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肌梗死的护理

1、 告知患者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时间循序渐进。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限酒、忌饱食、注意保暖。

3、 适当进食粗粮杂粮,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 遵医嘱长期口服Ⅱ级预防心脑血管药物阿司匹林100MG/D,学会自行监测脉搏。

5、 指导患者定期检测脉搏,有异常症状或体征,及时就医。

6、 若无并发症,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但应适度。

7、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防止并发症。

8、适当进食粗粮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维素的摄入,预防便秘。

心肌梗死的患者虽然我们做好一定的知识总结,但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营养的食物,还应该定期的检查自己的疾病状况,这样我们才能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及时的给予患者治疗。

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病人绝对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心肌梗死病人绝对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大致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心肌梗死病人要放松精神

愉快的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心肌梗死病人要适度锻炼

一般来说,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认真的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20分钟,但也不宜超过50分钟。开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先测定体力耐受程度。运动锻炼不要过度,过度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使左心室过度疲劳和促使发生心力衰竭。运动量一般可视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是心、肺功能都正常的人,可以根据锻炼后的最高心率限度来定。具体计算方法是,从220减去年龄数,再乘以O.75。例如您今年60岁,那么(220—60)x0.75:120次,如果超过120次,则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心肌梗死病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心肌梗死病人要注意气候变化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有不适。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心肌梗死病人要做好日常保护

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心理治疗:平时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饮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正确记录出入水量。

3.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一旦发生,首先庆让病人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不要再走动,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如给平内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见效而痛未减轻时,应观察病人脉搏是否规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和烦躁不安加重的情况,应安慰病人使之镇静,去枕平卧,有血压表的可以测量血压。然后可请卫生站或地段医院医师出诊,初步处理平稳后再转送医院治疗。如病人发生心脏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头叩击,进行胸外挤压及人工呼吸。

心肌梗死的护理

一般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给予溶栓、扩冠、抗凝及镇静药物治疗,缓慢静脉滴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4h更换输液部位,防止静脉炎发生,准备好口服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卡托普利、硝酸异山梨酯等),并且预置一个静脉留置针,以备24h之内抽血用,避免不必要反复穿刺。

建立重症记录单 随时记录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用药情况,以及神志。心律、心音变化。做好多参数监护,备好抢救物品,除颤器、气管插管盘置于床旁,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时立即抢救。

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一般先给3~4L/min,病情平稳后,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1~2L/min,如有以下情况,应持续给予氧气吸入。①60岁以上的老年人;②有左心衰或肺水肿者;③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前区疼痛者;④有血压偏低或心律失常者。

心肌梗死护理

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

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康复治疗:出院前谨慎地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核素或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药物选用、PTCA或CABG)和安排康复治疗。后者由专门医师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所以,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总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心理等,应先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病情与情绪的利害关系,安慰病人不要失望,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使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2)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在发病的急性期(10天~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如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在急性期谢绝探视,以免心情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3)饮食与大小便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饮食上要给予低热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因病人多卧床,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故应给病人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食,导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急性期为了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3~4天内应给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病情稳定改为半流质饮食,也可口服缓泻剂,以减轻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

(4)疼痛护理:疼痛是最早发现的症状,多突然发生,呈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使患者产生一种焦虑心理。护士应严密观察,让患者卧床休息,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镇痛、镇静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从不良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配合医生治疗。

(5)吸氧:合理给患者使用氧气,急性期病人应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4~6L/min),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低流量给氧(3~4L/min),维持1~2天,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塞面积,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疼痛。

(6)皮肤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应避免褥疮的发生,应每1~2h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保护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7)严密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护士应每15~30min测P、R、BP1次,记录24h出入量;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音、心率、心律、胸痛的变化。同时,保证输液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抢救药品及时输入体内,并同时注意输液速度(20~30滴/min),纠正电解质紊乱。

总之,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通过给病人系统的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要,而且还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早日康复。

心梗的护理方法

1、 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氧饱和度.定时复查心电图 、血生化,保证出入量、酸碱、电解质平衡。

2、 生命体征监测:神志: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血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体温:每日监测4次体温,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48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度左右,持续3~5天消退.是坏死组织吸收热.脉搏与呼吸:若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3、 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入住CCU病房,并应立即给予。

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心肌梗死的严重性,走到预防在先,治疗在后,护理相辅。一旦患上心肌梗死您一定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健康要素教育

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如果想要护理和治疗的话,我们得知道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出现什么样的临床症状,再者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如果严重发作的话,患者心前区也会出现疼痛的现状,为此我们专家总结了心肌梗死的相关的知识点。

一、 告知患者心肌梗死是可治愈的,应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解除焦虑。

二、 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1、 发病初期,应少量多餐,心流质为主,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

2、 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稀米粥等。

3、 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三、 目前主张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

1、 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荷。

A、 急性心肌梗死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减少探视。

B、 第4—6天,卧床休息时可在床上坐位、上、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C、 一周后,可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

2、 由于卧床活动量减少,患者易发生便秘。因此,要进食水果、蔬菜等,必要时给予泻剂或开塞露。

心肌梗死的患者到底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护理和治疗,虽然以上我们专家给出了相关的疾病总结和阐述,但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应该休息,因为任何心脏病的患者如果没有休息好的话,也许会诱发疾病的发作。

心肌梗死的护理

1.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忌烟酒。

2.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心肌梗塞前驱症状。

3.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2-4周,要保持大便通畅,并应注意心理调节,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4.急性期过后,应注意适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规律的有氧运动起到明显地预防及加促病人心梗后恢复的作用。如果你患有心脏病,在安排运动计划之前应先进行耐力测试,以确定多大的运动量对你是安全的。心梗存活病人在恢复期第一个月内运动时最好有他人陪伴,而不要单独活动。许多社区的健康娱乐中心可提供医生监督的心血管康复措施。

1.有心肌梗死并不意味着是个残废。保持积极的态度可使心脏更好地康复。

2.如果曾出现过心肌梗死,那么不要使用避孕药;它们使凝血活性增加。

3.养一个宠物。与不养宠物的人相比宠物主人的病情恢复得更快并有存活时间更长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养宠物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的缘故。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右室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的一种,患者一旦确诊最好及时治疗。另外除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保健外,在饮食方面也应多加注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此病的食疗方法。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1、急性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应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

2、缓解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4天至4周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允许进食粥、麦片、淡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预防大便过分用力。3-4周后,随着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人仍应控制。饱餐f尤其是进食多量脂肪)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发作。但是,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3、恢复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发病4周后,随着病情稳定、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4、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禁忌:

心肌梗死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肌梗死。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心肌梗死护理

护理措施

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

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康复治疗:出院前谨慎地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核素或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药物选用、PTCA或CABG)和安排康复治疗。后者由专门医师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的恢复。

心肌梗死的护理

1、生活护理 患者发病后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协助,并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2、 心理护理 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

3、吸氧 心肌梗死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天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 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 L/min,维持1~2天。

4、 饮食的护理 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5、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的生活环境、习惯和饮食变化,长时间卧床,以及治疗时常应用吗啡、度冷丁等药物,都可以使胃肠蠕动缓慢,发生便秘。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常因便秘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必须及时预防,鼓励患者适当食用蔬菜、蜂蜜、香蕉等,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保持1~2天排便1次,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亦可用开塞露或盐水低压灌肠。

6、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迅速,随时可以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发生突然死亡。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有条件者应将患者置于监护室进行监护,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心肌梗死的日常护理

1、患者饮食很关键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饮食的总热量不要过高,防止发胖。少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要提倡清淡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植物蛋白、植物油,要注意每餐不要过饱。

2、生活中适当运动

并非得了心肌梗塞就不能运动,而是要做适当的运动,这对恢复体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好处,而且有利于心肌梗塞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可练散步、保健体操、太极拳等,也可做四肢或躯干部位按摩。

3、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在生活上要注意规律,情绪要乐观,防止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紧张的脑力劳动。防止大便干燥,切勿用力大便。有吸烟饮酒习惯者,一定要戒烟酒。

4、预防并及时治疗感染

避免受凉,如果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律不齐。

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循环衰竭、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症状,死亡率很高。根据临床表明,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如下几个方面:

1、疼痛;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

4、心律失常。

由于心肌梗死的病因不同,其症状也不同。同时,它的治疗方式也就不会相同。因为心梗治疗期和恢复期都需要加强护理,以免造成病情复发,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当然也少不了日常的饮食护理。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心肌梗塞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心肌梗塞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心肌梗塞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脱脂食品可防治心肌梗塞。在德国,“降低了胆固醇含量,也降低了心肌梗塞的患病风险”,“少吃肥肉,健康长寿”这种说法广受欢迎。

5、食物细软、少食多餐。由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泵血功能低下,导致胃肠粘膜功能减弱、瘀血,消化功能不良、食欲不振、消化液分泌减少。所以,平时要吃易消化、半流食的软食,同时,一日进餐4-5次,不易过多。否则会由于腹部胀满,腹腔器官血流相对增加,反射性地使冠状动脉血流相对减少,易诱发心律紊乱、加重心肌梗塞的程度、心力衰竭、心绞痛、严重还会引起猝死。

心肌梗死的日常护理

1、 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氧饱和度.定时复查心电图 、血生化,保证出入量、酸碱、电解质平衡。

2、 生命体征监测:神志: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血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体温:每日监测4次体温,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48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度左右,持续3~5天消退.是坏死组织吸收热.脉搏与呼吸:若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3、 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入住CCU病房,并应立即给予。

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心肌梗死的严重性,走到预防在先,治疗在后,护理相辅。一旦患上心肌梗死您一定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相关推荐

心肌缺血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心肌缺血常见并发症 猝死、心肌梗死 二、心肌缺血并发病症 心肌缺血可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心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包炎、老年人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妊娠性心肌梗死。 猝

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对于心肌梗死这种疾病来说,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做好这种疾病的相关的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因为一旦我们不能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那么我们临床上的治疗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但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的舒适。 一、 告知患者心肌梗死是可治愈的,应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解除焦虑。 二、 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1、 发病初期,应少量多餐,心流质为主,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 2、 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稀米粥等。 3、 病后6周可采

心肌缺血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心肌缺血可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心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包炎、老年人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妊娠性心肌梗死。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1、急性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病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应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 2、缓解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病4天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

急性心肌梗死怎么护理

1.心电监护:确诊或高度疑是急性心梗应立即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药品准备充分、齐全,除颤仪待机备用状态。观察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24h内是及时发现异常心律、心率、血压、心电图的关键。如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早搏,连续出现两个以上早搏,室性早搏出现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显著的心动过缓是危险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监测血压q1h,若收缩压低于90mmHg以下,说明心脏排血量不足。 2.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活血化瘀,速度控制在20~30滴/min,24h输液总量在1500ml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过去都叫做心肌梗塞,这种病都是急的。我们一开始曾经讲过慢病它是慢病发展到一个急性心肌梗死,而它本是可以急性发作非常重,那么为什么叫急性心肌梗塞,不叫心肌梗死呢?那个时候有个讲究,就是说有死是对患者一个不良刺激容易引起哎呀我心肌都死了,我人也活不了了,为了保护病人的医疗制度。我们就把它叫做心肌梗塞也符合实际情况。 这冠状动脉有东西把它堵塞了,没有血液供给了那就是心肌梗塞了,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又叫做心肌梗死了。我也弄不懂,所以现在我们还叫心肌梗死那么心肌梗死一般来说,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的

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一、 告知患者心肌梗死是可治愈的,应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解除焦虑。 二、 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1、 发病初期,应少量多餐,心流质为主,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 2、 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稀米粥等。 3、 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4、 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防止并发症。 5、 适当进食粗粮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维素的摄入,预防便秘。 三、 目前主张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

青年心肌梗塞是怎么回事

青年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不论病因如何而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因多发生猝死,生前并未得以诊断,死后经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所以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诊或误诊。然而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远期致死率较低,出院后病情稳定,劳动力可以恢复,由此可见,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较好。所以全面认识和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规律性及特点,对于预防和成功地救治青年心肌梗死都十分重要。改掉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控制高危因素,选用适当药物持续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 (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