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胃病
秋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胃病
每逢立秋,由于秋凉的刺激,使一些原本患有胃病的人常易复发,重症还会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因此,立秋宜防胃病。
秋季养生要预防6种疾病
1、防心脑血管病
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散热降暑,其代谢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完成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可因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粘度增高;血管为散热而扩张,诱发出血。
另一方面,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也易诱发心脑梗死性卒中。
2、防热伤风
立秋之后,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发烧,俗称热伤风。
热伤风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热不退。
3、防中暑
当人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或活动,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畅,亦可发生中暑。年老、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为中暑的高危因素。
4、防冰箱肠炎
由于气候炎热,许多人喜欢吃冰箱中的食物。吃时似乎冰凉透心,浑身舒坦,令人惬意。但好景不长,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耶尔氏菌中毒症状,俗称“电冰箱肠炎”。
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5、防缺钾性软瘫
气候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大量的钾离子随汗液排泄而丢失。同时,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新陈代谢加快,血浆中的钾容易转入到细胞内,从而发生低血钾症。
此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以下肢最为明显,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退。
病情严重时,还会伴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悸、腹胀、恶心等,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严重心律失常。
6、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7、8、9月是乙脑流行季节,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在叮人时,就把病毒种到了人体内,病毒进入人体,使脑组织发炎。
秋季儿童疾病的预防
1腹泻
一到秋季,很多宝宝就有腹泻的情况出现,家长在这时候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给宝宝的食具进行消毒、勤给孩子换衣物、注意双手的卫生。一旦宝宝出现腹泻,家长要及时隔离宝宝,不要带宝宝去人多或是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多给宝宝补充水分。
2感冒
夏季转到秋季期间,因为气温温差变化较大,所以宝宝很容易出现感冒病症,打喷嚏是感冒后的一个症状。
这时候家长需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着凉,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温,勤给孩子洗手与做好自身卫生。
3呼吸道感染
夏季与秋季交替期间,早晚温差比较大,天气时冷时热,这时候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哮喘。
如果宝宝患有哮喘疾病,最好让宝宝随身携带药物,同时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
秋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1、胃肠道炎
病理:入秋后,昼夜温差悬殊,气温变化大。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其次,天气凉爽食欲增加,胃肠负担加重,易发生胃肠炎等疾病。
症状:胃反酸,腹胀,伴有腹泻、腹痛等不良症状。
预防:选择食物要注意新鲜、清洁,进食有规律;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不吃生冷,并戒烟酒;睡眠充足,防疲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夜间睡觉腹部应盖被子。
2、心血管疾病
病理: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血压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症状:胸部闷胀、沉重、气透不过来,会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剧烈咳嗽、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者伴有心绞痛发作。
预防:在医生指导下,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适量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疾病,以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平时,还应多注意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保护心脏功能。
3、精神抑郁症
病理:秋季落叶凄风,易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易产生垂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症状:夜不能寐,一点小事也会感到揪心得很,情绪抑郁、沮丧、烦躁、焦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不再感兴趣,有自卑感和失落感,不愿与人交往等。
预防:注意心理调节,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勤于锻炼。秋季是旅游大好时机,老年人不妨出去走走,旅行中忘却烦恼。
4、呼吸道疾病
病理:秋季缺乏水分的湿润,人体咽喉、鼻腔常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更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侵入肺部。哮喘病人则对气候、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易引起哮喘发作。另外,秋季天气忽冷忽热,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流感多发季节。
症状:秋季因气温变化,易诱发流行感冒、哮喘等疾病,出现咳嗽、咽喉肿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见口唇和指甲发紫。
预防: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秋季润肺很关键,秋梨上市,每天吃1~2个,可养肺润燥、润肠通便、预防咳嗽。哮喘病史者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一旦感冒流行,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秋季如何预防疾病呢
(一)秋燥的防病保健
1.应早睡早起。
秋季天气较凉,西风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早睡早起,可使意志安远宁静,进而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以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2.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品为重。
日常应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用以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以防秋燥伤肺伤津。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此外,应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及炸鸡腿、炸鹌鹑等。
3.适当保持室内的湿润度。
室内可用加湿器调节,或放置一些适合秋令生长的花草。
4.对干性皮肤的患者,可适当应用具有保湿润肤作用的护肤品。
(二)扁桃腺炎的防病保健
扁桃体是人体的第一个门户,当感染细菌病毒时,在咽部的扁桃体要首先“出兵”抵抗感染。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即便对于扁桃体经常发炎的青少年,手术切除也应十分慎重,能不切除的就不切除。扁桃体一般3-10岁时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
注意:儿童及中小学生是扁桃体炎的防治重点,一旦发病,一定要积极治疗。
对于扁桃腺炎的预防与保健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增强抵抗力。
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经常熬夜,坚持体育锻炼,多参与户外活动,以保证体力充沛,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此外还应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等。
2. 要重视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清水漱口的习惯,避免食物残渣存在口腔中。按时就餐,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不可偏食肉类,尤其不可过多食用炸鸡、炸鱼,因为这些食物属于热性食物,孩子吃了更是容易易“上火”,从而发生扁桃体炎。
3. 扁桃腺炎严重者,尤其是出现化脓性扁桃腺炎的,应积极治疗。
因其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多种并发症。
(三)过敏性鼻炎的防病保健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清涕。每逢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多有鼻内奇痒,连续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一般发作时间较为短暂,而春秋两季为高发季节。
对于本病的预防与保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远离过敏原。
减少外出,关闭下风向的窗户,尽量在室内活动,可减少发病。
2.积极参加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坚持冷水洗脸,经常作保健操,其方法是用双手拇指掌侧缘,在鼻背两侧,作上下交替摩擦运动,每次擦至局部皮肤温热为止,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必有收益。
3.注意保暖。
关注气候变化,出门,尤其是迎风时最好戴上口罩,因为戴口罩除了对保持鼻腔湿度有较好的效果外,还可同时预防感冒等疾病。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应尽量避免接触。
4.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暖气或空调的过度使用,会导致鼻腔干燥及黏膜上皮的抵抗力减弱。如果合并使用空气加湿器会有较好的效果。开空调的房间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补充室内的新鲜空气。
5.过敏性鼻炎频繁发作的时段,可适当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以控制或减缓发作的频率与程度。
(四)乙型脑炎的预防保健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嗜睡、头痛、惊厥、昏迷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蚊子是传播的媒介,流行于夏秋季(7-9月),南方发病较北方早。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若不及时救治,常可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本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搞好环境卫生,积极灭蚊,截断传染源。
2.开展疫苗预防注射,儿童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3.对易感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控制传染源。
4.在本病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马齿苋等单味药煎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因及时就医。
冬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发病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者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冬季预防哪些疾病
1、冬季要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或者像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地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影响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2、冬季要预防心内科疾病
这几天降温后,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初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3、冬季要预防胃部疾病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供血减少,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也被扰乱,导致胃病高发。所以天气一冷,很多人特别容易出现胃痛、腹饱闷感、嗳气、反酸、食欲下降等症,严重的可以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或复发。所以在冬季,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以免胃部受凉,尽量吃一些温和的食物。
秋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抑郁症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如再遏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抑郁症是现代紧张病的代表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失眠、疲倦、身体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轻微者,只要适当自我放松,舒解压力,还不致妨碍工作,但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头痛、腹痛、恶心或晕倒。因此,秋季宜防抑郁症。
秋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老寒腿
寒露过后,天气由凉转寒,冷空气不断南侵,每次冷空气过境,伴随而夹的是降温、大风或降雨。这种突变的气候,极易诱发老年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因此,秋末宜防老寒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