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肝性脑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需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开始数日要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1200-1600Kcal),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饲,脂肪能延缓胃的排空应少用。如果胃不能排空者可进行深静脉插管灌注25%的葡萄糖,每日入液量控制在1500-2500ml之间。
但有研究显示,肝性脑病时延长限蛋白时间可致营养不良而使肝性脑病的预后恶化,而正氮平衡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及肌肉组织对氨的脱毒能力,因此在神志清醒后可逐渐给予蛋白饮食,20g/d,每3-5日可增加10g,直至其最大耐受量,通常为40-60g/日或1.2g/(kg·d)。蛋白种类以植物蛋白为主,因植物蛋白含甲硫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而支链氨基酸较多,且能增加粪氮的排出;同时植物蛋白中含有非吸收的纤维素,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利于氨的排出。
低血钾、碱中毒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避免发生,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此外,可给ATP,辅酶A。适当补充血浆、白蛋白以维持胶渗压、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蛋白耐受程度,尽量避免过高蛋白饮食。
肝性脑病的日常饮食要素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或其他急性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危及生命,那么,如何避免发生肝性脑病呢?临床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做好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肝硬化病人的生存期。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左右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谷类、面食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宇泳
2、对于昏迷患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开始每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60g/天。当再次出现肝昏迷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立即降到每日20克-30克。
没有肝性脑病症状期间,每日蛋白质食入量可在60g左右,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奶酪、瘦肉、鱼肉、鸡肉,可以交替食用,注意控制每日总量即可。血氨升高但是症状不明显时,每日蛋白质在30-40g为宜。
3、脂肪量不要过度的控制。因脂肪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能够润肠通便。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40—50g为宜。
4、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没有腹水或水肿者,不必限盐。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00mg,根据腹水的程度限制液体摄入量在800-1500毫升左右。
肝性脑病饮食治疗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 g/ 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4、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
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有哪些
一、去除诱因:控制这些诱因常可有效地制止肝性脑病的发展。例如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后可发展成肝性脑病,积极止血、纠正贫血、清除肠道积血等可以制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仅靠一般的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1.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禁蛋白质,至少3天。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此外,可给ATP,辅酶A。
4.血浆白蛋白:胃肠道大出血或放腹水引起肝性脑病时,可静滴血浆白蛋白,25~50g/次,可维持胶渗压。补充白蛋白对肝细胞的修复也有利。
三、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
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1)导泻或灌肠。(2)改变肠道的pH,减少NH3的形成。(3)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
2.降低血氨、减少和拮抗假性神经递质。
(1)降血氨药物。(2)左旋多巴。(3)BCAA。
3.其他 有脑水肿时,应予以脱水治疗。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有低氧血症,应予以吸氧,有报道,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避免诱发因素拒绝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表现,预后不良,死亡率高。了解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利的。
一、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大出血后,一方面血容量减少致使红细胞减少而携氧不足、可直接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昏迷;另一方面,由于肠道积血在细菌作用下产氨,引起血氨升高,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放腹水或利尿之后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过多,诱发肝性脑病。
(3)肝硬化病人易合并感染,细菌和其他毒素侵人肝脏的机会和途径增多,加重了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了肝性脑病。
(4)有的药物如氛化胺、利尿药中双氢克尿噻、镇静止痛剂,可使血氨升高,电解质紊乱,以及加重肝细胞的损害而引起肝性脑病。
(5)其他还有麻醉、手术、短时间过多蛋白质的摄人等均可诱发肝性脑病。
二、现代医学解释肝性脑病发病机理的学说:
肝性脑病(以前叫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倾向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分述各学说如下:
(1)氨代谢紊乱所致氨中毒学说:目前公认肝硬化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外源性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
(2)硫醇学说:肝性脑病病人的呼气中有类似大蒜、尿液或烂苹果样味,谓之“肝臭”。这是因肝脏不能分解蛋氨酸的中间产物硫醇等,致使血和尿中的硫醇等明显增加之故。所以怀疑硫醇与肝性脑病有关。
(3)假性递质学说: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肝性脑病时,正常的递质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鲜胺,故称为假性递质。临床上使用左旋多巴抗肝性脑病,就是根据此学说。
(4)其他代谢紊乱
①氨基酸代谢失衡:支链氨基酸明显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则见增加。
②中分子量物质:中分子量物质与肝性脑病病人的神志状态有关。
③脂肪代谢异常:丁氨酸等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时明显增高。
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尤其是低钾与低钾性减中毒能使血氨增加,加重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饮食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 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 g/ 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3、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4、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
肝性脑病如何有效饮食呢
大部分肝性脑病由慢性肝病引起,小部分病例见于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急性药物性肝炎和急性毒蕈中毒等。少见的病例尚有原发性肝癌和急性妊娠期脂肪肝等。
肝性脑病患者体内代谢严重紊乱,肝性脑病时血氨和脑内氨含量都上升肝硬化氨中毒是一重要病因。
膳食治疗原则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 /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 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 g/ 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3、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4、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
以上介绍了肝性脑病的具体知识了,其实对于肝性脑病来说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原则的,治疗原则一定要注意一下,饮食方面要努力控制一下能量,很多的肝性脑病情况非常的危及的,对个人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的。
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的肝病引起的,相信大家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意识不清楚等常见的症状,为了让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细心阅读。
一发病原因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
1.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
2.提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3.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二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在长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主要由于肝细胞功能的衰竭,蛋白质、氨基酸、糖和脂肪等物质代谢障碍,产生的有毒物质聚积体内,以及肝脏对毒性物质的解毒作用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使体内有毒物质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抑制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发生脑病征象。其主要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
氨中毒学说:氨中毒学说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仍占主导地位。肝性脑病病人往往有血氨特别是动脉血氨增高,并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交叉重叠现象。病人经口服广谱抗生素、乳果糖、低蛋白饮食改变肠道碱性环境,减少氨的吸收,及导泻等治疗后,随着肝性脑病症状的好转,血氨降低甚至恢复正常。严重的肝病和或伴门体侧支循环病人及门腔分流术后病人或门腔分流模型动物,饲以高蛋白饮食或口服氯化铵、尿素等后,可出现血氨升高,并表现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及脑电图改变,且病人脑脊液内谷氨酰胺、谷氨酸和氨浓度增高。
以上就是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由此可知,肝性脑病有一部分是由服用安眠药等药物造成的,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患者们应该要远离一切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时刻预防肝性脑病。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肝性脑病的相关信息,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肝性脑病如何防治
肝性脑病如何防治?
首先,积极治疗肝病。应该对各种原发肝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如治疗早期肝硬化等。
其次,找出诱发肝性脑病的原因。对于已经存在肝硬化或慢性肝病的病人,要认识到一些诱因是很容易诱发肝性脑病的,如感染、消化道出血,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大量利尿,便秘,不恰当地使用镇静剂、安眠药等,这些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氨,氨进入循环的量增加,或改变脑组织对氨的敏感性。氨能干扰大脑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最后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另外,注意饮食。临床上常常会遇到由于过量进食高蛋白,如聚餐时吃了很多海鲜、肉类,在当天或第二天因出现肝性脑病症状而住院治疗的病例。因此,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应在医师指导下安排。肝功能有显著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前驱的,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应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氨在肠道的吸收。在有腹水的肝硬化病人中,应避免大量使用利尿剂。
最后,积极控制出血。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积极控制出血,迅速消除肠道积血。要防止各种感染,一旦出现则要使用有效的药物控制感染。如有腹泻、呕吐等时,要注意防止低血钾。要谨慎使用麻醉、镇痛、镇静、催眠等药物。
通过以上肝性脑病如何防治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肝性脑病防治方法,相信您可以更好的防治肝硬化及其肝性脑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