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误区1:超前型

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但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

误区2:技能型

幼儿教育需要体、智、美、德和谐发展,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弹钢琴等技能,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适当的生活技能固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十分必要,但大多特色班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家长的需求,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这样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误区3:跟风型

一些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为孩子选择特色班,而是看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给孩子上什么班,今天美术素质,明天剑桥双语,弄得孩子十分不适。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各种能力发展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在保护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延伸。

误区4:玩乐型

部分家长误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尽情地玩乐,这样纯粹玩大的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因为幼儿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人对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建构的基础,所以,幼儿不仅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索,掌握各种交流的工具,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有何重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比如,对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要着力于培养“会讲话”的、爱动脑筋的、爱观察的、手巧的、识数快和认识时间早的聪明的孩子。对小学生,家长要努力培养爱集体的、爱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识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现在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少,您是怎样看待留守儿童教育的?

提出了“隔代教育” 的新理念。由于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城里人也因工作的压力和竞争的剧烈,使得许多做父母的年轻人无暇顾及子女。于是,许多孩子教育的重任落到了祖辈身上(统计显示,有80%的祖辈在担负孙辈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书中专门讲述了“隔代教育”问题。在分析祖辈教育孙辈的五大优势及容易出现的五种问题基础上,阐述了祖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好对孙辈教育的具体措施。

家庭教育中广泛提倡赏识教育,这种方法效果如何?

这是激励原则。过去有些书认为激励原则就是赏识教育,认为这是片面的。书中提出,激励原则包括以表扬奖励为主和正确使用批评惩罚两个方面,应予全面理解。无论是表扬奖励还是批评惩罚,只要使用正确,都具有激励作用。而廉价的、无原则的表扬和一味的“赏识”,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使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就如有的家长所反映的,“我对孩子已激励赏识了,但还是不起作用。”道理就在于此!

儿童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儿童所犯错误的原因、性质,以及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错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儿童犯错误的原因及错误的性质主要有三种:由于认识水平低、分不清是非而犯的认识性错误;由于不良习惯而形成的习惯性错误;由于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引起的年龄性错误。我提出了儿童的错误大多数是年龄性错误这一新观点。

必须强调,其中在好新、好奇、好问、好动、好试探,甚至好冒险等心理支配下犯的错误,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家长要十分谨慎对待,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如爱迪生在做实验时就损坏了很多东西,如果家长动辄上升到是故意捣蛋,是品德问题,就没有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了!

深入少管所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中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最初原因。因此,提出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新观点。

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

孩子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都知道的,但是有的家长还是存在着教育的误区,那么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一门好等于门门好”。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越是优异,就越是要在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如:孩子数学超常的话,父母就期望他在阅读、绘画、舞蹈、演奏等方面也都超常出众。

专家意见: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5岁儿童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可以达到9岁左右的水平,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接近实际年龄。如果家长要求他们在一切学科、一切活动中都表现出智力超常,就会使他们因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而疲惫不堪,结果,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反而使他们比普通儿童丧失更多的智力潜力。

对策: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倾向性,掌握孩子智能的特点,因势利导,是聪明孩子发挥出独特的智力优势。

误区二:“智商高等于情商”。

一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智力早熟,那么,在情感发展上也应该跑在普通儿童前面。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像普通孩子那样天真幼稚。

比如,他们觉得很奇怪:孩子和大人一起轻松自如地讨论科学难题的同时,还会爬到妈妈的膝盖上、依偎在妈妈怀里,要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专家意见:

这些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首先是儿童,他们具有的超常的智力并不等于情感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和同龄的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情感兴奋性、外露性以及亲情满足上的需要。

儿童情感发育自有其特点,这与孩子的智力天赋没有直接相关,家长如果不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常常会因为他们的童心得不到理解而感到不安。

对策: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情地表现出童心、童趣,使他们的独有的创造性天赋在适当的环境气氛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误区三:“别和笨小孩扎堆”。

家长也知道,聪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一般的“笨小孩”是一样的,但还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看到聪明孩子和大孩子交谈或进行智力游戏时,会非常高兴。而看到他们做体育活动、游戏玩耍时,甚至与同龄的“笨小孩”为伍,便大为恼火。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超常孩子早日成才。

专家意见:

其实,聪明孩子仅仅是智力发展比普通儿童快得多,他们的体格发展水平并没有超过同龄人。如果家长剥夺了他们和同龄儿童游戏的权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使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聪明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对策:

父母要解除聪明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游戏的禁令,使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大脑。

上述就是对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一定要对孩子的教育有正确认识,不要走进误区,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聪明的成长。

儿童教育方法

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3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4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怎样更好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好孩子呢?

家庭教育误区谈

近期,美国心理学家兼家庭问题专家约输·K·罗斯蒙德发表文章谈到:二次大战以来,关于家教的指导书出了不少,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的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他认为,这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并根据自身的体验和社会调查的结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教领域的六大误区。误区一:“孩子应该放到首位”近二十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可悲的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除了婴幼时期,孩子并不需要很多的注意。这情景恰如给他们吃东西,孩子总在要吃,如果你有求必应,他们就会谈成贪食者,影响正常发育。长期给予过多注意比这更为有害,它会使你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怎样防止这种病症呢?很简单,学会把夫妻关系摆到适当位置就行了。因为,在一个家庭里,只要夫妻感情融洽,对他们的爱情结晶自然充满爱心,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发展身心。即使出现偏向也较易纠正。为此,一位朋友订了一条家规:下班后半个钟头内,孩子们不准打扰爸爸妈妈,以便他们可以一边做饭谈话,一边把精神放松一下。在这以前,两口子回家几乎把注意力全倾注到孩子身上。结果,他们给予的注意越多,孩子的要求也越多,越不听话,拖得他俩精疲力尽。现在,开饭前孩子们各自找事干,用饭时再有兴有致地交流。几个孩子不但变得有礼貌、而且独立性强。他们夫妻付出什么代价呢?不过是把婚姻关系恢复到应有位置罢了!

误区二:“对孩子应该完全讲民主”

来求教的父母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叫孩子听话呢?”我的答复是:“你真要他们听话,他们就会听话!”这意思是说,你应该“要求”而不只是“希望”他们这样做。

孩子不听话多半是家长自己造成的。当你以恳求、作交易、贿赂、空洞的威胁,“下次不准了”或“反复讲道理”来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错误行为,那实际上是鼓励他们不听话。

一个实例是父母煞有介事地与幼儿“争论”:你作了一项决定,孩子不喜欢,尖叫道“为什么?”你解释,他再问:“为什么?”你再解释……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寻求答案,而只是引诱你进行一场“辩论”。如果你接受了,就像一脚踏进流沙,永远别想走出来。因为,不管你表达得多么清楚,幼儿总是只看见自己的理由。

这时,你只要既不带歉意也不带威胁地简单回答“因为我是父(母)亲,作决定是我的责任”,效果就会好得多。

我本人的一段经历足以作证:当孩子时,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使我反感,下决心不对自己的孩子用这种口气:结果差点把第一个孩子惯坏了——这才认识到此话的价值。“讲民主”为的是了解孩子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发表正确的或含有正确因素的意见,而而不意味着迁就。不然,徒然给全家人——包括孩子自己——带来麻烦。

误区三:“家务活儿父母做就行了”我曾在工厂一个车间做过调查,问:“你们中有多少人能指望孩子在家中帮助干活儿?”500人中仅仅四、五十人举手。我又问:“当年你们的父母有多少人能做出这种指望呢?”手臂如林,全场笑声。着!在不过一代人时间里;我们已经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应该从3岁起就开始给孩子分配“任务”,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鼓动,渴望参与父母从事的一切活动。可以安排他们端小板凳、递用具等;4到5岁的孩子可以教给洗小手绢、铺床;6岁时则教给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以后,应安排他们每天做一个钟头左右杂活儿;18岁时,就应胜任全部主要的家务活儿,如洗、熨衣服,做家常饭菜,拖地板、擦玻璃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帮助孩子向成年人过渡,而且教给他们尊重父母亲为持家所进行的一切辛苦劳动。误区四:“应该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出于爱子之心,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即使他们的要求很过份,也不愿意说“No(不!)”,生怕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本身就包含种种挫折,只有既体验成功,同时也经受挫折的考验,一个人才能最后培养起成功者的最重要品格——毅力。要让孩子经历并证确对待挫折,拒绝他们的某些要求,是免不了的。“No!”和“Yes”一样,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营养素”。要检查你提供的这种营养素是否够量,可以先把本人向往的东西列一张表(如一辆赛车、一栋新房子或贵重饰物)。然后,在今后三年内可能满足的愿望上打一个圈;如果其中打圈的占到20%,你多半就很满足了。

接着,用把你孩子今后一年内可能要求叫东西列到一张表上(如高级玩具、电子游机、时装)。然后,在你可能满足他们的物品上打一个圈;那么,会发现孩子75%以上的愿望都如愿以偿。想想看!我们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更糟糕的是,他们达到这种高消费水平不是靠努力、靠牺牲,而是靠抱怨、强求甚至要挟。容忍这种状况,我们实际上教给他们:优裕生活可以不劳而获——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坏品质。因此,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要求说“NO!”只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通常只占他们全部要求的25%左右。

早教的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寓教于乐儿童教育将成游戏行业下个蓝海

现在,当我们谈论起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已经不可避免地谈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这些触屏设备既让儿童感到新奇,又让家长感到担忧。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未来带来哪些影响,目前没有人能够预测的到,毕竟我们也是从二三十岁才开始接触到这些设备。

在这个问题上,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安装更多的学习应用,让你的电子设备变成一个儿童教育工具。对于儿童而言,没有比游戏更吸引人的了,为了避免学习中的枯燥,儿童应用开发人员往往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一些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

问题在于,面对应用商店中名目繁多的教育娱乐应用,家长该如何挑选出一款适合自己孩子的。作为大的游戏行业里的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目前儿童教育类游戏领域尚未有巨头出现,整个行业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但一些游戏团队已经开始积极的尝试。

淘米:从社区游戏切入儿童教育

成立于上海的儿童娱乐媒体公司“淘米”曾于2008推出国内首款面向6-14岁儿童的网络虚拟社区“摩尔庄园”,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各类线上线下产品。目前,淘米的在线注册用户高达2.35亿用户。

继《摩尔庄园》获得成功之后,淘米又陆续推出《赛尔号》《功夫派》《小花仙》等在线社区游戏,并与2011年5月建成以《摩尔庄园》为原型的线下实体乐园。2011年6月,淘米公司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淘米开始将精力投入到无线游戏以及动画影视作品上。根据游戏改编的动画片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淘米的发展轨迹十分清晰,从儿童社区游戏起步,具备一定用户基础之后,着手搭建儿童互动娱乐平台,逐渐向大的教育娱乐领域延伸,推出动画影视作品,打造两个卡通品牌,并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及时作出转型,打通电脑、电视、电影以及移动终端设备四个屏幕。

星天纪网络:做学玩教娱开拓者

北京星天纪网络的愿景是做学玩教娱开拓者,创新游戏领跑者,让中国甚至全球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旗下游戏《数字王国大冒险》,采用国内顶级配音,场景采用童话王国,角色采用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加入动画故事、闯关游戏等元素,以跑酷的形式展现趣味数学计算,孩子边玩边学习。最重要的家长可随时看到孩子的各种学习数据,随时掌握宝贝学习进度、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目前,平台旗下的产品,让教育游戏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咪咕游戏:将亲子互动作为重点

中国移动“咪咕游戏”认为,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已经开始着眼于游戏中的“寓教于乐”元素,单纯的诸如“汤姆猫”式互动已经不能长久的抓住儿童和家长的需求。以热门亲子话题为切入点,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家长和儿童,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从而提升游戏关注度。亲子互动类的游戏内容也将成为“咪咕游戏”下一步推广的重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慢慢地转向综合性方式,除了传统的言传身教,通过教育类的APP来辅助、提升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是当前的趋势。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火热的儿童教育类游戏,如随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而诞生的手游《喜羊羊小顽皮》,以及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同名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玩法并无太多创新之处,但因节目的火爆,且定位准确,还是迅速吸引了儿童玩家和家长的目光。

此类游戏经常出现阶段性的下载量暴增的情况,这样的下载曲线在中国移动“咪咕游戏”平台上经常表现得极为突出,儿童手游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3:减轻压力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引导,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

4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4:耐心教育

家长们要正视孩子的错误,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怕你,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悉心教导,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相关推荐

家里有两个孩子如何教育

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谁成功的完成了家庭教育,那么他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该注重孩子行为品德的养成。父母的精力有限,因此两个孩子家庭的孩子之间更容易出现矛盾。他们易为小事情发生争论。因此,家长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行为品德的养成,要培养儿童谦让的性格,教育孩子要相亲相爱,而不是互相倾轧。 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之间良性竞争的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时刻处于竞争的状态之下,孩子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不自觉的在生活中和学习上与同学或者是

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中医育儿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孩子缺乏情商教育造成的。中国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特长,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挫折、意志、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情商教育。加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刻不容缓。做好情商教育,必须从正确认识情商教育开始。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定向思维的限制,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幼儿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一、幼儿园重视不足 由于家长只注

幼儿早教应避免三个误区

什么是早教 所谓“早教”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0岁-6岁,特别是0岁-3岁婴幼儿期大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期,挖掘其最大潜力,使孩子达到早慧的目的,同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 幼儿早教应避免三个误区 专家表示,目前家长对早教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把早教简单地理解为“孩子智力的培养” 专家强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健康、聪慧、性格好”,而不是有些家长理解的仅仅为了智力发育好,人人夸孩子聪明,不参加早教班会让孩子低人一等。 2.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评估不足 有些

幼儿多动症 关于幼儿多动症的误区

1、多动症不必治疗,等到孩子长大就会自然痊愈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也在发育,但距离正常孩子仍然是滞后的,这导致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屡屡失败,必将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造成成年后社会适应不良,给他们未来生活、工作造成很多困难。为了让孩子能在早期和其他儿童一样顺利成长,通过药物来弥补他们在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缺陷刻不容缓。一旦孩子长大,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患无法弥补。因此儿童多动症长大就好了的看法是错误的。 2、多动症是家长教育不当,让孩子为所欲为,完全是社会因素,应以教育为主 多动症与大脑皮层管理儿童

家长远离育儿三误区

误区一:总担心孩子缺钙 3成以上的父母都存在过度焦虑,只要发现孩子身高、体重处于平均值以下,就会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外,有7成以上的父母总担心孩子不是缺锌就是缺钙,于是想尽各种方法给孩子进补。其实,一瓶100克的鲜牛奶中含钙约100毫克,正常进食的孩子完全能满足一日所需的钙量,无需额外补充。 误区二:过度依赖保姆 如今不少高龄产妇为了省事,把孩子完全委托给保姆,什么事都让保姆做。孩子24小时跟着保姆,对生长发育很不利。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到了七八个月时跟保姆更加亲近,与父母疏远

婴儿早教英语的误区

误区1:过分依赖早教中心 现在的家长大都忙于工作,而年纪太小幼儿园不收,现在出现了早教中心,很多人就觉得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撒手不管,或者是觉得孩子在早教中心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早教中心。 纠正: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这也能称得上是早教,之所以要来早教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师有经验,可以弥补家长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但很多家长采取让邻居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早教中心的做法,自己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也就丧失了,同时孩子只有在早教中

准妈妈胎教有哪些常见的心理误区

误区一:胎教做好了,宝宝长大一定是神童 每位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宝宝能成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但是,准爸爸准妈妈一定要知道: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个胎宝宝的先天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展。如果胎教能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宝宝将会更加优秀。 误区二:胎教就是给胎儿听音乐 许多准爸爸准妈妈认为胎教就是让孕妇和胎儿一起听音乐,有的听古典音乐,有的为使孩子个性开朗而选择听摇滚乐,有的甚至听流行歌曲、京剧。其实孕期适当听音乐是正确的,但要讲究内

最常见三种情商教育误区

1、学前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 都说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是这“小”是要小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学期起就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如刚破土的小苗,对什么都不算太懂,想象力丰富,好奇心也强。此时,适当给孩子进行情商教育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情商是儿童人格性格教育的必要成分 情商是人格性感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拥有再高的智商,如果情商为零,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不懂,那有何用呢。 3、情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人不仅拥有智商,还有情商,高智商的人常发展为天才,高情商的人则是社交能手

早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早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很多家长这样问道。早期教育是现下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很多家长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是0-3岁才是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 1、早教应以安全第一 进行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员应以安全为第一。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2、早教需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

留守儿童教育

我们在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时就沿用此分析框架,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1.家庭教育的缺失 之所以称那些“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为“留守儿童”,首先就与家庭的人员变动有直接关联。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