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贫血的诊断方法

贫血的诊断方法

一、病 史

确切的病史可为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应全面、详尽而有重点地询问。

1.贫血表现 贫血症状表现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应注意起病急缓、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性表现。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起病较急,贫血进行性加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则常起病缓慢,病程服。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肌肉酸痛,可伴酱油色尿。巨幼细胞贫血常有口舌炎及灼痛。贫血伴有异嗜解或有咽下困难及胸骨后疼痛,应想到缺铁性贫血。贫血伴有出血及发热或感染,多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致病因素 贫血的致病因素很多,应着重注意询问出血、感染、营养、饮食与用药情况。射线及化学毒物接触史、育龄妇女妊娠、分娩及哺乳情况等。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痔、月经较多等出血易被忽视。某些人群应注意钩虫、综虫等感染。婴幼儿、生长发育期、育龄妇女及老年人易患营养不良。胃肠手术后可有吸收障碍。G6PD缺乏流行区要注意服新鲜蚕豆史和伯氨隆、磺胺、解热镇痛药应用史。氯霉素、细胞毒药物应用史。射线及有毒化学品接触史等。

3.原发疾病 贫血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或并发症。要注意有无引起贫血的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肝、肾或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等。应警惕严重贫血表现掩盖不典型的原发疾病表现。

4.遗传因素 许多溶血性贫血属先天性遗传性疾患。应注意询问家族史、双亲是否近亲结婚、祖籍何方,生后或幼年即有贫血或间歇性黄疽等。

5.治疗反应 就诊时已进行过常用抗贫血药物者,要注意了解其治疗反应。缺铁性贫血对铁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对维生素B;卜叶酸治疗多有良好疗效。而恶性肿瘤、慢性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无疗效。

二、体格检查

(一)一般状况

患者的发育、营养、表情、血压及体温等,均可为贫血诊断提供线索。如幼年发育迟缓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呈恶病质。消瘦及下垂部位水肿提示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压增高伴有面部或周身水肿见于肾脏疾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和面部水肿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严重者可有低热。高热往往系原发病或并发感染所致,急性溶血也可见高热。

(二)特殊体征

可为明确贫血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1.皮肤、巩膜材 甲与舌 皮肤、巩膜黄疽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体征之一,常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者可较深,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黄疽严重,并有核黄疽的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淤点淤斑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明显已有贫血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下肢踝部内侧或外侧慢性溃疡要想到慢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蜘蛛儒、肝掌提示肝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而光滑见于营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者舌质可呈维红色,常伴有疼痛。

2.面容、骨骼 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骨髓舢亢进而出现颅骨增厚,额部隆起,鼻梁塌陷,眼皮水肿的特殊面容。胸骨压痛提示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肋骨、脊柱、额骨等多部位骨骼疼痛及压痛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白血病。

3.淋巴结、脾肿大 贫血伴有明显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伴轻、中度脾肿大要考虑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肝硬化、寄生虫感染。如脾明显肿大常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牌大常不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者明显,早期可无脾肿大,但也有少数病例以显著脾肿大为独特表现者。对于某些疾病,阴性体征也有诊断意义,如一位贫血病人虽有全血细胞减少,若发现淋巴结及脾肿大,即不再考虑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l。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有末梢神经炎和脊髓后束和侧索联合变性,出现触觉、位置和震颤感觉减退或消失,行动不便。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确定贫血的存在及其程度,明确贫血性质与病因的重要方法。

(一)一般血液学检查

1.血常规 按传统要求,其内容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其结果不但能确定贫血的有无及贫血程度,还可估算贫血的形态学类型。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计数每微升百万数与血红蛋白量每分升克数之比为33-34:1。如这一比例明显减低或增高,分别提示大红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小板计数 可以配合血常规,为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表8-1-1)

3.红细胞指数测定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X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推断贫血的病因(表8—1—2)。

贫血诊断的提示意义

贫血,白细 缺铁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胞、血小板 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计数正常 胞贫血、继发性贫血

贫血,白细PN’II、Es综合征(自体免疫性溶血胞或血小板 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L巨幼细胞贫计数减少 血JllP并发失血性贫血贫血,白细“再障、PNH、急性白血病、MDS、恶组。胞和血小板 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贫血、骨转移计数减少 癌、急性造血停滞贫血,白细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新生儿溶血。胞增多、失血性贫血。

4.网织红细胞计数 能反映红系造血的活跃程度,对判断贫血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正常值范围0.005-0.15(0.5%-1.5%);对严重贫血患者,观察其绝对值更有意义。其正常值范围(24~84)X10(2.4-8.4万/k)。明显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发作后)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叶酸及或维生素B;。治疗后、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轻度增高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缓解期、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术后。计数减低甚至缺如常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停滞、骨髓病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继发性贫血和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正常。

贫血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所谓贫血,是指末梢血液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减少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130克/升,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20克/升;红细胞压积男性低于39%,女性和儿童低于36%。

当然,十分明显的贫血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外观上,贫血病人看起来颜面灰暗,精神萎顿,眼睑结膜苍白,面色无华。还会经常出现头昏、眩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状。所以,急性发病的贫血和中度以上的贫血是很容易引人注意的,也便于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一)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 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比例小于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于0.5×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109/L。

(二)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三)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 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我们经常是会要首先考虑它有什么原因,像小孩就生长发育的问题,那一个另外就女性她有一个月经比较多,常常是在月经,是50岁以下绝经之前她月经多,有痔疮出血,也有一个病因要考虑的,经常问病史都说就是要问这些东西都不能够让它缺乏,一定要考虑清楚,那么它的是血常规改变,一个贫血就是血液学的改变,那么缺铁性贫血主要的血液学改变是有贫血,而且是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谓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就是红细胞的素跟血红蛋白的降低它是不平行的,血红蛋白降低的更厉害。

此外它通过这些检查,现在机器检查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这些都是低的。那么另外是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它是低的,血清铁蛋白也是很低的。当然此外可以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这些都是降低的。如果做骨髓,那骨髓的内铁外铁,那么是减少的。

通过这些就可以诊断缺铁性贫血,但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缺铁性贫血诊断了,一定要查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这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特别是男性的缺铁性贫血,一般男性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男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比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胃肠的肿瘤问题,这点是缺铁性贫血可治,但是如果是胃肠道肿瘤不早期治疗到晚期,就会延误病情,所以这点是临床上也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贫血的诊断常识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各种动物均常发生。

贫血的分类方法,比较使用的是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

诊断要领

临床上给贫血下一个笼统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正确辨别贫血的性质,确定贫血的原因,则比较困难,诊断时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一、诊断贫血的着眼点

临床诊断贫血,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病史

除调查贫血原因外,还要着重了解贫血是急速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病程短急或缓长?群发、散发或个别发生?贫血症状是进行性加重还是治疗有效?等等。为进一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2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对反映贫血及贫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认识贫血的窗口。在检查粘膜时,着重注意有无出血点,必要时可配合血管脆性试验加以印证。可视粘膜通常检查眼结膜。

3心肺机能障碍

贫血时,由于供血和血液携氧功能障碍,必然引起心肺机能不全,伴发心肺功能障碍症状,如心率、呼吸增数、呼吸困难等。对于反映贫血程度也是一个佐证。

4贫血程度

贫血的程度,主要由贫血指标减少的程度和治疗效应两个方面反映出来。而这两个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综合的反映出来。在数量变化上,仅外周血液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效应无变化者,贫血比较轻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显著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效应也减退者,贫血则比较重剧。治疗效应也是如此,经过治疗,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现增生效应的,贫血比较轻微;反之,虽经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无增生效应,则贫血程度重剧,可能属于在生障碍性贫血。

5贫血指标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变(数量差异)和质变(形态差异、比率变异等)的各个指标之间几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外周血液红、粒细胞比率与骨髓红、粒细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应。如果相应指标之间变化不一致,则应仔细探讨其原因,尽力纠正,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

二诊断贫血和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及其临床评价

诊断贫血的指标,临床最常用的有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象及骨髓细胞象。前三项是辨别贫血与否不可缺少的基础指标,任何一项或三项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认为是贫血。后两项是用以进一步探讨贫血的性质和判定贫血程度的佐证指标,视需要和条件,酌情选用。

外周血液涂片上的红细胞形态,对诊断贫血比较有意义的有嗜碱性彩点与有核红细胞增多,见于铅中毒;球形红细胞,见于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碎裂红细胞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海因氏小体,见于海因氏小体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增多,常是血细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网织红细胞数还可只是在生的程度;小红细胞占多数者,多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

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三诊断贫血的分析要领

贫血的完整诊断,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探讨病因、确定贫血性质和治疗效应验证诊断。为此,在临床上需从如下三方面去考虑。

1探讨病因

贫血尤其是大失血是大失血性贫血,其病势急剧,甚至几分钟、几小时即可危及动物生命,必须及时查明失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争取时间,作进一步治疗。在探讨病因上,必须紧紧围绕认识贫血的窗口——粘膜色彩变化情况加以分析。

粘膜急剧苍白的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失血,检查体表有无大创伤和大血管破裂,若没有,则要怀疑有无内出血。立即作胸、腹腔穿刺,若穿刺液呈血样,即可能是肝、脾或胸、腹腔大血管破裂。条件许可,也可用X线进行胸、腹腔透视观察有无内出血,不可丝毫迟疑,贻误诊断和治疗。另一种是粘膜急剧苍白伴有明显黄染,可能是溶血,注意有无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体温反应,如出现血红蛋白血症并伴高热的,可能是感染性溶血性贫血,其提问正常或低下的,则可能是溶血毒物或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若粘膜逐渐苍白,应从三方面去分析。一是粘膜逐渐苍白,病程缓长、可能是营养性贫血或慢性失血性贫血。二是粘膜逐渐苍白伴黄染,可能是慢性溶血性贫血,如铜中毒、铅中毒。三是粘膜逐渐苍白伴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则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确定贫血性质

宜从红细胞的大小入手,可先粗略地观察血片上的红细胞直径,若多数小于5um,或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能是缺铁性贫血,进一步测定血清铁盒作骨髓铁染色检查。若血清铁含量降低,骨髓细胞外铁盒铁粒幼细胞稀少或缺失,可确定为缺铁性贫血,再查缺铁的原因;若血清铁、骨髓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都增多,则可能是维生素B6缺乏所至。如红细胞直径以大于5um的居多,则可能是大细胞正色素性或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进一步测定血浆维生素B12含量,取得佐证。

观察治疗效应,验证诊断

只要对贫血的病性判断准确,原因清除,通过除去病因,对症施治,多能见到明显的增生性造血效应。如营养性贫血,在应用铁、铜、钴或维生素B6、B12之后5-7天,外周血液显示网织红细胞增多,表明效应良好,诊断正确。否则,则当查明其不显效果的原因。

咯血诊断

一、病史

询问出血为初次或多次,如为多次,与以往有无不同。青壮年咳嗽,咯血伴有低热者应考虑肺结核。中年以上的人,尤其是男性吸烟者应注意肺癌的可能性;须细致询问和观察咯血量,色泽,有无带痰,询问个人史时须注意结核病接触史,多年的吸烟史,月经史,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生食螃蟹、螬蛄史等。

咯血伴胸痛者多见于肺梗死,肺炎球菌性肺炎;咯血伴呛咳者多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ktk 磕碰血痰见于肺脓肿;大量咯血者多见于空洞性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动脉瘤破裂等。国内文献报告,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也有引起致病的大咯血。

二、体格检查

对咯血患者均应做胸部细致反复的检查。有些慢性心、肺疾病可并忤状指(趾),进行性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常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有些血液病患有全身出血性倾向。

三、实验室检查

痰检查有助于发现结核杆菌、真菌、细菌、癌细胞、寄生虫卵、心力衰竭细胞等;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诊断;红细胞计数与原红蛋白测定有助于推断出血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病的可能性。

四、器械检查

1、X线检查 咯血患者均应做X线检查,胸部透视,胸部平片,体层摄片,有必要时可做支气管造影协助诊断。

2、CT检查 有助于发现细小的出血病灶。

3、支气管镜检查 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的患者应考虑支气管镜检查,如肿瘤、结核、异物等,同时在直视同上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或异物取出,出血和痰液吸出等。

4、放射性放射性核素镓检查 助于肺癌与肺部其他肿物的鉴别诊断。

贫血诊断标准都有哪些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

老年人贫血的诊断

1.老年人贫血的病史询问

贫血时间及过程;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习惯;有无出血倾向、黑粪及酱油色尿病史;有无腹泻或胃肠道症状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有无皮肤及巩膜黄染、胆结石;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或特殊药物接触史以及家属中有无类似贫血史等。

2.老年人贫血的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皮肤(出血点及黄染)、巩膜(黄染见于肝病及溶血性贫血)、舌(乳突萎缩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口角干裂(见于营养不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淋巴结是否肿大(见于结核或恶性淋巴瘤)、心脏杂音(器质性杂音提示心脏瓣膜疾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脏及脾脏是否肿大(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指甲(如反甲见于缺铁性贫血)、下肢溃疡常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震动觉及位置觉障碍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3.老年人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检查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

(2)周围血涂片检查: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还能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异常改变。

(3)网织红细胞计数:帮助了解骨髓内红细胞系统的增生程度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

(4)骨髓检查:注意骨髓增生情况、各系细胞间的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及是否出现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5)贫血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肝肾功能、粪便潜血、胃肠道X线检查、胃镜及有关的生化、免疫、组织病理及核素检查等。

贫血的诊断

(一)一般状况

患者的发育、营养、表情、血压及体温等,均可为贫血诊断提供线索。如幼年发育迟缓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呈恶病质。消瘦及下垂部位水肿提示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压增高伴有面部或周身水肿见于肾脏疾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和面部水肿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严重者可有低热。高热往往系原发病或并发感染所致,急性溶血也可见高热。

(二)特殊体征

可为明确贫血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1.皮肤、巩膜材 甲与舌 皮肤、巩膜黄疽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体征之一,常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者可较深,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黄疽严重,并有核黄疽的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淤点淤斑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明显已有贫血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下肢踝部内侧或外侧慢性溃疡要想到慢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蜘蛛儒、肝掌提示肝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而光滑见于营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者舌质可呈维红色,常伴有疼痛。

2.面容、骨骼 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骨髓舢亢进而出现颅骨增厚,额部隆起,鼻梁塌陷,眼皮水肿的特殊面容。胸骨压痛提示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肋骨、脊柱、额骨等多部位骨骼疼痛及压痛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白血病。

3.淋巴结、脾肿大 贫血伴有明显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伴轻、中度脾肿大要考虑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肝硬化、寄生虫感染。如脾明显肿大常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牌大常不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者明显,早期可无脾肿大,但也有少数病例以显著脾肿大为独特表现者。对于某些疾病,阴性体征也有诊断意义,如一位贫血病人虽有全血细胞减少,若发现淋巴结及脾肿大,即不再考虑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l。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有末梢神经炎和脊髓后束和侧索联合变性,出现触觉、位置和震颤感觉减退或消失,行动不便。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Um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

2、血清(浆)铁小于10.7微摩尔/升(Umol/L)。

3、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4、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十),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

5、总铁结合力大于62.7微摩尔/升(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有参考意义,小于10%有确切意义。

孕妇贫血应该做什么检查

血常规检查

如果孕妇只想知道自己是否贫血的话,一般只要做血常规检查就可以。这主要是看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低于12微克/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以诊断为孕妇贫血。 提醒:未怀孕的女性和怀孕的女性关于贫血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可知,孕妇血红蛋白<11克/分升为贫血,未孕女性血红蛋白<12克/分升为贫血。(1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1分升=100毫升)

微量元素检查

如果准妈妈想准确的知道自己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就要做微量元素检查,这个检查可以确认体内微元素的含量。微量元素检查的方法:头发或者血液。因为头发与微量元素有特俗的亲和力,头发可以反映人体一段时间或一两个月内微量元素的水平,而血液仅能反映人体瞬间或1两天的微量元素水平,所以发检比血液检更准确。

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如果孕妇想确认是否为地中海贫血,还可以做一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如果外周血象结果显示,细胞平均体积>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pg,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正常。再结合骨髓象分析的结果,红细胞体积相对比较大、核染色质疏松以及骨髓血片呈巨幼红细胞增多,基本就可以确诊了。

贫血三项检查

如果孕妇想确定自己贫血的类型,那么就要做血球计数、网状红血球计数、以及便潜血检查这三项检查。 这三项检查是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来确定属于何种类型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30g/L、血清铁蛋白<6.5µ;mol/L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血清叶酸<6.8nmol/L、红细胞叶酸<227nmol/L;或者血清维生素B12<90pg。 再生障碍性贫血需经骨髓穿刺行骨髓象检查可诊断。

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

1.老年人贫血的病史询问

贫血时间及过程;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习惯;有无出血倾向、黑粪及酱油色尿病史;有无腹泻或胃肠道症状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有无皮肤及巩膜黄染、胆结石;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或特殊药物接触史以及家属中有无类似贫血史等。

2.老年人贫血的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皮肤(出血点及黄染)、巩膜(黄染见于肝病及溶血性贫血)、舌(乳突萎缩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口角干裂(见于营养不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淋巴结是否肿大(见于结核或恶性淋巴瘤)、心脏杂音(器质性杂音提示心脏瓣膜疾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脏及脾脏是否肿大(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指甲(如反甲见于缺铁性贫血)、下肢溃疡常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震动觉及位置觉障碍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3.老年人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检查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

(2)周围血涂片检查: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还能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异常改变。

(3)网织红细胞计数:帮助了解骨髓内红细胞系统的增生程度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

(4)骨髓检查:注意骨髓增生情况、各系细胞间的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及是否出现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5)贫血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肝肾功能、粪便潜血、胃肠道X线检查、胃镜及有关的生化、免疫、组织病理及核素检查等。

贫血的诊断

1、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

2、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

3、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

4、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鉴别

诊断

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再障诊断依据,经国内20多年临床实践,并经过两次修订,于1987年确定为我国现行再障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大。

3.骨髓检查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急性再障(AAA),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

①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②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

A.网织红细胞<1%,(经血细胞比容纠正)绝对值<0.015×1012/L。

B.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

C.血小板<20×109/L。

③骨髓象:

A.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B.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障(CAA):

①临床表现: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②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③骨髓象:

A.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中常有炭核晚幼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B.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

(3)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目前国外沿用Camitta(1976)提出的重型再障(SAA)诊断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 板<20×109/L,贫血及网织红细胞<1%,具备上述3项中之2项,并有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正常的25%),或增生减低(为正常 的25%~50%),其中非造血细胞>70%,即可诊断为SAA;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轻型再障(MAA),近年来,不少学者将粒细 胞<0.2×109/L的SAA定为极重型再障(VSAA)。

典型病例诊断并无困难,可根据临床兼有贫血,出血,感染表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并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即可确定诊断, 对少数不典型病例,可借助于观察病态造血,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溶血试验,染色体,癌基因,核素骨髓扫描等检查加以鉴别。

鉴别诊断

再障主要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不发作型鉴别较困难,但本病出血,感染均较少,较轻,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大于正常,骨髓多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较明显,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uos)可阳性,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和蛇毒试验(CoF)多阳性,红细胞微量补体敏感试验(mCLST),CD55,CD59等可检出PNH红细胞,N-ALP减少,血浆及红细胞胆碱酯酶明显减少。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鉴别较困难,但本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外周血常显示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巨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幼稚粒细胞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多活跃,有二系或三系病态造血,巨幼样及多核红细胞较常见,中幼粒增多,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异常或分叶过多,巨核细胞不少,淋巴样小巨核多见,组化显示有核红细胞糖原(PAS)阳性,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小巨核酶标阳性,进一步可依据骨髓活检,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L),染色体,癌基因等检查加以鉴别。

3.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常由感染和药物引起,儿童与营养不良有关 起病多伴高热,贫血重,进展快,多误诊为急性再障,下列特点有助于鉴别:

①贫血重,网织红细胞可为0,伴粒细胞减少,但血小板减少多不明显,出血较轻。

②骨髓增生多活跃,二系或三系减少,但以红系减少为著,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③病情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2~6周可恢复。

④血清铜显著增高,红细胞铜减低。

4.骨髓纤维化(MF):慢性病例常有脾大,外周血可见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穿刺多次干抽,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和(或)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5.急性白血病(AL):特别是低增生性AL可呈慢性过程,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易与再障混淆,应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象,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活检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6.恶性组织细胞病(MH):常伴有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出血较重,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多部位骨髓检查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常有吞噬现象。

7.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再障危象和急性造血停滞,可呈全血细胞减少,起病急,有明确诱因,去除后可自行缓解,后者骨髓象中可出现巨原红细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如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需注意和慢性再障作鉴别。

8.其他 需除外的疾病有:纯红细胞再障,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转移癌,肾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在很多人群中都会发生,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使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敏感、最早期的可靠指标。很多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老人还是女性或者是小孩子都有可能出现的,那么判断自己是否出现缺铁性贫血要怎么做呢,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谈谈这个话题。

1刚开始的时候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都会忽视,直到中期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头晕、乏力或者记忆力不集中的情况,脸色也会变得比以前差很多,这些都是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

2当患者出现中度的缺铁性贫血那么就就会有肝、脾及淋巴结轻度肿大的情况,医生在做检查的时候也会提醒大家,其实这种情况也是会引起其他脏器功能的运作,所以预防这种病症是及其重要的。

3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的情况,有些患者的病情很严重都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检查这种病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血红蛋白标准值,这也是另外一个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内容。

注意事项:轻度贫血无明显症状。中度贫血可有乏力、头晕眼花、耳鸣、食欲不振、异食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如果不采取改善的措施那就会影响其他脏器的正常运作。

相关推荐

贫血的检查与诊断

贫血并非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种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人们如果不幸发现自己贫血,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以确诊病情。在一定容积循环血液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被称为贫血。 一、体检方法: (1)生长发育: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重型p地中海贫血,除发育障碍外还表现有特殊面貌。如双颧、额较突出,眼距宽,鼻梁低,下颌骨较大等。 (2)营养不良患儿常伴有营养性贫血。 (3)皮肤、粘膜皮肤和粘膜苍白程度一般与贫血的程度成正比。 (4)小儿因自主

贫血怎么诊断出来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贫血诊断鉴别

1、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 2、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 3、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 4、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诊断至关重要。 检查时特别注意: 1、发热,心率,呼吸频度; 2、有无营养不良,特殊面容,端坐呼吸,步态不稳等; 3、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疸

溶血性贫血诊断标准

1.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大、肝痛及消化道症状较显著,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而无贫血,也无网织红细胞增高及血红蛋白尿。 (2)肌红蛋白尿:多由外伤致大量肌损伤引起,尿呈红色,但血浆颜色不变,分光光度计或电泳法检测可加以区别。 (3)急性失血:主要是大量内出血时需要鉴别。常见于胃肠道、宫外孕出血。患者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而黄疸比较轻,也无血红蛋白尿,血容量减少及内出血的局部症状明显。 2.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疾病: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治病期间,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像刚做过手术的人,不注意对刀口消毒和保护,容易被感染而不易愈合。还有的病人由于动了大手术,在愈合期间,引起肺炎,这叫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的症状 1.急性感染合并的贫血其症状和体征与一般贫血症状类似 但溶血与失血常是突然发作,溶血发作有时呈暴发型,由于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血,患者贫血可非常严重,常有明显的腰痛及肢体酸痛、头痛、胸闷、憋气、寒战、高热、明显血红蛋白尿,体检可发现明显黄疸,脾脏可肿大。 2.慢性感染合并的

再障贫血诊断

诊断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

贫血诊断方法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当台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来提醒我们的注意,例如,贫血,由于贫血的症状多样,又容易与其他相关疾病混淆,因此,贫血应该如何诊断呢? 1、贫血起病,发展和特征性表现,急性白血病。急性再障起病较急,贫血是进行性发展;慢性再障。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病程长。 2、家族史:有无遗传因素,小儿时期与遗传的贫血较多;如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红细胞酶缺陷。范可尼贫血等疾病。家族(或近亲)中常有同样患者 3、病人居住地区在血吸虫,钩虫,疟疾流行区因考虑寄生虫感染的

贫血的检查与诊断

一、体检方法: (1)生长发育: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重型p地中海贫血,除发育障碍外还表现有特殊面貌。如双颧、额较突出,眼距宽,鼻梁低,下颌骨较大等。 (2)营养不良患儿常伴有营养性贫血。 (3)皮肤、粘膜皮肤和粘膜苍白程度一般与贫血的程度成正比。 (4)小儿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故面颊潮红与苍白有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无贫血,观察甲床、结合膜及唇粘膜的颜色比较可靠。如贫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要注意排除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伴有黄疸时提示溶血性贫血。 (5)指甲和毛发

贫血诊断治疗

一、诊断 综合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诊断至关重要。 检查时特别注意:①发热,心率,呼

红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是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必要素之一,有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0L/L)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用于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输液及输液量;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种类不同,血细胞比容减少的程度并不与红细胞计数值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