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养生法

按摩养生法

1、温和艾灸缓解疲倦乏力

春困秋乏,很多人感到全身乏力。除了适当休息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金行表示,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各15分钟,然后拇指按揉合谷穴和太冲穴各5分钟。可使人四肢矫健,消除四肢的酸痛乏力症状。

2、摩腹按揉应对肠胃不适

正月里都是年,很多人在饭局间奔波,造成诸如胃胀、胃痛、胃酸等肠胃不适。这种情况可摩腹5分钟,拇指按揉中脘穴、梁门穴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摩腹时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将手掌叠放于上腹部并施加一定压力,以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揉动,动作要缓慢、均匀,以腹内有热感、舒适为宜。

3、摩掌熨目巧治眼睛干涩

长时间注视电脑、电视或手机屏幕,以及熬夜等,可导致眼睛干涩。可以摩掌熨目5~10遍,点揉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各3分钟。此法有安神定志、养睛明目的作用。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均位于眼睛周围,点揉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眼部气血,进而消除眼睛干涩。

胸部按摩养生

(1)揉胸:用手指或手掌、指掌按于胸部,作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揉动。然后以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内向外按揉各肋同隙,重点在中府、云门、屋翳、期门等穴。

(2)拍胸:用虚掌或空拳轻轻拍击胸背。

(3)拿胸:两手交叉于胸前,拇指按于胸前,余四指按于腋下,相合着[FS:PAGE]力捏拿胸大迹

(4)推擦胸:用一手掌平放在同侧胸部乳上,斜行向下推擦,经胸前正中两乳之间推擦至对侧的胁肋部。

(5)揉膻中:用食指或中指指面按揉膻中穴,同时作上下推按。

肝气郁结用艾条炙什么穴位

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4个中医长寿按摩养生法

按摩头部

每晚临睡前,用双手搓摩双耳,并揉提捏按之,然后从后颈至眼眶、额部和整个发根部进行搓摩,最后用双手摩面。注意搓摩时用力要均匀,以能忍受和使皮肤微红为宜。一般以从头项到周围,从头前到头后,从中间到两侧为原则,每次搓摩不超过10分钟。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并有催眠作用。

按摩胸部

用双手搓摩胸部,同时兼行按压。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使胸阳振奋,卫气疏通。故能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使人少患感冒。

按摩腹部

用右掌心紧贴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绕脐作顺时针搓摩,一呼一吸均宜尽量延长,让一呼一吸间手已绕行一圈,如果连续3分钟,并摒弃杂念,将可使元气绕丹田回转。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促进消化功能,预防和治疗便秘,如在搓摩过程中能得气,则效果更佳。

按摩四肢

先用左手搓摩右手,由肩及肘、腕和指尖,再顺大腿至膝、踝、脚心和趾,如此反复搓摩20多遍,搓摩时用力可稍重,但不能有痛感;再用同法,换右手搓摩左侧肢体。

功效:由于手足上经穴较多,经常搓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脏腑功能,而且还有减肥养生作用。

胃痛按摩什么哪里见效快 按摩足三里

中医按摩养生常用的穴位,该穴位在膝盖骨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经常按摩能促进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和其他疼痛症状。

经络穴位按摩养生法

头部点穴按摩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看过以上专家的介绍,我们对于中医经络养生多了一些了解,以上这些方法是简单易学的,重视养生的朋友不妨可以多学习,当然,想要让以上方法真正的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是必须做到持之以恒的,想要做一两次就起到保养效果是不可能的。

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中医经典养生法 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中医经典养生法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养生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养生: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肝气郁结用艾条炙什么穴位

1.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1.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1.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肝气郁结中医来给你支招

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

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

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中医按摩养生法

头部按摩

1、梳发:两手自然屈曲,拇指分置于两侧太阳穴处,其余四指放眉弓上,指头微分开,两手用力向上推,梳入发后,两拇指抵双风池穴,双食指推擦至后项,连续36次。

功效:本法能帮助大脑皮层通络活血,对防治头晕头痛有一定疗效。

2、擦耳抹目:双手掌自风池穴起,向外折擦外耳,再向上横抹眼球,并按摩耳部穴位。连续36次。

功效:可缓解电脑族的视疲劳。

胸腹按摩

左手扶头顶,右手五指张开,以指腹和手掌自上而下来回揉擦右侧胸肋36次。再换左手以相同方式揉擦左侧胸肋。

功效:本法尤其适合老年人练习,坚持擦胸锻炼,可改善脏腑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和肺肾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的治疗有帮助。

上肢按摩

1、揉内外关:右手拇指、食指按在左手的内关穴和外关穴,正反各旋揉36次。接着换手揉按。

功效:揉内外关可宁心安神、理气和胃、保护心脏,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适宜。

2、揉虎口:用大拇指旋转揉按左手虎口36次,再换手以同样方法揉按右手虎口36次。

功效:本法对头痛、神经衰弱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中医经络按摩养生

一般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中医养生中的按摩篇。 ● 按摩四总穴——解决大部分问题 操作:按摩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 窝中间的委中穴、手背虎口下一寸的合谷穴,还有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所压处的列缺穴,每个穴位按3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这四个穴位是人体分别对应面部、口腔、头颈、腹部、腰背的总穴,权限覆盖大部分器官和部位,所以人体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这四穴来研究解决。 ● 轻揉

中医推荐面部按摩养生

(1)浴面:两手搓热,或以温水温热后,手指并拢,平掌紧贴面部,作洗脸上下推擦动作,上至发际下至颌骨下缘。然后按揉面部各穴。 (2)擦鼻:用两手中指指腹推擦鼻之两侧,由攒竹至迎香。然后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配合振,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滑动按揉。 (3)按抹捏鼻:两手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然后揉鼻尖,并向鼻根部移动;再以拇、食二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最后以拇、食二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 (4)鸣天鼓:两手掌掩耳,食指叠于中指指背侧,再下滑使食指轻轻敲击枕部风池穴

中医教你按摩三个养肝通气穴位

一、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可以宁心神、除闷。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在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具有顺气的功效,对岔气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角孙穴 按压这些穴位可以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还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表示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而言,十分有帮助。 三、太冲穴 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而言,可以舒缓,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可以起到治疗养生功效。

湿疹患者可按摩养生

如果湿疹发生部位为脸部时,指压百会、大椎、肩井穴;若发生在颈部,指压曲池、阳池、手三里穴;发生在肩部时,指压中府、肩井穴;发生在足部时,加上太溪等足部入位的指压。指压手部的合谷穴对一切情形都有效果。 (1)百会(位于头顶中央) 作用:对该穴位实施按摩对各种病症都有效果: 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等穴一起按摩,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着。 (2)大椎(位于颈根部中心的颈椎最下部) 作用:按摩可缓解湿疹的症状。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背部

芒种心区按摩养生运动

什么事心区按摩呢?对养生有什么作用呢? 心脏位于左胸,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按摩心区,可直接作用于心脏,能疏通心血运行,预防心血淤阻而引起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疾病的发生。进行心区按摩时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心,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规律得以调整平衡,血管的外周压力下降,大脑处于安静状态,降低了心脏的负荷,心脏功能由之改善;再加两手内、外劳宫相叠,不自觉地以劳宫穴之气,带动心脏之气运行,进行自我凋节。 取站式.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平行站立,身体正直。体弱者,亦可采用坐位或卧位。要求做到全身放松,两眼可以轻闭,意念集中

脚趾按摩养生

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养肝可以试试按摩穴位

1.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可以宁心神、除闷。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在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具有顺气的功效,还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对缓解颈疲劳有帮助,还可以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对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有改善作用。 2.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是头上的“撒气穴”。 按压这些穴位可以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还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表示按摩养生起到了

按摩养脾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春、夏、长夏、秋、冬中五季分别对应着养人体的肝、心、 脾、肺、肾。由于脾五行属土,居中央,所以养脾不仅仅在长夏这个季节,而是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要将养脾胃放在首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 保健的根本,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简单有效的养脾胃的方。 方一: 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

教你面部按摩养生

面部按摩养生很简单,只要在平常洗脸时掌握以下养生洗脸,就可达到养生的目的。洗脸的范围还应包括颈部及耳部。可面面俱到、适当用力以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然后再用毛巾轻擦一遍,但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便为下一动作准备。 接着可顺时针做环形按摩动作:1.五指并拢,手微屈,呈捧脸姿势,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四指适当用力,用指腹、手掌按摩。2.范围:从下颌部位开始,向上→过口部→顺鼻底部→过印堂至额顶部→五指慢慢自然分开,顺额边缘→过耳边至下颌边→回归原位。最后,两手按摩脸部,时间为2~5分钟不等。再用手指搓一搓脸的各部位

老中医养生口诀歌是什么呢

中医养生智慧:古人养生“九”口诀 “一德”养生: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二字”养生: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三戒”养生: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指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