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香连丸化滞止痢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香连丸化滞止痢

香连丸是由黄连(用吴茱萸煎汤制),木香所制成,方中以苦寒的黄连清化肠中湿热,解毒止泻;配辛热的吴茱萸同炒,以为反佐,抑制黄连苦寒太过,并能利气,湿热止邪壅滞肠中,可致气机不畅,故配伍辛温的木香调理气机,消胀止痛,所以香连丸具有清湿热,化滞止痢的功效。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去肠胃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文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3款去肠胃湿热的中成药,但是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湿热分为很多种,想要用药物达到去除湿热的效果,那么一定要听从医嘱,对症下药。

腹泻患者的日常用药主要有哪些

不同类型腹泻的治疗方法

(1)细菌性痢疾

症状:起病急,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症状,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左下腹疼痛。粪便呈脓性或脓血样、粘液状。

用药:可选服氟哌酸片,庆大霉素注射液,服用中成药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配合藿香正气丸(软胶囊、片、水等剂型均可)等。

(2)食物中毒

症状:起病急,恶心、呕吐、脱水、乏力、腹痛,多为稀水样便。有同食者往往同时发病的特点。

用药:可酌量饮用低度淡盐水。含糖饮料会加剧泄泻,不宜饮用。可服用黄连素、双黄连口服液、周氏回生丸配合藿香正气丸、保和丸及生姜理脾散寒。

(3)肠道蛔虫性腹泻

症状:肚脐周围绞痛或隐痛。可伴有轻度腹泻,泻后疼痛稍缓,消瘦乏力。验粪可发现蛔虫卵。

用药:服肠虫清2片,可将虫体溶解。

(4)急性胃肠炎

症状:进食过多过快或冷热食同进共饮,脾胃功能不良或食用腐败变质食物都可引发吐泻表现。

用药:可服用藿香正气、定中丸,服用氟哌酸片,每日3次,每次0.2克,配合周氏回生丸疗效较好。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自身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病发症状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对症下药。

小儿腹泻的自我诊治

(1)细菌性痢疾:起病急,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症状,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左下腹疼痛。粪便呈脓性或脓血样、粘液状。也有发高烧,不腹泻的中毒型痢疾。病人舌质绛红、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而且多有不洁或不节饮食史。可选服氟哌酸片,庆大霉素注射液,服用中成药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配合藿香正气丸(软胶囊、片、水等剂型均可)等。

(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真菌毒素性、动物性、植物性及化学性中毒,但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即人们摄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食物引发的中毒。我国居民食用畜禽肉及禽蛋类较多,所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多。起病急,恶心、呕吐、脱水、乏力、腹痛,多为稀水样便。有同食者往往同时发病的特点。可酌量饮用低度淡盐水。含糖饮料会加剧泄泻,不宜饮用。可服用黄连素、双黄连口服液、周氏回生丸配合藿香正气丸、保和丸及生姜理脾散寒。

(3)肠道蛔虫性腹泻:肚脐周围绞痛或隐痛。可伴有轻度腹泻,泻后疼痛稍缓,消瘦乏力。验粪可发现蛔虫卵。服肠虫清2片,可将虫体溶解。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 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 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开宝本草》:“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

3.《本草经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

【选方】

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湿热重吃什么最见效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西医治疗:

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

1.病因治疗: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抗感染治疗;对乳糖不耐受者和麦胶性乳糜泻要在饮食中分别剔除乳糖或麦胶类成分;对高渗性腹泻要停食或停用能引起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对分泌性腹泻除消除病因外,要积极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液;由于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胆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对胆汁酸缺乏引起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

2.对症治疗:

常用止泻药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氢氧化铝凝胶、次碳酸铋,日服3~4次。复方樟脑酊(2~5ml),或可待因(0.03g),每日2~3次。久用有成瘾性,只可短期应用。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LoparamHCI)为丁酰胺衍生物,为肠壁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初服4mg,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2mg,至腹泻停止,每日大便1~2次,但日量不宜超过8mg。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治宜温化寒湿,参以淡渗。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汤加减,(藿香、苏叶、白芷、苍术、白术、厚朴、陈皮、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等)。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加荆芥、防风疏散风寒;便如水泻,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薏仁以分利小便。(2)湿热:

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以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滑石、炙甘草、白头翁、银花等)。恶心呕吐加枳壳、竹茹;腹胀腹痛加木香、白芍;夏月伤于暑湿,加香薷、佩兰、扁豆、荷叶。

(3)食滞胃肠:

治宜消食导滞,调和脾胃。代表方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麦芽、内金、炒莱菔子、枳实、半夏曲、连翘、陈皮等)。脘腹胀加木香、厚朴;大便不爽加槟榔;食积化热加黄连。

2.慢性泄泻:

(1)脾虚湿盛:

治宜健脾运中,化湿止泻。代表方参等白术散加减(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莲子、炮姜、藿香、炙甘草等)。

(2)肝脾失调:

治宜抑肝扶脾。代表方为痛泻要方加味,(陈皮、白芍、白术、防风、枳壳、乌药、薏米、扁豆、炙甘草)。脾虚较甚加党参、茯苓、山药。苔黄,口干加黄连;胸胁胀满加柴胡、青皮、香附。

(3)脾肾阳虚:

治宜温补脾肾。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术、干姜、制附片等)。久泻不止、滑脱不禁加乌梅等酸收之品,或加赤石脂、诃子肉、禹余粮等固涩药涩肠止泻。若虽有五更泻,但用温脾肾法效不明显,而有心烦嘈杂、寒热错杂症状者,宜温清并用,用乌梅丸加减(乌梅、川椒、干姜、附子、黄芩、黄连等)。

二、单方验方:

(1)罂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汤送服,可治久泻不止。

(2)车前子炒研未,6克/次,开水泡服,可治暴泻。

(3)大蒜,捣烂服汁,可治虚寒泄泻。

中药治疗:

1.藿香正气丸(《实用中成药手册》) 散寒止痛止泻。

2.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消食导滞止泻。

3.附子理中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温中散寒止泻。

4.参苓白术丸(《实用中成药手册》)调补脾胃、健脾止泻。

5. 加味香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理气清热止泻。

6. 四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刺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等穴。

(2)艾灸疗法:隔姜、隔盐等温灸神阙、中极、关元等穴。

(3)耳针疗法: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肝、肾,1次/日,3~4穴/次,也可配合贴敷王不留行籽。

(4)拔罐疗法:取神阙、气海、天枢、大肠俞等穴,适用于虚寒证。

其他疗法:

按摩疗法:取中脘、气海、大枢、脾俞、肾俞、长强、足三里等穴,用推、揉、按、拿手法。

夏季远离腹泻的有效方法

中医辩证治疗夏季腹泻

中医专家指出在治疗夏季腹泻时只要根据腹泻的类型不同,选择适宜的中成药,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

一、寒湿泻

[症状]腹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微腻,脉浮缓。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是由于过多食用冷饮,损伤脾胃,或因天气过热,敞胸露怀,眠于户外及阴凉潮湿之地,或开空调、吹电扇过度,感染寒湿之邪,侵犯脾胃,以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谷并走于大肠所致。

选药:治疗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儿童可服用午时茶。

专家提醒:如大便次数过多,呈水样便,并出现头晕乏力,口干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类。可喝淡盐水或糖水,必要时到医院输液,补充电解质,以免脱水。

二、湿热泻

[症状]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或肠中有积热(如平素喜饮酒、过食辛辣刺激之品者)导致湿热互结所致。

选药:治疗宜清热利湿,可选用葛根芩连片、克痢痧胶囊等。

专家提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样便,伴里急后重及高热者,多属细菌性痢疾,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三、伤食泻

[症状]腹泻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腹胀嗳气,打饱嗝有酸臭味,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暴饮暴食,宿食内停,阻滞于胃肠,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反而停为湿滞,发生腹泻。

选药:治疗宜消食导滞,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启脾丸及香砂养胃丸等。

专家提醒:出现此类腹泻,应控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吃些稀饭、面条。必要时可禁食一天。不吃油炸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四、脾虚泻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食后胀闷不舒,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认为,此种腹泻多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引起脾胃虚弱,加上暑湿之邪易伤气困脾,致脾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饮食、水湿停滞,消化不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便次增多遂成腹泻。

选药:治疗宜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可选参苓白术散(或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补脾益肠丸、香砂养胃丸等。

专家提醒:脾虚泻为慢性腹泻,多见于中老年及体弱多病者,平常应注意养生保健,配合食补及药补(可长期服用健脾丸或香砂养胃丸等),增加胃肠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

温馨提示:对于夏季腹泻,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只要我们注意夏季养生,注重饮食安全,就一定能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季。

急性肠胃炎辨证论治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腹痛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药物治疗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

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 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炎、饮食积滞、痈肿疮疡。 ①《别录》:"散痈肿蠿疮,除风邪,杀毒气。"

②《唐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

③《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④《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癣、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

⑥《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

⑦《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遭,泄精,解水毒。"

⑧《纲目》:"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肩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⑨《四川中药志》:"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相关推荐

急性肠胃炎怎样

急性肠胃炎怎样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何区别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何区别?保和丸由山楂、神曲、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加味保和丸组成包括:白术(麸炒)、茯苓 、陈皮 、厚朴(姜炙)、枳实 、枳壳(麸炒)、 香附(醋炙)、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法半夏。 保和丸的功能主是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加味保和丸的功能主是食滞胃肠或吸收不良,主要证候是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不消之物,或夹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保和丸是由

吴茱萸附方

1、吴茱萸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之。(《古今录验方》) 2、吴茱萸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王好古) 3、吴茱萸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4、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主秘诀》 5、吴茱萸,开郁滞,逐冷降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凡患小腹、少腹阴寒之病,或呕逆恶心而吞酸吐酸,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

急性肠胃炎胃胀如何调养护理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吐逆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法:清热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停滞:吐逆净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畏寒发热,颈项或浑身关头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

哪些药物可以缓解中暑

藿香正气并非万能解暑药 藿香正气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制成,方剂学里将其归类于“祛湿剂”,功用是解表湿、理气和中,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等。例如,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的“桑拿天”,这时环境湿度往往超过60%,人们会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比较合适。 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临床以高热、大量出汗、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虚脱。疗应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类药物药性偏温,可能加重中暑不适症状。而且在烈日曝晒下人体会缺水,而藿香正气

焦山楂的作用哪些

焦山楂的作用: 焦山楂为主疗秋季腹泻生山楂消积开胃,活血散瘀,防暑、降压药用价值。焦山楂:取净山楂片放锅内,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本品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 焦山楂 酸,甘,微温.归睥,胃,肝经 消食积,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药用功效 山楂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滞、活血痰的良药。目前,已50多种中药配方以山楂作原料,如常见的开胃健脾药"山楂丸"、"焦三仙"等。 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

中医药分类疗急性肠炎

些朋友可能胡认为急性肠炎就是拉肚子,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急性肠炎若不能及时疗,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发生癌变,这对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视。中医作为疗急性肠炎的优势疗法之一,通过将其分为脾胃虚弱、肠胃湿热、寒湿阻滞、食滞胃肠四种类型进行疗。 中医分类疗急性肠炎 1、脾胃虚弱:法: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山药、茯苓、扁豆。砂仁、薏米、炙草。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扁豆、薏米、山药淡渗利水;砂仁理气,使上下气机贯通,则吐泻

喝过期牛奶拉肚子怎么办 禁食

喝了过期牛奶之后,要禁食4-8小时,可多些喝淡盐水,避免机体失水严重,禁食过后可以吃一些藕粉汤,稀粥汤,面汤,蒸苹果泥等和胃易消的食物,情况不是很严重的,一般服用藿香正气水,中药香连丸等成药品后即可止泻。

黄连附方

1、黄连火烫伤: 川连研末,调茶油搽之。 〔《中医杂志》(2):170,1922〕 2、黄连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3、黄连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4、黄连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 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论》) 5、黄连脓疱疮,急性湿疹: 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

中医肠胃炎哪些疗方法呢

(1)外邪犯胃:发热恶寒,胸脘闷满,甚则疼痛,恶心呕吐,或大便泻泄,苔白腻,脉濡缓。 法:疏邪解表,浊和中。 方药:藿香15克,紫苏10克,白芷6克,大腹皮5克,桔梗、茯苓、橘皮、白术、厚朴、半夏曲各Io克,大枣2枚。 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 (2)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得食愈甚,吐后症减,泻下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 法:消食导滞。 方药:山楂15克、神曲Io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连翘10克、炒莱菔子10克。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痰热内阻:脘痞恶主,吐泻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