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真伪鉴别
龟板真伪鉴别
1.正品龟甲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边缘整齐,前端略凹入,后端圆,前窄后宽,背棱3条,其正中的一条隆起较明显。长9~16cm,宽6~12cm,高3~6cm。外表面呈棕色,颈盾一枚,缘盾左右各11枚,类长方形,第11缘盾明显较臀盾小。臀盾双枚,类长方形,连接处稍凹入。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椭圆形,长8~15cm,宽5~8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有的已除去。外表黄色,角质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喉盾呈三角形,腹盾间的中缝线最长,肱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骨板9块。
2.非正品龟甲 为龟科动物马来闭壳龟的背甲及腹甲。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中央有1条隆起不明显的背景棱。长15~19cm,宽12~15cm,高7~9cm。表面灰褐色,颈盾较小,前宽后窄,第3椎盾呈六边形,缘盾近方形,臀盾类方形。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椭圆形,长8~19cm,宽4~10cm,前后两端圆形,两侧无甲桥。外表面黄白色,盾片具黑色斑点。腹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近白色,舌板和下板间具一横折纹。
牛黄的真伪鉴别
牛黄为贵重药材,一些不法分子用植物的粉末加蛋清、蛋黄和牛胆汁等制成,或用其他动物的胆结石等伪充,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鉴别真伪牛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目试:真品(正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或棕黄色,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黄色至金黄色。
二、手试: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一般经验是三个“三分”。即:
①牛黄上手轻三分。牛黄质地疏松,比一般同体积的物品要轻些。不管是泥团或常见的伪晶,一般比牛黄重,故有牛黄上手轻三分的提法。
②遇水磨擦黄三分。传统鉴别牛黄,用少许牛黄加水磨在指甲上,显黄色,习称“挂甲”或“透甲”,一般来说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黄颗粒在白纸或砂玻板上擦几擦,同样出现淡黄色的痕迹,这种颜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不变。
③用手捏牛黄碎三分。牛黄硬度在1~2°左右,很容易给捏碎,如捏不碎者,—般应视为伪品。
三、口试: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黄色。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四、水试:牛黄不溶于水,置水中先浮而后沉,不胀、不溶、不变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块状;将缝衣针润水粘上牛黄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见杯内从上至下有一条线,然后再慢慢扩散。人工牛黄煮沸后水呈黄色而混浊,静置片刻即沉淀,水变回原色。
五、火试:取一根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牛黄破裂而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并伴有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六、醋试:取一干燥洁净试管,放入牛黄粉末(成块稍加压碎),加入2ml醋酸,加热至沸,溶液即现淡绿色至深绿色。品质好的牛黄液体呈深绿色而清澈;质次的呈绿色至稍黑而混浊;人工牛黄呈淡绿色或青绿色。伪晶牛黄多为黄色或茶红色。
以上鉴别牛黄真伪方法,有时采用一二种就可以,如果把握不大,可逐个进行加以区别。
识别真假鳖甲
鳖甲又称上甲、团鱼甲,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南朝齐梁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曰认为鳖“采得,生取甲,剔去肉者,为好。”鳖甲的采集多在每年3~9月间,捕捉鳖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中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取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即可入药。常有生用和醋炙两种,其性平,味咸,具有养阴清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经闭、癥瘕、小儿惊痫等症。在市场上,有以龟科动物眼斑沼龟印度棱背龟的背甲冒充鳖甲,使用时需注意鉴别。
真品鳖甲:完整干燥的甲壳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背面微隆起,高在1.4~2.2厘米,呈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明显的隆起骨节,两侧各有8条左右对称的横凹纹,甲边缘呈齿状,腹面灰白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肋板外,先端有细皱纹;质地坚硬,不易打碎。
伪品鳖甲;完整的外壳为椭圆形拱状,个头较小,长在8~13厘米之间,宽6~12厘米,背面隆起较高,约在3~4厘米之间,呈类白色。眼斑沼龟背的中央有5块椎盾,两边对称有4对肋盾;印度棱背龟甲的角质质片多已除去,背棱有一条前后缀连,腹面为灰白色或黄褐色,两侧对称的8对肋骨,不伸出边缘;背甲质硬但易碎。
《本草汇言》载:“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而伪品龟既不与鳖为同科动物,其甲也不具备鳖甲的功效,不可代替鳖甲使用。
阳起石的真伪鉴别
正品阳起石与误用品阴起石的主要区别点:一是正品全体乳白色或有相间的纵花纹,表面有纤维状纹理;二是质松软,撕之成丝绵状而光滑;三是附粘手上不易去掉。
而误用品阴起石一是全体呈银灰色而微绿有光泽;二是断面显层状纹,质软松酥;三是用手可捻成薄鳞状或短纤维状,附粘于手有滑感,不易掉落。两者用火烧热,正品不导热,误用品导热。
紫菜的真伪鉴别
紫草又名紫丹、地血,为紫草科植物硬紫草的根,多生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每年四、五月份或九、十月间挖根采集,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药。此药在采集加工时不可水洗,以防退色。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血衄血、尿血、血痢、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市场上有以蔷薇科植物委陵菜(俗称北紫草)冒充硬紫草,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硬紫草:外观呈扭曲的圆柱形或呈纺锤形,长约7~15厘米,直径约0.7~2厘米,根头部具茎残基,常有侧根。表面暗紫色,粗糙,有纵沟,皮部薄,稍有鳞片;质硬而轻脆,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皮部深紫色,与木部之间有裂隙或呈小圆孔状,木部较明显,为黄白色;闻之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口尝之味微甘而酸。
伪品北紫草:常用全草假冒,其根呈圆柱形,表面褐紫色,具纵沟及纵皱纹,有的具横裂纹,表皮无鳞状片;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为紫色,木部具紫色与灰紫色,有相同的放射状纹理;闻之气微,无硬紫草的特殊气味,口尝味苦。
阳起石的真伪鉴别
【鉴别要点】
正品阳起石与误用品阴起石的主要区别点:一是正品全体乳白色或有相间的纵花纹,表面有纤维状纹理;二是质松软,撕之成丝绵状而光滑;三是附粘手上不易去掉。[1]
而误用品阴起石一是全体呈银灰色而微绿有光泽;二是断面显层状纹,质软松酥;三是用手可捻成薄鳞状或短纤维状,附粘于手有滑感,不易掉落。两者用火烧热,正品不导热,误用品导热。
【名典鉴别】
1、梁·《名医别录》曰:“阳起石生齐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阳起石,云母根也。采无时。”
2、陶弘景曰:“此石所出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厚异尔。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但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经服之。”
3、唐·苏恭曰:“此石与白色肌理似殷蘖,仍夹带云母滋润者为良,故本经一名白石,今用纯黑如炭者误矣。云母之黑者名云胆,服之损人,则黑阳起石亦必恶矣。今齐山在齐山西北,无阳起石。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之。本经云山或卢字讹也。太山,沂州惟有黑者,白者独出齐州。”
4、李珣曰:“太山所出黄者绝佳,邢州鹊山出白者亦好。”
5、宋·苏颂曰:“今惟出齐州,他处不复有。齐州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石。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惟一穴,宫中常禁闭。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取。岁月积久,其穴益深,才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若狼牙者为上,亦有挟他石作块者不堪用。每岁采择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无由得也。货者虽多,而精好者亦难得。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带云母,今不复见此矣。古方服食不见用者,今补下药多使之。”
6、明·《本草蒙筌》附于云母项下:“又阳起石,即云母根宜明莹若狼牙者胜,有云头两脚,及鹭鸶毛者尤佳。”
7、李时珍曰:“今以云头两脚轻松如狼牙者为佳,其铺茸茁角者不佳。王建平典术乃云,黄白而赤重厚者佳,云母之根也。庚辛玉册云:阳起,阳石也。齐州拣金山出者胜,其尖似箭镞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倏然没者真。”
8、清·《本草从新》:“阳起石。出齐州阳起山,云母根也。虽大雪遍境,此山独无。以云头两脚、鹭鸶毛、色白湿润者良,真者难得。”
【快速鉴别】
阳起石为长条形或扁长条形,大小不一;全体乳白色、青白色至青灰色相间的纵花纹,有的带黄棕色,表面显纤维状纹理;质松软,小块者可折断,断面呈纤维状,易纵向裂开,捻碎后呈丝状,其丝绵软而光滑,富弹性,粘在皮肤上不易去掉;气无,味淡;以针束状,色乳白,质柔软,易撕碎、无杂质者为佳。
鳖甲真假如何区分
中药鉴别:鳖甲真假如何区分?南朝齐梁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曰认为鳖“采得,生取甲,剔去肉者,为好。”鳖甲的采集多在每年3~9月间,捕捉鳖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中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取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即可入药。常有生用和醋炙两种,其性平,味咸,具有养阴清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经闭、症瘕、小儿惊痫等症。在市场上,有以龟科动物眼斑沼龟及印度棱背龟的背甲冒充鳖甲,使用时需注意鉴别。
真品鳖甲:完整干燥的甲壳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背面微隆起,高在1.4~2.2厘米,呈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明显的隆起骨节,两侧各有8条左右对称的横凹纹,甲边缘呈齿状,腹面灰白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肋板外,先端有细皱纹;质地坚硬,不易打碎。
伪品鳖甲;完整的外壳为椭圆形拱状,个头较小,长在8~13厘米之间,宽6~12厘米,背面隆起较高,约在3~4厘米之间,呈类白色。眼斑沼龟背的中央有5块椎盾,两边对称有4对肋盾;印度棱背龟甲的角质质片多已除去,背棱有一条前后缀连,腹面为灰白色或黄褐色,两侧对称的8对肋骨,不伸出边缘;背甲质硬但易碎。
黄药子的真伪鉴别方法
黄药子性平,味苦,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等症。市场上有以蓼科植物毛脉蓼及翼蓼(荞麦七)、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的块根冒充黄药子,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正品黄药子与伪品鬼灯擎的鉴别方法如下:
一、从外形上区分:正品黄药子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大小不等,直径约3~7厘米,片厚0.8~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及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而鬼灯擎多斜切成长圆形或横切成圆形片状,直径约2.5~5厘米,厚约0.3~0.6厘米,相较正品,片小而薄。外皮灰褐色,边多卷曲,有时可见黄褐色的鳞片。
二、断面不同:正品断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断面平滑或有颗粒状的凹凸不平;而伪品断面为浅红棕色,可见众多的结晶,密布点状突起,近边缘处较明显。
三、正品质坚而脆,易折断;而伪品质地较为坚硬,不如正品易折断。
四、正品气微,尝之味苦;而伪品亦气微,口尝味苦略涩。
菟丝子真伪鉴别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江苏、辽宁、吉林等省。
正品 菟丝子呈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放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深色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用开水浸泡,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无臭,味微苦、涩。以色灰黄、颗粒饱满者为佳。
伪品 据调查,全国尚有同属多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地区作菟丝子使用:
1.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 Br.的种子是商品小粒菟丝子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性状特征与正品极为相似,难以区分。但二者种子横切面特征则有所差异,即不同品种的种皮两层栅栏细胞的长度比例不同,菟丝子栅栏细胞两列,外列细胞略短,壁木化,长15~20?滋m,内列细胞较长,壁非木化,长23~35?滋m,外侧近交界处有光辉带;南方菟丝子外列细胞壁木化,长15~20?滋m,内列细胞较长,壁非木化,长35~40?滋m。
2.日本菟丝子(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种子在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使用,称大粒菟丝子,与菟丝子主要区别为:茎较粗壮,黄色带紫红色瘤状突起;花密集成短穗状花序,花柱长,合生为一,柱头2裂,药材种子较大,直径3~5mm。表面淡褐色或黄棕色,光滑,放大镜下观察,具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