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解溪穴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1.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2.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3.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5.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6.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艾灸哪里可以去湿气

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艾灸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艾灸隐白穴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艾灸祛湿的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湿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4、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6、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来自“养生主”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怎么挑选好的艾条

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祛湿的方法,关于如何选择好的艾条上面也为大家做了相关介绍,艾灸对身体好,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学学艾灸。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脾虚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位置: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

灸法:灸法:对准穴位点燃,艾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位置: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艾灸哪里可以排毒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合谷穴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在该穴位施灸可以帮助身体祛湿排毒,当面部出现红血丝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的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坚持每天艾灸10到15分钟,可以起到祛湿排毒的效果。

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的凹点处,每天艾灸解溪穴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起到明显的排毒祛湿效果。

艾灸哪里可以排毒

合谷穴位于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合谷穴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在该穴位施灸可以帮助身体祛湿排毒,当面部出现红血丝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的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坚持每天艾灸10到15分钟,可以起到祛湿排毒的效果。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的凹点处,每天艾灸解溪穴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起到明显的排毒祛湿效果。

肠胃湿热艾灸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脾虚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脾虚艾灸取穴

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解溪穴

位置: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

灸法:灸法:对准穴位点燃,艾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

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湿气重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相关推荐

女性肾虚艾灸调理方法

1、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4、三阴交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 艾灸去湿气多久见效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要是患者体内的湿气不是很严重,艾灸3-5天左右就可以明显的看到去湿气的效果,因为艾灸可以对湿气重者身体产生局部的温热刺激,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皮肤局部充血,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可以加速排出湿气。 但要是患者湿气过重,那么艾灸排湿气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需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左右才能看到排湿效果。 小贴士:自身体内湿气加重时,除了进行艾灸之外,还可以用过饮食来帮助去湿,常见的去湿食材有薏仁、红豆等。

天溪的意思是什么 天溪的治疗用法

1、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2、针刺方法:天溪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3、艾灸方法:天溪穴,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5壮。 4、按摩方法:打开双手,托着乳房,拇指刚好按在天溪穴上,从外往内按揉做环状运动,左右两侧同时缓缓地轻轻地按压,按压刺激天溪穴,能令乳腺发达,胸部变得更丰盈。天溪穴也是进行丰胸按摩最重要的穴位。

女性体寒怎么调理好 艾灸改善体寒

艾灸是中医疗法的一种,利用艾灸穴位可以有效改善体寒,中医认为,体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内气血运行不佳,而艾灸可以活络体内气血受阻的部位,此时就能有效缓解体寒。 人们可通过艾灸大椎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中脘穴、命门穴、太溪穴等来调理体寒,几个穴位同时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

艾灸怎么除湿气

艾灸祛湿穴位。 艾灸是一种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的方式,其温热的作用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所以想要祛湿则艾灸祛湿的穴位是最为合适的。 建议是艾灸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怎么艾灸才能祛湿气

湿气重的原因 1.常食寒凉或喝冷饮伤脾阳,一下把阳气给伤了,阳气是控制水湿的,结果水湿控制不住,湿气越来越重。 2. 现代人空调吹得多,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季节不同有变化,本来夏天应该是热了,皮肤开泄了,肺主皮毛,毛孔开张,汗就出来,肺气会使得津液往外走。夏天这个季节阳气在外,这个时候如果开空调了,一下汗出不来,喝的水都没有地方出,会伤到肺,把肺的阳气给伤了,肺主水,结果它又没办法运化水了,水湿很多。 3.不爱锻炼,怕出汗,要晒太阳,要出汗(当然锻炼要有度)。现代人运动的机会太少,

夏天艾灸哪里去湿气

夏天艾灸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这个穴位,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化最多的一个穴位,也是脾胃的一个后天之本,同时也是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其艾灸该穴位可以达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左右。 夏天的时候可以艾灸解溪穴这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一个穴位,对于下肢的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该穴位位于人体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处,可以在夏季的时候,艾灸此穴位10-15分钟左右。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湿气重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湿气重可以艾灸的位置:关元穴,丰隆穴,中脘穴,阴陵泉穴,承山穴,足三里穴位等。 艾灸的主要成分是艾叶,在身体上进行艾灸具有温阳的作用,身体阳气越多,湿气也就逐渐缓解,对于体内湿气过重的人来说,效果也会比较好。 1、建议在艾灸完之后要适当的喝一些温热水,这样能够更好的辅助体内排出湿气。 2、艾灸后要注意艾灸部位的保暖,不要吹冷风或冷空调,不然就有可能加重湿气的情况。 3、在饮食当中可以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过于生冷的食物。 4、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