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神经外科患者要给予中高流量吸氧
为什么神经外科患者要给予中高流量吸氧
神经外科不管是开颅手术和脑外伤患者都会出现一过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一般48〜72h为高峰期,一周后会逐渐消退,在脑水肿期大脑的耗氧量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因此神经外科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需要给予中高流量吸氧以保证大脑供氧需求。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方法
1.迅速将患者撤离中毒现场,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2.纠正缺氧,给予高流量吸氧,条件允许应尽快行高压氧疗或高频通氧。
3.积极治疗脑水肿,给予脱水、利尿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1)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
(2)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二者交替使用,1次/6-8 h。
(3)甲泼尼龙120 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d,病情好转后停用。
4.抗感染治疗。有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促进脑细胞代谢。可给予能量合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酯等药物治疗。
6.对症处理
(1)控制抽搐可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剂治疗。
(2)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4)注意昏迷期间的护理。防止发生褥疮和吸人性肺炎,加强营养支持。
7.迟发脑病。可给予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抗帕金森病药物与其他对症与支持治疗。
什么情况下阻塞性肺气肿需要吸氧
阻塞性肺气肿可分为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现一般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持久性扩张,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什么情况下阻塞性肺气肿需要吸氧?患者经过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解痉剂治疗,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7.33kPa(55mmHg)者应进行家庭氧疗。对于那些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顽固性右心衰竭的肺气肿患者可适当放宽氧疗指征。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为防止高浓度吸氧对通气的抑制作用,应采用低流量吸氧。
吸氧对于疾病的治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不过对于吸氧的使用方法也要合理正确,如果氧气流量低,我们身体有本能反应,中枢神经会自主做更深更广的呼吸。而如果采取高流量的氧气,人的呼吸动作则变浅。但肺气肿病人身体长期的缺氧,本身就存在二氧化碳储留。如果呼吸太浅了,二氧化碳排不出体外,氧气又吸不进来,这就造成了吸氧者反而吸不到氧气。所以,肺气肿患者需要选择安全的低氧。
一般而言,肺气肿患者应先考虑接受内科治疗,只有药物治疗无法阻止病情恶化时,才需要进行外科切除。肺脏“减肥”手术主要是针对已发生病变、无法发挥功能的肺脏进行切除,使得受压迫的肺叶得以舒缓,发挥正常功能,进而改善呼吸困难及衰竭的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情况下阻塞性肺气肿需要吸氧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知道这方面的相关内容了。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吸氧对正在治疗期间的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来说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一定要选择低氧治疗,这样才会有效果哦!
窒息病人抢救措施 给氧急救
病人窒息几分钟,大脑会严重缺氧,这个时候要给予高流量氧气治疗,直到患者缺氧状态缓解,然后留置导管持续正常给养。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急救
1.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人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L/min(时间不超过24h,以免发生氧中毒)。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
4.对症治疗
有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静注。
三叉神经痛分布区域 三叉神经痛看什么科室
三叉神经痛发病之后反复发作,经常出现刀割样、烧灼样的疼痛,可根据不同医院的科室选择神经内科、疼痛科和神经外科。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疾病,多数的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所导致的,早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服药治疗,可以挂神经内科内科或疼痛科,随着病情的进展服药效果往往欠佳,在后期的治疗中,患者可以挂神经外科,通过手术解除患者的疼痛。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呼吸与心血管系统,包括观察全身情况、呼吸频率、节律、类型、心率、心律、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皮肤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度等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嗽无力的患儿定时翻身拍背,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2)吸痰:无力咳嗽、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应定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充分给氧。动作需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3)湿化与雾化吸入:可用加温湿化器,亦可用超声雾化器,湿化呼吸道,同时加人解痉、消炎、化痰药物,每日数次,每次15~20min,有利于痰液排出。
(3)合理给氧 一般采用鼻导管、口罩、头罩或面罩给氧,通常应给低流量(1~21/min)、低浓度(25%~30%)持续吸氧。在严重缺氧、紧急抢救时,可用高浓度高流量吸氧。但持续时间以不超过4~6h为宜。
关注主动脉夹层瘤的护理
疼痛
由动脉缺血所致,护士根据疼痛的位置,结合辅助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的位置,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焦虑、恐惧
与恐惧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疾病治疗复杂、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且症状较重等有关,特别是当了解到病情危重、危险性较大后,患者会极为恐惧。向患者讲解近年来随着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不断改进,其5年存活率为45%~70%。
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 与原发病及血压控制不佳有关。发病后,多数患者血压较高,给予降血压药物,每半小时测血压1次,根据血压调整药物的速度,使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平均压维持在60~75mmHg。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缺氧与血液涡流、血管真腔狭窄有关。入院后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有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 与血管内膜受损,血液湍流有关。应注意观察下肢动脉搏动,血运情况,腹部症状、体征等。
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1.急性期监护:患者被收入危重监护病房,应用监护仪对其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呼吸、血气和生化等监测,一旦发现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予以纠正;每日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的功能是否良好,并置于备用状态,备好备齐抢救车内的各种抢救物品。
2.一般护理:急性心梗发生后,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进食、洗、漱、大小便均给予协助;第2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日常活动均在床上进行;第3~5周可在护士帮助下开始室内活动,应尽量少探视,以避免不良刺激。卧床期间,要做好肢体的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进半流质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定要避免过饱和便秘。
3.镇静止痛:心梗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4.吸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急性心梗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所以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非常重要的。吸氧速度和流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可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
5.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24h液体总量不超过1500ml,滴速不超过30滴/min,过量及过速输液可致心脏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加重患者的病情。
6.溶栓护理:溶栓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情况: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及患者大小便颜色及呕吐物,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