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乳腺导管扩张的病程可以长达十余年,因此患有乳腺导管扩张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发生其它病变。
哺乳期乳腺管扩张的原因
乳腺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
乳腺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过程中的晚期表现。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
导致乳腺管扩张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乳晕下末端输乳导管结构不良 ,乳管内含脂分泌物积聚 ,使导管扩张。此时 ,临床仅为乳头溢液或在乳头部有小结节。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 ,导管内聚集物刺激导管壁 ,致管壁呈炎性浸润和纤维增生 ,使导管高度扩张。同时积聚物渗出到导管外 ,刺激乳腺组织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 ,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 ,即形成所谓浆细胞性乳腺炎。
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人常常伴有乳头内陷或畸形,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乳腺管扩张,积聚物刺激管壁,造成管壁破坏,乳腺腺体组织出现炎症。
乳腺血管扩张的症状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过程中的晚期表现。
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到目前为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人常常伴有乳头内陷或畸形,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积聚物刺激管壁,造成管壁破坏,乳腺腺体组织出现炎症。此病早期可表现为乳头溢液,溢液呈黄色、棕色或血性,有时挤压乳房后可分泌稠脓样物质;后期在乳头、乳晕附近,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并有压痛,有时按脓肿切开后常不易愈合,有瘘管形成。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乳房皮肤可以增厚,乳头内陷。此病病程较长,最长者可达十余年,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乳腺导管扩张症术前非常容易误诊,诊断此病主要靠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导管造影、乳腺细针穿刺等检查。一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局部病变者,可采取乳腺腺叶切除术;病变广泛者,可行皮下乳腺切除术,保留病人的乳头及正常部分腺体。对于肿块伴有脓肿形成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待感染好转后再切除病变的组织。
跟大家分享完了这篇文章以后呢,主要是希望女性朋友中如果有不幸患上了此疾病的要及早去正规的医院检查然后接受一系列的治疗。这种病虽然不少见但是也是比较难治疗的,所以希望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
如何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及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相鉴别。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
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
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乳腺导管扩张如何预防
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如何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
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
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乳腺导管感染
乳腺导管扩张与厌氧菌或乳晕部感染有关,主要原因是炎症感染后,导管内的炎症分泌物会刺激导管扩张,甚至溢出管外,最后会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乳腺导管扩张是恶性吗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虽然乳腺癌变的关联不大,但在临床上常以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旁瘘管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形式出现。对于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建议还是需要及时地就医治疗。
女人这地儿流水必是大病之兆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乳头出水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最主要的症状。
因乳腺导管扩张症导致乳头流的“水”多半是棕色的,少数为血色,脓性。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除了乳头溢液出水之外,在乳腺导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还会出现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妇女,常单个或多个发生在近乳头的扩张乳管中,瘤体一般较小,其血管丰实,极易出血。
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主要表现是乳头溢液出水;其“水”为血色。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肿瘤小,常不能触及,因此,多因为乳头出血而被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
三大手术方式帮你摆脱乳腺导管扩张困扰
1、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适用于单纯表现为乳腺肿块且肿块局限位于距乳晕2.0cm以外乳腺周边部的乳腺导管扩张病例。此手术强调切口内端必须达乳头下以保证所属大乳管的彻底切除。否则术后仍有形成乳晕下囊肿、乳头溢液甚至乳腺瘘的可能。切面如有细条状乳汁样物溢出,即应扩大切除范围,以防复发。
2、乳管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适用于单纯乳头溢液或乳晕下肿块的乳腺导管扩张患者,对单纯乳头溢液者,在探针的引导下,切除该乳管及周围0.5cm的乳腺组织;对有乳晕下肿块和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扩张者,则采取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保留翻转乳头切除,全部大乳管及楔形切除,乳晕下乳腺组织所成腔隙荷包缝合乳头外翻整形缝合。
3、乳房单纯切除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仅适用于少数乳腺导管扩张患者弥漫性病变,首次治疗不合理而致严重乳腺瘘等已生育的病例。对于合并急性感染而致乳房弥漫性肿胀者,并非乳房单纯切除的适应症。应先控制炎症后再酌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对于已控制炎症的乳腺瘘病例,行保留乳头的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彻底切除,一期缝合为佳。腋窝肿大之淋巴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乳房病灶切除后可自行消退。
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
一 、发病原因
1、分类:
乳头溢液有真性溢液及假性溢液两种。真性溢液指非妊娠、非哺乳期乳头自然溢液,假性溢液是指乳头浅表糜烂或乳瘘的渗液。
2、病因:
真性乳头溢液的病因可因血友病、紫癜病、内分泌失调、导管本身病变及乳腺内病变引起。如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内癌等,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
二、发病机制
乳头溢液是不同性质的异常分泌液体由乳腺导管排出。
造成乳头溢液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乳腺的大导管系统受到不同病变的侵犯,而产生炎症、糜烂、出血等现象,或者恶性肿瘤侵犯大导管而产生上述的病理改变。
1、临床分型:
(1)根据发病机制,真性乳头溢液分为2型:
乳腺导管内型:
包括原发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新生物、导管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性疾病等。
乳腺导管外型:
包括乳腺的化脓性炎症、结核、肿瘤等导管以外的病变,累及或侵犯导管而使分泌物由乳头溢出。
(2)乳头溢液常为单侧性,亦可两侧同时发生。溢液的乳管可为单管,也可为多管。根据溢乳乳管,可分为以下两种:
单侧性单管乳头溢液:
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单侧性多管溢液常见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
双侧性多管溢液:
多见于内分泌紊乱、药物反应、闭经-溢乳综合征或某些乳腺良性疾病。
2、乳头溢液性质:
乳头溢液溢出的部位和性状,对推断疾病的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根据乳头溢液的性质可分为以下7类。
(1)乳样液:
溢液的颜色似去脂乳汁。常见于闭经-溢乳综合征(乳溢症)、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综合征,或口服避孕药后。
因垂体被抑制泌乳素释放过多所致,部分乳腺增生症病人也可出现,此时常为两侧多管溢液,自动性流出。
(2)粉刺样溢液:
多由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病人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头有脂质粉刺样带有臭味的分泌物溢出。
此种溢液黏稠,多种颜色混杂,自动外溢。通常也是双侧多管,患者常伴有灼热、肿胀、瘙痒,还可见于更年期或中青年妇女性腺功能低下者。
(3)水样液:
溢液稀薄如水样,多由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癌等疾病引起。
(4)脓性液:
溢液似脓汁,常见于产后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
(5)浆液性液:
呈浅黄色,大部分病例为乳头下部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亦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癌。
(6)血性液或浆液血性液:
血性液呈红色、浆液血性呈粉红色。血性溢液以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多见,若50岁以上病人单侧乳头血性溢液,常提示可能为导管内乳头状癌,应高度重视。浆液血性既可由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引起,也可由导管内乳头状癌所引起。
(7)淡绿色溢液:
分泌物为浅色较淡的绿色液体,较少见。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管的疾病鉴别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 乳腺导管异常激素刺激
乳腺导管上皮之所以会产生异常分泌物,是因为异常性激素的,使得乳腺导管扩张,加入导管出现堵塞,而没有异常激素刺激上皮细胞分泌,也可能不会发生导管扩张。
认识乳腺导管扩张及乳腺
乳腺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乳腺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过程中的晚期表现。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
目前为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人常常伴有乳头内陷或畸形,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乳腺管扩张,积聚物刺激管壁,造成管壁破坏,乳腺腺体组织出现炎症。
此 病早期可表现为乳头溢液,溢液呈黄色、棕色或血性,有时挤压乳房后可分泌稠脓样物质;后期在乳头、乳晕附近,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并有 压痛,有时按脓肿切开后常不易愈合,有瘘管形成。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乳房皮肤可以增厚,乳头内陷。此病病程较长,最长者可达十余年,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乳腺管扩张症术前非常容易误诊,诊断此病主要靠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导管造影、乳腺细针穿刺等检查。一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局部病变者,可采取乳腺腺叶切除术;病变广泛者,可行皮下乳腺切除术,保留病人的乳头及正常部分腺体。对于肿块伴有脓肿形成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待感染好转后再切除病变的组织。
乳腺管扩张症又叫浆细胞性乳房炎,其基本病变是由于乳腺导管不畅,而引起导管扩张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一种良性病。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经产而非哺乳期的妇女,也偶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有资料表明,乳腺管扩张症的误诊率达75%。之所以易误诊,主要原因在于:
乳腺管扩张发病大致可分三期:急性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红和硬结,可有乳头溢液,这时最易与急性乳腺炎
混淆,有的被误诊为炎性乳癌;亚急性期乳房红肿消退,遗留下硬结或肿块;慢性期乳房内肿块可与表面皮肤粘连,肿块不痛,可出现乳头回缩,此型最易被误诊为乳癌。
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日到数年,病程长者更易误诊。乳头溢液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液体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或脓性,也是误诊的原因。早期常伴有腑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也给鉴别带来困难。
近 年来用于乳房检查的红外线扫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对乳房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不仅可以证实乳腺导管扩张,还能查出导管内有 无其他占位病变。此外,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此病也有重要作用。包括乳头溢液的反复检查和细针抽吸肿块组织的细胞学检查,该症都查不到癌细胞,而是以浆细胞为 主的炎症细胞,可与癌鉴别。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良性病变,所以,一旦确诊,应当做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惟一有效方法,手术时只需 将乳晕部扩张的导管肿块切除就可以,乳头和大部乳房可保留,不影响外形和美观。如果肿块较大,占整个乳房的一半以上,而且年龄在45岁以上,乳房较小者, 在病人本人的同意下,也可做单纯乳房切除。
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导管排泄障碍
乳腺导管排泄障碍是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之一,引起乳腺导管排泄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中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的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等等,这些都会阻塞乳孔,从而引起乳腺导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