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
骨质疏松症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更具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显示,美国骨质疏松患者2500万,约占其人口的10%。
我国目前骨质疏松患者已达8600万人,占总人进口的6.6%,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人的发病率超过了70%。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骨质疏松四个养生误区
喝骨头汤能避免骨质疏松。试验证明相同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要注意饮食的多元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医治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反常形成的,因而骨质疏松症的医治不是单纯补钙,而是归纳医治,进步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防止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表象,与年青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假如年青期间忽略运动,饮食结构不均衡,致使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有不良嗜好,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时机侵略年青人,尤其是年青的女性。
老年人医治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从医治的视点而言,医治越早,作用越好。而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承受规范医治,减轻苦楚,进步日子质量。
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虽然骨质疏松疾病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可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会让患者的身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有三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与年轻人无关。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骨质疏松症、成人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这一类型以年轻人多见。
误区三: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
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最近的研究证明,如果这时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降低。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要对骨质疏松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到自己的骨骼健康,骨质增生患者要注意能够避免这些认识误区,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骨质疏松的分类有哪些呢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1、老年性骨质疏松常伴有疼痛,患者也会身高缩短,驼背。躲在疼痛后出现。
2、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是绝经后发病,多在绝经5-10年内。患者会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发生的范围骨质疏松的分类又可有以下两种: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是怎么样形成的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骨折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黑种人,这 是因为黑人的骨密度高于白种人,另外从遗传学研究最多的是母亲与女儿,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则其女儿的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脆性骨折的风险要增加。
营养因素:主要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营养缺乏,均可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此外,酗酒、吸烟和过多的咖啡摄入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 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对骨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病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达50%。
疾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雌激素的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导致雌激素下降的常见疾病有:绝经期前、卵巢切除、卵巢功能早衰、妇女绝期后期等。此外,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肠功能障碍、慢性肝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都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体力活动和运动,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量下降,有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致肌肉萎缩,骨质丢失加快,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临床症状:骨质疏松往往被误认为是老龄化现象,就诊率不足1/4,治疗率仅2%,事实上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20%,存活者则有50%终身致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是个缓慢的病理过程,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逐渐变矮了,有的老年人发生了骨质疏松症发后感觉到骨疼,骨疼位置不定,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加重,以腰背疼多见,有的髋部或膝关节疼。
大约20%骨质疏松症发生脆性骨折,轻微的外力均可致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髋部和前臂,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弯腰、驼背、变矮、骨疼、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绝经后期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明显增多,女性高于男性。?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备加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生化指标尚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手段,故目前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经过调查,我国中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不在少数,专家认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并注重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骨质疏松的三大症状
骨质疏松的三大症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加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以脊柱、髋部及腕部骨折多见。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
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
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血液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
③第三类为特发,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95 %以上。
骨质疏松的三大症状:对于该问题进行了介绍希望大家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有吗
一些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过程的正常结果。确实,老年人中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该疾病与增龄密切相关,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那么,人老了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病理性的骨骼疾病,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是疾病,就有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
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岁-40岁)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以及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有关。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的学者调查表明,居住在欧洲西北部老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要比地中海地区的人高得多;白种人的患病率也比黑种人高。而同样是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可达到男性的3倍。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达到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而且绝经后和骨密度相关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因此,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在200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30.8%和8.8%,也就是说在50岁以上人群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没有骨质疏松症。
即使在发病率较高的老年女性中,国外有研究显示,8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三分之二,也就意味着仍有三分之一的80岁以上女性没有骨质疏松症。在这些没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中,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良好的骨骼与她们足量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的锻炼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不饮用碳酸饮料等)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开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
男性和女性均在20岁-4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之前是储备期,之后均属支出。骨峰值的高低80%左右决定于遗传因素,其余决定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富含钙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就应注意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注重获得足够的光照,同时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如果达到满意的骨峰值,那么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会减少。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我国60岁以上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90.48%,老年男性为60.72%。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致呼吸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
认识和了解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当然是知道骨质疏松的症状,我们如果懂得了骨质疏松的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就懂得了是患上骨质疏松。
临床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骨质疏松,我们知道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上文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的一些症状,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吧。
为何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引起中老年妇女骨折的常见原因。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呢?停经后妇女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因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停止,使骨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或是做手术或用其它办法破坏了卵巢的功能,出现月经停止的现象,同样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另外,白种人也较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和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骨量较少,我们黄种人和白种人也有类似的情形,都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甚至有人说,中国妇女比英国妇女骨头脱钙速度要快,丢失的量也多,就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长期用激素、强的松、甲状腺素片的人也容易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