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吃补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人吃补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常用的补药分类:

人们常常把“补益药”、“滋补药”、“营养药”等统看成补药。确切地讲,现代医学中没有补药这个概念,补药概念源于祖国医学理论。严格地讲,“补药”有补药和补品之分。前者是说补气血阴阳,增强正气,治疗虚症的药品;后者是有一定药疗作用的营养保健食品。它们包括:

1.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茂、山药、白术、五味子等。如黄芪近年发现其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促进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促进干扰素诱生;增强细胞的生命力及抵抗力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还具有抗炎抗感染作用)。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参芪膏、陈半六君丸、人参养荣丸等。

2.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白芍、枸杞子等。如何首乌近来研究证明有促进干细胞增生、增强或调节免疫功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及皮质样作用。又如白芍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作用。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补血丸、定坤丸、当归养血丸。

3.常用的补阴药。有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冬虫夏草、黄精、灵芝、石斛、女贞子、百合、柏子仁、龟板等。如女贞子可促进骨髓造血红细胞生成;促进抗体产生;抗炎抗变态反应;还有改善冠脉流量及降血脂作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柏子仁丸等。

4.常用的补阳药。有鹿茸、鹿角胶、狗鞭、海马、蛤蚧、紫河车、锁阳、淫羊藿、狗肾、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等。如淫羊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雄性功能有兴奋作用,抗炎、抗过敏作用;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生成及外周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及增强其功能;增强免疫;诱生干扰素等作用。中成药有:金鹿丸、金匮肾气丸、多鞭精、鹿茸片等。

药物都有两重性,虚症方可补之,无病者不可随意滥用,即便是有病也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否则有害无益。

二、老年人使用补药的注意事项:

人届老年,精血日渐衰亏,适当进补,能起到扶正去邪,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反之进补不当,则有害于身体,促进机体的老化,甚至造成一些副作用。老年人进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也和其他脏器一样,日渐衰退,消化、吸收功能也下降。而补药多是一些富含营养的药物或食物,若需进服,只能少量多次,不宜急补、大补。过量的补品只会增加老年人肠、胃的负担,于健康无益。

2.老年人有病时当以治病祛邪为主,先逐病牙,元气而后自服,不一定要用进补治疗。但治病攻邪不可用过分峻烈之物。

孕妇不宜多服补药

孕妇为什么不宜多服补药?有些妇女怀孕后,就多吃补药补品,希望胎儿长得快、长得好,不管是人参还是鹿茸,样样吃。其心虽可嘉,但做法实不可取,这类补药对孕妇和胎儿,实在是弊多利少。孕妇为什么不宜多服补药?有些妇女怀孕后,就多吃补药补品,希望胎儿长得快、长得好,不管是人参还是鹿茸,样样吃。其心虽可嘉,但做法实不可取,这类补药对孕妇和胎儿,实在是弊多利少。

人参虽属老少皆宜的大补元气之品,然其作用原则为“虚则补之”。如孕妇怀孕后久服或用量过大,就会气盛阴耗,阴虚则火旺,亦即气有余,便是火。人在内服100毫升3%的人参酊后,就会感到轻度不安和兴奋。如内服200毫升后,可出现中毒症状,如全身玫瑰疹、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和出血等。孕妇滥用人参,容易加重妊娠性呕吐、水肿和高血压等,也可促使阴道出血而致流产。胎儿对人参的耐受量也很低。曾有报道,某妇女怀孕后1个月开始常服人参,2周后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失眠、鼻腔出血和下肢浮肿等症状,继而出现阴道流血,待4个月后检查时,胎儿已死亡。所以孕妇不可滥用人参。

孕妇除了不可滥用人参外,因鹿茸、鹿胎胶、鹿角胶、胡桃肉等也属温补助阳之品,孕妇也不宜服用。如果病情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孕妇想服补药,也应本着产生宜凉的原则,酌情选用清补、平补之品,如太子参、北沙参、淮山药、生白术、百合、莲子、麦冬等。若孕妇脾胃功能良好,食欲正常,没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也可适量服用阿胶,以利养血安胎。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苦孕妇想进补,不如注重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搭配、多样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调养,这样做更比吃补药强。

老人吃补药有什么危害

老人不吃补药的七个理由

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滞,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患有表证者: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肺中有热者: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患胃肠疾病者: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吐血、便血者: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立秋养生有什么误区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老人宜吃6种补药

春节期间,很多人买补药向父母示孝心;不少老人也会自泡点药酒,以便在新年中每天“补”一点。但是上海博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光钧提醒老年朋友,吃补药也要对症,送礼、自用,都要找性质平和的。

性质平和最重要

陈主任介绍说,补药主要是指中药中一些能补气养血, 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通常应该找准自己“虚”在什么地方,然后对症下药。不过,有些补药性质平和,对于普遍体弱、体虚、肠胃不好、免疫力差的老年人来说,可以用作日常进补药物。

在中药中,性质平和的主要有西洋参、茯苓、枸杞、当归、冬虫夏草和灵芝6种:西洋参是人参这类老人大补良药中相对平和的一种,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茯苓能健脾补气,宁心安神,所有老人都能吃;枸杞具有解热、止咳化痰等疗效,但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要少吃;当归是老年女性的补血良药,但大便稀黄者忌服;冬虫夏草是补肺益肾,提高老人免疫力的佳药;灵芝有补肝气、益肺气、滋肾气等作用,自古就是延年益寿佳品。

服用方式有区别

既然目的在于“补”而非“治病”,所以补药往往比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其面目也并非“漆黑如墨、苦似黄连”那样可憎。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介绍说,一般来说,补药有直接入口咀嚼、入膳、泡酒、沏茶4种服用方式,6种补药最佳吃法各不相同。

服用西洋参,4种方法均可,但以每天早晚切3克一块的小块直接入口咀嚼疗效最佳;茯苓最好直接入膳,但不宜与米醋共食;枸杞食用方法也很多,但切忌大量泡茶饮用;当归在服用时应当对症取用,当归身用于补血,当归尾用于治疗血淤,整个当归适用于和血,最好的方法是用它炖鸡;冬虫夏草的最佳服用方法是与鸭子共同入膳;灵芝最佳食用方法是泡酒,每天饮用1—2两,老人就会红光满面。

感冒后服用危害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补期内要注意“忌口”。陈主任介绍说,服用任何补药,首先不要吃生冷、黏性大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败坏脾胃,造成积滞,影响补药的消化和吸收。其次不要过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不仅与补阴类药物不相配,还会降低补气类药物的效果。服用西洋参等补气药物时,应禁食萝卜和茶叶。

另外,有些药物可制成补酒,但高血压和肝病患者不可饮用。冬天染上流感时不宜进补,否则可能加重流感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陈主任最后说:“进补的作用是有限的,合理的膳食、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哪些老人不能吃补药

肺中有热者: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患胃肠疾病者: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吐血、便血者: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滞,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患有表证者: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老人吃补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届老年,精血日渐衰亏,适当进补,能起到扶正去邪,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反之进补不当,则有害于身体,促进机体的老化,甚至造成一些副作用。老年人进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也和其他脏器一样,日渐衰退,消化、吸收功能也下降。而补药多是一些富含营养的药物或食物,若需进服,只能少量多次,不宜急补、大补。过量的补品只会增加老年人肠、胃的负担,于健康无益。

2.老年人有病时当以治病祛邪为主,先逐病牙,元气而后自服,不一定要用进补治疗。但治病攻邪不可用过分峻烈之物。

3.老年人若确需进补,必须辩证进服,要掌握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分清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或者二者、三者、四者皆虚,再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补。如鹿茸、红参是温补药,阴虚火旺者不宜用,否则可致口干吞燥、咽痛便秘、烦躁不安;白木耳、天门冬、女贞子、生地是滋阴的药,但阳虚痰湿重者不宜服用;当归、阿胶、熟地是养血药,对血虚者有补益作用,但服用时间过长会影响食欲,造成腹泻。

4.老年人患有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病时,均不宜进补。

5.老年人进补时,需明白补药也是药物,同时也有适应证、禁忌证,应严格掌握。除必要时服用外,老年人不宜过分依赖补品。

人之长寿,并非补药就可达到,而是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精神、营养、遗传、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老年人不宜随意进补。

老人吃补药有什么危害

一、忌药量过大种类过多

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的排泄也较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比青壮年人应有所减少,用药种类也不宜过多。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多。例如老年人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地西泮(安定)的半衰期延长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其毒性反应率也相应增加。地西泮在20岁青年人体内的半衰期为20小时,80岁的老人约为90小时,其毒性反应也相应从1.9%升至7.1%~39%。故老年人服用地西泮应当减半。

二、忌偏听偏信

许多老年人在患病初期, 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 跑遍各家知名医院。一旦短期内收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他们往往放弃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另觅他途,或者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 根据别人的用药经验进行治疗。有些老人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赔了钱财,又延误了治疗时机。

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目前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尚无完全根治的疗法。药物治疗也需要一个过程,着急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好处。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医生的治疗方案也是量体裁衣,用药种类、剂量都会有所不同。盲目使用他人的治疗方案,等于拿别人合适的衣服往自己身上套,弊端太多。

偏听偏信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些老年患者深受疾病的困扰,往往寄希望于所谓的祖传秘方、灵丹妙药和最新科技,再加上老年人耳根软,容易成为被忽悠的对象。我国法律禁止处方药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在电视报纸上进行宣传的不是保健品就是非处方药。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治疗药物,绝大多数都是处方药。如果碰到报纸、杂志甚至小广告上的药品宣传,在购买之前应该问一问,是正规药品吗?是处方药吗?至于“包治”“不用服药”、“××日见效”这类说法,更是不要轻信。

三、忌不遵从医嘱

不遵医嘱有两种情况:一是超量服用,二是减量服用。

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认为这样可以好得快一些。可是,药物的剂量加大,对肝肾的负担也就随之增大。疾病的好转需要一个过程,盲目增加药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另一种情况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擅自减少用药剂量,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

以高血压治疗为例,降压药的服用要从小剂量开始,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合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药物相互干扰,老年人的治疗目标可以至正常高值(140/90mmHg),不宜过于追求血压指标。又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为长效降压药,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但一般要吃到7天甚至4~6周才能看到效果。所以刚吃一两天效果不明显,并不能说明这种药物无效。

四、忌乱用补药

老百姓当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

实际上,这类补品也应该在辨证论治的情况下使用。人参虽然可以大补元气,适合大汗、大泄、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的元气虚极欲脱,可以补益心气,改善心悸、胸闷气短、失眠梦多、健忘等,但也不宜久服。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奋、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感冒尽量别吃补药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得了感冒后,一边治疗,一边吃西洋参。结果两三天后,不仅感冒没好,反而出现食欲不振、舌苔黄腻,变得更加不舒服了。这些患者停止服用补药后几天,症状就明显好转了。

中医有这样的理论:在“有旧疾、又生新病”的情况下,暂时不要急于治疗旧疾,先治好新病再说。因为如果不全力治好新病,新病也会拖成旧疾,那时情况就不妙了。

如果新病是“外感病”,即由外邪侵入导致的疾病,如感冒等,而旧疾属于“体虚、内伤”等需要补益治疗的疾病时,这种冲突就显得更加明显了,“感冒时不能吃补药”,主要就指这种情况。

感冒时吃补药有几大害处:首先,治感冒需要发汗解表、驱散病邪,西洋参等补药非但没有这种功效,而且壅滞肌表,有碍发散外邪;其次,吃补药在给身体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会给病邪提供营养,让细菌、病毒更有生命力,从而“闭门留寇”,反而加重了病情;再次,补药使用不当会生湿生热,导致中气壅滞、气机不畅,影响脾胃功能,这不利于患者调养身体、恢复健康;最后,补药很可能会和治疗新病的药物发生冲突,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

而且,有些新病就是因为对旧疾补得太过所致,治新病时不停补药,会加重病情。

当然,患上了感冒等外感性疾病时,倒也不是绝对不能服用补药。中医也有“扶正祛邪”的疗法――一边补养正气,一边祛除外邪。但这要精细地调整扶正和祛邪药物的比例。普通患者恐怕难以掌握好“度”。因此,感冒时还是对补药“退避三舍”才好。

老人吃补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也和其他脏器一样,日渐衰退,消化、吸收功能也下降。而补药多是一些富含营养的药物或食物,若需进服,只能少量多次,不宜急补、大补。过量的补品只会增加老年人肠、胃的负担,于健康无益。

2.老年人有病时当以治病祛邪为主,先逐病牙,元气而后自服,不一定要用进补治疗。但治病攻邪不可用过分峻烈之物。

3.老年人若确需进补,必须辩证进服,要掌握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分清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或者二者、三者、四者皆虚,再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补。如鹿茸、红参是温补药,阴虚火旺者不宜用,否则可致口干吞燥、咽痛便秘、烦躁不安;白木耳、天门冬、女贞子、生地是滋阴的药,但阳虚痰湿重者不宜服用;当归、阿胶、熟地是养血药,对血虚者有补益作用,但服用时间过长会影响食欲,造成腹泻。

4.老年人患有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病时,均不宜进补。

5.老年人进补时,需明白补药也是药物,同时也有适应证、禁忌证,应严格掌握。除必要时服用外,老年人不宜过分依赖补品。

人之长寿,并非补药就可达到,而是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精神、营养、遗传、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老年人不宜随意进补。

老人吃补药怎么补最有效

人类对于补药的重视

“补”已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必须品。祖国医学总结、积累和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补药、补剂、补品和补膳,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养生、延寿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生产滋补品的厂家日益增多,各种补品的销售量猛增,人参、白木耳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许多认购买各种补药,却并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进补。

“补”的正确理解

进补得法,增进了健康;进补不得法,反而会损害健康,我们叫做“补病”,轻的停补后适当处理可恢复,重的甚至于危及生命。所以,进补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补,身体缺少什么就补什么,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补。一个没有偏食胃口正常的人,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即可满足生理需要。同时,个人的体质、病因、症状既是基本相同,进补的药也可能完全不同,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同一补法去补,或者认为只要是补药就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科学健康的补法

药补,除了要适体、适时补,还要适量。药物的作用主要靠药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偏性,进补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人体偏于热性,旧利用偏于寒性的药物来纠正,如果用之过多,纠正太过,人体又可偏与寒性。即使是属营养制剂的补药,只要补够量,就不能再补,补过了头,就会影响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相互间的平衡协调,从而带来危害。所以,药补一定要适量,要得法,要多问医生。切不可想当然的进补。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很容易导致衰老,各种虚症随之出现,进补可减缓生理功能的下降,推迟衰老的进程,达到长寿之母的。但是,进补一定要根据身体虚的类型来选择补的方式。

例如,气虚主要表现为体倦力乏,稍饥饿即心慌、气短、头晕、出汗,平时易患感冒。易用补气健脾之品。补药补品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白扁豆、猪肝、牛肚、羊肚、鲫鱼、鸡肉、驴肉、泥鳅等。

像无病的老年人可选用人参、西洋参、枸杞子、杜仲、首乌、冬虫夏草、灵芝、蜂蜜、胡桃肉、鸽肉等。但是,也应该注意量的适度。

相关推荐

这些药物会危害老年人健康

一、安眠药:失眠或早醒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但是多数为生理性的。可通过定时起居,晚间不喝茶及其它兴奋性饮料,睡前不看易激动,刺激性大的书刊、影视,酝酿一种良好的睡眠状态来解决。所以能不用安眠药,最好不用。因为安眠药长期使用会出现失昏、嗜睡、乏力等负反应,久服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和成瘾。 二、抗菌药物:老年人使用抗菌素的机会也还很多,如肺部感染、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等。但是使用前要明确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哪一种类型的细菌感染,然后选择地使用敏感抗菌素,切忌无目的地长时间滥用,更不

秋季养生大忌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害。认为“多补药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较高的营养,

​哪些情况下老人不能补药

补药滋阴补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老人适当服用滋补药对健康长寿十分益。但是,在以下情况下,老年人要慎用滋补药。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滞,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患表证者: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肾阴不足、虚

宝宝能维生素c片吗

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一些补药(如维生素等),那些产品会写着含很高的维生素含量,但其实没多少,作用并不大,所以最好少给宝宝补药,多从天然产物中获得营养。最好是通过饮食来摄入,如蔬菜水果,尽量少补药

早晨泡脚如补药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之所以选择早上泡脚,是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脚掌上的神经末梢 与大脑相连,洗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给一天的工作“加满油”。 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双手食指、中指、

中药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多补药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

准妈妈孕期可以补药

本着“一人两人补”的原则,很多准妈妈怀孕后都会大补特补,的还会买一些补药。孕期到底能不能补药呢? 乱补药会影响宝宝发育 准妈妈怀孕期间为了满足胎宝宝发育的需要,需要全面摄取营养,但应切忌滥用补药。现在家庭生活水平通常比较高,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准妈妈都不会缺乏营养。一个不缺乏营养的人补得太过,反而会影响正常饮食的摄取和吸收。 补药过量还会带来相反的作用,补药激素,如果滥用可能会影响胚胎正常的发育成熟,干扰胎儿生理发育进程,从而会给胎儿出生后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准妈

秋季进补何时开始 秋季进补的禁忌

进补应该以身体需要为前提,盲目胡乱进补容易加重身体负担,反而增加身体患病的风险。 进补应该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出发因人而补,如果是补品一顿乱进补,很容易影响到身体健康。 人类是靠众多食材生存延续下来的,稀罕之物必针对,就不是常规用途。所以常态养生食材,只适宜或不适宜,没贵、贱之分。 “进”,相应就要“出”,进再好的补品,滞留不畅通,脾胃不运化,也就谈不上“补益”了,所以进补先排毒。或者说,当脾胃消化和肠道排泄都正常时,才考虑进补,才能补出“益”来。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害。认为“多补药

冬令时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补药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气虚、血虚、阳

补药不如红豆

红豆药用功效 (1)红豆中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益。 (2)红豆含的膳食纤维,具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红豆含叶酸,产妇、乳母多红豆催乳的功效。 红豆的时候要注意搭配,才能更好地发挥红豆的功效: 1、 与红枣搭配。红枣含丰富的铁元素,红豆也含丰富的铁元素,二者相搭,可以帮助人们补充铁元素,利于补血; 2、 与薏米搭配。薏米和红豆搭配利于我们通便利尿,排除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