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艾灸 消化不良艾灸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艾灸 消化不良艾灸方法
采用艾炷直接灸法,每穴灸3-5壮;或采用艾条悬空灸法,每穴灸5-7分钟;也可以采用艾炷隔葱灸法,每穴灸3-5壮。
以上方法可三选一,也可三法交替,穿插使用,每日灸1次。
疗程:连续灸7日为1个疗程,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功能性消化不良预防
一、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二、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三、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四、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五、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六、进餐应定时。
七、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八、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九、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十、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
1、腹痛:肚子里堆积的东西过多,肠道蠕动出现异常,直接导致儿童呕吐、腹痛,严重的话一般在家吃药都不能缓解,还需去医院检查,也算比较严重的后果。
2、腹泻:因为肠内的平衡被打乱,腹泻其实也是一种保护面制,把体内的毒素排了出去,而过早服用止泻药往往不可取,会带来梗阻的。
3、便秘:吃了太多的食物,辣的、油炸的、生冷的这些食物堆积在一起就会导致儿童出现便秘的问题,儿童便秘又会使毒素堆积,近而危害孩子健康。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天枢通调肠腑
取穴:采用仰卧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两三指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通调肠腑。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手的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即是。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了,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主治: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便秘,痢疾等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
本病可能与胃动力及感觉障碍、胃酸分泌异常、胃幽门弯曲杆菌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炎、精神、应激及环境因素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的改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因
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可见于各年龄段,尤以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见。老百姓俗称停食或伤食。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饮食停滞、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 、幽门 与十二指肠 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 消化不良艾灸的好处
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以胃肠运动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为主,本病属于中医“郁证”,“胃脘痛”范畴,病位涉及脾,胃,肾。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肠胃功能,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失眠、焦虑者可于睡前口服适当镇静催眠药。
3、药物治疗:FD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药等。
(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者。多潘立酮为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常用剂量为10mg,3次/d,饭前15min服;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用量为5~10mg,3次/d,餐前15~30min服用,疗程2~8周。但西沙必利可致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和心肌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故现已较少应用,心脏病人更应慎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因长期服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大,故现已少用或不用。近年来新的促胃肠动力剂,如莫沙必利、依托比利等也可选用,莫沙必利常用剂量为每次5mg,3次/d,于餐前1/2h服用。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轮换用或合用。
(3)抗H.pylori治疗:对小部分FD伴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应加用杀灭H.pylori药物,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疗法。
(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明显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但起效较慢。常用药有二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25mg,2~3次/d;具有抗5-羟色胺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20mg,1次/d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副作用。
(5)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
1、实证
(1)邪热内结:
治宜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
(2)饮食积滞:
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
(3)痰湿内阻: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4)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枳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2、虚证:
治宜健脾理气。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枳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3、中药
(1)香砂六君子丸(《中国基本中成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治脾虚气滞,胃部胀痛。
(2)枳木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化食,行气消痞,治脾虚气滞食积,胃胀胃痛。
(3)平胃散(《实用中成药手册》):燥湿运脾,宽胸消胀,治湿浊中阻,胸满腹胀。
(4)香砂养胃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消胀除满。
(5)加味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消食导滞,利湿和胃。
(6)越鞠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解郁舒气,和胃消食。
(7)左金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泻肝清胃,治肝胃热郁,泛酸灼热。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症状体症]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2.腹胀;3.嗳气;4.早饱;5.厌食;6.恶心7.呕吐;8.反酸;9.烧心;10.胸骨后不适或疼痛;11.反胃;12.不安、焦虑、抑郁、失眠,多梦、心悸、手足多汗、血压偏低等。
[诊断依据]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三个月;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3.实验室、超声波、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等;5.无腹部手术史;6.追踪2 ̄5年,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 消化不良艾灸取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之功,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吞酸,纳呆,食古不化,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起升降气机,斡旋上下之功,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胃肠病症。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之功,主治胃痛,呕吐,腹胀,噎膈,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等胃肠病症。
脾俞:在背部,膀胱经第1侧线上,平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起健脾利湿,升清止泻之功,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症。
胃俞:在背部,膀胱经第1侧线上,平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起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