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难治性心力衰竭会引发什么疾病

难治性心力衰竭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2.肺部感染:肺炎、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最为常见,还可由理化、免疫及药物引起。其中,感染统称为肺部感染。其中肺炎较典型,具有代表性。

3.肝功能不全:指某些病因严重损伤肝细胞时,可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破坏并使其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功能等功能严重障碍,出现黄疸、出血倾向、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或者临床综合征。

4.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后群。

5.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不同原因引起的水和钠的代谢紊乱,在缺水和失钠的程度上会有所不同,即可水和钠按比例丧失,也可缺水少于缺钠,或多于缺钠。

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1)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因此,说清运动耐量下降的确切原因是困难的。

(2)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3)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体征:

心脏功能分为四级: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引起上述征象。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任何活动皆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而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心力衰竭出现的缓急,累及的心脏部位和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代偿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常有明显诱因。

(2)慢性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视治疗措施适当与否,病情时轻时重,大多数病人伴有钠和水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3)左心衰竭:指病变单独累及左心室和(或)左心房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及肺淤血所致的征象。

(4)右心衰竭:指病变累及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或由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所致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和器官淤血。

(5)全心衰竭:表现为双侧心力衰竭,可双侧心室同时受损,也可以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6)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故有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之称。但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脚气病等,代谢增高或周围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减低、血循环增快使心脏负荷增加.以致发生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即使出现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仍可正常或高于正常。此为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

(7)泵衰竭:为晚近提出的名词,主要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室衰竭,尤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者。实际上,根据心泵的特性,凡由于心肌病变或损害,使心肌收缩力减低而导致的心力衰竭,均属于泵衰竭的范畴。

(8)顺应性减低型心力衰竭:指由于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引起心室舒张期松弛受限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因而发生的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征象。

(9)难治性心力衰竭:指病情严重,经最适宜的治疗后,心力衰竭仍不能得到控制的状态。难治性心力衰竭多见于晚期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但也可由各种心外因素或并发症所致。

心力衰竭怎么医治呢

一、治疗

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必须基于对心衰难治原因的充分认识,对可纠正的心衰病因和诱因进行积极处理,如争取合理的冠状动脉重建、室壁瘤切除、心瓣膜成形或置换等根本纠因性治疗。应预防感染、贫血、风湿活动及栓塞等,如已经发生者应进行彻底治疗或纠正。确属终末期心衰则应力图通过调整抗心衰用药、多管齐下,延长患者寿命以待心脏移植。

1、利尿药应根据心衰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血压及水电解质水平等,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停药、调换药物、调整剂量、联合使用两种利尿剂等方式,仍有望争取心衰症状的改善。若能排除低血容量所致尿量明显减少者,成人可用呋塞米(速尿)160~1000mg/d,分次口服或分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续应用不宜超过2~5天。此种用法尤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难治性心衰。中等剂量呋塞米(速尿)(60~100mg/d)加大剂量螺内酯(安体舒通)160~320mg/d,分3~4次口服,用于容量负荷过重且尿量明显减少的顽固性心衰,通过呋塞米(速尿)和螺内酯(安体舒通)的协同利尿作用以及后者的抗醛固酮作用,常能获得心衰症状的改善。应注意只能短期应用,必须及时补钾、镁并监测血压以及心衰症状体征变化,老年患者尤其还应注意利尿过度而诱发栓塞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等。

2、洋地黄难治性心衰患者对洋地黄毒性的敏感性增加,不宜寻求增加洋地黄用量以提高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有研究表明,中等剂量以上地高辛用量不比小剂量地高辛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而前者引起的地高辛不良反应和中毒发生率却明显增加。即使对于快速房颤的心衰患者地高辛用量亦不宜超过0.375mg/d。心衰性胃肠淤血严重,可能存在地高辛吸收障碍或服用地高辛困难时,可考虑改用相当剂量的毛花苷C(西地兰)或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静脉注射。

按照这样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疗心力衰竭疾病,那么取得的效果将会是最好的,这些治疗方法也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好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要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低钠,低热量的食物,这样的食物还必须要保证有充分的消化,饮食改善也是对心力衰竭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何确诊心力衰竭呢

确诊疾病的主要依据:

1.注意心力衰竭的原因和有无肺或(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体征,并按心脏血管病一般常规进行检查。

2.入院后2天内应完成静脉压、血沉、肝肾功能检查。长期进低盐饮食或服利尿剂者,应定时查血钾、钠、氯、镁。

3.拟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区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并判定心衰级别。

诊断时按照病情期数可分为: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分期对每一个患者而言只能是停留在某一期或向前进展而不可能逆转。如B期患者,心肌已有结构性异常,其进展可导致3种后果:患者在发生心衰症状前死亡;进入到C期,治疗可控制症状;进入D期,死于心力衰竭,而在整个过程中猝死可在任何时间发生。为此,只有在A期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治疗,在B期进行有效干预,才能有效减少或延缓进入到有症状的临床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I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休息时即感觉好转。为心力衰竭Ⅰ度

Ⅲ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一般没有症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为心力衰竭Ⅱ度

Ⅳ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完全受限。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为心力衰竭Ⅲ度。

心力衰竭怎么确诊呢?确诊所患的疾病最主要的依据必须存在,同时还要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分类,更要根据心功的级别进行分类,心脏出现不适后是非常明显的,患者要重视心脏的问题,立即到医院做好检查诊断,如果是发作较急的心力衰竭,患者要平静的对待身体的疾病,再使用有利的方案医治疾病。

难治性心力衰竭检查

出现原发心脏病的特有表现及并发症的特征性改变。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持续增高。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明显,心胸比值(CTR)常>0.55~0.60。

2.超声心动图 测定心室收缩末内径判断心脏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心脏大小对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3.心脏指数持续<2.0L/(min·m2);IVEF持续<0.10~0.20;最大氧耗量持续<14ml/(kg·min)。血清钠持续<130mmol/L、血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持续增高。

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胸闷、气短

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1)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因此,说清运动耐量下降的确切原因是困难的。

(2)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3)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体征:

心脏功能分为四级: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引起上述征象。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任何活动皆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而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心力衰竭出现的缓急,累及的心脏部位和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代偿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常有明显诱因。

(2)慢性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视治疗措施适当与否,病情时轻时重,大多数病人伴有钠和水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3)左心衰竭:指病变单独累及左心室和(或)左心房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及肺淤血所致的征象。

(4)右心衰竭:指病变累及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或由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所致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和器官淤血。

(5)全心衰竭:表现为双侧心力衰竭,可双侧心室同时受损,也可以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6)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故有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之称。但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脚气病等,代谢增高或周围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减低、血循环增快使心脏负荷增加.以致发生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即使出现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仍可正常或高于正常。此为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

(7)泵衰竭:为晚近提出的名词,主要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室衰竭,尤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者。实际上,根据心泵的特性,凡由于心肌病变或损害,使心肌收缩力减低而导致的心力衰竭,均属于泵衰竭的范畴。

(8)顺应性减低型心力衰竭:指由于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引起心室舒张期松弛受限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因而发生的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征象。

(9)难治性心力衰竭:指病情严重,经最适宜的治疗后,心力衰竭仍不能得到控制的状态。难治性心力衰竭多见于晚期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但也可由各种心外因素或并发症所致。

难治性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1.要全面分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可能原因(包括排除需内科特殊治疗的疾病,顽固性心衰的心外原因和治疗不当的有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仔细分析血流动力学负荷异常类型,给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相应措施,正确使用抗心衰药物。

3.注意纠正低钾,低镁血症,低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难治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1.症状

患者休息或轻微活动即感气急、端坐呼吸、极度疲乏、发绀、倦怠、四肢发冷,运动耐量降低伴呼吸困难,骨骼肌萎缩,心源性恶病质,顽固性水肿,肝脏进行性增大伴右上腹疼痛。

2.体征

心尖搏动向左下扩大,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继发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早期或全收缩期杂音;右心室第三心音奔马律;三尖瓣反流时,沿着胸骨左下缘可闻及收缩早期及全收缩期杂音,用力吸气时增强;外周水肿、腹水;体重迅速增加;终末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扪及肝脏搏动。部分患者持续存在心动过速和(或)舒张期奔马律。血压偏低、在此基础上脉压常持续≤25mmHg(3.32kPa)。还可存在胸腔积液、腹水或心包积液及持续存在双侧肺部湿啰音等。

难治性心力衰竭会引发什么疾病

常并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水与电解质紊乱等。

1.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2.肺部感染:肺炎、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最为常见,还可由理化、免疫及药物引起。其中,感染统称为肺部感染。其中肺炎较典型,具有代表性。

3.肝功能不全:指某些病因严重损伤肝细胞时,可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破坏并使其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功能等功能严重障碍,出现黄疸、出血倾向、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或者临床综合征。

4.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后群。

5.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不同原因引起的水和钠的代谢紊乱,在缺水和失钠的程度上会有所不同,即可水和钠按比例丧失,也可缺水少于缺钠,或多于缺钠。

如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 RH),又称抵抗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或抗高血压治疗抵抗(resistant to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根据 2011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为: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 3 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 4 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与一般性高血压不同,诊断及处理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专门评估和治疗。诊断时须除外服药依从性不良、相关疾病(如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 、不当的生活方式、其他药物及精神、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

而目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包括:(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肾实质性高血压;(3)肾血管性高血压;(4)主动脉瓣返流;(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相关的高血压。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肾/肾动脉/肾上腺超声或CTA;(2)血尿儿茶酚胺测定;(3)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测定;(4)GFR,尿蛋白定量、定性和尿红细胞定量、形态;(5)四肢血压测量;(6)睡眠呼吸监测。

有关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资料较少, 国外有文献报道一般估计其约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10%左右。难治性高血压是摆在所有临床医生面前的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5%~45%,冠心病发生率降低20%~25%,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50%,血压达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因此,近年来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处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仍有相当数量患者血压未能获得有效控制,其发生率伴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较高、病程较长、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 目前难治性高血压在 60 岁以上的患者中多见, 常合并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过量饮酒、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这类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危险性明显升高,是引起高血压人群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危险组分。

林赛氏指甲怎么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林赛氏指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并没有完全停止,但是它的泵血能力严重减弱,身体的营养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这反过来又会引起肾脏的变化、水分潴留和身体的“充血”。

这种形式心力衰竭是由几个不同的条件引起的。阻塞或变窄的动脉会使心脏营养不良,从而降低其容量。心脏病发作也会引起心脏肌肉组织的突然阻塞或损伤,导致性能下降。

任何导致心脏工作超过需要的情况,如甲状腺疾病、肾病或高血压,都会产生类似的效果。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都会使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风险。

医生可以用特里的指甲作为可能出现问题的标志。如果是心力衰竭,他们会注意到其他症状,如充血的肺,严重的液体回流和持续咳嗽。

体液潴留将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包括脚踝、腿部和腹部。医生也可能注意到病人体重增加。由于液体增多,病人可能需要在夜间多排尿。

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跳不规则,肌肉器官供血不足会使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或眩晕。

为了治疗心力衰竭,医生将观察具体症状和潜在原因,以确定心力衰竭的阶段和个人可能经历的阶段。从那里,他们可以推荐适当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他们将建议患者对抗可能加剧心力衰竭的疾病,如血脂紊乱或高血压。锻炼、减肥和适当的饮食也将在许多治疗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心衰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坚持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诱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指导治疗。血常规:贫血为心力衰竭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为心力衰竭常见诱因,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助于与肾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和肾病性水肿的鉴别;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检测:低钾、低钠血症及代谢酸中毒等是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诱因;肝功能:有助于与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非信源性水肿的鉴别。

2、心电图检查:心力衰竭本身无特异性心电图变化,但有助于心脏基本病变的诊断,如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从而有助于各类心脏病的诊断,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对心律失常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3、超声心动图:采用M型、二维或彩色超声技术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并推算出左室容量及心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

慢性心衰如何治疗

一、心力衰竭的治疗。

1、减轻心脏负荷。

(1)休息

(2)控制钠盐摄入

(3)利尿剂的应用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2、加强心肌收缩力。

(1)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

(2)其他强心甙类药物

二、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 心力衰竭发生后,如能应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基本病因,则心力衰竭可获改善。例如贫血性心脏病的纠正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的降压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调整甲状腺机能,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矫治等。均为防治该病发展至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积极而有效地避免或控制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如急性感染风湿活动,心律失常,操劳过度,常可减少或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三、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有些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对各项治疗措施包括:休息、饮食、洋地黄和利尿剂等均不能改善其心力衰竭状态,称之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应逐个排除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1、诊断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如隐匿型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

2、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存在,如肺部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肺栓塞等。

3、洋地黄剂量是否适当,剂量不足或过量均可影响疗效。

4、所用利尿剂是否恰当。

5、所用药物中有无负性收缩能药物如心得安等,常可使心力衰竭加重。

6、原有心脏病如慢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是否及时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时机常发展为难治性心力衰竭。

7、电解质紊乱是否纠正。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减退,因而对于心功能的防护一定要引起重视,减少发病的几率。调整前负荷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室充盈压(即前负荷)可高可低(心室充盈压降低可见于急性心力衰竭),应该把充盈压调整到适宜的高度。调整后负荷在一定的前负荷下,后负荷的改变会影响心功能。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病,只是一个病理过程,或者说是一种状态。要是不治疗好原发病的话,那心衰是没有办法治好的。

心力衰竭是不能治愈的,只能用药物控制其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心衰的治疗手段很简单,就是(1)控制或治疗好原发病(2)半坐卧位(3)吸氧(4)强心(5)利尿(6)用少量的吗啡。

心力衰竭按不同的标准分为好多类。每种的危险程度都不尽相同。比如慢性的心力衰竭可以存活很多年,但急性心力衰竭就很危险,有时候很快就能致命。

内科疾病里能彻底治愈的疾病是非常少的,除了感染性疾病,像链球菌感染的肺炎可以根治之外。像心衰这类疾病,本身就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个疾病,另外,心衰一旦发生是不可痊愈的,但可以延缓它的发展,减慢它的进展,减轻它的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推荐

导致心力衰竭的几个原因

心力衰竭也叫做泵衰竭,指的是因为心脏的泵功能出现故障造成的,给患者朋友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能够全面的认识心力衰竭这种疾病,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心力衰竭的病因 所谓心肌衰竭指的是非继发性心肌肌原纤维的收缩能力出现故障而引发的,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肌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中的一种。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果患者还患有心脏瓣膜这种疾病,因为心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的了解我们知道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多,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患有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这类慢性疾病,由于它的潜伏时间长,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病因,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发心脏病基础上,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心力衰竭病因大致分三类。 心肌收缩性减低,心室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及射血分数减低。多由原发性心肌病变所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婴儿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失眠症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研究人员选取了近5.43万名年龄在20~89岁的志愿者,对他们的失眠症状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研究之初,所有参与者都未患心力衰竭。在为期11年的追踪随访中,共有1412人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与不存在失眠症状的人相比,同时拥有3个或更多失眠症状的人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高出3倍。 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失眠之所以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关联,可能是因为失眠激活人体内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应激反应。这提示,心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难以入睡、易醒等不良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或许可以预防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进展

一、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概念与诊断 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ESC)将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临床综合症,包含以下特点:1.典型症状:休息或运动时呼吸困难、乏力、踝部水肿;2.典型体征: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3.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脑钠素水平升高。该定义侧重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强调了心力衰竭三大症状并详细列出心力衰竭体征,在客观检查方面增加了脑钠素检查。而2006年美国心力衰竭学(HFSA)对心力

心衰的病因

1、基本病因 从大多数疾病上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在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生,比如心肌梗死和血流动力学负荷太重以及心肌病等任何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心肌上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心肌上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令心室泵血或者是充盈功能变得低下,从而引起心衰。另外,若是患者被呼吸道上的疾病感染或者是风湿活动等情况也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 2、其他原因 首先,若是患者患上了严重心律失常的现象,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心房颤动和阵发性的心动过速都引起心力衰竭。其次,心脏负荷太大也引起这种疾病。例如在患者妊娠、分

心力衰竭诊断的方法

一、心功能的判定和分级 (一)心功能的分级 心脏功能分级对劳动力鉴定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NYHA分级法1964年纽约心脏学(NYHA)根据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疲乏、心悸、气短或心绞痛)所需的活动量将心功能分为l-4级,这一标准在临床上至今仍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为: 心功能一级(心功能代偿期)无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二级(一度心功能不全)较重体力活动则有症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 心功能三级(二度心功能不全)轻微体力活动即有明显症状。休息后稍减轻,体力活动大受限制。 心功能四级(三度心功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化验坚持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诱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指导治疗。①血常规:贫血为心力衰竭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为心力衰竭常见诱因,②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助于与肾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和肾病性水肿的鉴别③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检测:低钾、低钠血症及代谢酸中毒等是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诱因④肝功能:有助于与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非信源性水肿的鉴别。 心电图检查 心力衰竭本身无特异性心电图变化,但有助于心脏基本病变的诊断,如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从而有助于各类心脏病的诊断,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

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并发症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让患者的脑部血管产生病变,所以患者脑出血,脑血栓和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更严重的脑部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容易形成脑血栓,脑血栓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征兆,所以很难进行及时抢救而死亡,即使抢救及时,大多数患者还出现偏瘫等一系列后遗症。 2心脑血管疾病还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和恶性心率失常。其中心力衰竭是心脑血管常见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容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