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的发展史
中医艾灸的发展史
艾灸是我国医学史上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我国原始年代,在那个时候,聪明的人类便发现通过火的炙热来刺激伤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并且还可加速伤口的愈合。后来,人们逐渐将火灸引用到医学上来,用以治疗更多的疾病。
普通的火热只能使皮肤表层灼痛,并无温煦散热作用,艾草是一种壮阳之草,是去病养生,固本正阳,扶正祛邪的一味良药,因此,人们将艾草制艾条或艾柱用于灸法,达到了不同凡响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如今,随着人们对艾灸认识的逐渐加深,艾灸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踏入了现代健身保健的医学舞台,成为了现代养生保健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中医养生发展史
养生跟中医是分不开的,中医的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医的理论包含了很多养生的精华,中医存在了多久,养生就存在了多久,下面就来看看养生的历史吧。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华夏祖先开始认识疾病,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时,养生学就应运而生。
如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大概从甲骨文时代起就已经产生了。甲骨文曾记载有疾首、疾腹、疾胸等胸腹一类的疾病。据考证,这些疾病多由饮食不洁、酗酒等原因造成,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些不良因素。当时的养生学还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人们把生老病死的这种新陈代谢和自然规律归咎于天谴神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祷神灵保佑,以求吉祥平安,表达人们向往健康、向往长寿的良好愿望。这算是早期养生学的萌芽。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养生有了较深的认识,《周礼》一书有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嗽上气疾”等等,认识到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疾病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了采取措施防治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朝廷设置了“庶民掌除毒盅”、“壶琢氏掌除水虫”的环境卫生官吏。认识到蚊虫、毒虫及水源清洁与疾病的传播有很大关系,这比商王朝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健康养生不断进行新的探求。孔子曾经指出:“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这些都是造成身体损害、不善养生的原因。老子也认为:精神与健康长寿也有密切关系,如欲望太过也能损寿。当时有些学者提出:“淫生六疾”、“过则为灾”,特别提出了注意节制房事,“近女室,不节不时”,“淫则生内热惑盅之疾”等。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养生方》更是一个有力的论证。该书有记载非常详细,提出了养生保健功,即房中导引功,在做此功时,要注意饮食、呼吸吐纳等等。“合男女必有则”,达到“善用八益去七损,耳目聪明,身体轻利,阴气益强,延年益寿,居处乐长”的目的。不仅如此,《养生方》还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养生理论,对现在的临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冬天艾灸好还是夏天好
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
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夏天施灸也比较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艾灸的分类
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6 悬灸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中医艾灸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眼睛能艾灸吗
其实艾灸灸眼睛还是有迹可循的,艾灸目前来说还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眼疾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眼疾是最容易患的,目前来说除了临床西医的治疗方法,用中医艾灸方法还真的是不错的。
锌的发展史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被人们誉为“生命之花”和“智力之源”,日常含锌丰富的食物在海鲜类(海带,对虾,深海鱼类)食物中,每周建议吃两三次海鲜。
公元前1500年,人们开始用含锌的矿物治疗皮肤病;
1934年,科学家发现动物的发育离不开锌;
1961年,柏拉莎地等人在伊朗发现因缺锌导致侏儒症的人群;
1969年,美国医生克莱得曼发现拔牙后,服锌伤口愈合快;
20世纪80年代,补锌治疗男性不育、阳痿取得成功;
艾灸治疗硬皮病的方法
取穴
关元、气海、阳陵泉、三阴交。
灸法
用艾炷隔姜灸,在上述穴位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③加强营养,禁食生冷,注意温补。
艾灸的历史及现代发展
艾灸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除了在古代被运用外,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又开始引起医学界的注意,得到人们一致的好评,而且被用于治疗脾肿大、骨结核及药物毒性反应等多种病证,效果很好。20世纪60~70年代,有关灸疗的临床报道急剧增加,据统计,这一时期,单纯用灸或以灸为主治疗的病种就达一百余种之多,而真正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的,则是在近二十余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艾灸治疗脚气的方法
有脚气的人基本上属于湿热,体内的热很重,脚气就会非常旺盛。湿热一旦形成,患者再有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那么脚气是不请自来,千万不要埋怨是别人给你传染的。中医对脚气的治疗方法,可采用中医艾灸疗法。
1、艾灸前先用热水泡脚,可以在洗脚水中加盐或醋或花椒。只能加三者中一味。不能经常用盐泡脚,如果烂脚,也不要用醋。
2、擦干脚。一定要擦干。洗完脚必须擦干,即使没脚气的人也应如此。
3、重点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阳陵泉,特别是涌泉穴。
4、对脚气的症状治疗,发痒的部位也可以施灸,溃烂的部位都可以。脚趾缝有烂皮、水泡、裂口、发痒的,都可以用艾灸法。 一般一次15-25分钟就可立即止痒,水泡也会慢慢塌陷。
5、在患处涂抹艾灰,会即刻止痒。一般的脚气,每天多次,坚持几天就会痊愈,这个方法很灵验!
6、脚气有哪些症状呢?脚趾缝有溃烂的,可以重点施灸侠溪穴。
7、有的人脚爱出汗,在穿过的鞋里,放上艾灰包,吸湿效果很好。
8、 如有水泡,最好用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刺破,在水泡处施灸。
进行中医艾灸治疗脚气后,有些人会发现脚底会出汗,这是在排湿气,另外,你还能发现脚没有臭味了,也不痒了。中医艾灸治疗脚气,不单纯是治脚,还能达到身体保健、标本兼治的功效。
中医艾灸的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调整亚健康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大椎、命门、神阙穴。
【配穴】:体质较虚弱者加足三里、关元穴。
灸法:用艾条作温和灸,先取俯卧位,灸背部穴,大椎、命门穴最好2支艾条同时施灸,每次每穴灸15分钟左右,以局部潮红为宜,能出现循督脉经上通下达的灸感更佳。再取仰卧位,神阙穴可行隔盐艾条灸,15~20分钟左右。配穴灸法同大椎穴。隔日1次,或每周2次。
碘的发展史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硝酸钾制造火药。当时法国第戎(Dijon)的制造硝石商人、药剂师库尔图瓦利用海草或海藻灰的溶液把天然的硝酸钠或其他硝酸盐转变成硝酸钾的方法生产着硝酸钾,发觉盛装海草灰溶液的铜制容器很快就遭腐蚀。库尔图瓦利认为是海草灰溶液含有一种不明物质在与铜作用,于是进行了研究。
库尔图瓦利将硫酸倒进海草灰溶液中,发现放出一股美丽的紫色气体。这种气体在冷凝后不形成液体,却变成暗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结晶体。这就是碘,其反应为:硫酸遇到海草灰中含有的碱金属碘化物——碘化钾(KI)和碘化钠(NaI),生成了碘化氢(HI)。它再与硫酸作用,就产生了游离的碘:H2SO4 + 2HI ——→ 2H2O + SO2↑+ I2 ↑
1813年,库尔图瓦发表了《海草灰中新物质的发现》论文,并把他取得的碘送请当时的法国化学家克莱门、德索梅、盖吕萨克等人进行研究鉴定,得到他们的肯定。正是盖吕萨克命名它为iode,来自希腊文紫色一词。由此得到碘的拉丁名称iodium和元素符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