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焦虑情绪该通过哪些去判断
小孩焦虑情绪该通过哪些去判断
如果大家仔细的阅读袋鼠跳跳队今天晚上所发的通告。你们会看到在入园准备当中第一条我谈到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入园这样让儿童如此剧烈的情绪表现?
那么大家都已经知道,就是你们不断地讨论问题,分离焦虑。为什么分离焦虑对儿童,产生了这么大的恐惧,惊恐,尖叫,哭闹呢。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他们出生以来脱离母体之后面临的第一次和熟悉的成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
这个考验,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和具有挑战的。和我们成人一样,我们大人再比方说换了新工作。或者是有考试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一样的道理。孩子更是在独立面对这个未知的新的幼儿园环境和伙伴的时候,这是本能的生理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就是指当一个儿童,当他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分离之后产生的生理上的情绪上的变化。包括生病,恐惧尖叫哭闹和做梦。
分离焦虑对幼儿被一个儿童来说,这个反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每一个情绪反应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任何一个成年人和儿童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积极的作用,以及消极的作用。
分离焦虑对儿童来讲,他有很重要的积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本能的自我保护。那么,当家长面对这样的儿童的分离焦虑的时候,我希望今晚在这里听讲座的家长们。能够让儿童面对新的环境当中,产生本能的自我保护,首先是有一种积极的因素在里面。
那么很多家长就会问到,那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在幼儿园里面有这么明确的分离焦虑表现。而其他的孩子没有?
我希望呢,那我们首先家长要做到一个平和的心态。因为每个孩子的分离焦虑的不同的表现程度。在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当中所建立的和母亲以及主要照看着形成的依恋关系有关。这个一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亲子关系。这个他能够标志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所有家庭所出现的教育的问题基本上的根基和缘由在亲子关系上。
在研究当中发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二十五史总结发现依恋关系,母亲和孩子所形成的。母子依恋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第一种安全性依恋,也就是说当母亲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有哭闹反应。但是他进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经过。其他照看者或者是教育者的安抚之后能平静下来。投入到新环境当中的游戏活动或者是工作当中去。当母亲回来以后,他见到母亲会非常的高兴,甚至紧紧的拥抱母亲。这是第一种依恋关系的表现。
第二种依恋关系是回避性依恋。对母亲并无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络。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会哭闹,继续玩自己的;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回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
第三种:反抗性依恋的婴儿被称为“矛盾性依恋”。具体表现为当母亲要离开时婴儿显得很警惕,甚至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他紧紧盯着母亲,希望得到母亲安慰。但是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以上三种类型中,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积极的反应,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是不良的、消极的反应。安全性依恋有利于儿童认知、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儿童稳定、愉快情绪的形成,对儿童成长为适应社会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母亲们要注意母子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
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分离焦虑呢?在一点关系当中三种依恋关系当中。为什么会有的孩子出现安全性的依恋?有了孩子会出现未必有还是会逃避。这和母亲对孩子的应答模式。以及对孩子的关心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为什么要谈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样的?哪个海我希望今天的家长能够反思一下那么安全型的依恋,是因为母亲。跟孩子有两种支持作用。
第一种支持。他能够在面对孩子的各种的情况和需要的时候给予非常积极的。免费的快速的反应。
第二,母亲能够对孩子在需要帮助或者是有需求的时候温和支持。我再说一遍,目前的角色在这里面有两种第一。快速敏捷,积极的做出反应,温和支持,关心和帮助。
幼儿园入园的时候,如果我们之前和孩子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安全性依恋。那么他在入园适应当中会相对来说要快一些,更顺利些。那么当孩子处于强烈的分离焦虑的时候是在幼儿园两个月都不能够适应的时候,我希望家长不要仅仅的去考虑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反思你和孩子之间的母子亲子关系,尤其是依恋的建立程度。
所以大家都已经知道所有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零到六岁的孩子。他因为受家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远远大于社会老师和同伴的影响。那么在0~6岁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基本上是从家庭能够找到根源。那么分离焦虑不需要你去跟其他的孩子比较,不用再去羡慕或者是其他孩子怎么能很快适应,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了?但愿在您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这样的一种,是否是可以信赖的紧密的亲子关系,早期的时候我们叫依恋关系。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有什么不同?精神科权威专家表示,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从而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焦虑症和焦虑情绪具体有以下三点不同:
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简而言之,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此外,不光只有单纯的焦虑症才有这些症状,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
专家称这类疾病的焦虑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这类焦虑症状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精神病学上与单纯的焦虑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治疗上也许比单纯的焦虑症要复杂,因为在治疗其焦虑症状的同时,还要治疗此类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与单纯的焦虑症有所区分。
切勿把焦虑情绪当做焦虑症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有焦虑的时候,竞争的压力随着深灰的进步日益加大,焦虑症患者也日益增加。危机感是寻求突破的表现,适度的焦虑感,可以让人具有生机和活力,但过度焦虑容易引起焦虑症,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
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
面对焦虑,可以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骑脚踏车、阅读等,找家人朋友顷诉,加以发泄,运动也有助于克服焦虑症,如果平日就有运动的习惯,不妨多做运动。
焦虑症会导致哪些危害
情绪焦虑影响身高
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可能会使女孩身高变矮。现有研究表明,紧张焦虑的女孩平均身高会比开朗快乐的女孩矮5厘米,将来身高超过1.57米的可能性要减少2倍,身高超过1.62米的可能性更会减少5倍。
传染家人
亲朋好友长期生活在你的周围,患者的焦虑情绪极易“传染”给他们。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小孩一般对大人的情绪状态极度敏感,当他们感受到大人的焦虑情绪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而如果长期生活在焦虑气氛里的家庭里,不只严重不利他们的心理成长,还容易引起身体上的疾病。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找到焦虑的根本
焦虑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学会去寻找焦虑的根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自己的情绪里。努力的找到让你焦虑的源头,去解决它,这样焦虑自然不存在了。
学会鼓励自己
自我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对自己说一些好听的话,给自己一餐丰盛的晚餐,不要把负面情绪过多的带到生活中来。只要完成好每一个任务,问心无愧,又何必去焦虑。
扩展社交圈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试着将社交圈扩展起来。可以约好友出去玩一玩,也可以一起吃顿饭,多交流之后再面对同一个问题就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焦虑感自然就会下降了。
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这可能不易办到,因为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绪将愈紧绷,更有可能发病,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已变弱。
焦虑情绪是不是就是焦虑症
焦虑症,也被成为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属于精神类疾病,那么,大家应该都清楚,每个人都是心情烦躁、焦虑的时候,这个焦虑情绪,就是焦虑症吗?
焦虑症可以分为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两种,慢性焦虑症,即是对保持长时间的焦虑症状,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焦虑目标,而急性焦虑症,则是一种发作性惊恐状态。
其实,有焦虑情绪并不是焦虑症,对于焦虑症来说,临床上一般都是伴有头晕、心悸、尿频、尿急、呼吸困难、胸闷、口干、出汗、震颤等症状的,而一般的焦虑情绪,没有如上症状或者症状不严重。
多余焦虑症和一般性焦虑情绪的不同,还需要指出的是,焦虑症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而焦虑情绪一般都是因为某个事情而引起的;焦虑症的持续时间很长,一般来说,几个星期几个月都是常有的事,而一般性的焦虑情绪,一天到数天即能缓解;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更多的是对一些未知危险和未知的食物的焦虑性担心,患者自己也不清楚虑从何来,但是却十分焦躁,而对于焦虑情绪,一般人都清楚知道问题所在。
当然,有焦虑情绪,或者说生活中焦虑情绪过多,也可以引起焦虑症,但是焦虑症说到底还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与恐怖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也有很大的联系。
焦虑症和抑郁症会是同一种病的不同表现吗
焦虑与情绪低落虽然同样是情绪反应,但按诊断标准,焦虑症属神经症,抑郁症属情感(心境)障碍。
抑郁与焦虑的共病率很高。这个一方面印证了上面“综合征”的假说,两个病可能会有重叠的机制,另一方面抑郁与焦虑确实是常常伴随出现的正常情绪反应,可能互为因果,但是不是达到共病的程度还是需要仔细去判断的。
紧张焦虑易使女孩矮小
据美国纽约州心理研究所的最近报告,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情绪中的女孩子会比具有快乐稳定的情绪的女孩子身材矮小,而且这些紧张的女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也不会成为“高”人。
这项报告是由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派思和他的同事对716个从9岁到18岁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踪研究而提出的。研究报告认为,感觉紧张的女孩子会比感觉快乐的女孩子矮5.08厘米。由于这些具有紧张焦虑情绪的女孩子并不是生来就身材矮小,因此心理学家猜测情绪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在以往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在成人中有心理恐慌症状的病人会与其体内控制身高的荷尔蒙分泌的不正常现象有关。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紧张情绪似乎不会造成男孩子身材矮小。这很可能与男女孩子面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不同有关。心理学家说:比起男孩子来,女孩子往往处于长期的紧张焦虑情绪下。
这项研究表明:两种紧张焦虑情绪与身高成长有直接关系。一种被称为“分离紧张感”,指的是一些女孩子恐慌于与父母分离,这种恐惧严重到使她们经常称病在家而不愿去学校,也有的表现为不肯与父母分睡在不同房间。而在美国即使是婴儿都往往独睡一室。另一种则是“长期的紧张焦虑者”,一般表现为性情胆怯,缺乏自信,害怕别的孩子会不喜欢她,不断地担心自己做事不如别的孩子好等不健康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派思说至少5%的美国女孩受害于这种影响身高的紧张焦虑的心理障碍。他认为家长在发现孩子易有紧张焦虑的倾向后,应该寻求专家帮助,而不应只认为是小事一件,过了这个年龄就好了等等。家长们应该了解7岁以后的女孩子应已有许多担心的事:父母的关系、家庭经济、自己的容貌、言谈举止等等。说到底,身材矮小本身就不会使一个女孩子快乐地与同学相处。
别把焦虑情绪当成焦虑症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
面对焦虑,可以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骑脚踏车、阅读等,找家人朋友顷诉,加以发泄,运动也有助于克服焦虑症,如果平日就有运动的习惯,不妨多做运动。
不会自然消失的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困扰儿童 通常很难察觉
许多父母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些异常症状,因为儿童的头脑和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区分和判断正常的焦虑和由焦虑症引起的行为障碍会比较困难。比如,两岁大的孩子会害怕陌生人,学龄前儿童通常怕黑等,这些其实都属于与年龄相当的正常焦虑范围。
科学研究发现,儿童的焦虑症与成年人所经历的焦虑症非常相似;而且和成年人一样,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等焦虑症的儿童,很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多种焦虑症。患有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症的儿童,在陌生人面前或在陌生环境中会极其害羞和害怕,他们可能害怕主动跟别人说话或者不敢参加小朋友的生日宴会。
儿童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焦虑症还包括:强迫症、恐惧症、分离焦虑症、单纯畏惧(比如害怕水、害怕窒息、害怕昆虫等),以及通常因虐待而导致的创伤后压力症等。
焦虑症成因复杂 治疗方法各异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心理疾病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有些焦虑症可能具有遗传性,一些儿童甚至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害羞症状,一见到陌生人就心跳加速、哭泣或害怕。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儿童会慢慢长大并摆脱这些恐惧;当然他们还可以通过接受心理治疗来克服这些障碍,比如游戏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这些都是近年来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父母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自己害羞的孩子,担心孩子因可怕经历而导致的周期性恶梦,或者害怕这些焦虑症会毁了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应该客观对待,积极引导和治疗,毕竟害羞的儿童并不总是变成焦虑的成年人,很多焦虑症的症状也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许多家人都很容易忽视儿童焦虑症这一心理障碍,认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这种理解有一定的谬误。如果仅仅是儿童焦虑情绪,的确会随着时间流逝,但是儿童焦虑症和儿童焦虑情绪不同,如不加以治疗,焦虑症是无法自然消失的。
消除孩子焦虑情绪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构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父母的一些焦虑情绪,如敏感、多虑等会传染给孩子,因此要想孩子远离焦虑,父母首先要甩掉焦虑情绪,遇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果断自信,不大惊小怪;尽力克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不在孩子面前流露。
建议二:恰当教育和引导孩子
父母要依据孩子的天性、爱好、兴趣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要不急不躁。当孩子犯错或情绪不好时,告诉他们“没关系”“不要怕”“再试一次”“爸妈相信你”一类的话,鼓励孩子。父母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愿意向你吐露心中的忧虑,这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
建议三:别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应该准确把握孩子的情绪,特别是考试情绪,不要总是给孩子施压,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要明白只要孩子努力就行了。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娱乐时间。千万不要对孩子不断唠叨和嘲讽,这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此外,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于摆脱焦虑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
情绪焦虑的原因
焦虑症的原因
不良性格因素
因为有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等等心理问题而出现的焦虑症。
遗传因素
有一些家族焦虑病史的人群也会在遗传上出现下一代焦虑症的问题。
认知偏见
在对待某件事情所进行的认知、思考的情况下,出现的心理偏差问题。
应激因素
在面的一些应激事件的时候,很容易触及到人们脆弱的一面,造成大脑神经紊乱的情况。
一分开孩子就哭大人要如何抚慰
很多家长特别郁闷,因为每天早上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总是非常不情愿,这让家长既心疼又生气。其实,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因为又分离焦虑症,所以在于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各种不良的情绪和做出抗拒行为。那么,孩子有分离焦虑症该怎么办呢?
一、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孩子分离焦虑症表现在和家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不安情绪,甚至会做出抗拒的行为,有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会长时间保持哭闹状态,或者离开家人后情绪久久都无法安抚下来。通常这类型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其他的群体生活中都难以融入,不善于和其他的小孩子沟通交流,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己,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是不利的,所以家长要想办法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症。
二、家长不宜做的事
1.不要批评打骂孩子
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症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通过批评打骂来奢望孩子会折服,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厌倦离开家长的生活,家长要事先给孩子打个心理预防针,让孩子有离开父母的充分心理准备。
2.不要突然离开孩子
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最怕突然离开或者失去家长,所以家长的突然离开只会使孩子的安全感更加缺失,这样孩子下次的分离焦虑症会表现得更加严重。
3.不要对孩子依依不舍
家长应该对老师和幼儿园有信心,把孩子放心地交给老师,这样才能使得孩子更快融入到群体中去,如果家长总是依依不舍,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而变得更加严重。
三、如何应对分离焦虑症
1.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按时带孩子上学,按时接孩子放学,养成规律性的上学生活,孩子的适应能力都是很强的,短时间的闹腾后,相信很快可以适应新的生活。
2.多开导教育孩子
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家长应该多开导教育孩子。家长多告诉孩子上幼儿园读书的好处,并且开导缓解孩子的过激情绪,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正确区分焦虑情绪与焦虑症
正确区分焦虑情绪与焦虑症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面对焦虑,可以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骑脚踏车、阅读等,找家人朋友顷诉,加以发泄,运动也有助于克服焦虑症,如果平日就有运动的习惯,不妨多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