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饮食改善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饮食改善
在饮食上,山茱萸、花生、银杏、栗子、草莓、干贝、韭菜、核桃等食品,有减轻尿失禁的作用,产妇不妨酌情食用。
黄实粉、山药粉各30g,核桃仁20g,大枣8枚(去核),同煮粥食用。黄实、山药、核桃仁有补气健脾、固肾益精的作用,加上大枣更有补脾补胃的功效。
党参18g,核桃仁15g,加水适量浓煎,饮汁食核桃仁。党参有补中、益气、生精的功效,辅以核桃仁补气固肾,多吃可以防止尿失禁。
龙眼肉15g,炒枣仁12g,黄实10g,用水煎好后当茶喝。龙眼肉益心脾、补气血,枣仁养肝、宁心,配以黄实可补脾固肾,能起到养血安神、益肾、固精、缩尿的功效。
产后尿失禁锻炼方法 针灸改善
产后尿失禁,也可以通过针灸改善。针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灸关元、气海等穴也可提升产妇骨盆底肌肉的张力,从而改善膀胱的功能,治疗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会自愈吗
一般产后3个月内会自动痊愈。
产后尿失禁一般会随着骨盆底肌肉的恢复而慢慢消失。通过骨盆肌肉的锻炼,大约3个月内会恢复。如果在产后3个月后,尿失禁依然存在,建议妈妈去医院诊治,以免影响产后生活和工作。
产后尿失禁会自己好吗 产后尿失禁能治好吗
产后尿失禁是可以治愈的。但产妇一旦发生尿失禁情况,需要及时到泌尿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如果不采取任何诊治措施,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变得愈发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药物、盆底功能锻炼、针灸等方式,获得良好的康复;而中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要想彻底康复,理想手段还是外科手术。
产后尿失禁的原因 分娩所致
女性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使尿道周围的支持组织和尿道括约肌松弛引起产后尿失禁,一般在产后1周内出现;大部分产后尿失禁并不算是病,随着骨盆底肌肉的恢复会慢慢消失。
漏尿是什么原因 尿失禁的原因
女性尿失禁的发生,往往是和分娩是有关,由于胎儿在下降的过程中,过度压迫盆底的肌肉,造成神经、肌肉的损伤,因此会发生在产后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产后尿失禁往往会合并子宫的脱垂(子宫在阴道内掉出来,甚至脱到阴道外面)。
产后漏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会随着时间而自愈,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的松弛,漏尿、尿失禁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一直延续到中老年时期,而且病情会恶化。女性绝经了以后,尿失禁的症状往往会加重,调查显示绝经期的女性30%有尿失禁的情况存在。
不仅如此,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尿失禁会大大提高产后抑郁的几率,数据表明,产后尿失禁女性患者罹患产后抑郁的概率是普通女性的2倍。女性分娩后出现尿失禁症状很常见,虽然羞于启齿,但及时借助专业产后修复机构至关重要。尽早发现,尽早恢复!
什么是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 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中医将产后膀胱尿失禁归人“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遗尿候”范畴,统称“产后排尿异常”。病因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
小便失禁的原因
1、368例产妇中有51人(13.86%)在产后42天内至少1次出现尿失禁症状;
2、剖宫产、阴道顺产、产钳助产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4.22%、19.34%、42.86%,产钳助产分别与其它两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阴道顺产组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3、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产后42天内尿失禁的发生率;
4、产后尿失禁以轻度为主,加强孕期和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中重度患者“难为情”也要看医生!
产后尿失禁的主要症状包括: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哭大笑、上楼梯或提举重物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严重者直立、行路时即可发生。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
产后大小便失禁怎么办 做好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为产后尿失禁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但是如果妈妈们自己都觉得十分丢脸的事情,对自己感到自卑,就更加难恢复了。妈妈是天下最伟大的人,如果不是生宝宝妈妈们也不会有产后尿失禁呢。
女人产后易得三种病
会越来越明显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康佳丽分析说,以前女人生孩子,往往是两三年一个,生得比较多,再加上家务繁忙等原因,产后基本没时间去抑郁。而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产妇多是独生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怀孕之后,身材臃肿,生理发生改变,也不懂得如何处理并调整这种变化,等孩子出生了,又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照顾小孩,尤其是当产后无老人帮忙带孩子。面对这些一团糟的情况,产妇产后无法应对改变,适应不过来,进而发展成抑郁。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里有“重男轻女”观念,对产妇生了女孩后,表示失望,给产妇脸色看,甚至不照顾产妇,这些自然引起产妇焦虑、烦躁、紧张,继而出现抑郁。
易得病之二:产后尿失禁
产后不能约束小便而漏尿,这就是产后尿失禁。康佳丽说,这是因为分娩时,第二产程过长(从看得见孩子的头到胎儿娩出这个时间段一般最好半个小时,超过两个小时就算太久),胎儿的先露部分(尤其是头)对产妇的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特别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所致。
在临床上发现,阴道分娩的产妇可能会更容易发生尿失禁。这是因为在阴式分娩时,胎儿过大生不出来的时候,只能采用钳产、阴道助产,而这样产妇的盆底韧带、肌肉等就会被牵拉得太久而变得松弛。大部分这种情况,产妇在产后会短暂性尿失禁,这种尿失禁几天后便可恢复。如果时间长还会有尿失禁的症状,则在产后需要做盆底康复来改善尿失禁。
易得病三:产后腰疼
产后腰痛这是很多产妇遇到的问题,多数人认为这是月子没坐好的原因。针对这一说法,康佳丽也很困惑。她说,在市一的产科,遇到的美国人、伊朗人、刚果人,她们产后洗冷水澡、穿背心短裤,在饮食上也很随意,没有刻意地进补,而中国人强调产后“坐月子”,不能吹风、不能湿水,产后吃的也格外讲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大概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体质不一样所致。
女性一胎尿失禁二胎时会加重
对调查显示部分参与女性若发生尿失禁会等待自愈,刘主任指出,产后尿失禁常是短暂的,很多患者在产后三个月就会自动恢复,但此后仍有40%的可能会发生尿失禁;若患者在产后三个月仍没有回复,则有可能会变成持续性的尿失禁。因此,无论是为了减少以后发生尿失禁的可能性,还是为了早日告别尿失禁的困扰,在产后若发生尿失禁都应及早接受检查与治疗。特别是生完第一胎,有计划生第二胎的女性朋友,若第一胎时发生产后尿失禁,盆底康复情况不佳,很有可能会增加生第二胎时尿失禁发生的几率。
尿失禁不一定要手术治疗
为何打个喷嚏,就会发现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呢?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当压力传递到膀胱时,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
然而,有些产后妈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胎儿经过产道时造成了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伤,导致提肛肌、骨盆肌松弛及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会有漏尿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生,虽然以后症状多会渐渐缓解,但是轻微者可能造成外阴部潮湿瘙痒,严重者有时候会有裤子湿透的现象,会发出一股尿骚味,容易造成个人社交上的困扰!
解析常见尿失禁类型
尿失禁是指无法用意识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尿失禁产生的原因很多,先天体质因素、后天的怀孕生产、慢性肺部疾病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的情况。
剖腹产能避免产后尿失禁吗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突然增加,而膀胱几乎是位于盆腔内位置最低的空腔脏器,压力很容易迅速传递到膀胱,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挤压的力量,如果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可以避免尿液不适当地流出。然而生产过程中,宝宝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拉伤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损伤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提肛肌、骨盆肌松弛甚至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可能出现漏尿。这种现象称为产后尿失禁。很多人认为,只有经阴道分娩才会发生产后尿失禁,实际上,虽然产后尿失禁多是因为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宝宝经过产道时损伤骨盆底的肌肉群和支配肌肉的神经所致,但也不代表剖宫产者就不会有尿失禁,因为,盆底筋膜和肌肉像弹簧床一样,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妇女在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加上怀孕期间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即使剖宫产,也有可能会发生产后尿失禁。
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不同程度损伤,如果因阴道试产失败而做了剖宫产手术了,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而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区别在于,经阴道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短时间内下尿道的症状较为明显,在产后一年内,比剖宫产的新妈妈更容易出现尿道下移、尿频、尿失禁等症状。但一年后,这种差别就会消失。而已经有盆底受损的剖宫产产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在产后同样也会出现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等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约60%以上的妈妈产后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可自然恢复,但仍有30%-40%左右产后发生尿失禁、阴道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年龄增大,尿失禁在围绝经期以后的比例又开始增加。我国整个女性人群的尿失禁发病率大约为30.9%。这种现象虽是轻微、短暂的,但发生时难免令人尴尬。有些患者担心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产生焦虑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尿失禁”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鉴于此,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盆底肌的能力,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了加强盆底肌肉力量的凯戈尔训练法,即“缩肛运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又有了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新的治疗手段。如果已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严重松弛等症状,单纯做“缩肛运动”已经很难达到康复目的,一般还需要配合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分别模拟主动和被动的肌肉收缩,做生物反馈时,患者跟着声光学习,按照一定的节奏锻炼盆底肌;而电刺激是外源性的刺激,作用于特定的肌肉进行被动锻炼。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以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了受损的盆底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恢复,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改善了产后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虽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如果不把握最佳的康复时机也会留下遗憾。告诉各位准妈妈和新妈妈们,产后3个月之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尽早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盆底肌和神经的功能。如果新妈妈们因为带孩子而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也最好应在产后半年内做康复锻炼或治疗,毕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尿失禁”并不是社交绝症,新妈妈们只要做好产后检查及盆底肌评估,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一定会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重塑昔日的风采!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1、继续做凯格尔运动。生了宝宝也要坚持做凯格尔运动,这可以加强盆底肌的运动,帮助尽快对膀胱的控制力,预防今后出现漏尿的情况。
2、适当的减肥。开始合理的减去孕期增长的体重,这部分体重可能会压迫到膀胱。
3、训练膀胱功能。每30分钟小便一次,不要等到尿急爱去。接下来,就慢慢拉长两次小便的间隔时间。
4、保持大便规律,尽量防止便秘,这样充盈的大肠就不会再给膀胱增加额外的压力。
5、喝足量的水,保证每天喝至少8杯水。不少妈妈因为产后漏尿的问题,经常会误以为减少水分的摄入就能减少漏尿,其实实际上脱水会更容易患尿路感染,感染的膀胱更容易漏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产后尿失禁诱因
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中医将产后膀胱尿失禁归人"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遗尿候";范畴,统称"产后排尿异常";。病因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发生在产后1星期左右,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如瘘孔较小而瘘孔周围有肉芽形成辦状,可给予补脬的中药治疗,以促进组织再生与修补,也有止血、止痛与镇静的作用。治疗期间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甚至可能避免手术。
产后尿失禁并不少见,它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而导致提肛肌的松弛、萎缩。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作用,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助产如臀牵引术、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产后体力劳动、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均为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恢复,使盆底组织松弛,导致尿道膨出,膀胱颈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紧张度而变为漏斗形,尿道相对变短而宽,泌尿生殖隔及浅层肌肉损伤如会阴深Ⅱ度裂伤可影响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