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如何消灭听力的
噪声是如何消灭听力的
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听力。医学统计表明,1/3的耳科疾患是由噪声引起的。噪声是一种慢性毒素,对人体的摧残和折磨既迁延又残酷。噪声还能加重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对听力的损害。噪音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社会市场以及家用电器等方面。
研究表明,人耳在强噪声中,听觉很快疲劳,听阀上升。长期处于高度噪声中,会感到耳鸣颅鸣,头昏脑胀,心烦意乱,视力模糊,恶心失眠,血压升高,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情绪急躁,严重者致永久性耳聋,心率不齐和神经衰弱等病症,甚至神经错乱诱发过激行为而犯罪。
噪声污染如何导致耳鸣、耳聋呢? 内耳中的耳蜗(一个似蜗牛壳状的器官)上覆盖着上万个毛细胞,它们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再由神经传导入大脑后转换成声音,使人产生听觉。当耳蜗内毛细胞受到多种因素(如药物、噪音等)损害时,由它们转化的电化学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发生本质的变化,在脑神经中转化成鸣响声,于是产生耳鸣和/或眩晕、口角麻木;若毛细胞继续受损,耳鸣更为发展,出现耳闷胀感、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直至产生永久性耳聋。
噪音对人体的听觉系统的危害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的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min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h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最终听力不能恢复而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均属于可逆性听力损伤,可以被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发生时,听力下降,能听到声响的阈值提高,从而减轻噪声的伤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以及爆震性声损伤。
①听力损失:是指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A)],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可使听阈由生理性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在高频(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 30dB,但无语言听力障碍,又称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在3000~6000Hz)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
②噪声性耳聋: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频率三频段(500Hz、1000Hz、2000Hz),造成平均听阈位移大于25dB,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噪声性耳聋。并且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谷存在。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③爆震性耳聋:又称爆震性声损伤。是在一次强噪声作用下造成的听力损伤,如爆破作业、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所形成的强脉冲噪声和弱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使外耳道气压瞬间达到峰值,强大的压强可使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严重时可致听骨链骨折。瞬间高压传入内耳,造成内淋巴强烈振荡至基底膜损伤、出现听力障碍,并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生理保护结构所起的反应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听觉器官的个体防护。
(3)耳蜗形态学的改变。噪声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是物理(机械力学)、生理、生化、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听毛细胞受损伤,严重时Corti器(柯替氏器)全部消失或破坏。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距卵圆窗9~13mm处。[1]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几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但与听力之间的关系复杂。也许可能仅由於一小片盯聍接触到鼓膜而引起耳鸣,但也可能是由於一个位於听神经的肿瘤而导致。其他如耳硬化症(一种发生於中耳听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药物中毒、噪声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鸣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有的间歇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身处闹市时都感到吵闹不安。
人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如果突然听到鞭炮声,耳内会有一阵很长的回响,半天才能消退,这就是外界噪声暂时损伤了人的听神经。那些长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强的环境,比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武装警察、军人、迪斯科舞厅的工作人员、麻将娱乐者、长期开会者、以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长期的噪音刺激大部分时候造成了内耳神经损伤。
如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60岁以上人耳鸣发病率高达30%。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所致。
头部外伤的原因,肌肉阵挛原因,全身系统性疾患原因,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痉挛性疾病等均可能伴随耳鸣,另有尚不能明确原因的耳鸣,约占耳鸣人数的40%。耳鸣是由于耳蜗内外毛细胞的细胞膜透性障碍或改变,或毛细胞突触代谢障碍,或听神经纤维间的短路引起的。
日常生活防噪声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熄灭肝火平平心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助听穴位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戒挖耳道避外因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呆在噪声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进行缓慢的感音性耳聋。
在我们周围的种种声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它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所以动听悦耳。另一类则是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如工厂中机器的轰鸣,各种工具叮叮当当的撞击声,马路上人群的喧闹以及那些不成调子的汽车喇叭声等等。这些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一次高强度的脉冲噪声瞬间就可使人耳聋,而长期的强噪声刺激则引起噪声性耳聋。
噪声常使人心烦意乱,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十分有害,它常常掩盖了我们要听的声音,就像很多乱七八糟的电波干扰收音机一样,掩盖了正常的收听。
噪音对人类听觉器官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在噪声环境下出现的听力疲劳,即听觉受强噪声的损害,当离开噪音环境,在安静的地方耳朵里仍嗡嗡作响,即耳鸣。耳鸣反过来掩盖听力,此时如果互相交谈,则听不清说话声。待过一段时间后,耳鸣消失,听力即能恢复,这就是听力疲劳现象。听力疲劳是一种暂时性的病理生理现象,听神经细胞并未受到实质性损害。另一种情况是长时间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下工作,听神经细胞在噪声的刺激下,发生病理性损害及退行性变,就使暂时性听力下降变为永久性听力下降,叫做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进展缓慢,在耳聋的初期很少有人自己能感到耳聋,而是在耳聋发展到晚期,直到听说话都感到困难时才发现自己耳朵聋了。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的耳聋一开始是损伤听觉器官的高频听力区,即4000赫兹以上,再进一步损伤3000赫兹的听力区,接着是2000赫兹,到晚期损伤2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而人们平时说话产生的声音频率范围正是在1000~2000赫兹的低频区。
噪声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扩血管药后养神经药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选配助听器。
为了预防噪声性耳聋,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必要时戴用耳塞、耳罩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消除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如果感觉有犹如蝉鸣的双耳高调耳鸣时,这往往是耳聋开始的信号,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
噪声对人体危害有哪些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 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却为时已晚。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4Kdip)。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噪音引起心脏血管伤害 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压,在100分贝十分钟下肾上腺激素则分泌升高,交感神经被激动。在动物实验上,也有相同的发现。虽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最近几个大规模研究显示长期噪音的暴露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的关系。暴露噪音70分贝到90分贝五年,其得到高血压的危险性高达2.47倍。噪音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环境激素”理论,指出环境中存在着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噪音就是其中一种。它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精液和精子异常。长时间的噪音污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对女性而言,则会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仍无结论,尚待进一步的探讨。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有高达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认为噪音影响睡眠,但长久影响下是否对健康有伤害,尚待进一步的探讨。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状,容易激动的情形。有人研究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生产力越低,此项结果仍有争论。 噪音分贝大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楚。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个人和机械车间个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声在80-85分贝时,往往很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耳鸣会导致听力下降吗
听力下降常常是因为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受损所致,主要是噪声、耳毒性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内耳是产生声音的“工厂”,这里的工作是将声波的机械性能量转化为电子能量,这样,声音才能随着听觉神经让脑部接受。内耳受到损伤,就有可能发生听力下降。
如果突然听到强烈的噪声,人耳内会有一阵很长的回响,半天才能消退,这就是外界噪声暂时损伤了人体的听神经。长期的噪音刺激会造成了内耳神经损伤,噪声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听神经纤维自发活动的紊乱,避免噪音的有效方法是远离噪声源或在噪音环境下佩戴耳塞。
引起耳鸣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药物仅引起耳鸣而不造成听力损失,另一类药物既引起耳鸣又造成听力损失,甚至造成全聋。目前已证明对听力有明显影响的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洁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水杨酸等。因此,耳鸣也可作为内耳受损的信号,在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如果出现耳鸣现象要立即停用。
耳鸣与听力下降有一定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耳鸣现象,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因为某些高频听力下降是患者很难察觉的,只有在专业听力测试中方能测出。
噪音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损害视力:大家都知道,噪音也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最可怕的是,它甚至会使人丧失听力。因为耳朵和眼睛有着紧要的联系,所以当噪音影响听觉器官的时候,也会同时对视力有影响,使人的视力减弱。
影响睡眠:噪音对睡眠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为突然的噪声为40分贝时,就可以让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就会让70%的人惊醒。这样的话,就会严重影响睡眠,造成人疲倦不堪。噪音引起睡眠不好,就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记忆力下降等等。
损害听力:相关资料显示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的车声,那么八个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到损害;如果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以后就会受损;最严重的是,如果是在八十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的话,那么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就会达到50%。
影响系统:相关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那么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不但如此,噪音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感到急躁、容易动怒。因为噪音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所以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
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小心悦耳噪声成隐形杀手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噪声来源十分广泛。当噪声污染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对人体构成多方面危害。而这些危害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容易被忽视。根据噪声发生的机理,通常将噪声分类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习惯上人们将噪声定义为环境中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伴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噪声污染呈现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重的趋势。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噪声来源十分广泛。当噪声污染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对人体构成多方面危害。而这些危害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容易被忽视。根据噪声发生的机理,通常将噪声分类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噪声概念正在被颠覆。与人们接触其他噪声时会主动回避不同,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MP3、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以及卡拉OK 的歌厅音响等,却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当这种噪声暴露达到一定强度,并且累计到一定的时间时,会出现一种主动获取的健康损害效应。
目前医学界将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分为两类:对人体听觉系统的损害和全身性损害。语言与听力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信息中约有11%来源于听觉,仅次于视觉。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时,就会感到刺耳难受,离开噪声环境后,耳朵还会嗡嗡作响,甚至出现听力下降现象。如果这种暴露持续时间不长,脱离噪声环境后听觉会很快恢复,属于生理上的适应。在强烈噪声和累计时间的持续作用下,人的听力减退会趋于明显,听觉敏感性的恢复所需时间就会延长,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听觉器官功能性变化。但如果人长时间受到过长、过强的噪声刺激,就会引起内耳感音性器官的退行性变化,由功能性改变逐步衍变为器质性损伤,称为噪声性耳聋。由于噪声性耳聋的早期变化从听力的高频段开始,所以不会感觉到显著的听力减退,而一旦出现语言频段的损害,人们意识到耳聋的存在时,病变往往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全力医治也很难再恢复正常的听力。
有研究证明,噪声除对听觉系统造成直接损伤外,还有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的非特异性损害,噪声对人的心理活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同等强度和时间的噪声暴露,可能引起超过成人的健康危害。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虽然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或娱乐,但耳机直接插入耳内,随机检测音量常常超过100 分贝,且声音不能扩散,听取时间越长,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导致包括听觉系统在内的人体伤害。鉴于各种发声类电子产品正在迅速覆盖更广泛的青少年人群,家长及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养成科学用耳的良好习惯。青少年应当避免在地铁、大型集会等高噪声背景的公共场所使用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正常使用时要控制音量和收听时间,每年需要到医院耳科进行一次纯音听力检测,以避免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春季治疗耳鸣的小妙招
耳鸣患者要注重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对肾虚耳鸣耳聋者,尤要注重作息时间,减少温燥食物,脾虚病人尤要注重饮食调理,并须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
1、日常生活防噪声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熄灭肝火平平心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怎么保护耳朵听力 要远离噪声
人接触噪声的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内耳小血管痉挛,从而降低听力甚至发生噪声性耳聋。平时在看电视、听音乐的情况下,要注意音量不要太高,同时也要避免上班高峰期到马路边遛弯。此外,远离烟酒、有病早治等也可以保护老年人的听力。
老人听力下降怎么办 避噪声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噪声性耳聋的病因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个体易感性(25%):
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噪声强度(20%):
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接触时间(25%):
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要避免让孩子听到噪声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而有的声音是噪音。噪音也许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有一定的不好的影响,但是对我们的胎儿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哦。?噪声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呢?危害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噪声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吧、
?首先噪声影响孕妇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孕妇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脑血管弹性遭到损害。神经细胞染色质溶解,因此出现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听力下降及全身乏力。长期的噪声使胎儿的听觉器官构成严重损害,胎儿的听觉发育受到阻碍,脑神经发育受到影响,出生后表现出对噪声的极为敏感并有惊恐、不睡、啼哭、拒乳、吐奶甚至痉挛现象。
??噪声直接影响孕妇的胃肠功能,使孕妇消化功能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加重早孕反应,甚至导致剧吐或胃溃疡。胎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发育迟缓、流产、早产,出生后则为低体重儿,体质虚弱、多病。
噪音对胎儿危害极大,因为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严重的噪音污染,甚至会给那些自我保护能力极弱的胎儿,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近年在加拿大进行的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那些曾经接受过85分贝以上(重型卡车音响是90分贝)强噪音的胎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敏锐度。
胎儿由于耳蜗及其他结构尚未达到结构和功能上的成熟,所以其听力系统对噪声的损伤非常敏感。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100分贝以上)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孕期接触了高强噪声,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了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能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低出生体重。
噪音能使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不低于10分贝,不高于35分贝。准妈妈每天接触50~80分贝 的噪声超过两个小时,就会出现烦闷紧张,呼吸、心率增快,尤其是雌激素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准妈妈,就有可能造成消化功能受损。这些都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噪音对胎儿有如此严重影响,因此,孕妇要警惕身边的噪音,不要受噪音影响,更不要收听震耳欲聋的刺激性音响。尽可能地远离嘈杂的环境,尽量避免去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噪音严重的地区,更不要在家里自己收听震摇滚乐。在听胎教音乐的时候,还要将音量控制在10分贝到35分贝之间。
原来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噪音对胎儿的影响有这么多,危害这么严重呢。我们要在怀孕期间远离这些噪音,为了我们肚子中的宝宝。噪声对胎儿的影响真的是蛮严重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可以哦,否则会对我们的胎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害。
噪音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期哪个阶段噪音影响最大
胎儿的听力开始形成,妈妈说话唱歌的声音对于宝宝来说就像是说的悄悄话,所以不会影响胎儿的听力。
胎儿的听力已经形成,跟成人的听力一样,成人能听到的声音,胎宝宝也同样听得到。
胎儿已经对音响刺激等嘈杂的声音有了充分的反应能力,噪声是能影响到胎宝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