形特征

头像小鲤鱼,形体黑胖(也有少数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达一、二斤重。栖息在柔软的淤泥中,能补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鱼子多,味道很美。鲫鱼是鱼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高而侧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轮廓隆起,尾柄宽;腹部圆形,无肉稜。

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 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黄色光泽,腹部银白而略带黄色,各鳍灰白色。根据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腹部为浅白色,背部为深灰色。天敌从水上方往下看,由于黑色的鱼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难被发现;天敌若从水下方往上看,由于白色鱼肚和天颜色差不多,故也难被发现;经常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时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就是这个道理。属于保护色。

塘鲺的外形特征

胡子鲶(本地胡子鲶)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体延长型,前半部呈圆筒型,后半部侧扁,头宽扁,体表光滑无鳞,口稍下位,上、下颌及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牙带。触须发达有4对,侧线明显,较平直,但眼小。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2/3,臀鳍也很长,均无硬刺,并不与尾鳍相连。胸鳍短而圆,棘特别发达,具有御敌和支撑行动的作用,体侧一般呈灰褐色、黄色,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纹状斑块和黑色斑点,腹部为白色,背鳍、腹鳍特别延长,止于尾鳍基部,尾鳍呈圆扇形。体棕黄色;腹部较浅。

另外,常见有同属异种的革胡子鲶鱼,被称作埃及胡子鲶(埃及塘鲺),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埃及胡子鲶与本地胡子鲶,泰国胡子鲶为同属异种。埃及胡子鲶(革胡子鲶)、泰国胡子鲶的详情请参看相关词条。

塘鲺,学名胡子鲶,在分类上属鲶形目、胡子鲶科。本地塘鲺(土塘鲺)体色较浅,体长一般20厘米以上,体重150~250克,野生鱼最大约500克。由于本地胡子鲶体型较小,养殖的胡子鲶多为埃及胡子鲶,体色发黑,埃及胡子鲶生长很快,可长到很大。以下养殖技术基本是以埃及胡子鲶为基准。

甲鱼的外形特征

甲鱼又称鳖、团鱼,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颜色墨绿。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鲨鱼的外形特征

骨架

所有的鲨鱼都有一身的软骨。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而不是由骨头构成。软骨比骨头更轻、更具有弹性。所有的鲨鱼都属于鲨纲,而鲨纲动物都具有软骨。但还是比较硬的。[1]

体型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18厘米,大至18米。鲸鲨是海中最大的鲨鱼,一般长成后身长可达36尺(12米)。虽然鲸鲨的体型庞大,它的牙齿在鲨鱼中却是最小的。最小的鲨鱼是侏儒角鲨,小到可以放在手上。它长约20到27厘米,重量还不到一磅。世界最大的鲨类是鲸鲨,据一些报道,一些鲸鲨可长达18米。世界上一例被证实最大的鲸鲨是1947年11月11日,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的baba island所发现的,它身长达12.65米,重约21.5吨。[2] 根据澳大利亚的鲨鱼专家到海里和鲨鱼的长期生活,鲨鱼是可以一动不动的在海底的,并不会因此窒息。鲨鱼和硬骨鱼类的不同之处是,它们没有鳔来控制浮潜。如果停止游泳,大部分的鲨鱼会往下沉。为了增大在水中的浮力,鲨鱼的肝内具有大量的油。

田鸡的形态特征

头部特征

虎纹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

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快速游动。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在潜水时,瞬膜上移可以盖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个鼻瓣,可以随时开闭,以此控制气体的进出。雄性头部腹面的咽喉侧部有一对淡蓝色囊状突起物,叫做声囊,是一种共鸣器,能扩大喉部发出如犬吠一样的洪亮叫声,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

肢体特征

躯干部有两对肢体。前肢稍短,各有4趾,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作用,还能协助捕食及游泳的身体平衡。后肢较长,各有5趾,趾间有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跳跃时起推进作用。全身呈金黄色并带黑色斑点。

罗勒的外形特征

勒具圆锥形主根及自其上生出的密集须根。茎直立,钝四稜形,上部微具槽,基部无毛,上部被倒向微柔毛,绿色,常染有红色,多分枝。

叶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微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牙齿或近于全缘,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侧脉3~4对,与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多少明显;叶柄伸长,长约1.5厘米,近于扁平,向叶基多少具狭翅,被微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于茎、枝上,各部均被微柔毛,通常长10~20厘米,由多数具6花交互对生的轮伞花序组成,下部的轮伞花序远离,彼此相距可达2厘米,上部轮伞花序靠近;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毫米,短于轮伞花序,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无柄,边缘具纤毛,常具色泽;花梗明显,花时长约3毫米,果时伸长,长约5毫米,先端明显下弯。

花萼钟形,长4毫米,宽3.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柔毛,萼筒长约2毫米,萼齿5,呈二唇形,上唇3齿,中齿最宽大,长2毫米,宽3毫米,近圆形,内凹,具短尖头,边缘下延至萼筒,侧齿宽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锐尖,下唇2齿,披针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齿边缘均具缘毛,果时花萼宿存,明显增大,长达8毫米,宽6毫米,明显下倾,脉纹显著。

花冠淡紫色,或上唇白色下唇紫红色,伸出花萼,长约6毫米,外面在唇片上被微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内藏,长约3毫米,喉部多少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宽大,长3毫米,宽4.5毫米,4裂,裂片近相等,近圆形,常具波状皱曲,下唇长圆形,长3毫米,宽1.2毫米,下倾,全缘,近扁平。

雄蕊4,分离,略超出花冠,插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丝状,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其上有微柔毛,花药卵圆形,汇合成1室。花柱超出雄蕊之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具4齿,齿不超出子房。

小坚果卵珠形,长2.5毫米,宽1毫米,黑褐色,有具腺的穴陷,基部有1白色果脐。花期通常7~9月,果期9~12月。

牛的外形特征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角与鹿类有极其明显的区别。通常情况下,1岁以后的雄兽和雌兽的头骨上都长有一对粗大的角,角的形状在各种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外边包着一层角质套,角质套可以脱下,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

肉牛 角”,牛科动物也因之被称做“洞角”动物。角不分叉,外面还有一层坚硬的角套,角套为空心,套在骨质的角心上,并且随着角心的生长而扩大,所以也把它们叫做“洞角类”。与鹿类具有的实角不同,牛科动物的角上没有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除了北美洲的叉角羚羊的角是分叉的,而且每年换角套外,一般牛类的洞角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而且不更换角套。鼻颈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

相关推荐

鲳鱼的外形特征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

山鸡的外形特征

雄鸟成鸟(春羽):前额和上嘴基部的羽毛黑色;头顶呈青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眼周和颊部的皮肤裸出,呈绯红色;在这裸出部上,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位于眼的下面;耳羽簇黑色闪蓝,羽端方形,活时能耸立起;颈部黑色,而有绿色或紫色金属反光;颈部下方有一白色颈环(这白环在前颈有中断)。上背的羽毛,轴部黑褐,羽片的大部分白色,外面具“V”形黑纹,纹的外面还有浅金黄色宽边。下背及腰浅蓝灰,靠近中央的羽毛还具有黄、黑和深蓝相闾排列的短小横斑;尾上覆羽转为污黄灰色;腰侧丛生栗黄色发状羽毛。两肩及翅上的内侧覆羽白色(羽干两侧

海参的外形特征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个。触、手坛囊发达。海参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鱼类更早,大概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是现存最早的生物物种,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经历几次地球大毁灭都得以生存下来,数度见证地球的变迁。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触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

鳗鲡的外形特征

鳗鲡的仔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0.1克,但它的头狭小,身体高、薄又透明像片叶子一般,所以称为柳叶鱼。它的体液几乎和海水一样,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随着洋流作长距离的漂送。从产卵场漂回黑潮海流再流回台 湾的海边大概要半年之久,在抵达岸边前一个月才开始变态为身体细长透明的鳗线,又称为玻璃鱼。所以在每年12~1月间渔民们会忙着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网来捕捞正要溯河的鳗线来卖给养殖户。养殖户在买回去放养后才慢慢有色泽出现,变成黄色的幼鳗和银色的成鳗。在自然条件下,可捕到的鳗鲡的最大个体为45厘米,体重1600克。鳗鲡和

箭鱼的外形特征

体长达3米,质量可达900千克,上颔呈剑状突出。吻长似箭,体粗壮,纺锤形,背腹面钝圆。尾柄粗强,平扁,每侧具一发达的隆起。头大。吻由前颌及鼻骨组成,向前延伸,如箭状,平扁,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平。口裂大,下颌较短。 成鱼无牙(幼鱼有细牙),鄂骨和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幼鱼具齿)。成鱼皮裸露,无鳞表皮粗糙,侧线不明显,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前部高,成三角帆状,自14鳍条后的各鳍条甚短,纳于背沟中,不外露。第二背鳍短小而低,位于尾柄部,臀鳍两个,第一臀鳍较大,位于体的后部,第二臀与第二背鳍同形相对。头及

感鱼的外形特征

鳡的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 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重可达67公斤。 头长而前端尖,吻长远超过吻宽。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达眼缘的下方。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与上颌前缘的凹陷相吻合,上下颌均粗壮。眼小,鳞细,侧线鳞110~117。背鳍Ⅲ9~10,很小,起点位于腹鲭之后。臀鳍Ⅲ10~11。尾鳍分叉很深。体微黄,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青灰色,颊及其他各鳍淡黄色。 2014年3月12日上午,珠海男子杨坤在当地一条河流中抓获一条68斤重的鳡鱼

旗鱼的外形特征

似月鱼,钝圆强壮,成纺锤形,尾柄亦宽,呈“八”字型分叉。头吻部钝圆。尾鳍外缘平直。背鳍大于臀鳍,背、臀鳍缘弧形,体色多变,有红、淡黄、蓝、紫红等色,有深有浅,有偏蓝或偏红,上颌像剑样向前突出。青褐色的身躯上,镶有灰白色的斑点,这些圆斑成纵行排列,看上去像一条条圆点线。旗鱼的第一背鳍长得又长又高,前端上缘凹陷,它们竖展的时候,仿佛是船上扬起的一张风帆,又像是扯着的一面面旗帜。人们因此叫它旗鱼。 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间有一段距离,第一背鳍前部鳍棘约为中部鳍棘长的1/2。体侧具许多淡色斑。第一背鳍柔软高大,帆状。

海螺的 外形特征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多属软体动物腹足类,数量极少,极其罕见。多生殖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沿海深层海水里面,至中、晚寒武世,始渐繁盛,早奥陶世大量辐射进化,出现许多新的属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沿海深层海水里面。 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海。最大可达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

贻贝的外形特征

淡菜是贻贝(拉丁文学名:Mytilidae)的干制品,又名壳菜。贻贝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也是属于双壳类的一种贝类,它的身体构造跟蚶子和牡蛎、蚌等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左右两个外套膜除了在背面连接以外,在后端还有一点愈合,所以在后面背方形成一个明显的排水孔。在外套膜的后腹面的边缘生有很多分枝状的小触手。通过贻贝身体的水流,就是从这些生有触手的外套膜之间流入外套腔内,然后经过鳃到身体背部由排水孔排出来。贻贝便利用流经身体的海水进行呼吸和循环,它也利用水流带进体内的微小生物做食物 贻贝有两个闭壳肌,前面的一个

虾姑的外形特征

以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例:头胸甲前缘中央有一片能活动的梯形额角板,其前方有能活动的眼节和触角节。腹部宽大,共六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其背面有中央脊,后缘具强棘。第一触角柄部细长,分三节,末端具三条触鞭,司触觉。第二触角柄部二节,上生有一条触鞭和一个长圆形鳞片。口器、大颚十分坚硬,分为臼齿部和切齿部,都有齿状突起,能切断和磨碎食物;大颚触须三节,不显著,有感觉作用。第一小颚小,原肢二节,其内缘具刺毛。 第二小颚呈薄片状,由四节构成,内缘具密毛。这二对小颚能辅助大颚撕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