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高血压用药存在四个误区

老年高血压用药存在四个误区

1.任性用药

老年人对高血压症状认识不深,经常出现凭自我感觉服药的现象。比如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间断服药;或者不测血压直接盲目服药的。殊不知,这些服药方式都是任性的也是错误的。长期如此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血压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甚至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此外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2.心急降压

有的老年人血压升高了,心急着把血压降下来,于是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使血压骤降。有时候降压过快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

花生叶的临床应用

1、治疗失眠:用于神经衰弱,夜不能寐,失眠多梦,易于惊醒,头胀痛,心悸健忘,食少。

2、治疗高血压:用于中老年高血压、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镇定作用:补养心脾,镇静安神。

高血压用药三大误区

误区一:有病不愿服药

43岁的卢女士时常感觉头晕目眩已经半年多了,在3天前的体检中确诊了高血压,医生给她开了降压药,但她担心“一旦吃药,终身就离不开了”,所以一直没敢服药。

专家提醒:当确诊为高血压病时,即使是无合并脏器损害的一期高血压,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就要进行药物疗法。一些患者讳疾忌医、视药如虎,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虽然高血压治疗往往是长期甚至终身性的,但这与某些精神药品的成瘾性完全两码事。要充分认识到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坚持认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mmHg以下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样可以有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误区二:不难受就停药

汪阿姨今年68岁,患高血压已经20多年了,通过长时间的规律服药、饮食调节、运动健身等调理,近期几乎没有了眩晕、恶心等高血压症状,于是就想停药。

专家提醒:有不少患者虽认可用药,但却以自觉症状来取舍用药,这也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检测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知道心、肾、脑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时突发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等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药,就像亡羊补牢。这样不规律的用药,会造成血压波动特别大,加大对血管的冲击,加重动脉硬化。

误区三:迷信新药、洋药

66岁的廖叔叔患高血压10年,血压一直控制得很稳定,但近半个月出现了一些波动,有时还感到头晕。前几天,听老战友说他吃了一种美国产的降压药,效果特好,于是就嚷嚷着让在国外工作的儿子买。这几天,又看到街头发的传单上宣传有种新配方降压药特别神奇,能彻底治愈高血压,他又有些动心。

专家提醒:降压药品种繁多,但千万别“乱投医”,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且经济实惠的国产降压药有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以及美托洛尔、吲达帕胺、珍菊降压片及复方降压片等。长效制剂的降压药降压的维持时间长、改善血压的波动性但一些长效药物价格较贵。

知道了高血压用药三大误区,至于弃药不用,却去相信那些早已被医学证明无效的所谓“降压仪”、“降压鞋”之类,只能贻误病情。

高血压患者用药存在三个误区

吃药时间因人而异

很多高血压病人都认为每天的降压药是越早吃越好。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确是越早吃越好,少数病人并非这样。每个病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掌握好吃药时间。

人体的血压变化在一天中基本遵循“两峰一谷”的规律。第一个血压高峰是上午6点至12点,第二高峰是下午4点至6点,血压低谷则出现在晚上睡着后。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早晨醒来后会出现血压的迅速升高,这被称作“晨峰现象”,对于这些病人每天的降压药是越早吃越好。少数高血压病人情况相反,是夜间入睡后血压升高,白天则血压相对平稳,对于这部分病人降压药应该放在晚饭后吃。

吃短效药不如选长效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认为短效降压药比长效降压药好。专家认为吃短效药不如选择吃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需要每天吃三次,每次服用都会引起血压的一次波动,长此以往对心脑血管系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短效降压药需要每天吃三次,对服药者的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高血压病人中一部分是中青年,他们的工作很忙碌,一忙就忘记吃药了。另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的记忆力比较差,也常常会忘记吃药,或是吃了却想不起到底吃了没,这样便会造成漏服、多服、错服,这些都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血压平稳也不能停药

坚持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后,会有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这时候,有的人担心长时间用药会产生依赖性,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把降压药停了下来。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在轻度的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的人在血压控制后也许可以停药,但这并不能保证血压就不会反弹。

对于高血压病人,一般建议要终生服药。如果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在进行评估后,可能会把病人的药量减至很低,比如每天半粒,甚至隔天吃半粒,而不建议病人完全停药。在临床中有些病人自行停药后不久就出现脑中风了,高血压病人自行贸然减药、停药会增大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

高血压用药误区介绍

误区一:病轻者不用吃药

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对于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轻度的血压偏高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如果观察3~6个月血压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血压高吃药 血压不高不用吃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作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需要终生用药物控制。

目标血压达到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超量服用见效快

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的症状,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配伍,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物,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把几种降压药一起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

老人高血压用什么药最好?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年龄≥65岁,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老人患上高血压,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必要措施,如非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

教授表示,老年高血压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等特点,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也需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首次诊断的二级以下高血压并不主张马上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先要选用改善生活方式为主的非药物治疗(低钠饮食、减肥、控制血糖、血脂、戒烟、限酒、缓解精神压力、适当的规律运动等)三个月,若三个月后仍无改善则需开始药物治疗;而二级以上的高血压开始就需要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那么,老年高血压用什么药最好呢?李教授表示具体的选择应提倡个体化。如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低下,则利尿剂及钙桔抗剂有较好的效果;肾功能正常者,宜选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免用作用强的袢利尿剂(速尿等),但要注意低血钾及对糖、脂肪代谢的不良影响;若老年患者肾素活性偏低,可选用转换酶抑制剂,不但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对胰岛素抵抗及糖、脂肪代谢有益;对于合并心绞痛及快速心律失常的高血压病人,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但因其可引起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加重心功能不全,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另外,老年人应慎用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和α受体阻滞剂。

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误区之一: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 ,但若步入误区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老年高血压治疗误区之一 :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误区之三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四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 :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误区之六 :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老年人降血压用药三项注意

1、防首剂反应

也就是第一次使用某种降压药物的老年人,可能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会产生心慌、晕厥等现象,甚至感到服药后血压反而升高,这又叫首剂综合征。

2、防看价吃药

有一些老人在选用降压药物时,会认为药的价格越高的药物降压效果越好。其实,药品的价格和效果并不成正比,一些价格便宜的大众降压药也有不错的疗效,服用得当是有效降压的关键。

3、防擅自停药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一般需终身服药,也就是说血压降至正常值也要吃药,否则很快就会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严重时还会诱发严重的心、脑等并发症。老年人吃降血压药物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的减少药物的摄取量。

温馨提示:老年人降血压用药注意什么呢?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现在对此也有一定了解了吧。对于高血压老人而言要掌握降血压用药的方法,避免走入用药误区,这样才能有效的降血压。

高血压用药误区后果很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用餐质量的日益改善,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改革开放前的一系列因为营养不了而产生的疾病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但随着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偏向油腻,近些年来,人们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作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高血压一直都扮演着一个谈虎色变的角色。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普通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现在很多人在使用高血压药来控制血压,但是我们在使用高血压的时候,还是对用药的方式方法加以注意,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启动不到降压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反作用。

高血压药使用误区:

误区一:不难受不服药

有些患者朋友,认为高血压史需要服药的,但确根据自身症状和有无感觉来取舍用药,这个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心、肾、脑及血管已有不同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是在毫无察觉的状态下,突发中风、心脏病等疾病发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按时服用降压药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这里面还是要提到一点,有很多高血压的患者朋友,对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压并没有明显的察觉,这类高血压的患者是相对来说比较棘手的。建议诸位平时饮食习惯不好的,烟酒比较频繁的朋友,去医院做一个具体检查,来确诊一下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疾病。专家提示:对于这类不难受不服药的患者朋友,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用药习惯,按时服药,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产生。

误区二:时间不对

早晨清醒之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人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升高10~40毫米汞柱。多数人上午血压到达一个高峰,容易出现脑出血;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而且据西班牙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上午心脏病发作,心肌受损率增加21%。午间血压降低,有人下午血压有个小高峰,夜间出现低谷。按照传统每天3次服短效降压药,多数病人习惯于晨练后或早饭后吃第一次药,难以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中午吃药后午后的血压降得更低;尤其是晚间吃药,夜间容易加重血压的低谷,造成脑血栓。目前多数医生主张选用缓释降压药,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吃降压药。既能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又能平稳地降压,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当然,服降压药时间也应个体化。

误区三:迅速降压

降压心切,要求短时间内降到理想水平,有时有害无益。尤其收缩压在18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由于长期适应了血压高的状态,短时间内迅速降压,反而给病人带来更多的不适,甚至器官严重供血不足,造成心脑血管意外。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用,平稳降压,不可操之过急。降压药起作用,要有一个过程,期待理想的降压效果,需要有些耐心。

误区四:误解标准

多数人认为,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达标了。140/90毫米汞柱不是血压的正常值,而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40/90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就会增加2倍。把降压目标值定为140/90mmHg,无疑是一个误解。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误区五:吃吃停停

血压高就吃,不高了就停;过几天又高再吃,血压降下来再停。或者有症状就吃,没症状就停。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难以稳定;也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说终身性疾病,基本上需要终生吃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需要稳定一段时间,可减量或换用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中成药维持,但完全停药须慎重。

温馨提醒:现在的科技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高血压的方法,只能够依靠药物以及其他方式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就算控制下来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缓慢减量服用,以免病情反跳发生危险。

老人吃药要避开心理误区

老年人是用药的大户,正因如此。临床药师提醒老人吃药要避开心里误区。尤其是老人身体机能都在逐渐的退化,用药更需谨慎。在临床工作中,老年人对治疗用药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现简析如下。

各种药品广告很多,不少广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讲药物治病的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剂量不易把握不说,有时还可能用反了药,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用错了药,结果会适得其反。

不按医嘱服药

有些老年人是老病号,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后就减药或停药,而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人咳嗽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浆一天服完,这样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把药停了,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

不按时服药

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而完全地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及最佳治疗效果,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即强调服药的时间性。实际上,进餐前后服药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降压药一般应在晨间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应在饭后或饭中服用,降血脂药宜在睡前服用。而有些老年人不遵守这些用药规律,随意性较大,这样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高血压治疗莫入误区

第一个误区:自己诊断,自己治疗。

有一部分病人特别固执,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总认为自己不头晕,不头痛,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肯定自己血压不高。

其实高血压病的症状包括: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耳鸣、头晕、头疼。但是有些高血压病人初期确实是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误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这种做法会引起血压控制不平稳,忽高忽低,对心脏和大脑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个误区: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状态。等血压升高了就再吃药,降下来就再停药,这样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容易导致高血压危象、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发作的发生。

第四个误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后,由于担心就立刻加大药量或添加药物种类,目的是赶快把血压降下来。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身体的重要脏器缺血或脑梗塞的发生。

第五个误区:随意更换治疗药品的种类或是自己随意减撤药物数量。

有 些病人服用一种降压药,如果2-3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随意更换另一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一听到别人夸某种降压药如何如何好时,也不问大夫自己能不能 吃,立马更换药品。若是吃了效果不好,再换回来。实际上降压药物达到稳定效果,一般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随意更换药品,易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和选择不到 合适的药物种类。

第六个误区:服药时间不对或是总忘记服药。

有些患者因为工作忙或是忙于做家务活,总是忘记服药。这样会引起血压波动大,控制不稳定。还有些患者把长效降压药放在晚上睡前服用,这样会引起夜间血压过低,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不同降压药怎么吃?

短 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5~8小时左右。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维拉波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等。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不能保证有效地降 压效果。这类药效维持作用不长,但起效时间却很快,硝苯地平仅需3~1 5分钟,卡特普利需15~30分钟,故常用于血压突升时的急用。

中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10~12小时左右,如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尼群地平等。这类药物一天服用两次即可。

长效降压药:降压疗效一般维持在24小时以上,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氯沙坦、福辛普利、苯那普利等。但一般需要4~7天才能达到稳定降压作用,故病人不要着急,这类药物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且以早餐前后1小时服用为好

第七个误区:生活方式不改变

服着药,不用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继续吸烟喝酒吃大餐,尤其是口味儿重的家庭,吃盐多的问题。众所周知,吃盐多了会引起高血压,并加重高血压原有的危害,这样的误区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居高不下。

第八个误区:听信传言,误服假药劣药。

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继发性损害。

第九个误区:降压药坚持吃,就不用监测血压。

这样会导致不了解自身血压的变化和服用该种药物的效果如何。因此即使血压平稳的患者,每周最好监测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

高血压用药的误区

一、害怕吃药

多见于年轻人和老年人。部分年轻人得了高血压病,却坚持不吃药。理由是吃上降压药就离不开了。有人误以为,老年人血压增高时生理现象,是药三分毒,不吃为好。

其实,确诊了高血压病,如果是轻型、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药物疗法;如果血压不降,或降压不明显,就应该用药。中型、中危以上者,应及时选用降压药物。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尽量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年轻人来日方长,对高血压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实时治疗。不论你任何年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一样的。老年人高血压多,但那是病理而不是生理现象。老年人因为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具有更多的风险。药有作用就有副作用,这是辩证法;临床用药就是充分发挥其作用,尽量避免其毒副作用。国药准字号的药,遵从医嘱服用一般都是安全的。

二、跟感觉走

头痛头晕就吃药,没感觉就不吃药,也不测血压,完全跟着感觉走。其实,高血压病人感觉的症状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一致,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一样。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依据血压来调整降压药。

三、吃吃停停

血压高就吃,不高了就停;过几天又高再吃,血压降下来再停。或者有症状就吃,没症状就停。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难以稳定;也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说终身性疾病,基本上需要终生吃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需要稳定一段时间,可减量或换用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中成药维持,但完全停药须慎重。

四、追风吃药

有人比着吃降压药,别的高血压病人吃卡托普利有效,我是高血压、老慢支也吃,结果咳嗽加重。别人吃倍他乐克有效,我是哮喘、心动过缓也吃,结果导致哮喘发作,心率严重缓慢。更有人听信广播、电视的夸大宣传,买保健品,降压表、降压帽、降压带、降压仪,。..。..,不一而足。殊不知降压治疗需要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药物,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更不可信,因此,追风吃药显然是错误的。

老百姓对夏天降火往往存在四个误区

1、不是多吃“苦”就好。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而苦味以其清新、爽口的味道刺激舌头上的味蕾,激活味觉神经,在增进唾液分泌的同时,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从而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对增强体质有益。经常容易上火的人群适当吃一些苦味食品,可以清心泻火,增进食欲。但是,苦虽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清的却不一定是心火,例如苦丁可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可降血压、降血脂;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利胆保肝;苦荞麦可清热降火,消食化滞;苦菜可清热凉血解毒,以上苦味食物多是泻肝胆之火和胃肠之火,并不是泻心火。而且,过重的苦味或进食苦味食物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或泄泻等副作用。此外,每个人对苦味的耐受能力也不同,进食苦味食物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不要过于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这样不仅不能清心火,反而会损伤脾胃阳气。

3、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低温环境中,过于贪凉图痛快,也会伤及人体。

4、不要自己乱喝凉茶或降火的药膳,特别是“阴虚火旺”的人,乱降火可能会导致身体越虚,火气越大。最好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白内障治疗的误区

第一大误区 过分相信药物治疗 目前在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面还没有特效药,但对于早期的患者还是可以使用药物延缓其发展过程。一些早期的白内障患者,用药后病情发展可能会减慢,视力也可能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有时也可以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恶化。 许多老年人长期迷信药物治疗,即使视力下降了也不及时就医,有时甚至延误了眼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太晚期的白内障即使手术治疗,也不一定能够回复到最佳的视觉质量。因此,不应过分

四招调理老人高血压 身体轻松不反弹

老人高血压怎么调理 1、饮食调整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一项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随机分组研究,8周后单纯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组的血压下降为3~1mmHg,而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量组血压下降6~3mmHg,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并减少脂肪摄入,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丰富钾盐,钾盐可阻止血压发展,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据此提示,利尿过程中出现低钾,应予以补钾。 2、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数月,如仍未达到目标血压,应予药物治疗,一些随机试验

高血压合理用药原则

1.高血压用药要在病情受到正确诊断和疾病得到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选药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药学知识,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通常选择2种以上合适的药物配合治疗。 2.高血压用药要根据药品的特点选药。每种药物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虽然选择老药比较让人安心,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新药都有更好的疗效,因此医生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合理地搭配新老药物。 3.高血压用药要遵循搭配原则,使得药物的副作用能在搭配使用的过程中互相抵消,又或者是使得疗效叠加。有的时候某些药物

老人高血压怎么调理

1、饮食调整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一项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随机分组研究,8周后单纯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组的血压下降为3~1mmHg,而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量组血压下降6~3mmHg,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并减少脂肪摄入,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丰富钾盐,钾盐可阻止血压发展,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据此提示,利尿过程中出现低钾,应予以补钾。 2、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数月,如仍未达到目标血压,应予药物治疗,一些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老年人,

​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

预防中风,需谨防以下8个误区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 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

老年人高血压如何治疗

1.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在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究竟降到什么水平最有益?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与血压相关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最低阈值,因此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仅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在青年,中年或糖尿病患者,强调将血压降至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针对老年高血压,中医学认为,人在年过半百之后,脏腑功能开始逐步虚衰是产生老年高血压病的根本原因。中医药控制高血压从根治起,通过平衡脏腑阴阳,辨证施治,在降低血压的基础之上,主要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治疗高血压药物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

心血管疾病治疗时都会出现哪些误区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压 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 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 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 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

老人服用降压药必须注意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在应用降压治疗上应采取慎重的态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单纯性收缩压增高的治疗,应适当地限盐和减轻体重。 (2)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降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宁等。 (3)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所以,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甲基多巴等,应避免使用。 (4)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能引起心脑血管病,因此在治疗前要检查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并合理治疗。 (5)由于老年人对药物作用比较敏感,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小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

高血压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在饮食生活上存在着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主食的选择。盐的摄入量。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等都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另外,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人们在治疗高血压期间很容易走入误区使得病情没能好转,下面介绍了患者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一起来了解下。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