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猪肺的相关论述

猪肺的相关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猪之脏腑,不过为各病引经之用,平人不必食之。不但肠胃垢秽可憎,而肺多涎沫,心有死血,治净匪易,烹煮亦难。

《本草图经》:猪肺,补肺。

《本草纲目》:疗肺虚咳嗽、嗽血。

《随息居饮食谱》:甘平,补肺,止虚嗽。治肺痿、咳血、上消诸症。

猪胰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猪胰盖是甘寒滑泽之物,甘寒则津液生,滑泽则垢腻去,故主如书述诸证也。”

2、《随息居饮食谱》:“凡妇人子宫脂满不孕及交合不节,而子宫不净者,皆宜蒸煮为肴,多食,自可受孕,妊妇食之,蠲胎垢,其儿出痘必稀。小儿食之,消积滞,可免疳、黄诸病。且血肉之品,无克伐之虞,虽频食亦无害也。所谓泽颜、止嗽者,非用以作面脂而治肺也。食此则痰垢潜消,无秽浊熏蒸之弊,容颜自泽,则咳嗽自平矣。”

香附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虎杖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2、《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3、《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瓜蒌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1]

2、《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3、《本经逢原》:“栝萎根,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

4、《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

5、《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6、《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7、《本草蒙筌》:“治偏疝。”

芥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1]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乳腐的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微寒。”

2、《本草品汇精要》:“味甘,微寒,无毒。”

3、《四声本草》:“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煮二十沸,顿服。小儿服之弥佳。”

4、《普济方》:“治血痢,不问远近:乳腐一两。切,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之。”

5、孟诜:“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

相关推荐

青皮的生理特性

1、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150px,厚0.1~5px。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 2、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50px。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5px,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产 地 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

大青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1] 2、《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唐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 3、《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荔枝核的相关配伍产生的功效

功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1、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3、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4、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

枳棋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止呕逆。”[1] 2、《本草冉新》:“其味甘酸,性平,无毒。归心脾二经。” 3、《滇南本草》:“它能解酒毒……” 4、《本草拾遗》:“能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上隔热,功用如蜜。” [2-3]

杏的吃法,杏的做法大全

1.南北双杏会雪梨 原料:南杏仁(20克)、北杏仁(15克)、梨1个 做法: 将南杏仁、北杏仁、梨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冰糖同放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炖1小时即可。 2.三色杏鲍菇 原料:鲜杏鲍菇、火腿肠、荷兰豆、盐、葱、姜、蒜、鸡精、胡椒粉、白糖、香油、水淀粉、食用油 做法: 1、将杏鲍菇、火腿肠、荷兰豆切成片,分别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待用。 2、坐锅点火倒油,油热放入葱丝、姜片、蒜片炒出香味时倒入杏鲍菇、火腿肠、荷兰豆,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胡椒粉、白糖,水淀粉勾薄芡,淋入香油出锅即可。 3.南北杏菜干

鸡屎藤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3、《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4、《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儿茶的介绍

落叶乔木,高6~13米。小枝细,有棘刺。叶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或白色。树皮棕色或灰棕色,常呈条状薄片开裂,不脱落。荚果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有种子7~8枚。花期8~9月,果熟期2~3月。 生长环境 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有栽培。 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高良姜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也。 2、《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1] 3、《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经制,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

杏的吃法

1.南北双杏会雪梨 原料:南杏仁(20克)、北杏仁(15克)、梨1个 做法: 将南杏仁、北杏仁、梨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冰糖同放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炖1小时即可。 2.南北杏菜干猪肺汤 原料:猪肺一副,猪瘦肉200克,白菜干100克(干货),南北杏各10颗,陈皮适量,冰糖约20克(也可改放蜜枣8颗),盐2味匙 做法: 1、白菜干浸泡(约2小时)后把藏在菜叶里的沙洗干净切段;南北杏、陈皮及猪瘦肉洗干净,瘦肉飞水备用。 2、往与猪肺相连的气管内来回灌水、挤水直至猪肺变白,切大块放入开水中飞水后捞起切成大小适

决明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除肝胆风热,淫肤白膜,青盲。”[1] 2、《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3、《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4、《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